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292

  才出京城,王洽和张之极看得紧一些还没多少人敢逃跑,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军过了三河,前面就是蓟门的时候,逃跑的人数却是越来越多,王洽和张之极就算使出了浑身本事也没办法再阻止大规模的逃亡了。
  等到了蓟门在查点人数,从京城出发时的五万多人马就只剩下了三万出头,而且剩下的这三万人也是心思浮动,日夜不停地寻找着逃跑的契机,这下子王洽再也顾不得隐瞒情况,连忙来到李悠的御帐之中奏明情况,“陛下,连日来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剩下的人马恐怕已经挡不住建奴了?咱们还是回京去吧?”
  “回京?朕方才祭拜完天地、誓师出征,这连遵化都没走到呢?就要回去?”嗯,走得好,走得越多越好,待这些人出来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是为了给日后整顿京营埋下伏笔,现在既然目的都已经达到了,那么剩下多人李悠根本不关心,反正打仗也没有指望他们,这些人到了战场之上不仅不能给他们提供任何帮助,还会增加许多麻烦,所以还不如让他们跑了,起码还能给大军省些粮草不是。
  “这些事情不用给朕汇报,你只需派人看管好粮草就好。”李悠不耐烦的打断了王洽的奏报,“没其他的事情就出去吧,朕还要观看遵化的地图呢。”
  锦衣卫和东厂的工作还算勉强合格,皇太极手下的兵力分配已经被他们打听出来不少,都一一标在李悠面前的这张地图上,他正根据这些情报思索着作战计划。
  “可是,陛下,现在看管士兵禁止他们逃跑的兵力已经不够了,再增加人手看管粮草的话……”王洽迟疑着不敢离开。
  “跑了多少人朕不管,但是粮食若是少了一颗朕就要你的脑袋。”说罢一挥手背过身去,再也不搭理王洽了。
  王洽见苦劝无效,只得离开,下去思索再三,最终还是一咬牙将看管营地的兵马又调出一部分用来守护粮草,而见到这种情况,士兵们逃亡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有时候一夜过去掀开帐篷的帘子抬眼一看,里面空无一人,所有的士兵都全部逃跑了。
  这一路上当然也少不了给皇太极打探消息的细作,这一消息也很快送到了皇太极面前,他听完探子带来的好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朱由检竟然弄出这种千古未闻的笑话来?莫不是天命真的在我大金?
  等此战获胜,俘获朱由检之后,朕似乎可以考虑正是登基称帝了?凭借这番功劳,想必阿敏、代善、莽古尔泰和那些旗主们也不敢多言吧?
  “哈哈,十万大军出城这才几天,就只剩下了三万人?这大明的皇帝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投降的?”莽古尔泰瞪大了眼睛,“老四,这一战就让我上吧,我只需要率领本旗的人马就能将这三万大军击败。”
  “此等小事又何须三贝勒出马?倒是派子侄辈去做就好,三贝勒还是先在一边看看儿郎们打仗的本事吧。”皇太极怎么会将俘获崇祯的功劳让给莽古尔泰?而且这莽古尔泰一打起仗来就忘乎所以,要是到时候他一狼牙棒把朱由检的脑袋砸碎了怎么办?这岂不是亏大了,死了的朱由检那有活的有价值?
  皇太极这边八旗兵和蒙古附庸兵加起来已经超过十万人,而朱由检只有三万人,手下还多是京营的老弱病残,真正能打仗的有没有三千人都不好说,宣大军和关宁军还乖乖的在自己的驻地呆着,皇太极实在想不到这一战还会有什么风险?恐怕唯一的风险就是朱由检逃跑了,或者是死于乱军之中吧?
  皇太极在这边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活捉朱由检,而李悠想的却是这一战说什么也要把皇太极给杀了,没了皇太极的建奴定会立刻崩为一盘散沙。
  就这样,人数月累越少的亲征大军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遵化城外。
第851章
以身为饵
  遵化城早就已经被建奴攻破,如果不是得到了朱由检御驾亲征的消息,生怕攻势太猛把他吓回京城去,皇太极早就率领兵马开始攻打蓟门、三水乃至通州了,如今一听闻朱由检的亲征大军终于到了,皇太极连忙带着各大旗主来到高出查探敌军的虚实。
  只见对面的大明军队最多只剩下两万人,而且个个衣着不整。垂头丧气,那像是能大胜仗的样子?唯独对面小山坡上的大旗还算有几分精神,正在风中烈烈飘扬,而在大旗下方是一座明黄色的巨大帐篷,一看便知定是那大明皇帝的御帐。
  “老四,我这就出城去把大明皇帝的首级给你砍来!”在遵化憋了多日,现在看到敌军终于出现在自己面前,蒙古尔泰那还按捺得住?
  “三哥莫要着急,这大明的皇帝活着比死了有用,咱们还是将他活捉的好。”对于久经沙场的皇太极来说,自从他看到明军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一战的胜利已经没有丝毫悬念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安安全全的把朱由检抓到手中。
  正思量间,却见一名明军将官空着双手,打马缓缓向遵化城行来,看上去像是明军的使者,这是要干什么?皇太极连忙让左右放下弓箭,大大方方的打开城门,将这名使者迎了进来,带到他的跟前。
  “你……你就是那奴酋洪太?”这名使者一副傻愣愣的样子,见到皇太极之后细细研究了一番他的打扮之后问道。
  “大胆!见到大汗还不跪下?”别人还没有说什么,范文程倒是按捺不住了,这做了汉奸的人就是不一样,维护起主子的利益来简直是不遗余力。
  “俺是大明的将军,可不认得什么大汗!”这名傻愣愣的将军倒是一点也不害怕,犹自站在那里盯着皇太极打量,“到底是不是啊?是的话就说声话,我这里又我大明皇帝给洪太的书信。”
  这是个傻子,皇太极算是看出来了,不过要不是傻子的话怕也是没胆子过来送信,“朕就是后金大汗皇太极,明国皇帝的书信在那里?”皇太极并没有同一名傻子较劲额欲望,反倒更关心朱由检的书信里到底会写些什么。
  “喏,这就是,俺不识字,你自己看吧。”这名傻子使者倒也没有怀疑他的身份,闻言立刻从怀里摸出书信递了过去。
  皇太极打开属性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因为这封书信骈四俪六的写得极其文雅,他虽然懂得汉人文字,也读过不少书,可这种高难度的文章还是超过了他的阅读能力,可皇太极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懂,于是不动声色将信递给范文程,“你给诸位贝勒、旗主念一念,看看这书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吧?”
  “奴才遵旨。”范文程脸上不敢有丝毫异样,跪在地上双手接过书信,然后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他读得倒是极有味道,可是莽古尔泰这些粗人哪里听得不懂,还没等他读完就直接将其打断,“这绕来绕去的到底说的是啥?你还是直接说吧。”
  莽古尔泰算是给黄他既解了围,他吩咐道,“你就给三贝勒解释一下信里的意思吧。”
  “三贝勒,诸位,这明国皇帝书信里的意思是说请咱们明日中午出城,在城外列阵和他光明正大的打一仗,他保证不会在咱们出城的时候乘机偷袭。”
  “大明的皇帝给咱们下战书?”这时候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等人方才明白这封书信里到底写了些什么,于是他们更加感到不可思议了,自己手上只有两万人,而遵化城中起码有十万大军,这大明的皇帝不想着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反而主动挑衅?
  “是,这封书信写的极其文雅,想来……想来这位大明皇帝大概是读书把脑子读愚了。”范文程现在脑海里就只剩下了三个字——宋襄公,可就算是宋襄公当年也是兵力相当啊,就算让宋襄公到遵化来,他恐怕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吧?
  “好,就如大明皇帝所愿,范文程,你立刻写一封回信,告诉他朕明日定会赴约。”皇太极现在生怕朱由检跑了,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怎肯错过,当然按照他原本的想法他是有打算亲手给朱由检写一封回信的,可是他稍微衡量了下自己的文字水平,怕是达不到对方方才显露出来的那种境界,于是将这个胆子丢给了范文程。
  “还请使者稍后片刻,等回信写好之后就同你一起回去。”遇到了这种好事,皇太极也就不和这个傻乎乎的使者计较了,命人将他带下去好酒好肉的伺候,等候范文程激昂这封书信写完。
  这项任务可是要了范文程的老命了,为了不丢皇太极的面子,他绞尽脑汁花费了一个多时辰方才书写完毕。
  “这个之字用在此处却是极其不妥……”信送到了李悠手中,他先是狠狠批判了书信之中的一些文字漏洞,然后方才给了答复,“朕知道了,明日午时,城外决战。”
  消息传回遵化,皇太极等人对对方又是一番笑话,愈加笃定这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书生,根本不用担心什么。
  第二日,皇太极尽数点出了遵化城中的兵马,统统带到城外列好阵势,缓缓向着对面的大明军队逼去。
  而今日出战的大明士兵比起昨天来又少了不少,在决战的消息传出后,昨天晚上又掀起了一阵儿逃跑的热潮,不过李悠依旧没有做任何处理。
  此时数倍于明军的八旗兵和蒙古士兵如同潮水一般逼过来,而李悠却依旧高坐山丘之上,脸上不见丝毫慌张,他身边的王洽和张之极却是吓得面如土色。
  “谁能活捉大明皇帝,赏黄金万两,六个前程,到贝勒为止。”皇太极大声发出命令,这一前所未有的赏格直接让所有的将士都疯了,他们纷纷打马向着山丘冲来。
  好,看来自己这个诱饵还是做得很合格的,李悠露出一丝微笑。
第852章
那就逃吧
  “陛下,建奴势大,咱们还是暂且避其锋芒吧。”英国公世子张之极看到缓缓包抄过来的女真大军不禁两股战战,他随时武将勋贵世家,可是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勋贵已经多年不担任领兵出征的重任了,他们张家也有一百八十年没有亲临战阵,事到如今没有打马而走已经多亏执掌京营积累的经验了。
  说完张之极身边的京营精锐下意识的向李悠这边靠拢,现在建奴距离此处还有一段距离,如果让这两万多京营士兵堵住道路,他们或许还能逃得性命。
  “不慌,再看看。”李悠手持大明从传教士那里购买的单筒望远镜慢条斯理的打量着建奴的军阵,心中不断叹气,哎,说起来这支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恐怕还赶不上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铁骑,大明败给这样的对手实在是不应该啊。
  王洽只感到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自幼长在王府之中,或许连死人都没见过几次的皇帝,怎么看到十万大军逼过来还是如此的镇定?这要么是他根本分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对战争没有丝毫了解,要么就是早有安排方能如此淡定,而以他对朱由检和大明军队的了解,恐怕前者更有可能一些吧?
  而那些普通的京营士兵可没有李悠那般淡定,见到建奴的气势如此凶恶,前军顿时出现一阵儿慌乱,敌军距离此处还有两里多地就已经开始后退溃逃了,那些军官在斩杀了几名逃兵之后已经发觉事不可为,于是在乱军的挟裹之下也向后方逃来。
  “陛下,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张之极再次催促道,前军的五千人已经所剩无几,他们纷纷顺着李悠左右两侧的道路向后方逃去,如今还挡在里有前面的恐怕只剩下三千人了,难道自己这次就要和当初的大明首任英国公张辅一样葬身于乱军之中了么?
  想当初英国公张辅是何等的英雄了得,早年跟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屡立战功,成功帮助朱棣登上帝位,日后又南征安南,俘安南太上皇黎季,改安南为交阯,因此得封为英国公,接着又平息汉王朱高煦叛乱,战功之盛比起开国时的常遇春等名将来也是不遑多让,历仕数朝恩宠不断,可惜却在年老之时陨与土木堡之变,一生英名就此丧尽;难道自己也要像自己这位祖先一样被皇帝拖累死么?
  “敌军气势正盛,若是回身逃跑恐怕也逃不了,不如迎难而上,正面挫其锋芒,或许还有一丝胜算。”李悠淡定地说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布置,现在只想看看大明的军队还保存有几分战斗力,说话间建奴的前军已经和明军接战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身材壮硕的莽古尔泰左冲右杀,手下几无一合之将。
  “那人就是建奴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么?”李悠倒是认清楚了正蓝旗的旗号,可是却不确定对方的身份,他身边自有熟悉辽东形势的锦衣卫,当即就确定了对方的身份,“如此就好,此人手上沾染了无数大明军民的鲜血,现在就送他上路吧。”说罢李悠从身后取出一张乌黑发亮的大弓,轻轻摩擦着弓弦,似乎已经好久没有用震天弓射杀敌军大将了,这种感觉还真是让人怀念啊,心中念罢取出羽箭搭在弓弦上,缓缓瞄准莽古尔泰。
  陛下的这张弓是从那里取出来的?而且看他开弓的手法绝非一般的武将可比,这手箭术又是从那里学会的?张之极和王洽顿时有些呆了,这张弓看起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开得满的,陛下用起来却是如此轻松,他的身上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且看朕取莽古尔泰的狗命!”李悠大喝一声,三支羽箭连珠价的射出,如同闪电一般向莽古尔泰飞去,顷刻间就到了他的身前。
  “来得好!”久经沙场的莽古尔泰一听到利箭撕裂空气的尖啸声就立刻做出反应,延期手中的狼牙棒就朝袭来的箭矢磕去,可惜这三支羽箭飞行的速度显然出乎了他的预料,他的狼牙棒方才挥出一半,羽箭就射中了他的胸口,直接穿透数重铁甲,深深地射入他的心脏,莽古尔泰惨呼一声,就此摔落马下,没了声息。
  “主子!”莽古尔泰身边的巴牙喇们同时发出悲呼,身为亲卫他们却眼睁睁的看着主子死在自己的面前,这一战就算是获胜了,回去后他们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他们立刻分成两拨,一拨翻身下马抢回莽古尔泰的尸首,另一波则不顾生死的向李悠的方向冲去,此时他们已经将皇太极活捉明国皇帝的命令抛在了脑后,只想着斩下他的首级给主子报仇。
  这明国的皇帝什么时候有了这样一手好箭术?既然有这样好的箭术那就说明他对战争并非一无所知,那为何会做出这般极不明智的事情来呢?皇太极心中涌起一阵儿疑惑,但很快就将其抛在脑后,看明军仓皇而逃的样子,这一战就算是神仙下凡恐怕也无力回天了吧?
  刚刚从陛下亲手射杀莽古尔泰的惊讶之中恢复过来的王洽和张之极看到大明的前阵迅速崩溃,连忙再次劝道,“陛下,实在不能再等了,就由微臣保护您暂且后退吧?”如今敌军的前锋已经快到山坡下了,再不走的话就真来不及了。
  “依靠京营果然挡不住建奴啊。”看到不断崩溃的明军,李悠轻轻叹道,王洽和张之极闻言顿生出荒谬之感,陛下您既然早就明白京营不可靠,为何又要御驾亲征呢?不等他们继续劝说,李悠就缓缓打马后退,“既然如此,那就逃吧。”
  看到大明的皇帝已经开始逃跑,皇太极放下了最后的担忧,大明境内的那些晋商、细作已经打探清楚了消息,遵化附近根本没有其他军队,只要消灭了这一股,大明的皇帝就握在自己手中了,于是他亲自带人冲杀出去。
第853章
埋伏
  “王尚书,你保护陛下先走,我带人断后。”跑了没多远,张之极咬咬牙说道,眼看着建奴的追兵越来越近,要是这么逃下去的话恐怕谁也走不了,他现在打算带领京营为数不多的精锐返身冲杀以稍微延迟敌军追击的速度,为陛下赢得逃跑的时间,反正左右都是死,还不如死的壮烈一点,也算是没有辱没先祖的荣耀。
  “无需如此,朕已经在后面设下了埋伏,只需将建奴引入埋伏圈就行了。”这两天李悠也不是白过的,他早就探查清楚了附近的地形,找到了最适合进行伏击战的地点,并且在刚才列阵迎战建奴之前将那五万新宋军召唤出来埋伏到了那里。
  如今那里还有多余的兵马?京营的人手从景城出来跑的跑、逃的逃,就只剩下这么多了,而宣大、关宁的军队没有勤王诏书又不得前来遵化增援,难道陛下暗中给袁崇焕或者满桂下了密旨么?张之极满心的疑惑。
  可是见到李悠如此的淡定,即使身后有十万人追击也不见丝毫慌张,脸上反而满是智珠在握的自信,再加上方才那出神入化的箭术和现在展现出来的高超马术,让张之极收回了决死一战的想法,连忙打马追了上去,姑且先听陛下的吧,如果能活命的话谁也不想死啊。
  转眼间建奴大军就越过了李悠方才站立的小山坡,数万兵马如同洪水一般向明军卷来,不断有掉队的士兵被他们追上杀死,而李悠身边也不断有人自作聪明,以为只要离开皇帝身边或许就能逃过一条生路,所以保护在他左右的人越来越少,眼看着就只剩下千余人了。
  “哈哈,大明的皇帝马上就要跑不动了,谁能将他活捉到朕面前来?”身材肥胖的皇太极忍不住大笑道,现在看来此战的胜负已定,他已经在YY着朱由检被送到他的面前时该如何显摆自己的威风了,更让他开心的是莽古尔泰已经死了,如果再加上俘获明国皇帝的功劳,等此战结束之后自己登基称帝,根本不会有任何人敢出面制止。
  此时的建奴军队也渐渐忘记了保持阵型的完整,乱糟糟一片向着李悠等人冲来,皇太极也懒得去重新调整阵型,反正前面只剩下一千多人了,他们难道还能对十万大军造成什么威胁么?就这样乱糟糟的冲过去就够了。
  眨眼间李悠带着王洽和张之极等人已经跑出两里多地,张之极还好些,文官出身的王洽几乎已经顶不住了,气喘吁吁、两颊发白,眼看着就要摔落马下。
  “诸位再坚持下,过了前面这道湾咱们就安全了。”策马驰骋之中,李悠甚至还有空闲出言安慰左右,在他的鼓动下,这只小小的队伍再次提升速度,稍微拉远了一点和建奴的距离,不过建奴马上就又追了上来,好在皇太极已经下了严令,不许任何人放箭以免误杀了大明的皇帝,所以他们目前还算安全。
  好容易过了李悠所说的那道湾,看到后方的景象,张之极、王洽还有随行的精锐士兵们都惊呆了,只见前方整整齐齐的排布着数万大军,他们铠甲鲜亮、精神抖擞、秩序井然,一看便知这是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莫非是建奴的埋伏?这种念头刚才张之极脑海里转了一圈就立刻被他丢到一边,就建奴的那副穷酸样子,那里养得起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
  见到李悠等人到来,只听哗的一声,这支军队给他们让出了一条通向中军的道路,李悠立刻带人顺着这条通道冲了进去,等他们通过之后这道缝隙又迅速合拢,反应之速完全超出了王洽和张之极的想象。
  “拜见陛下,战场之上甲胄在身,未能全礼还望见谅。”领军的主将倒也不是外人,正是岳飞的长子岳云,只是他现在早已摒弃了自幼惯用的双铁锥枪,而是腰挎宝剑居中指挥作战,看起来倒更像是一名儒将而非武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