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292

  “此时京中有耶鲁翰的三万北虏大军,还有被许时雍、杨德明所收服的禁军八万,袁章临走时给许时雍留了些粮食,因此他才能暂时控制住这些禁军。”李悠的军帐之中,司马错正在给众人解说着如今的形势,和来京城之前想比,参与议事的人数多了不少,许光、钱骅、秦士信、罗世绩、周伯符、潘凤等人仔细观察着司马错在地图上添加的标注,而李令月现在还不适合展露身份,故而躲在了一边。
  “此次北上,我们并没有携带攻城器械,顾先生他们也没有随行,京城城墙既高且厚,耶鲁翰又不是此前京营禁军的那帮庸将,短时间内想要攻占京城怕是不易。”许光摇头说道,“当然,若是能将京城周边的勤王军全部纳入小爵爷的指挥之下,或许还有成功的希望。”
  “太后和皇帝被掳往龙城,许时雍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出之后,各路勤王军就开始着急回去。”司马错脸上路出一丝讥笑,“他们回去的速度可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这是要另立新君?”罗世绩瞬间就明白了这些人的用意,既然皇帝已经被北虏带走,许时雍的帝位不会有人信服,那么大魏的帝位就出现了短暂的空缺,眼下谁能拥立新王登基谁就会掌握住主动权,怪不得这些人动作那么快。
  “正是如此。”司马错点头答道,“齐王府位于湖南道,湖南道一向是崔家的势力范围,此次前来勤王的众多官员之中正好有许州知府崔季珪,他昨日已经率领大军离去,其目的不问可知;山南西道有蜀王,益州知府苏子灿也与今日一早拔营离去,其余各路兵马这两日经常聚在一起商议,想必另有打算。”
  “崔季珪临行前也派来幕僚见我,曾许诺若是我支持齐王登基,他定会奏明齐王封我为江南道节度使,云州、嘉州、钱塘等地尽为我所有,境内官员任命、赋税收缴全都由我做主;苏子灿也是一般,不过他给的价码更高,直接给出了太尉一职,此外江南道、淮南道全部划分为我的地盘。”李悠笑呵呵的说出了他们给出的条件,“此外其余各路勤王军也都派过人来,这几日大营之中好生热闹。”
  “主公打算拥立齐王还是蜀王?若论实力确实齐王更强些,但要说起亲疏关系,蜀王似乎更有资格继任。”罗世绩问道,他现在和秦士信已经彻底归顺李悠,就连称呼也改了,由于张果一事和此后小皇帝的表现,他对大魏皇室已经没了敬畏,反倒考虑起自己一方能从其中得到多少好处来,“蜀中与嘉州相隔不远,有嘉水相连,若是支持蜀王,当可从蜀王哪里得到不少粮草军械,反观齐王封地与嘉州尚且隔了一个淮南道,淮南道有吴王坐镇,想来就算帮助齐王也不会有多少好处。”
  “论起亲疏关系,继位的恐怕不会是蜀王,福王和先皇的关系更近一些。”李圭和李冲都没有子嗣,所以接下来只能考虑他们的叔伯兄弟了,“福王之父和先皇之父乃是嫡亲兄弟,全天下再也没有比福王更有资格继任帝位的了。”司马错的手指落在了福王所在的安州城。
  “主公想要拥立福王?”众人立刻反应过来,的确帮着别人拥立皇帝那有自己把皇帝握在手中来得便利?李悠虽然资历弱了些,却是整个大魏兵力最雄厚的实力派,他当然有资格拥立皇帝,而但从继承顺序上来看,福王的确比蜀王、齐王更合适。
  众人将目光转向钱骅,如今朝中的大佬要么死于天牢之中、要么被北虏带往龙城,于是钱飒就成了大魏资历最深厚的重臣,要是他肯附和李悠,那么拥立福王一事就会顺利得多。
  钱骅当即表明态度,“上京之前家父曾经吩咐在下,钱家唯嘉州伯马首是瞻,若是嘉州伯想要拥立福王,我钱家自当响应。”
  罗世绩闻言心中大喜,有李家和钱家这两家勋贵实力派出面,只要在赶回安州之前福王府没出什么事情,那么他的帝位就稳了。
  “诸位还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回师安州吧!”尽管此前已经在安州做了准备,可能早回去些总是好的,如今谁先第一个拥立谁就多一分主动权。
  “末将遵命!”众人齐齐起身应道,随即三万大军拔营南下。
第433章
暗战
  安州城内如今一片安详,丝毫没有感受到京城战乱的影响,一只鸽子在城上盘算数圈落到了城中福王府附近的一座小院之中,一名面貌普通的仆役连忙捉住鸽子,小心翼翼地从它腿上的竹管之中取出一个纸卷来,检查了下上面的封印就连忙走进内院。
  “薛先生,有京城的飞鸽传书。”他将纸卷递给已经改做商人打扮的薛绍,薛绍同样检查一番封印,发现没有破损后挥手示意对方离去,“你下去吧。”
  待此人退下之后,薛绍缓缓打开纸卷;嗯?皇帝已经被劫往龙城,北虏拥立承天府尹许时雍登基?许州知府崔季珪想要拥立齐王,益州知府苏子灿打算拥立蜀王?此时需绝对报政福王的安全,不得有丝毫马虎,必要时可以动用黑冰台留在城中的杀手。
  将纸条上的每个字都牢牢记在心里,薛绍方才将它凑到烛火上点燃,等整张纸条都化为灰烬他大步迈出房门,“所有人都到后院中来!”
  将府中的人手聚集完毕,薛绍开始安排工作,“这几日除了必要的人手,其他人都散出去,若是遇到可疑的面孔速速回来汇报;通知福王府的暗子,让他随时留意福王府的异像,一有不对就立刻给我们发信号。”
  “是,属下遵命。”一张大网在安州城内张开,黑冰台久经训练的细作们开始在城中四处查探消息,酒楼茶馆、青楼赌场尤其是重点,薛绍将隐藏在城中的黑冰台杀手都聚拢在福王府周边,以防备敌人的突袭。
  等安排好所有工作,他拿出带有太平郡主印记的名帖来到福王府的门房,“劳烦通报一声,有故友前来拜访福王爷。”
  “原来是邵先生,快快里面稍座。”上次陪着太平郡主和李悠来的时候,薛绍就和他打过照面,再加上银子开路,门房格外客气,将他引入房中坐下就连忙入内通报,不多时薛绍就被他引入到福王的客厅之中。
  “你们都退下吧!”福王见到薛绍当下一愣,将左右伺候的太监宫女赶走,大厅之中只剩下了他们俩人,“敢问薛先生此来有何要事?”薛绍费了这般手段方才进入福王府,想必不是来玩的,福王还算有些脑子。
  “启禀王爷,在下此来乃是有要事告知。”薛绍压低嗓音将北虏攻破京城,掳走太后、小皇帝及文武百官一事说了出来,“……许时雍乃是篡位,天下尽皆不服,大魏的皇位只能由近支宗室来继承,如今还请王爷早做准备。”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将福王震得头晕眼花,先是向着京城的方向跪倒哭嚎,可干嚎了半天也挤不出一丝眼泪来,反倒惊动了外面的宫女太监。将他们赶走之后福王忐忑不安的问道,“薛先生这话是谁的意思?”
  “嘉州伯已经率领三万大军从京城南下,不日即可抵达安州。”薛绍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在此之前王爷还需要多加提防,以免有人图谋不轨。”
  “啊?还有人相对本王下手?”方才还在暗暗窃喜的福王顿时担心起来。
  “如今各路人马心思不一,也有不少势力想要拥立齐王、蜀王,所以王爷您现在还算不得安全,从今日起您要注意身边的人手,以防有人铤而走险。”薛绍又开始吓唬他,“只有嘉州伯的大军到达安州,您才会彻底安全。”
  “还请薛先生多多帮忙。”福王被吓坏了,当即哀求薛绍这几天陪在他身边,薛绍假装为难又提了诸多要求,福王此时哪敢计较,一一答应了下来。
  于是乎从这一刻起,福王身边的亲信被换了一波,他一刻也不敢离开薛绍的周围,就连夜间休息也让薛绍守在外间,为了以防万一就连平时最宠爱的妃子也不敢招来侍寝了,这让好色之极的福王难受不已。
  薛绍坐镇福王府指挥全局,黑冰台在安州城内的确找到了些行踪诡异的家伙,如今也来不及细细分辨就将这些人处死了事,首级、兵器也被他们送到福王面前,见到这些东西本来就害怕不已的福王对薛绍愈加亲信了。
  这一日薛绍再次受到飞鸽传书,李悠大军距离安州城只有两天的路程了,薛绍思索良久,将密信就着烛火销毁。
  第二日中午,福王用过午膳之后按照以前的习惯在后花园之中散步消食,薛绍紧随其后,周围还有不少太监宫女伺候。
  走了一会儿,身宽体胖的福王就有些气喘吁吁,在薛绍的搀扶下坐在树下歇息,他刚想向薛绍道谢,忽然看到一名黑衣人从院墙上翻出,抽出一柄手弩对着福王就射。
  “王爷小心!”薛绍飞身将福王扑到,弩箭从福王耳边擦过正中身后的大树,几乎齐根而入,这时候福王府的太监宫女们都慌了神,还要在场的尚有薛绍带进来的护卫,两名护卫立刻抽出腰刀和黑衣人搏杀起来,数个回合之后,黑衣人见寻觅不到机会,转身没入树丛之中消失不见。
  “穷寇莫追,保护王爷要紧!”薛绍当即喝止两名护卫,三人一起将福王保护的严严实实离开后花园。
  到了安全的地方,不多时那枚箭矢被薛绍的手下送到面前,薛绍打量一番说道,“王爷,此乃皇城司的物件,上面淬的剧毒也是出自皇城司的手笔,一般人是弄不到这等好货色的;况且看黑衣人的动作,应该是对后花园的地形极为了解,若是没有内应断断做不到这般。”
  接着薛绍又是好一番安慰才让福王安静下来,留下几名护卫保护福王,薛绍借口查探消息出了福王府。
  回到此前的那座小院之中,一个黑衣人从阴影之中转了出来,“薛先生!”
  从身形上看此人和方才的那名黑衣人几乎一模一样,薛绍点头应道,“方才辛苦了,我会向司马先生为你请功的,只是现在你不适合再留在安州城中,趁着大军还没到来早些走吧。”
第434章
拥立
  受此惊吓,福王对府中原有的太监宫女越发的不信任了,将府中大权交由薛绍,薛绍乘机将福王府好好地收拾了一番,此前略有怀疑的太监宫女都被逐出宫外,然后补上了黑冰台的人手,黑冰台虽然没有太监,但女子还是有一些的。
  另外还拿捏住了一些太监此前虚报开销、监守自盗的罪证,将他们发展成为黑冰台的内线,福王登基之日不远,到时候这些都是可以派得上大用处的人手。
  两日之后,李悠如期抵达安州,而钱飒也收到了李悠的飞鸽传书,带着钱塘及运河总督衙门的高官加入到李悠的队伍之中,王机专程从云州赶来,姚广孝从嘉州赶来,除了范蠡必须坐镇云州和嘉州之外,李悠手下的精华已经尽在安州城中。
  姚广孝掐指一算,五日之后正是黄道吉日,于是安州城顿时变得忙碌起来,城中裁缝、珠宝匠人被征召一空,通宵达旦地为福王准备登基所用的冠冕衮服,仓促之下一时哪能凑得起全套家伙,因此只做了几件暂且应付过去。
  范蠡虽然身在嘉州,可他也没闲着,范蠡手下的商队从各处运送来登基大典所需的各种物资,再加上有钱飒等诸多老臣照应,各项任务总算是得以顺利的开始筹备。
  当然,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福王,自从李悠进入安州之后,福王宗笋可以稍微安心了,李悠手下的精锐兵马直接进驻福王府内,充当起了福王的御前侍卫,将他层层保护,除了钱飒、李令月等人之外,其余人等等闲不能见到福王。
  一见到李令月福王似乎终于找到了依靠,立刻哭丧着脸对李令月说道,“太平妹妹,为兄的品行你也知道,那里是当皇帝的料?你就帮我给嘉州伯说说,让他另选贤能,我就继续待在福王府里清闲度日即可!”本来他还有些激动,可是刺杀事件却吓破了他的胆子,福王现在连皇帝都不想当了。
  “王兄说笑了,生在帝王之家那有这么多选择。”李令月也深有同感,“论远近,您是先皇嫡亲的堂兄弟,本来先皇驾崩之后就该你登基,可谁料太后却选了郕王,如今郕王被北虏掳走,您登基正好是恢复正统,此乃众望所归,王兄切莫推辞。”
  “可……可我从小不喜读书,只喜欢玩耍,我可处理不了政事。”福王哭丧着脸说道,这句话倒是他的肺腑之言,如果不然当初李圭或许没有那么顺利就能继位。
  “王兄放心,朝政之事自有诸位大臣帮忙处理,您只需要任命嘉州伯为太尉,昌华伯为宰相,由他二人分别统领文武百官,朝中自会安泰。”这是李悠和钱飒早已商量好的结果,说完李令月见福王似乎还想退缩,她不由得警告了福王一番,“王兄,无论怎么说你都是先皇最近的兄弟,就算是其他藩王继位,难道他们就能放得下心你么?与其如此还不如顺应天命登基,嘉州伯定会保住您的太平。”
  经过这一番警告,早已被薛绍吓得风声鹤唳的福王再也不敢推辞,连忙答应下来,至于朝中百官的设置自然一切听从李悠的安排。
  李悠担任太尉的资历倒也勉强够了,可宰相一职他手上却没有能压得住百官的人才,因此唯有让钱飒这位四朝重臣出来暂时压阵。
  不过钱飒也非常知道进退,他向李悠明言自己只是担个名头,朝中大事他是不会管的,所以李悠将姚广孝任命为参知政事,名义上是协助钱飒办事,实际上却是带他行宰相之权,想必以这位“黑衣宰相”的能力,定能压服百官。
  另外李悠对自己的亲信也各有任命,司马错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负责协助他统管军事,范蠡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掌握财权,王机暂任吏部侍郎负责筛选人才,顾将子担任工部侍郎负责器械营造,至于他们的顶头上司,都是李悠从各处找来的老臣,他们和钱飒一样只是担个名头,实际权力还是被范蠡等人掌握。
  许光、罗世绩、秦士信、周伯符、潘凤、钱骅等人都被提升了官职,负责将新朝的军权牢牢握在李悠手中,其中许光掌人事权利,负责武将的提拔裁汰,李悠还打算修建一所武学,专门用来培训军官,校长一职将由他亲自担任,而许光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罗世绩擅长军略,以后各项作战计划的制定就交给他了;秦士信依旧统帅河东军,周伯符掌管步兵,潘凤掌管骑兵,钱骅则掌管水军,此外为了补偿钱飒李悠给钱骅加了都督的加衔,在武官之中几乎可以说是仅次于李悠的存在。
  五日之后,天高云淡,阳光普照,安州城内百官云集,钱飒主持大典,福王李珣头戴十二琉冕冠,身穿十二章冕服,在李悠的护卫下缓缓登上宝座,随即群臣拜倒山呼万岁,福王就此成为近几年来大魏的第三位新皇,只是这位皇帝不知道又能在宝座上坐多久啊?一些文武官员低头偷偷打量着站在李珣身侧的李悠,心中如此想着。
  登基之后,李珣第一件事就是颁发圣旨任命官员,李悠担任太尉、钱飒担任宰相,其余王机、顾将子、范蠡、姚广孝等人各有任命,对于那些前来投奔的官员文士,李悠也没有让他们白来,反正朝堂上的空位多得是,立刻一连串的官衔送上去,自是皆大欢喜。
  反正朝政已经尽数被自己掌握,将来在对这些人慢慢观察便可,是人才的李悠自当然会提拔,那些别有所图之辈自有姚广孝收拾。
  众臣叩谢之后李珣又发布了第二道命令,鉴于如今安州并不太平,故而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后他会移架嘉州,待日后收复京城再行还都,对此群臣齐声赞同。
  第三件事,李珣下令将他登基的消息传遍天下,宣示他才是大天朝的皇帝,号令各地官员速速上表以示忠诚。
第435章
权柄划分
  从安州赶往嘉州的路上,李珣依旧好像在梦中一般,我一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怎么就当上皇帝了呢?然而李悠、钱飒等大魏的实力派已经决定了,这一任的皇帝就让你来当,赶紧登基称帝、收拾东西跟我们去嘉州吧。
  于是李珣带着自己的嫔妃亲信,将福王府交给留守的太监看管,载着大车小车的金银细软踏上了前往嘉州的旅程;办事细致的李令月为他找来了全新的宫女伺候,这让被刺客吓破了胆子的李珣稍微安心了些。
  “陛下,前头有当地官员在城外迎接,等候陛下召见。”正恍惚间,新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刘振敲响了马车的车窗,低声奏道。
  李珣感到一阵头疼,长途跋涉已经很累了,召见官员的话必须重新穿上全套的冠冕衮服,好不麻烦,前几天刚上路的时候他还有些兴趣体验一番万人敬仰的感觉,但是新鲜感过去之后,他只会感到不耐烦,于是试探着问道,“朕身子有些不适,不置可否让他们跟随大军回城?等入城之后朕再召见他们?”
  “既然陛下累了,那么就让太尉大人和宰相大人去见见他们吧。”刘振见李珣丝毫没有罩住世纪收拢人心的打算,既感到遗憾又有些庆幸,如今李珣名义上虽然是皇帝,可无论是李悠手下的大军还是朝中的文武百官都不会听他的,现在他无意和李悠争权,虽说连带着他也无法享受先皇在位时魏士良那般权势,但也因此避免了和李悠的冲突,起码自己这条小命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嗯,既然如此,你下去吧!”李珣满意的点点头,照这么看,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在福王府中似乎也没什么两样么?听说嘉州风景宜人,等到了之后朕一定要好生游玩一番才行,身为藩王虽然可以享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但也失去了人身自由,李珣以前向想离开安州城出去转一转都不行,早就憋坏了,现在身为皇帝,该不会有人阻止他出城游玩了吧?到时候带上一两名懂事的妃子,泛舟嘉水之上,品酒听曲好不快哉。
  “陛下说他身子有些不适,这些官员就由太尉大人和宰相大人应付吧?等入城之后陛下若是稍好些自会召见他们。”刘振将李珣的话如实转达给李悠和钱飒。
  “长途跋涉难免会有些小毛病,还好我营中有良医随行,我这就命他为陛下诊治一二。”李悠和钱飒相视一笑,既然他对朝政没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
  “陛下只是有些累了,不劳太尉大人牵挂。”刘振连忙好言拒绝,那不过是个借口而已,要是医生没看出什么毛病岂不是坏事。
  李悠也不坚持,送走刘振之后和钱飒一起召见了前来拜访的当地官员,好言安抚一番稍微晋升了下他们的散阶、勋位以示嘉奖,并叮嘱他们继续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现在李悠初掌大权,对这些官员还不了解,所以暂时以稳字为上,等日后再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奖惩。
  这些人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见到李珣略感遗憾,但李悠和钱飒的话还是让他们暂且安下心来,尤其是钱飒,他身处宦海多年,天下百官无不信服,既然得到了他的保证,那么自己的官位暂时就不会有问题,于是这些人脸上的笑容更盛,连忙拿出进献给李珣和他们俩的礼单送上,李悠二人一一笑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