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292

第509章
武学
  经过多日的忙碌,政事堂各部总算拿出了一份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清单,李悠再和钱飒、姚广孝等人一起将这份清单统一整理、合并,最终得出了福王登基以来本朝第一次恩科所需开设的科目类别,以及每个科目所需要的人才数量。
  当然到时候选拔的人才数量和最终需求并不一定会是统一的,肯定会有的科目通过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朝廷需求,而有的科目又会供过于求;对于那些人数较多的科目,李悠会采取增加录取人数的手段,录取更多的人才供各部门挑选,然后进行统一培训和实习检验,以确定最终的人才归属;对于那些暂时不能满足的人才需求,则只能加大对该类人才的培养了。
  “既然如此,那么本次恩科就暂定开设进士、明法、明算、格致、经济、书科、画科……等十七门科目,拟录取一千七百九十八名人才。”李悠宣布了最终的结果,担任这个人才的数目和到时候实际产生的人才数目肯定会有差距,“具体的名额分配就按照这份清单上所写的去安排吧,周尚书担任本科的主考官,各部门选取合适的人才担任各科出题人、考官。”
  “下官领命。”众人齐声应道,随即六部九卿等各部门立刻报上了自己准备的出题人和考官名录,这些人也会立刻被移往一处隐秘的院落,断绝他们和外人的来往,直到科考结果公布;他们居住的场所保密级别也会立刻提升到和皇宫、太尉府一个等级,由皇城司、黑冰台、五城兵马司等多个机构联合监控,决不允许出现科举舞弊之事。
  “那么此事就此决定,周尚书且去拟定文书对外公布朝廷的决议,让那些应考的读书人早日做好准备。”科举的时间暂时定在一月之后,同时本次科考的持续时间也比往日的会试要久的多,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不断举行各科考试,让那些读书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先考进士科,再考明算科,说不定这一科没有得中下一科却赢得了考官的赞赏。
  “下官领命,此外等到科考临近之时嘉州城中定会挤满了各地来应考的读书人,应对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早作安排。”嘉州城比京城要小得多,接待能力有限,突然涌进来这么多人对嘉州城的确是一个考验,如果处置不当,对于本次科考可是大大不利的。
  “此时我已经早有准备,除了城中现有的客栈之外,嘉州城附近的宫观庙宇也都必须腾出来一定的房间收留这些读书人,若还是不够,城外的军营也可供他们休息。”除了住处,吃饭、交通、医疗各方面李悠也安排人手做好了准备,务必保证这次的科考顺利进行。
  又商量了一些问题,这次科举的准备工作总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该等着按计划完成了,不过此时司马错却又站出来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敢问太尉,本次科考虽然亦有明算、营造、格致等科目为太尉府提供人才,但这些都是钱粮输送、军械营造等方面的人才,不知太尉打算如何解决军官的问题。”
  大魏本来也有开设武举,用来选拔军官,此前兵部也曾提出这个问题,但是被李悠否决了,现在见到了这个时候李悠还没有拿出解决方案,担任兵部侍郎的司马错不禁有些着急了,武将也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选拔机制才行。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问题。”李悠并不相信读几本兵书或者武艺出众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将领,所以武举似乎并不适合作为选拔军事人才的渠道,“我打算在嘉州城兴修武学,从天下各军之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从今以后纵使有再大的功劳,没有通过武学培训的武将也不得之提升军职。”具体来说就是你可以凭借功劳获得钱财、荣誉、勋位、散阶乃至爵位的封赏,但是没有到过武学进行培训,那么就不能提升实职,当然如果在战时,这项规定还是有更改的余地的,不过那些在战场上获得晋升的军官也必须在事后参加武学的培训。
  “武学之中,亦要根据军事所需开设骑兵、步兵、水军、军事器械、工事营造、军事情报分析等不同的学科,录取不同的军官进行培训。”李悠命人拿出了他对武学的规划方案,传到司马错、罗世绩、秦士信、许光等相关人员手中,“这所武学本官决定亲任武学谕,司马侍郎、罗将军、徐将军、秦将军、钱将军等都要担任武学的教谕,范侍郎从户部拿出一笔钱粮来,待选定合适的地点之后,顾侍郎负责这所武学营地的营造。”
  对于执掌武学这项权力,李悠可是不会假手他人,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武学之中所选拔的教谕也都是自己完全信得过的人手,他想利用这种手段加深自己对军队的掌控,提升他们的战斗力,李悠相信一支由经过武学培训的骨干军官组成的军队在这个时代肯定会远远超过那些依靠天分作战的军队。
  “这些这是一个粗略的方案,诸位若是有什么想法不妨都说出来。”这是李悠根据后世的经验所制定,但是究竟是不是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尚未可知,所以还是得许光、罗世绩、秦士信以及司马错等人提供意见才行。
  众人拿到方案之后马上认真阅读起来,不时点头或者皱眉,时不时和李悠交流几句,李悠都一一做了解答。
  “此事事关重大,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善的,但是下官觉得兴办武学一事终究是利大于弊,不妨先开始筹建校舍营地,其余种种再慢慢商议吧。”座中资历最老的许光站出来说道,科举一事就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而武学的意义并不比科举弱多少,想必也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过大方向上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510章
科考
  随着福王小朝廷公布了此次恩科的细则,云集嘉州的读书人在短暂的失声之后爆发出巨大的争论,有的摇头不已,有的暗暗窃喜;酒楼、客栈、寺院道观之中,到处都是拿着招考名单议论纷纷的读书人们,他们暗自揣摩着自己应该投考哪一科。
  “多科取士虽是古制,但向来以进士科为主,主要考核的也是诗词歌赋、圣人经义,但如今却是诸科并重,实属本末倒置啊。”酒楼之中,有人看着招考名单摇头晃脑地说道,脸上的表情颇为不甘。
  “虽是如此,但礼部等衙门的考试要求里依旧是以圣人经义、诗书礼仪为重,兄台若是不屑其他,不妨只参加礼部的考试就好。”旁边有人应道,心中却是另有想法,这次来嘉州的读书人里,还是侧重诗书经义的人要多一些,想必报考礼部的难度极大,幸好自己在算学上略有涉猎,或许可以在参加礼部考试之外再去户部、工部或者太尉府的考场上试试。
  “这次若是只参加礼部的考试,想要高中却也不易。”另一位读书人插话了,他神秘兮兮地说道,“在下听闻城南的赌坊之中开出盘口,此次科举礼部的录取难度最大,想来恐怕是报考人数太多的缘故,反观户部、工部等科却是要低得多,诸位若是别有所长,不妨多报上几科去试试。”
  “在下除了礼部之外,还打算去参加书科和画科的考试。”第一位说话的读书人起身拱手道,“朗州徐元泽见过诸位兄台。”
  “在下邵州刘步云,见过徐兄,久闻徐兄书画双绝、经义娴熟,想必今科定能高中。”看来这位徐元泽还是个名人,在他报出自己的名号之后顿时围上来一群人互报姓名,这些人纷纷凑到徐元泽身边,眼神之中颇有些羡慕。
  “在下虽然自负在书画之上略有所得,但看书科、画科的考试说明,心中依旧有些忐忑,不知这通政司想要的到底是何种风格的书画。”徐元泽皱眉道,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有着诸多流派,万一自己所长和通政司的要求不一样,那就算参加考试也是白忙一场,“不知刘兄打算应那几科的考试?”
  “在下自幼喜好术数,因此除了进士科之外还打算参加算科的考试。”刘步云心中略感得意,算科录取的人数最多,报考的人数却是不多,想来自己机会极大,而且考中之后要去的也是户部、太尉府这些实权衙门,前途看起来似乎还要超过那些进士科出身的人。
  果然在他说完之后,酒楼之上顿时响起一片艳羡之声,众人纷纷抛下徐元泽,围到了他的身边,刘步云向来不擅长诗书经义,此前在读书人的聚会之中屡屡被冷落,何时有过这般风光的时候,心中一时激动异常。
  接着众人又纷纷报出自己擅长的科目以及自己打算参加那几门考试,徐元泽赫然发现那些通晓格致、营造、律法等杂学的读书人赫然成了被追捧的热门,自己这个年纪轻轻就得中举人的才子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起来,心中难免有些酸涩。
  半月之后,科考正式开始,首先举行的自然是参考人数最多的进士科,嘉州城内的大部分士子都参加了这次考试,本次考试取消了诗词,将策论当成了重点,尽管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拿到题目的时候还是颇为感慨。
  策论最要紧的是言之有物,对于格式文辞倒并非十分看重,徐元泽再次摇头,看来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文采在这上面也显露不出多少优势了啊,不过好在他的父亲当年也曾在朝中为官,平日里也曾给他说过些处理政事的要点,因为他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思索片刻之后就在草稿纸上开始答卷。
  这次科考的时间比起会试来要短得多,两个时辰之后考场之中就有人起身交卷,等到四个时辰的考试时间截止之时,徐元泽也起身将自己誊抄完毕的卷子交了上去。这也是不得已而做出的改变,本次科举数科接连开考,若是每门考试都像之前那般一口气考上好几天,那些报名参加了几科考试的读书人是无论如何也扛不住的。
  考场之外,许许多多读书人聚到一起讨论着本科考试的题目,徐元泽却是捂着耳朵一个字也不肯听,他接下来还要参加书科和画科的考试呢,要是听到什么坏消息影响了接下来的考试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隔了一天,算科的考试再次开始,这次参加考试的人数就要比进士科少得多,刘步云信心满满的步入考场,等试卷发下来之后他飞快地浏览了一遍,随即露出自信的笑容,这些题目还难不住他,看来今科有望高中了!扫了一圈周围那些皱眉苦脸、茫然不知所措的考生们,刘步云在草稿纸上开始了演算。
  接下来数日,书科、画科、明法科等科目依此结束,终于轮到格致科和营造科的考试了,城外工坊之中驶出一队马车,诸多被顾将子看好的墨家子弟面容严肃,坐在马车之中一言不发,心中却是满怀激荡,他们墨家终于有机会大规模的步入朝堂了,这一次定要小心答卷才成,万万不可因为马虎而错过机会。
  到了考场之上,其他参加考试的读书人纷纷将目光投了过来,这些人为何此前从未在城中的聚会之中见过?而且身上依稀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和他们这些儒门中人大有不同,也不知道是那里来的。
  科考时间一直持续了接近一个月,很少有人只参加了一门考试,绝大多数都是报考了多门,多一次机会对他们来说总是好的,不管懂不懂这门学科,只要进去了说不定就有机会。
  在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七天,本次科举的结果也依此公布了出来,第一个公布的是进士科的考试的结果,徐元泽和刘步云都是榜上无名,不过好在此后算科和书科的录取名单里他们赫然在列,总算没有白跑一趟。
第511章
高中之后
  “恭喜邵州刘步云老爷高中今科算学考试第七名。”消息灵通的报喜人不知道从那里得来的消息,在放榜之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就在酒楼之上找到了刘步云,立刻跪地报喜,诸如大展宏图一类的好话流水价的送上。
  “恭喜刘兄,贺喜刘兄。”徐元泽等人连忙起身道喜,言辞之中满是羡慕,无论是户部还是太尉府可都是要害衙门,尤其是太尉府,可以与李爵爷朝夕相处,一旦入了他的法眼,将来高升就指日可待了。
  “同喜同喜。”刘步云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还是在别人的提醒之下才想起要打赏报喜人,连忙让书童丢过几锭碎银子,立刻又获得了报喜人的一连串恭维。
  这边还没结束,又有报喜人进来跪倒在徐元泽面前,“恭喜朗州徐元泽老爷高中今科书科考试第四名。”酒楼之上自然又是一番道贺,就连酒楼老板也出来送上笔墨,要这两位留下墨宝,俩人欣欣然一挥而就。
  等应付完道喜的人,包厢之中重新恢复安静,众人在羡慕之余又开始关系器他们俩人的出路来,“算科可是最热门的考试了,户部、太尉府、吏部、工部都有招录,只是不知道刘兄将来会被分到那个衙门,另外在下倒是有些好奇,通政司却为何要在书科之中招人?”
  “通政司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邸报的编纂等要事,的确需要文字出众的人才,此衙门虽然名声不显,但在朝堂之上却是极其重要,想来徐兄定可一展才华。”刘步云连忙将话题引了过去,以免自己过于风光而惹人嫉妒。
  “通政司下有知事、经历等官职,只是不知道徐兄这次会被授予什么官职?”经历,从五品至正八品,掌收发文移及用印;知事,从七品至正九品,掌收发上下文移,此外通政司还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誊黄右通政一人,记录武官贴黄、各地府军军官袭替缘由,以备征选之事,不过如今这项权力却被重新归到太尉府之下,通政司只剩了个空壳子。
  按照此前大魏的惯例,除了状元等少数几人,新科进士一般会被授予八品到七品的官职,通政司的经历和知事恰在其内。
  “眼下乃是非常时期,朝中官员匮乏,以在下看,或许左右通政也不是不可能啊。”现在福王小朝廷的通政司只有一名通政使总领全局,下面并无一名属官,运气好的话的确可以一跃而成为四品高官,就算不行也可以暂代其职日后再正式提升。
  徐元泽和刘步云一边满怀期待一边和众人不断杯来盏往,不一会儿就被灌得酩酊大醉,日后几天也是不断参加各种宴饮,一直到七天之后他们方才得到正式通知,一共一千二百余名高中的士子们被带到了临时皇宫之中,接受了福王、李悠等人的祝贺。
  琼林宴、夸马游街等一番固有流程结束,这些人却又被移到了城外的庄园之中,这里本是嘉州伯府的别院,现在却被用来安置这些新科士子。
  “按道理说既然高中就该安排官职了,怎么又将我等送到了城外?”徐元泽颇为疑惑,忍不住拉着刘步云问道。
  “此前历朝历代虽然也有多科取士的经历,但从未像今科考试这般把进士科之外的科目提升到如此重要的程度,想来太尉大人和相国大人另有所图,如今我等只需依照命令行事即可,想必朝廷也不会亏待我等。”刘步云倒是格外淡定。
  这所别院占地面积极广、屋舍众多,纵使一下涌进来一千多人也能全部安置妥当,进入别院之后他们立刻被带到了演武场之上,随即两名官员站到了前方的高台之上,俩人推让一番最终还是年轻点的那位率先开口说话了,“本官是吏部侍郎王机,这位乃是参知政事姚广孝,想必尔等此时心中还有疑惑,不知道为何要将尔等聚集到此处?本官这就为你们解惑。”
  王机简单明了的说明了原因,原来将他们聚集到此处乃是为了正式安排官职前的培训,由姚广孝和王机领衔,从朝中抽调了诸多干才来教导这些新士子该如何为官、处理实际政务,好让他们不至于在上任之后手足无措,这也是李悠借用了后世经验的结果。
  之所以派出姚广孝和王机俩人,是因为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也太容易培养自己的势力了,所以要多名官员互相制衡。王机乃是闻名天下的状元,想必可以压得住这些新晋士子,而姚广孝手段老辣、涉猎广博,这俩人搭档可谓恰到好处。
  之后整整一个月的功夫,这一千多名新晋士子就被关到了庄园之中,整日接受朝廷官员的教导,这些官员分别传授他们朝廷各种公文的写作格式、要求,朝廷的各种法规制度,官员的考核任免标准。
  上面所说的乃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大课,此外还有根据考生报考科目的不同开设了不同的小课,由曾担任过多年地方官的官员来给那些想要担任县官的士子们讲述如何处理地方政务的技巧,有户部主事来给算科士子们讲述如何做账、查账,由工部主事来给他们讲述水利工程、城防工程的修建要点……让这些士子收起了不可一世的想法,虚心学习起这些宝贵的经验来,到现在他们才知道当官并非是此前所想那般轻松。
  一个月的学习结束之后,他们根据此前的科考成绩和本次培训中的表现被安排了不同的官职,徐元泽被安排到通政司负责协助通政使编纂邸报,而刘步云却被安排了一个此前少有听闻的衙门——司农卿之中,至于负责的任务也让他有些莫不清楚头脑。
第512章
踌躇满志的军官们
  司农卿乃是前朝的官职,负责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诸事,在大魏被归入户部,到了斧王这里却又在李悠和姚广孝等人的商议下再次独立出来,刘步云就被安排到了司农卿担任主事一职,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按道理说这个衙门不是该招收那些通过了农学考试的学子么?怎么把自己这个算学考生给招了进来?
  稍后等他正式介入司农卿的工作之时,终于明白了原因,司农卿掌管国家粮仓,当然少不了要用到算学的地方,此外司农卿还被李悠安排了培育良种、研发新型农具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同样离不开算学。
  就在刘步云忙碌着新工作的时候,前些日子他所生活过得那所院子里又有一群新的学员住了进去,这些人却是从各地军队之中赶来的青年军官们,他们将在此地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现在武学尚未建造完毕,他们只能暂时借用这里。
  和刘步云他们在的时候一样,每间宿舍里有八张简单的床铺,可以容纳八名学员休息、学习,从岭南道赶来的百总史怀义好奇地打量着屋内的其他同学,他是邕州史家的子弟,因为出自偏支,所以一向不受史道直等人待见,不过却也因此没有受到他们的牵连,在史家被处置之后接受了史弘直的劝说而投笔从戎,接受了周伯符的征召加入军中,因为他读书识字,又习练过一些武艺,所以很快就担任了百总的职位,并被推荐参加了此次培训。
  屋子里的都是军人,要比那些读书人直爽许多,不一会儿他们就各自报上了姓名和出身,史怀义发现这些人里大多都是一些百总、把总之类的底层军官,至于出身则是遍及各军,既有李悠赖以起家的嘉州军,也有张果留下的河东军,此外还有各地编练的团练,朝廷旧有的府军,当然也有像他这样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
  “史兄弟既然还使读书人?那就再好不过了,俺听说今后想要担任千总以上的军官,就必须能自己看得懂军中文书,估计这次武学之中也少不了有读书识字的科目,到时候恐怕还要多多麻烦史兄弟啊!”出身河东军的秦勇听闻史怀义的出身后立刻说道,他本是秦士信的亲兵,在河东军重新编练之后也获得把总的职务,得以加入武学,不过他虽然弓马娴熟,又从秦士信那里学到一手好锏法,可却不认识几个字,正为此时头疼不已,现在遇到了史怀义连忙凑了上来,此言一出屋里的其他人也是连连响应。
  “此事又有何难?”史怀义干净利落地答应下来,“在下却是不擅骑马,今后还免不了要麻烦诸位兄弟。”
  “包在俺身上。”秦勇立刻拍着胸脯保证,“武学之中亦备有战马,今后俺来教你学骑马,你教俺读书识字。”
  “在下在箭术上略有些心得,各位兄弟若不嫌弃日后也可时常交流。”来自嘉州军的杨武也出声应和,他是李悠在云州第一批招纳的五百团练之一,就连这个名字也是李悠所改,听起来却是比杨五气派多了,在云州的训练让他明白,李悠最喜欢那些肯团结同袍的士兵,想来武学之中是不会拒绝这样的交流的。
  有了他们三个做表率,屋里其他五个人也都纷纷站了出来,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加入到交流之中,学业尚未正式开始,他们就感到没有白来这一回。
  “尔等何事喧哗!”正吵闹间,一名手持短军棍,胳膊上套着写有“军纪”俩字袖套的士兵推门进来,八人条件反射似得立刻站得笔直,杨武大声喊道,“报告,属下等正在交流军中技艺。”
  来人盯着他们看了许久,方才说道,“今后若要交流不可过于高声,以免影响隔壁同袍歇息;另外你们宿舍立刻选一名临时队长出来,今后每日无论训练、上课还是吃饭皆以队为单位集体行动。”
  “是!”众人齐声应道,送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军纪纠察,众人重新坐下,秦勇看看兽人似乎没有自荐的意思就说道,“俺觉得这个队长不妨就让史兄弟当吧,史兄弟能读书识字,今后上面有什么命令肯定不会搞错。”
  这个时代读书人还是格外受人敬仰的,秦勇一说完,杨武等人就纷纷表示同意,于是乎史怀义就成了这个宿舍的临时队长。
  “既然诸位兄弟如此高看史某,史某就却之不恭了。”史怀义知道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想来在武学之中担任的临时队长会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晋升,所以对推举他的众人也是颇为感激,“诸位兄弟,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我等武人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太尉大人给了我等如此良机,我等万勿辜负太尉大人的期望,争取学有所得,来日在战场之上才能更加轻松地击败那些逆贼和蛮夷,重新光复我大魏江山,我等日后或许也有登台拜将、封妻荫子的机会。”
  登坛拜将、封妻荫子!史怀义的一番话说得众人热血贲张,一想到如此光明的前景他们就激动地难以自己,纵观天下诸国,北元乃是蛮夷,伪楚不过是傀儡而已,蜀王、齐王、越王手下的兵马孱弱,乍一看来自己这方统一天下的机会似乎最大,或许史怀义防擦所说真有一天能实现也说不定。
  这大魏的皇帝有什么好的,我看要是太尉大人登上宝座却也要比这些人好上许多,秦勇久在秦士信身边,对大魏的皇帝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心中如此想着,但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