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92

  一阵箭雨飞过,匈奴骑兵冲上去一阵砍杀,等中行说到达战场时,散乱的使节团已无一人幸免。
  中行说策马在战场上走过,忽然目光在某处停了下来,用马鞭指着那名已经死去的汉人手中紧握的东西说道,“鹰庇,把他手里的东西给我取来!”
  一名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的汉子翻身下马,伸手握住那名已经死去的汉人仅仅握着的汉节拉了拉,没有拉动,他毫不犹豫的抽出弯刀砍了下去……
  中行说握着沾满血迹的汉节遥望长安的方向,“这已经是第三支使节团了!都是些不堪一击的家伙,第四支使节团还有多久到达这里?”
  “还有三天的路程!”这支骑兵的统领鹰庇答道。
  “好,就让他们和这些人死在一起吧!”中行说用力将汉节丢到了一边,阴鸷的眼光看向使节团即将到来的方向。
  而此时的张骞和堂邑父对此一无所知。
第30章
匈奴来袭
  “本次宿主将附身张骞,时间为张骞离开长安,即将进入匈奴势力范围之时!任务一,带领使节团躲过匈奴的截杀,成功到达大月氏!任务二,和大月氏达成夹击匈奴的盟约,成功返回长安!任务时限为三年,失败将会被汉武帝处以极刑!”虎符的声音将李悠从睡梦中唤醒。
  迎着东方地平线上的朝阳,张骞手持汉节从营帐中走出来,看着遥远的西方,“带领使节团到达大月氏,并和大月氏达成夹击匈奴的协议!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啊!难道我要像历史中一样在匈奴境内待上十年之久么?”
  “这段路放到穿越前相当于从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北的阿姆河流域,就算是现代社会想靠徒步旅行走完这段路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更何况在大汉朝!”李悠苦着脸,而且现在天水郡以西全部是匈奴的势力范围,想要穿越匈奴的围追堵截谈何容易!
  难道要像历史上一样被匈奴俘虏十年之久再寻机逃脱?咦,去给匈奴人放羊你还不如杀了我好了!李悠自认为自己没有张骞、苏武那种坚韧的毅力,在那般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坚持下去!更何况虎符给了他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如果三年后还没有成功回到长安,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抹杀!
  这次的任务和三国世界相比实在是困难多了!该怎么样才能从绝境之中觅出一条生路呢?李悠找了块平坦的石头坐下,就打算翻出虎符面板来看看有什么资源可用。
  “使君!”身后忽然传来一名男子的声音,李悠连忙将虎符重新塞入怀中,回过头来刚好看到堂邑父正向他这边走来。
  到了身前堂邑父拱手道,“使君,今日若是早些动身,到了夜间就能赶到进入匈奴地界前最后一座关卡!”
  “那就动身吧!夜幕降临之前必须到达关卡!”李悠说完起身回到帐内,取出自己的佩剑等物收拾一番出了营帐。此时堂邑父早就整理好队伍做好了出发的准备,这让李悠暗自庆幸,如果没有这样一位熟悉匈奴境内路线的向导,自己根本没办法完成这次任务!
  队伍整理完毕,使节团继续前行,李悠将堂邑父唤到身边,打算了解下此去一路的情况,“堂邑父,给我说说西域诸国的情况吧!”
  “使君,当年老上单于即位之时曾大破月氏,俘虏了月氏王,将他杀死用其头骨制成饮器震慑西域诸部;月氏部众自此分成两批,一小批留在河西与当地的羌族混居,被人称之为小月氏;而大部部众西迁,击败大夏建立王庭,称之为大月氏!”堂邑父和李悠并马前行,向他说起大月氏的情况来。
  “这也是某少年时在匈奴所闻,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不过近来的大月氏是何景象,还有没有对匈奴的复仇之心尚不好说!”堂邑父对此次的西域之行也没多大把握。
  “灭国之仇岂有不报之理?”李悠心知如果一开始就对成功不抱希望,此行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于是打断了堂邑父的话,“何况中原失河西之地已久,我们这次前往西域不仅要联络大月氏,还要绘制西域山河舆图;若是能带回舆图为大汉进军西域做指引,陛下定不吝赏赐,吾等回乡之时就是大富大贵之日!”
  使团的成员都是长安城中的恶少年,和他们说家国大义他们完全不懂,他们之所以肯豁出性命跟随李悠前往西域,不就是为了搏一场富贵么?李悠这番话正好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一个个喜笑颜开,大声地说起日后衣锦还乡的景象来!整个使团的士气顿时为之一振。
  李悠这时才稍微松了一口气,继续向堂邑父问起西域的势力分布、风土人情来!并将这些至关重要的资料一一记在心里。
  现在大汉还没有掌握高桥马鞍、马镫等技术,李悠乘坐的马鞍让人极不舒服,但是他也不敢轻易修改,从明天起就要进入匈奴地界了,要是让匈奴先得到这项技术,对大汉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幸好23点的武力值已经超过常人不少,李悠才勉强地撑了下去。
  日落时分,一座小小的关卡终于出现在众人面前,向守军通报身份,这座关卡的裨将亲自出来将李悠迎入关内设宴款待。
  “末将得知匈奴已经派出精锐骑兵沿路拦截,之前出关的使团已经不幸遇难!”一开口,这名裨将就告诉了李悠一个坏消息,“现在有两名侥幸逃生的使团成员就在关内,使君可向其问询!”
  “如此有劳将军了!”李悠闻言皱起了眉头,他曾经想过这一路会充满艰难险阻,却没想到一开始就面临绝境!他立刻向裨将提出要见见这两名劫后余生的幸运儿,好了解匈奴的拦截兵力。
  少顷,两名身上带伤的汉子被引到李悠面前,“赵广、何武拜见使君!”
  “二位请起!”李悠没有客套就直接问起话来,“二位可是在途中遇到了匈奴骑兵?大概有多少人?在何处拦截?领军的是何等人物?”
  “启禀使君,我二人跟随李使君出关后行了数日,在河边的小山坡处遇到了匈奴骑兵的拦截!”二人面露惧色,“千余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使团猝不及防之下伤亡惨重;加之敌众吾寡,纵使李使君拼命收拢军队与敌拼杀,可惜还是被匈奴斩杀俘虏殆尽!我二人因李使君丢了东西,被派往后路寻找,才逃过此劫侥幸生还!”
  “一千匈奴骑兵!”李悠的面色变得凝重起来,这样的兵力是他凭借手下这百余名随员无法抗衡的!该怎么样才能逃过拦截呢?
  “使君,我等看到那率领匈奴骑兵的似乎是个汉人!”何武又透露了一个新的消息。
  汉人,还在匈奴之中具有如此高的地位!李悠很快猜出了对方的身份,肯定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汉奸中行说了!
第31章
召唤陈庆之
  中行说本是汉文帝时宫中的一名太监,老上单于即位之时,由于汉室内部不稳,无力和匈奴进行对抗!所以汉文帝唯有委曲求全,从宗室女中选取合适的人选前往匈奴和亲,而燕地出身的太监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
  从繁华的长安城到寒风刺骨、茹毛饮血的匈奴,中行说当然不愿意!可是无法违背朝廷的诏令,临行之前中行说放下狠话,“我如果到了匈奴,一定帮助匈奴威胁大汉!”当时汉文帝只把这句话当做笑话,却没想到中行说真的这么干了。
  中行说到了匈奴之后立刻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极力破坏大汉的和亲计划,不断挑拨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对汉朝边郡的袭击!以战争为威胁向汉朝索取钱物金银,并教授匈奴计数的方法,让他们更加强大!
  当初汉朝给匈奴的文牍长一尺一寸,上书“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而中行说为了盖过汉朝,建议匈奴单于以一尺二寸的文牍回信,上书“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其心中对汉朝的恨意可见一斑!中行说所做的这些事情也被载入史册,以华夏史上第一个大汉奸的名声遗臭万年!
  虽然人品不堪,但中行说还是有一定本事的,有这样一个对汉朝内部极为了解的人在,让匈奴在和汉朝的对抗中屡占上风!
  还真是麻烦啊!结束了宴饮,回到驿馆内安歇,李悠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前方路途遥远,又有大军拦截,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还好有虎符在手,明日出关之后召唤来大军相助,先斩杀中行说再说!
  第二日一早,李悠从睡梦中醒来,在关卡内的市集上逛了逛,买了些将来或许能用到的东西!抓紧时间做着最后的物资储备,等出关之后再想要买到这些东西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出关后又整整行了一日,在堂邑父的指引下众人于傍晚时分在一条小河边扎下营来!借着众人忙于扎营的时间,堂邑父走到李悠身边小声说道,“使君,依那何武昨日所言,匈奴骑兵正在两日外的路途等着我们!该如何应对才好?”
  “此去大月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么?”这才是一开始,李悠可不想拿出所有底牌,将来还不知道要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现在如果能避开敌人的拦截再好不过了。
  堂邑父缓缓摇头,“这条路是最近也最安全的路了!其他路途都需要深入匈奴内部,如果走其他的路,我们遇到的匈奴骑兵只会更多!”
  李悠的希望很快破灭了,他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今日先行歇息吧,明日我看能不能找来援军相助!”说罢自顾自的进了帐篷,留下堂邑父纳闷不已,这出了关之后四处皆敌,又从哪里找援军呢?
  听到使团的随员们都已经睡去,李悠拿出虎符摩挲着,记得上次抽奖之中有一千名背嵬军可以召唤吧?有了这些人马的帮助,打败甚至斩杀中行说应该不在话下!就让岳武穆词中的“笑谈渴饮匈奴血”成为现实吧!
  心中打定主意,李悠选择了对背嵬军的召唤!然后静静等待这支强大军队的出现,然而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一直没有任何反应。
  “这是怎么回事?”李悠忍不住换出虎符问道,“我明明已经召唤了背嵬军,为什么他们还不出现?”
  “宿主统率不足!无法召唤!”虎符冷漠地说道,“宿主统率为25,仅能召唤709名士兵为你作战!而背嵬军的数量是一千,已经超出了宿主的统率极限,因此无法召唤!”
  “先召唤出500名骑兵可以么?”李悠可怜巴巴地哀求道,这不是捧着金饭碗饿死么?明明有一千背嵬军足以干掉中行说却没办法召唤,实在是太憋屈了。
  “不能!这一千背嵬军是一个整体,只能统一召唤!无法分割!”虎符的话再次让他失望了。
  难道真要葬身于西行路上么?李悠悲催地继续打量着自己可以召唤的选择,粮草和箭矢现在自己不缺,完全用不上啊;潘凤武力虽高,但是也没办法打得过一千名匈奴骑兵啊!换成李元霸或许还有一点可能!该死的为什么这些召唤武将只能用一次啊!
  无奈之下李悠将目光盯到了最后一个选择上,这位起码是军略达人,请他帮忙出来出出主意总比自己一个人在这里胡思乱想来的强。
  “召唤,陈庆之!”李悠在虎符面板上选择了召唤南北朝名将,曾经带领八千白袍骑兵横扫北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陈庆之!
  “陈庆之见过主公!”帐内白光一闪,一名二十来岁、身穿白袍腰佩长剑,看起来文文弱弱的青年出现在了李悠帐中。
  李悠揉了揉眼睛,这和自己想象中的名将形象一点也不一样啊!说是名将,但是看起来更像是一名书生,他真的是那位屡屡以少破多的南梁名将么?
  “您真的是陈庆之将军?”李悠忍不住问道。
  “某的确是大梁的武威将军,姓陈名庆之,字子云!”陈庆之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丝毫不因为李悠的质疑而生气。
  “额,子云将军请坐!”看来真不是系统出了故障,李悠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现实!好吧,古人说得好,人不可貌相,且让我和他聊一聊,看看他有什么过人的才华!说罢李悠起身伸手指向一旁的坐垫。
  “庆之遵命!”陈庆之拱手谢过,迈动脚步就要向李悠所指的方向走去,谁知没两步他就脚下一绊,摔了个五体投地!
  看着扶着帐篷半天爬不起来的陈庆之,李悠捂脸长叹!哎,这世界上可有连走路都走不稳的名将?看他身子虚弱的样子,恐怕腰下那柄长剑也是装饰作用远大于实际作用的吧?难道我这次真的要死于大汉奸中行说之手了么?
第32章
大战之前
  “让主公见笑了!”尽管帐篷内灯光昏暗,李悠还是看出陈庆之的脸上微微泛红,似乎也为自己刚才失礼之举有些不好意思。
  “无妨,子云将军受伤了没有?要不我去叫医者前来帮忙看看?”李悠关切地问道,现在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到了陈庆之的身上,要是他再有个闪失,自己哭都不知道去哪哭才好!
  “没事没事!”陈庆之连忙摆手,来到李悠下首坐下,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李悠向他说明了自己眼下的情况,然后问道,“眼下中行说率领大军拦截于前,其他道路亦是不通,子云将军可有妙策?”
  陈庆之笔直地跪坐在垫子上,显示了良好的修养和礼仪,听到李悠问话他闭目沉思片刻,忽然问道,“主公眼下有多少人马?战力如何?”
  “使团一共有百余人,除了向导、医者、马夫等之外,可堪一战者不足百人!”一路行来的这几天,李悠也没有白白浪费,他通过观察、交谈对这队人马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是这些士卒多为长安的恶少年,单打独斗从不惧人,可若是列阵前行就力有未逮!”
  这些人大多是市井中的游侠儿,每个单独拿出来都有一手不错的武艺,要不然也不会有胆子加入到使团之中,可是这些人自由散漫惯了,又没经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成阵列作战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陈庆之眉头微皱,看来他对这些士卒的情况也不太满意,沉吟片刻后道,“敢战方有胜机。”在他的领军生涯之中,并非没有见过单凭血勇就冲散比己方多数倍人马的战例,于是他又问,“匈奴骑兵战力如何!”
  “匈奴人以射猎游牧为生,尤善骑射,中行说所率领这一千骑兵乃是匈奴王庭的精锐!作战勇猛、对敌凶残,战力实在我军之上!且这些人乃是百战精兵,号令森严、进退如一,中行说用来如臂使指!实是不好对付!”这些消息一方面来自堂邑父的介绍、一方面来自哪两位侥幸逃生的先行使团成员的转述!
  李悠所率领的使团无论从战斗力还是人数上都要远远弱于匈奴骑兵,甚至连纪律性都比不过,乍一看胜机的确渺茫!
  “啊,还真是劲敌啊!”陈庆之熟读史书,当然知道冒顿单于当年鸣镝练兵的典故,李悠的话也证明了匈奴王庭的精锐骑兵并未退化,当下脸上也露出苦恼的神色。
  李悠见状心也凉了一半,他知道即使是陈庆之,在这种不利的局势下也没什么好办法!难道真的要葬送于此了么?
  “主公勿忧!世无必胜之军,亦无必败之战!”陈庆之也觉察到了他的忐忑,出言安慰道,“庆之尚未见过使团士卒,也没有亲眼看过匈奴的军队!故而不好为主公出谋划策!待这两日庆之熟悉了己方、敌军以及接战的地形!再为主公献计不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