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292

  齐亚德选出敢死队向唐军发起了最后的冲击,而自己则带着其余军队向西方狂奔逃去,此战开始之前他和侯梅德手下尚有近十万大军,但是现在他身边的士兵还不到万人。
  “李嗣业,挡住这些人,段秀实、李悠,与我一道追击!”高仙芝立刻发布命令。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李悠吟了两句诗,一马当先追在了最前面。
第368章
谈笑凯歌还
  “好诗!”后方听到李悠高声吟诵的岑参击掌赞道,这两句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大唐的豪迈与荣耀尽显,一时不仅激起了他的争胜之心,能亲眼见证如此大胜,又岂能没有诗作赞之?现在胜局已定,岑参是文官不用追击敌人,于是他遥望着战场琢磨起新诗来。
  武安君曾云“每战若胜当穷追敌寇”,李悠想起了白起昔日的传道,乘胜追击方能最大限度的歼灭敌人,方才那一场战事固然惨烈,但真正死于战场之上的黑衣大食联军不过两万余人,其余的大多四散而逃。
  如果不行追击,只要给他们时间,齐亚德肯定会重新收拢败兵,再次凑出数万兵马,这对大唐来说依旧是一个可怕的威胁;所以必须将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现在大食军队一路溃逃,毫无斗志,唐军从后面掩杀过去自可以轻松地收割生命,真是彻底消除大食对安西都护府威胁的好机会。
  李悠知道这一仗对大唐来说是劳师远征,对黑衣大食也是一样;并·波悉林是黑衣大食的呼罗珊总督,而呼罗珊总督的驻地是在数千里之外的木鹿城,距离甚至比安西到达怛罗斯还要遥远,能派出这么多兵马已经是并·波悉林竭尽全力的结果,如果在此战之中能将黑衣大食的精锐斩杀过半,那么未来十余年里他们就再也没有东进的实力,大唐安西都护府自可专心对付高原上的吐蕃人。
  朱龙宝马神骏非凡,几乎将所有大唐骑兵都甩在了身后,紧紧追着齐亚德的身影,只要杀死了这个人,大食就没人能够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接下来的追击战就更加容易。
  尽管看到李悠一人追在了最前面,但齐亚德依旧不敢回身迎战,他知道如果自己反身迎战,他就会全力拖住自己等候身后唐军的到来,到了那个时候他再想逃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忽然听到一声惨叫,齐亚德回头一看,却见他的亲兵队长翻身落马,一支羽箭从他的后背直穿前胸;李悠双方放开缰绳,身子随着朱龙马的起伏忽起忽落,待升到最高处之时,寻觅到一个短暂的稳定,手中等候多时的箭矢再次射出。
  齐亚德连忙翻身躲在马背上,背后传来一阵火辣辣的疼痛,这一箭划破了他的背部,不过好在自己行动迅速,这一箭尚不至于致命。
  来不及庆幸,第二箭就接踵而至,齐亚德仓促之间无法起身,只能抽出腰间宝刀循着风声迎了上去,只听咔嚓一声轻响,箭杆被劈成两段。
  好厉害的箭,齐亚德发出和曼苏尔同样的感慨,顾不上发麻的手臂,屏声静气等候着第三支箭,左边还是右边?不好!这第三支箭却是来得格外刁钻,直接射向了他胯下的战马,齐亚德顾不得多想只能翻身下马以免被伤马摔断脖子。
  在地上滚了几滚卸去冲力,齐亚德重新站了起来,而此时李悠已经来到了他的跟前,他身边的亲兵也和从后面追上来唐军厮杀在了一起。
  唐军的人数现在还不多,只要杀死这名前锋夺取他胯下的宝马,那么还有希望逃出去,飞快的扫了一眼现在的局势,齐亚德大声喊道,“对面的勇士,可敢下马与我对战?”
  虽然听不懂他的大食语言,但从动作和神情上李悠已经猜出了他的用意,回头看看段秀实的追兵,李悠欣然接受了他的挑战,从朱龙马上下来,抽出腰间唐刀看着齐亚德!
  这一定的真神的旨意,齐亚德眼中闪过一道阴狠的光芒,若是他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不管不顾的策马直冲过来,小子,这种愚蠢的道德会让你送命的!他心中冷笑,挥舞弯刀向李悠劈来,委实快如闪电,猛如闷雷。
  李悠不闪不避,双手紧握唐刀,按照李嗣业的教导站稳了步子,自下而上划过一道犀利的弧线迎向齐亚德的弯刀,乌兹钢打造的大马士革刀和大唐顶尖工匠打造的唐刀撞到了一起;齐亚德从上向下劈砍已经占了一分优势,然而李悠手中的唐刀却轻松地架住了他的攻击,依然占据了上风。
  不等齐亚德收刀再攻,李悠的右脚就挟着劲风踹向齐亚德的小腿,步战可不是只有手上的兵器能用。齐亚德的反应也是迅速,听到风声立刻向后退了两步避开李悠的攻击。只可惜这一避却把主动权交给了李悠。
  李悠裂开挥舞唐刀展开了暴风骤雨一般的进攻,刀光四射罩住了齐亚德的全身;被“戮胡”提升到88点的武力值在此时显得无比强大,很快就压得齐亚德喘不过气来。
  十招过后他手中的弯刀被李悠劈飞,唐刀更不停歇直接抹过了他的脖子,这位曾经跟随并·波悉林征战四方的黑衣大食名将就此殒命。
  李悠将他的首级拴在了马鞍边,翻身上马继续向大食溃兵追去,在他身后是段秀实和高仙芝的数万大军……
  追击一连持续了三天方才结束,一路上高仙芝的节奏控制的妙到巅毫,但凡那些大食骑兵打算回身拼死一搏他就稍微放缓速度,让这些人误以为还有一丝生机,但当他们继续逃跑时,唐军又犹如跗骨之蛆一般贴了上去。
  在高仙芝的指挥下,大唐军队几乎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就收割了数万大食逃兵的性命,黑衣大食在东方的精锐毁于一旦。
  不愧为一时名将,就连追击也操作的如此完美,李悠将这些心得一一记在心中,自觉收获匪浅。
  追击的大军缓缓回到怛罗斯城外,岑参率领城中守将迎了上来,他的口中吟诵着自己新做的凯歌。
  “蕃军遥见汉家营,
  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
  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
  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
  蕃军只见马空鞍。”
  “好!”当岑参吟诵完最后一个字,众将齐声发出叫好声,李悠心中暗想,今日这也称得上是“谈笑凯歌还”了!
第369章
战后
  “此战共斩杀黑衣大食士兵五万余,俘获两万余,大食名将齐亚德、侯梅德、曼苏尔、赛义德等皆死于战阵之中。”汇报战绩的岑参将目光投向李悠,“这其中怛罗斯城守将侯梅德和黑衣大食援军大将齐亚德都为果毅都尉李悠所斩杀。”
  李悠微笑不语,帅府之中的李嗣业、段秀实等人纷纷投以羡慕的眼光,不过无人嫉妒,段秀实幸亏李悠才逃得性命,而李嗣业和李悠一向交好,就连贪财小气的监军边令诚都被李悠用从大食人那里抢来的财宝喂饱了,都护高仙芝自然也不会对这位让他收获诺大功劳的年轻人心生不满,一时间整个帅府都纷纷夸赞起李悠来。
  先是送来他们急需的军械和工匠,又献霹雳弹攻破怛罗斯城,在后来的决战和追缉之中再屡立功劳,李悠在此战的贡献可是实打实的。
  欢声渐歇,岑参继续讲述起此战的战绩来,“据军中俘虏所言,黑衣大食虽地跨千里,乃是西方数一数二的大国,但这位呼罗珊总督并·波悉林麾下并无太多兵马,此次作战呼罗珊的精锐尽出,却被我大唐一朝击溃,没有三五年的功夫,并·波悉林是没有实力再东来我安西都护府境内挑衅的!”
  这一仗让黑衣大食大伤元气,同时还削弱了野心勃勃的葛逻禄人,而大唐的损失却微乎其微,此战过后还能和安西都护府过过招的恐怕就只有高原上的吐蕃人了,不过有了霹雳弹这样大杀器,那些吐蕃人也讨不了好去。
  “被俘获的石国、康国等贵人纷纷向我大唐请降,所言皆是此前为黑衣大食所威逼不得不屈身从贼,如今既然天朝上国已经击败大食,那么他们愿意重新归顺大唐,向大唐称臣、献质子以求平安。”不仅是这些参与战事的国家,就连作壁上观的俱密、花剌子模等周边国家也马不停蹄的派来了使者,送来各国国王的亲笔书信和无数礼物,赶往怛罗斯城向高仙芝表明自己的态度,大唐在安西一带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夷人畏威而不怀德,古之人诚不欺我也!”高仙芝摸着胡子拽了句文,他想起了李悠前些日子所说的均衡政策,对这些国家的处置也有了打算,“安西距离此处甚为遥远,无法在怛罗斯城驻扎太多兵力,因此本都护打算将怛罗斯城交给石国。”
  如今仇恨大唐的石国王子远恩已经死在战场之上,高仙芝找了一名一向和大食还有远恩不对付的石国王族继任石国国王的宝座,同时对康国、俱密、花剌子模等国也各有安排,总的原则就是遏制强国、扶助弱国,保证此地不会出现能够威胁到大唐的强国;当然扶持和打压的国家不会一直保持不变,若是日后石国强大,那么石国就会沦为被打压的一方。
  “奉化王此战为我大唐供应粮草卓有大功,此前更是亲自率领宁远国精锐追击大食残兵,本都护定会如实上奏朝廷给予封赏。”当然对于那些站在大唐一侧的国家,高仙芝也不吝惜给颗甜枣,“此次缴获的战马兵器奉化王可拿走三成,俘虏的大食士兵也分给奉化王三成。”朝廷的封赏还需要一些时间,这些却是立刻可以兑现的,宁远国实力一般,又迎娶了大唐宗室女,关系非同一般,给他们这么多东西也是应该的。
  阿悉烂达汗激动地泪流满面,立刻向着长安的方向跪倒叩谢,“小王日后定会谨遵大唐号令,如有违背当死于乱军之中。”
  谢完大唐皇帝,阿悉烂达汗再次对高仙芝行过大礼,“大都护日后但有差遣,小王定会率领我宁远国上下飞马前来响应,无敢不从。”这一仗他们宁远国仅仅付出了些粮草,却收获了这么多的物资和俘虏,国力大大增强,这些都是他终于大唐的结果,阿悉烂达汗不由得为自己当日明智的决定而感到万分庆幸。
  “炽俟首领。”高仙芝将目光转向众将下首的那名葛逻禄人,此战葛逻禄可谓损失惨重,上万精锐死于两军夹击之中,唯有炽俟部因为得了先机方才逃脱一条生路,可他们在此前的攻城战中被谋刺散烂借刀杀人,损失依旧不小。
  炽俟部的首领立刻跪倒膝行向前,“蛮夷之人叩见大都护,此前种种都是那谋刺散烂瞒着小人妄自行事,小人若是提前知晓定不会让他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谋刺散烂的计划失败了,可葛逻禄人还要继续生存,他现在表现的比绵羊还要温顺。
  谋刺散烂和上万葛逻禄精锐虽然都死了,可他们在阴山州都督府一带还有广袤的牧场和胸口的实力,等闲不可忽视;此外若是过分削弱葛逻禄人,占据热海以北的突骑施人又会做大,这违背了李悠当日所说的均衡原则。
  所以高仙芝在厉声痛骂了谋刺散烂一阵儿后温言说道,“起来吧,本都护也知道谋刺散烂和你们炽俟部一向不和,不然也不会在此前葬送你的侄儿,借着攻打怛罗斯城消耗你们炽俟部的实力!”听得炽俟部的首领连连点头称是。
  “此战你们炽俟部能及时醒转,诛杀谋刺散烂,并为我大唐和黑衣大食拼死搏杀,本都护自然不会吝惜赏赐!”高仙芝的话让他立刻竖起了耳朵,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当初冒险杀死谋刺散烂为得不就是这些么?
  “本都护会奏明陛下册封你为葛逻禄新的叶护,此次大战的缴获和俘虏你也可以分到一成。”炽俟部在被谋刺散烂打压之下实力弱小,即使加上这些俘虏和缴获,他还是很难压过其他各部的实力,不过有了大唐的册封,这些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和他翻脸,只是如此以来葛逻禄人想要恢复到此前的实力是不用想了。
  “小人叩谢大唐的恩典!”他连忙再次跪倒连连叩头。
  “传令下去,犒赏三军,三日后班师返回。”高仙芝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第370章
再临长安
  黑衣大食的十万大军如今只有万余逃回撒马尔罕,怛罗斯城周围再无可威胁大唐的存在,所以今日除了必须有的执勤士兵之外,所有人都聚集到城中,无数的火堆被点燃,上面架起了一座座烧烤架子,那些仆从国的士兵送来一只只新宰杀的牛羊供他们享用,阿悉烂达汗还快马为他们送来了美酒,整个怛罗斯城变成了欢庆的海洋。
  “正面冲阵我的陌刀队不惧任何敌人,只可惜步兵终究比不过战马快啊!这次赌局却是贤弟赢了!”李嗣业一脸的遗憾,在怛罗斯城下他和李悠同样是斩杀了一名敌军大将,但在追击途中就没有他什么事儿了,身披重甲、又是步战的他无论如何也追不上那些败兵,因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悠快马追击而去。
  “此战兄长两破敌军,斩杀敌军大将,等都护大人上奏朝廷,兄长怕是又要升官了!”李嗣业现在是以跳荡先锋加封特进官,兼右威卫将军,此次战后起码也能升到右金吾大将军,甚至赐爵亦有可能。
  “哈哈,此战乃是安西近些年来少有的大胜,陛下定然不会吝于赏赐。”高仙芝多次拜见李隆基,知道他年纪越大越来越好大喜功,而此次击溃十万敌军,斩杀五万余的战绩即使放到整个大唐,将卢龙、范阳等地算到一起,也是少有的胜迹,李隆基定会厚加赏赐。
  只可惜自从李林甫担任相国之后就绝了边关武将入朝为相的路径,不然的话凭借此功我或许也可以像当年的英国公、卫国公一样出任相国啊!高仙芝心中颇有遗憾,不过如今李林甫年纪大了,身子也越来越弱,而因为杨贵妃的关系,陛下越来越宠信杨国忠了,不知道走走他的路子是否可行?高仙芝的野心又开始蔓延。
  坐上诸人此时已经饮多了美酒,变得放浪形骸起来,段秀实和李嗣业互相拉扯着竟是要到堂中为众人角抵助兴,岑参端着酒杯吟诵着谁也听不懂的诗句,便领着把玩着手中的大食珠宝笑得合不拢嘴来。
  唯有李悠尚且还保持着清醒,在他的帮助下怛罗斯一战大唐获得了完胜,黑衣大食和葛逻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难得的是这次他竟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本来已经准备召唤的五千大隋骁果也没有派上用场,仅仅用了些从《纪效新书》中学到的配方就完成了任务。
  仔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怛罗斯之战大唐失败的原因有二,首先没有及时攻破怛罗斯城,给了黑衣大食两面夹击的机会,其次葛逻禄人的忽然背叛打了高仙芝一个措手不及;而这次,李悠献出霹雳弹让怛罗斯城早早陷落,又买通了军中通事伪造信件揭露了葛逻禄人背叛的真相,再加上他关于实力均衡政策的解说,让高仙芝对谋刺散烂提高了警惕,从而将他们摆在了不利的位置上,消除了他们临阵倒戈的隐患。
  此战双方的兵力和实力相差无几,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动都足以引起战局的彻底变化,李悠的率军突袭和霹雳弹攻击齐亚德中军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庆之和戚继光的帮助让李悠获得了这次大战的胜利。
  如今任务既然已经完成,那么是现在就返回大魏还是再去长安看一看呢?李悠陷入了思索,此去长安又要花费数月的时间,可是为了一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风采,花费数月的功夫完全值得;上次云台二十八将就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力,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后世的名声更加响亮,想必收获也会更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上。
  为了这个机会,还是去一趟长安吧!至于能否进入凌烟阁,李悠觉得问题不大,高仙芝向来不会隐瞒自己的功劳,有这样的大功李隆基定然会接见自己,到时候自己再提出这样的请求,想必他不会不同意。
  “文阳,不知此战之后你有何安排?”或许是喝了酒,高仙芝的语气越发的亲切起来,甚至称呼起了他的字,“我安西都护府正需要文阳这样的人才,文阳文武双全,更兼军略过人,若是留在安西,不出二十年定可接任安西都护之职。”
  这个安排到是不错,只可惜我却不是大唐人,因而李悠婉言谢绝,“末将此次奉命运送军械工匠前往安西,如今任务已经完成,还需回长安复命,至于日后的事情,末将谨遵朝廷之命行事。”
  “那好吧,稍后我会命人押送俘虏前往长安,文阳就和他们一道吧!”高仙芝稍感遗憾,随即做了安排;此次俘虏之中颇有些西域各国的贵人,将他们送到长安,想必能让皇帝陛下开心一些吧。
  “末将遵命。”李悠抱拳称是。
  数日后,碎叶城外,李悠和奉命押送俘虏前往长安的李嗣业带着大队人马挥别了送行的众人,先行一步缓缓踏上东去长安的路程,在他身后,岑参吟诵的诗句回荡在众人的脑海之中。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