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292

  随后又对其他人进行了封赏,次男结城秀康由下总结城10万1千大幅升至越前府中68万,四男松平忠吉由武藏忍10万石增至尾张清洲52万,五男武田信吉由下总内4万石,增至常陆水户15万,六男松平忠辉由武藏深谷一万石,增至下总佐仓5万石;池田辉政由三河十五万石,移封播磨姬路52万石,加藤清正在肥前熊本的领地由25万石增至54万石……
  有封赏就有惩罚,上杉景胜由120万石被减封到米泽的三十万石,协助石田三成的佐竹义宣由常陆水户城五十四万石,减封到东北久保田的十八万石……
  “……人生五十年,与下天之住人相比犹如一场梦境;一生享尽,岂有不灭之道理……”待一切安排就绪,德川家康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吟诵着古老的歌谣缓缓闭上了眼睛,随即帐中响起了震天的哭喊声。
第774章
战后乱局
  德川家康的死让东军暂时失去了指挥,各路大名以及众多家臣、一门众都没了继续追击石田三成的心思,而是留在这里等候着德川秀忠的到来;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德川秀忠继位的安排,他们的理由也是十分充足,如果不是德川秀忠率领大军迟迟未至,东军又何至于和西军激战到如此程度?如果不是战事激烈至此,德川家康的亲卫又怎么会损失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护住他的安全?
  对此李悠当然是巴不得他们闹得越大越好,可是榊原康政等家臣却坚决拥护德川家康的遗嘱,而且德川家康尚有余威再次,更重要的是如今东军在关原之战后损失惨重,德川秀忠手中的三万八千兵马已经成为最强的一股力量,所以他们只能暂时按捺住不满,就在关原向德川秀忠表示了臣服。
  榊原康政等人害怕夜长梦多,不敢回到江户再举办继位仪式,而是在官员的战场上就拥立德川秀忠继承了德川家康的地位,那些当晚跟随在德川家康身边的亲卫们在继位仪式完成后就集体来到德川家康灵前切腹自尽,他们忍住耻辱坚持到现在,为的就是保护德川秀忠顺利继位,现在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就要下去继续守卫德川家康的安全了。
  这一幕极其符合倭国武士刀精神的场景让在场的众人大加赞赏,德川秀忠也吩咐用最好的礼遇来安葬这些义士;李悠对此却不以为然,别看德川秀忠已经继位,可他的地位全远不如德川家康这般稳固,外有渴望复仇的石田三成,内有对他迟到心怀不满的家臣、渴望取而代之的一门众,要是真的出于对德川秀忠考虑,他们留着有用之身继续效忠德川秀忠才是最好的选择,像这样死了又有什么意义?
  随后德川军开始打扫战场,护送德川家康的尸首返回江户,李悠也率军跟随前往,现在可是借着德川秀忠的身份继续扰乱倭国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话说回来对付德川秀忠可比对付老乌龟德川家康容易多了。
  当德川家康的死讯传开之后,已经逃回大阪的石田三成大喜过望,在此之前是德川家康就像一朵乌云一般笼罩在他的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如今德川家康已死真可谓云开雾散,石田三成感到分外轻松,连忙开始重新整合西军的力量,打算和德川家进行第二次决战。
  那些关西大名在关原之战败后,心中满是惶恐,无时无刻不担心着德川家康的惩罚,这一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们喜极而泣,纷纷响应石田三成的号召,将领地内的青壮和粮食搜刮干净,重新召集军队准备再次参战。
  德川秀忠这边也是一样,他在为德川家康举办完盛大的葬礼之后,也开始召集关东大名准备进军大阪,将丰臣秀赖从天下人的宝座上赶下去,由自己来完成德川家康未了的心愿,将让德川家成为执掌倭国的天下人。
  东军这边虽然内部有些分歧,但总体而言尚且能被德川秀赖和榊原康政等人压下去,一批批农夫被从田地间拉出来塞上竹枪就准备奔赴战场,嗯,经过这么多年的厮杀以及在朝鲜的损失,倭国现在已经穷的快没办法给他们配置铁制武器了。
  可西军那边却大不相同,直到如今被西军当作旗帜的丰臣秀赖或者说他的母亲茶茶依旧没有下定决心亮明丰臣家的态度,如果没有丰臣家的支持,刚刚经历过关原之战惨败的西军恐怕很难再抵挡东军的进攻了。
  但说服茶茶又谈何容易?石田三成等人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不过很快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消息传来,在关原之战中斩杀宇喜多秀家、长宗我部宗盛的明国将军在大阪城放出话来,丰臣家乃是朝鲜之战的罪魁祸首,丰臣秀赖必须被绑到大明接受万历皇帝的惩罚。
  先前在关原之战尚未开始的时候,明国的将军已经说过这件事,可那时候丰臣家却没有将其放在心上,明国只派来三万水师,又如何能带走丰臣秀赖呢?可现在却是大不一样了,如今倭国分作两派厮杀不停,德川家早已亮明了取代丰臣家的态度,明国的将军又站在德川家一边,看来他们是想借德川家之手达成这一目的啊!
  于是茶茶再无侥幸心理,拿出了丰臣家所有的家底交到石田三成手上,拜托这位丰臣家的忠臣来护佑少主的平安,石田三成手中总算有了勉强可以与东军相抗衡的兵力。
  同时石田三成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战事指挥上的薄弱,他从溃兵中找来了曾经在中山道上以一千多兵力将德川秀忠的三千八千大军死死拖住的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指挥作战。
  这俩人的战绩乃是西军在关原之战为数不多的亮点,尤其是真田幸村年纪轻轻就被誉为有名将之才,石田三成认为有了他俩的帮助,西军足以击败已经失去了德川家康的东军。
  真田幸村很快接受了石田三成军师的任命,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也为了能向德川家复仇,真田幸村殚精竭虑、日夜不休的研究着双方的情报,制定出一项项军事策略以供石田三成和毛利秀元等人参考。
  出于对东军的恐惧,石田三成等人否决了真田幸村所提出的绝大多数出城野战计划,而接受了在大阪城南三之丸南面建造的防御城堡“真田丸”的方案;因为大阪城的西面是濑户内海,北面是天满川、淀川,东面则是大和川的支流,地形复杂,提供了一定的防御力,相比之下,大阪城南则多数是宽阔的平地,防御力较弱。
  东西两军正在紧张地备战中,而李悠则乐呵呵的作壁上观,同时不断派遣船队将他在倭国搜刮到的钱粮运回国内,另外他也在琢磨着另一项计划的开启。
第775章
召唤张献忠
  如今倭国的大名们分成两拨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开启东西军的第二次决战,可是李悠却觉得如果只是大名、武士们闹腾未免有些单调了,所以他打算给混乱中的倭国引入一股新的力量,这些年来倭国征战不休,百姓恐怕早就苦不堪言了,现在也该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天皇作为名义上的首领,幕府掌管天下,各大名听从幕府的命令掌控各自的领土,而武士则依附大名,用自己的武力效忠大名获得俸禄,并对平民操有生杀大权,身为最底层的平民只能忍受这些高级阶层的压迫和剥削。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反抗,就像中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样,在倭国同样有起兵反抗统治者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倭国又一个专有名词称之为“一揆”,泛指百姓、土著、当地势力人士等等非政府组织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通常在歉收的时节,或者是人民苦于高利贷的剥削会发起暴动来要求取消年贡,或是要求借贷契约无效的德政令。
  “一揆”也有许多种类,农民的斗争称为“土一揆”;在某一领国之内,以势力强大的国人(武士)为中心发起的暴动称之为“国一揆”,当然也少不了以宗教名义发起的暴动,就像白莲教经常在中原闹出动乱一样,倭国也有同样习惯引发混乱的宗教,那就是由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发展而来的一向宗,所谓的“一向一揆”就是以农民为主的,包括有寺院僧侣和国人参加并参与领导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信徒发动的武装起义,其目标是夺取地方政权。
  本愿寺由1世法主亲鸾开山之后,在8世法主莲如的亲自传教之下,一向宗开始大范围地进入民众生活,煽动各地的教徒发起“一向一揆”,反对各地守护的在地统治,企图建立起一个佛教的宗教国家。
  因为这些教徒有强大的宗教向心力,临战时舍命杀敌不顾生死,通常会给各地大名的军队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此前倭国处于战国时期,各地大名征战不休,有些实力弱小的大名甚至还比不上本愿寺势力强大,所以“一向一揆”此起彼伏,他们最为风光的时候还曾经以十万到二十万的兵力包围了加贺守护富樫政亲的高尾城,并将其攻破,政亲自害,至此,加贺一国完全成为“无主之国”,由有力的国人代表与中小地主身份的寺院住持联合执政。
  这种接连不断的“一向一揆”终于引发了各地大名的不满,一直到战国末期,织田信长对本愿寺发起了全面进攻,本愿寺的十一代法主显如光佐随即号召全天下的一向宗教徒共同反抗织田信长,这场战事一直持续了十年,最终方才以本愿寺的失败而告终,织田信长一把火烧了石山本愿寺以绝后患。
  但是一向宗却没有因此而消亡,在织田信长与本能寺之变中死后,一向宗门主显如与掌权的丰臣秀吉关系良好,得到了丰臣秀吉的支持在京都重建了本愿寺,要说他们肯就此安定下来李悠是绝对不相信的。
  如果想让倭国更乱一些,那么就要利用那些被盘剥的干干净净的农民,以及仍然幻想着建立地上佛国的一向宗,这些事让郑家军的任何人去办都不合适,不过李悠的虎符里却有一个极其擅长指挥农民作战的将领——张献忠。
  能在明末那样的乱世闯出偌大的声望,张献忠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就算是将他丢在现在的倭国,只要解决了沟通的问题,他也绝对能够活下去,说不定还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给已经混乱不堪的倭国局势在加上一把火。
  考虑完毕,李悠在自己的军帐中召唤出来了张献忠,只见一道白光闪过,一名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的男子出现在了李悠面前,他四下打量了一番然后大大咧咧的拱手道,“额就是张献忠,你叫额来干撒!”
  “八大王请坐!”李悠并未因此而生出不快,帐中早已备下酒肉,他一边让张献忠享用一边说道,“此次劳烦八大王,乃是想八大王重操旧业!率领活不下去的流民去和那些当官的杀个痛快,不知道八大王有无兴趣?”
  “咱老子就喜欢杀那些当官的。”张献忠一抹油嘴说道,“不过额提前说好,这些事额能办,但是额不喜欢听人指派,也不愿意有人说额杀人太多,你要是不管额,额就去办,你要是想让额按照你的想法行事,那额还不如留在这喝酒吃肉。”
  “哈哈,八大王多虑了,你就算杀得再厉害我也不在乎。”这又不是大明,张献忠杀得越多李悠越开心,“不过此地并非中原,八大王恐怕尚不熟悉情况,我先找人给八大王说说当地的情况,教会八大王说当地的话,然后八大王才好行事。”
  “好说好说,既然不管我就行。”张献忠应了下来,“不管是在那儿,只要有把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的狗官,咱老子就能混出一番名堂来。”
  “眼下倭国各路大名征战不休,为了筹集军粮、凑够兵力,早就将百姓折腾的苦不堪言了,而且还有一些和白莲教差相仿佛的教派暗中行事,整个倭国的形势就好比烈日下的稻草堆一般,只要一粒小小的火星就能引起冲天大火。”现在倭国百姓的生活比起明末的中原来,恐怕也是差不了多少,张献忠到这里当有用武之地。
  随即李悠从郑家军中找了一些通晓倭国话,熟悉倭国形式的人手对张献忠展开了培训,这些人也将成为张献忠起家的班底,跟随他一起将倭国闹个天昏地暗。
  就在东军一切准备就绪,德川秀忠率军开往大阪的时候,张献忠也做好了准备,带着这些郑家军的人手从李悠的军营之中消失了,或许不久之后倭国就会彻底乱起来。
第776章
大阪夏之阵
  德川秀忠这次纠集的兵马更多,他搜刮干净了所有关东大名的家底凑出了十五万兵马,为了这次出征,关东一代的青壮大半都被强迫从军,而为了避免失去了这些农民,土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各地大名纷纷严令领地内的百姓必须种好每一分的土地,这让百姓们苦不堪言,上到六旬老者,下到垂髫小儿都整日不休在地里忙碌着。
  此外这些百姓的存粮也被搜刮一空,整日进行重体力的劳动却没有足够的粮食来补充体力,许多人干着干着就累死在了田地里,不少年迈体衰的老者因为想给家人省一口粮食而选择了自我了断,百姓们对大名及战争的厌恶可谓是到了顶点。
  不单单关东一代如此,关西一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石田三成也将关西各地的百姓折腾的苦不堪言,而一向宗和另外一些暗藏野心的家伙将这种情况视为自己起家的根本,纷纷派出人手在倭国各地借着传教的名义开始串联,随时准备揭竿而起;张献忠也换做倭国人的打扮加入到这些人的队伍中去,并且很快就利用他丰富的经验笼络到了一批可用的人手。
  当然他们距离发动“一揆”还有一段时间,如今整个倭国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大阪,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丰臣秀赖和德川秀忠这两位二代目究竟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是丰臣家延续太阁大人的荣耀继续执掌倭国,还是德川秀忠攻入大阪取代丰臣家成为新的天下人?
  单单从兵力上来看似乎是德川家占据了上风,德川秀忠拼凑起了十五万大军,还有明国三万精锐的帮助;丰臣秀赖却只凑到了不到十万人,兵力仅仅是德川家的一半而已。
  不过丰臣家也并非没有优势,早在十多年前丰臣秀吉就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丸(主郭),日后又持续不断地建设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护城河)和运河等防御设施,以及天下数一数二的天守阁,再加上真田幸村带人建造的“真田丸”,大阪城的防御体系极其完善,城中又存放有大量的粮草足够丰臣大军数年之用,德川军想要攻下此城怕是并不容易。
  因为害怕明国对他们的追究,所以关西各路大名纷纷拿出压箱底的本钱,亲自率领强军来到大阪城支援丰臣家,西军出现了少有的团结;另外真田幸村父子的本事也得到了西军大名们的认可,石田三成可以放心的将制定军事方案的任务交给他们俩人了,有了这俩人的帮助,想必不会再出现关原之战时那种应对失策的情况了。
  反观东军这边,德川家康死去之后,德川秀忠仅仅是依靠血统还有榊原康政等人的忠诚来约束关东大名,彼此间并不如西军这边团结,再加上本多忠胜、福岛正则等宿将死于关原之战,东军高级将领出现了空缺;另外井伊直政也死于关原之战中所受的墙上,“德川四天王”只剩下了榊原康政一人,双方在军事指挥方面可以说是落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一方占据了地利,一方占据了兵力优势,此战的胜负还尚不明朗,因此无论是东军还是西军都格外紧张,唯独李悠却是一脸的轻松,因为这一仗的胜负对他来说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双方无论哪方获胜对他来说都极其有利的事情。
  如果西军胜了,李悠就会直接对他们展开攻击,想必接连两次大战之后的西军绝不会是自己麾下这支军队的对手;而要是东军获胜,德川秀忠就必须送上那些参与过朝鲜之战的将领首级,以及海量的赔偿,当然还有这次就算是站在东军一边的大名李悠也不打算放过。
  “此次攻打大阪城就要依靠上国将军了。”临出征前德川秀忠又来到李悠军中拜访,在关原之战时东军的大名们已经见识过了大炮的厉害,伺候也多次向李悠提出购买,但都被李悠坚决的拒绝了,而如今大阪城的坚实远超大恒城,于是他们又想到了这些大炮,想要借用这些来击碎大阪城的防御攻入城去。
  可是李悠却想着用大阪城来消磨东西两军的性命,又怎么会让大阪城轻易被攻破呢?不过如果现在直接拒绝的话似乎也不太合适,于是理由拿出了早已准备妥当的借口,“此次本官打算率领船队由海路前往大阪,秀忠贤侄且先率军攻击,等吾到了大阪之后再行相助。”嗯,李悠现在毫不客气的以德川秀忠的叔伯辈自居了,而德川秀忠却不敢有丝毫不满,“大炮重达千斤,若是走陆路实在是太慢了,因而还是海路方便一些。”
  听到这样的理由,德川秀忠也是无可奈何,大阪城就在大阪湾的岸边不远处,走濑户内海的确要比陆路方便许多,他唯有千般叮嘱李悠一定要及时赶到,李悠口上答应但只要到了海上那就由不得他们了,到时候随便找点船只漏水、偶遇风浪的借口就能应付过去。
  于是乎郑家军和东军分开,乘船从海路前往大阪,而德川秀忠则指挥着手下的军队由江户慢慢赶往大阪,如今距离关原之战已经过去了数月之久,现在已经是夏天了,所以在倭国的历史中将这场战事称之为“大阪夏之阵”,却是比原历史提前了十多年。
  李悠将宗义智和岛津义弘的军队也留了下来,让他们和德川秀忠一起出发,反正此战结束之后也该和倭国彻底做个了解了,所以他们手上的兵力还是去和西军正面刚一波吧,看看到时候还能剩下多少。
  经过漫长的跋涉,德川秀忠指挥的东军终于抵达大阪城外,而城中的石田三成和真田幸村也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双方即将围绕着大阪城展开生死绞杀,究竟谁才会是最后的胜者眼下无人可知。
第777章
迟到
  德川秀忠率军在大阪城外扎下营地,并且分出兵力将大阪城团团围住,可是等候数日却依旧不见李悠的到来,这让他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上次在关原之战中迟到的是他自己,而如今李悠也没有按时到来,这难道就是报应么?
  面对这座被称为倭国第一难攻的坚城,如果没有明军大炮的帮助,德川秀忠实在是没有绝对的信心;可十五万大军每日的消耗乃是个天文数字,德川秀忠总不能在这里干等着,无可奈何之下他指挥大军率先对城外的防御城堡“真田丸”发起了攻击。
  “真田丸”乃是真田幸村精心打造,防御力极高,而且真田幸村还亲自帅兵在城堡中镇守,一开始就给了东军一个下马威,他亲自率军出击,趁着德川军先锋前田利常防备松懈之际展开攻击,前田利常本以为真田幸村会在堡垒中稳守,没想到他竟然敢主动出击,猝不及防之下先输了一阵儿,前军损伤惨重。
  而真田幸村出击的兵马却没有太大损伤,这让西军感受到了久违的胜利,细菌使其顿时为之一振,在大阪城中观战的石田三成也觉得自己重用真田幸村乃是英明之举,在接受了众人的吹捧之后,他借机鼓舞士气,宣称在德川家康死后东军已经是不堪一战,“诸军君!此战关系到天下存亡,诸君理当像真田一样奋发努力啊!”
  “嗨!”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诸多西军大名齐声称是,方才那一战让他们自从关原之战后久久低落的心思重新活跃起来,或许这一战西军真的有希望啊。
  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击,第一仗就撞了个满头包,德川秀忠不禁大怒,立刻催促前田利常展开第二次进攻,这次他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来自伊贺的忍者,他派遣忍者潜入“真田丸”找到隐藏在真田军中的内应,这些内应随即引爆了“真田丸”里存放的火药桶,引起了堡垒内部的混乱,前田利常趁机发起了攻击。
  但真田幸村对此早有应对,德川家康和西军之中的某些人多有勾结,这是真田幸村早就知道的事情,他又怎么会对内奸不加防备呢?他立刻指挥大军平定了内乱,那些内应和伊贺忍者被真田军剁成了肉泥;等前田利常杀到“真田丸”跟前,隐藏在堡垒里的铁炮队立刻展开齐射,前田军遭受到了迎头痛击,一时间死伤惨重,不得不再次退却。
  就在前田利常进攻“真田丸”的时候,德川秀忠也指挥着其余的兵马对大阪城展开了攻击,可惜纵使他们兵马众多,面对大阪城的壕沟与城墙也是毫无办法,不断有士兵死在了西军的弓箭和铁炮之下,损失了上千人的性命依旧没有摸到大阪城的边。
  “哈哈,太阁大人所建造的大阪城还真是固若金汤啊!依我看就算是德川秀忠小儿的兵力在多上一倍也无可奈何!”这一战的胜利让石田三成等人心情大好,就连被他们簇拥来观战的茶茶和丰臣秀赖也是大为欣慰,深感自己的安全终于有了保障。
  “今日之所以能获胜,是因为明军没有赶来,要是遇到明军的大炮,大阪城的城墙能不能顶得住还是两说啊。”毛利辉元心有余悸地说道,当初在大恒城中,郑家军的炮火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言一出众多大名的笑声戛然而止,是啊,这次的胜利的确不算什么,东军最厉害的武器还没有出现呢……
  “据说明国的将军打算从海路到达大阪。”西军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们当然知道李悠的行军路线,“现在之所以未到恐怕是海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若是不趁着他们尚未抵达就给予东军以重创,等他们到来之后,这仗恐怕就不好打了。”真田昌幸忧心忡忡地说道,说完他向石田三成提出建议,“在下以为不能继续稳守不出了,理当寻觅机会主动出击给予东军重创,从而削弱其实力以减轻日后的压力。”
  石田三成等人商议再三,觉得真田昌幸所言的确有理,于是连夜制定了出击方案,并且在拂晓时分派遣大军偷偷出城对德川军展开了攻击;德川秀忠的经验还是比不上德川家康,他根本没有想到西军竟然敢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一时陷入手忙脚乱之中;而在“真田丸”中的真田幸村也不愧有“名将”之名,立刻配合友军杀入德川军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