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292

  “陛下既然将周将军留在这里,为得就是震慑这些人,周将军这一路行来可没有过足瘾,这些人要是胆敢触怒江大人,周将军就绝不会饶了他们。”说到这里,许光对李悠的安排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一来是年纪大了,二来是读过太多的书,性子也有些偏向文人,杀性可没有周伯符那么强,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心软可不成,正适合周伯符这位嘉州军中杀性最重的将领来完成这项任务。
  而事实也正如同许光所料的那般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土人头领还以为这个嘉朝与此前的大魏等朝代并无什么不同,只要他们稍微展示一下自己的手段,朝廷就会觉得得不偿失而放弃将他们的土地纳入直接管理之下的打算,依旧让他们担任土司,他们只需要名义上向朝廷服个软,送点当地的土产,就可以获得丰厚的赏赐以及朝廷的册封,依旧可以让他们的家族继续统治这片土地。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新来的周伯符将军却大为不同,一旦那个部落胆敢像以前一样杀戮商旅行人、违背朝廷律令,他就会立刻率领大军打上门去杀得人头滚滚,将这个部落彻底荡平,把他们从山上赶到山下居住,放弃以前的生活方式,学着那些中原百姓的样子耕种土地;因为这些部落的头领往往被周伯符全部斩杀,没了领头的人这些土人也变成了一盘散沙,无法和当地的官府对抗,而山下的生活也的确比山上的生活舒适许多,这些人依旧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数十年之后,等在山下出生的新一代人长大,这些原本的土人也就变得和中原人差不多了。
  周伯符用武力摧毁一切敢于反抗的敌人,江随云泽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导这些人适应新的生活,他派人指导这些迁移到山下的土人建造房屋、开垦荒地进行耕种,让他们摒弃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
  同时对于那些选择归顺的土人首领,江随云也是大加奖励,不仅上书朝廷提升他们的官职,还从他们的族人中选择年少聪慧者进入新兴建的学堂进行学习,这也让许多摇摆不定的土人首领看到了另一条出路。
  而那些被李悠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精干官员也很好的执行了江随云的政策,在这些偏远的州县之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这种经历也为他们积攒了宝贵的经验,让他们得到了迅速地成长,为今后的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二十年之后,朝廷六部之中,竟然同时有一半的尚书、侍郎有过在蜀中任职的经历,这也让许多年轻的官员不再畏惧这些偏远州县的险恶,纷纷投身于此,以期能够想这些人一样在朝堂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促进了这些州县的发展。
  江随云和周伯符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算将蜀中境内的反抗势力彻底平定,一批批的朝廷命官也代替了父子相继的土司官员来治理这些州县,这些都让那些蜀中的老人们大为惊讶,不得不感慨新朝果然远胜前朝。
  如今蜀中三道也已经彻底纳入嘉朝的统治之下,北虏也早已无法对中原产生威胁,那么接下来要彻底解决的就是河东道这些部落了,在河东道镇守多年的罗世绩接受了朝廷的诏令,匆匆赶往京城,准备和李悠等人商议该如何彻底解决河东道诸部的问题。
第962章
进军河东
  “如今天下诸道之中,就唯有河东道还有一部分没有为我嘉朝所掌控,先前之所以放任那些蛮族占据河东道北部,乃是因为中原尚有蜀中三道未曾平定,而如今周将军和许将军已经将蜀王、苏子灿等人拿入京城,蜀中三道全数平定,那么现在也是该和他们好好地算一算这笔账的时候了。”李悠缓缓说道,“诸位可有什么疑问?”
  “此次攻打蜀中所耗费的钱粮却是比预期的少了许多,国库之中的钱粮完全可以支撑这次战事。”打仗打得就是后勤,所以这一战能不能开始就要先看国库是否充裕,能不能支撑得起这场战事,而范蠡的回答则让罗世绩等一心求战的将领放下了最后一点担忧。
  “河东道诸军这些年来一直不曾懈怠,时刻都准备着收复北方广袤的土地,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将士们定可一鼓作气,直捣北方。”罗世绩信心满满地答道,这些年来他可是每时每刻都在为这场战事做着准备,结合河东道北部地形及诸部特点的针对性训练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而且他手下这支军队也是嘉朝诸军之中骑兵数量最多的一支,就连关内道的史怀义都比不过他们,为得就是针对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
  “黑冰台已经将河东道诸部的底细查的清清楚楚,每个部落有多少人口、多少马匹、能抽出多少士兵、和周围诸部关系如何全都记录在册,并且已经通过假扮商人、僧人、道士等混入这些部落,陛下若是下令,微臣可让他们先自己乱起来。”执掌黑冰台的司马错也显得信心满满,这些年河东诸部已经被黑冰台渗透成了筛子。
  “水师的登陆作战训练也已经掌握的极其精熟,河东道沿海的地形、水文情况也探查的一清二楚,并且制定了若干登陆作战方案,只待战事一起,我水师精锐就可直插河东道诸部的后方,将他们的老巢连根拔起。”水师提督钱骅看着周伯符和许光立下如此大功,也早就羡慕得不行了,现在他终于等到了施展的空间,怎肯让被人忽视了自己?
  “陛下,在河东道征战离了骑兵可不行,末将愿做先锋。”最擅长骑兵作战的秦士信虽然不像此前几人那般会说话,但求战的决心却是溢于言表。
  “关内道紧邻河东道,自关内道向东进攻,可直插河东道诸部的肋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史怀义想用这种方法来为自己赢得出战的机会。
  “陛下,此次攻打蜀中一战,老臣所率诸部并未经历多少历练,还望陛下在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能够多经历些战事,好早日练成强军。”许光也站出来说话,自此嘉朝诸多赫赫有名的将领里,除了远在蜀中的周伯符,其余人等都加入了对这次任务的争夺之中。
  “这一战大概是近些年来最后一场大战了,既然诸位都如此热切,那么朕也理当满足你们的愿望。”如今中原各道都已经平定,漠北诸部的青壮损失惨重,除了河东道之外,还真不会有太多大规模动用步兵、骑兵的机会了,想必这些人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如此急切的请战吧?李悠自然不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多谢陛下!”众人闻言大喜,知道自己必定有机会参与这一战,于是连忙叩谢。
  “河东道诸部并不像漠北诸部一样,有阿鲁布这么一个能将他们扭到一起的人物,所以他们还只是一盘散沙。”李悠指着地图上星星点点的标签说道,这些都代表着河东道的蛮夷部落,标签的颜色大小象征着不同的人口规模、部落实力,这些都是根据黑冰台打探到的情报标注的,“就算是他们最强大的部落,也挡不住诸位之中任何一位的兵力,因而这一战咱们不必击中兵力各个击破,而是理当四面出击,同时向多个部落发起进攻。”
  李悠先确定了大的方向,然后开始分派任务,“许先生,你率领一支兵马由河南道北上,攻打前方的奚人部落;秦士信,你从河东道西边北上,攻打北边的室韦部落;罗世绩,你率领本部人马从河东道中部北上,攻打乌桓人的三个部落,务必将其全部歼灭;史怀义,你率领关内道的人马从北边向东攻入河东道境内,解决前方的库莫奚部,然后堵住其它诸部向西和向北的去路;钱骅,你率领水师人马从滦河进入河东道境内,扫荡沿途的秽貊诸部,和史将军一道拦住他们北上的道路,务必要将这些人都留在河东道之内,免得放跑了他们将来又骚扰我嘉朝的边境。”
  “末将遵旨!”众人齐声应道,虽然他们都没了独自扫荡河东诸部的机会,可能参与到这场战事中就已经让他们满足了。
  “那么接下来诸位爱卿就好生考虑一番此次作战的具体计划吧。”李悠确定了大的战略,具体的细节就由他们自己来考虑,“还有范尚书尽快做好粮草的调拨。”
  嘉朝现在虽然不缺乏钱粮,可这些却大都存放在山南东道等地,准备给进军蜀中的军队用,现在要将这些钱粮调拨到河南道、关内道、河东道以及钱骅的水师港口,以供他们进军所用都需要时间,所以得提前做好安排。
  “微臣领旨。”就在罗世绩、史怀义等人奉命返回京城的时候,范蠡就猜出接下来要进军河东,所以早就提前制定好了方案,现在只需要按照方案执行就是了,并画不了多少时间。
  秦士信、许光等人也是一样,他们也在就为这一战做了许多准备,现在李悠做出的安排虽然有点出乎他们的预料,但大的方向却没有出现太大偏差,他们也只需要将早就准备好的计划进行一些轻微的调整就行了。
  就这样,诸位将领很快就做好了准备,他们辞别了李悠开始按照计划进入预定的战场。
第963章
天下一统
  如今这打仗和我年轻时候不一样了,许光看着他麾下那些身背火枪、体格健壮、精神饱满的士兵,心中颇为感慨,当年他跟随李悠的父亲、也就是上一代的嘉州伯征战的时候,所率领的军队可不是这样,那时候除了个别精锐部队,其余的杂牌军那有这么精悍的士兵,和这么整齐的军服,而如今嘉朝的正规军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论是他的手下还是史怀义、罗世绩等人的手下,乍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都是一般的精悍,这种选兵、练兵的手段完全超出了许光的想象,他现在偶尔去武学之中转转,听听那些祭酒所讲授的课程,竟然有许多都有些听不懂了,或许这一战结束自己就该退役了吧?许光不禁生出一丝岁月不饶人的感慨来,不过,既然这是自己最后一站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将它打好了。
  许光大军的行进速度显然出乎了北方奚人部落的预料,他们尚没有做好准备,许光的兵马就将他们团团围住,一通炮轰枪打下来,敢于反抗的精锐就被迅速摧毁,而剩下的那些老弱病残纷纷请降,许光不费吹虎之力就获得了这一战的胜利。
  在关内道,史怀义心情颇为感慨,若论资历他比不上许光、周伯符,若论战功,他比不上秦士信、罗世绩,若论陛下的信任,他比不上钱骅,可以说在李悠下旨之前他几乎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有独领一军出战的机会,现在李悠既然将截断河东诸部退路的机会交给自己,自己就一定要做好,万万不可辜负陛下的信任。
  史怀义亲自率领关内道的骑兵精锐先行一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前方的库莫奚部,等步兵赶来的之后他就马上按照早已拟定好的计划在各要道修筑工事,做好了严防死守的准备,绝不让任何一个河东诸部的部落从自己这里通过。
  和他有同样任务的钱骅也率领着无数战舰从钱塘北上,由滦河进入河东道境内,扫荡沿途的秽貊诸部;钱骅如今虽然地位崇高,但由于他指挥的水师较之步兵、骑兵,少有发挥本领的机会,所以难免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这让一向自视甚高的钱骅颇有不快;如今这一仗打得可谓极其漂亮,看他们日后还能说些什么?
  一想到这些,钱骅就隐隐露出一丝笑意,随即下达命令,让舰队在滦河之上来回巡视,一旦河边发现敌人的踪迹就立刻展开进攻,他这里倒是占了地利的便宜,光依靠滦河就可以将河东诸部北上的道路堵住,比起史怀义来省了不少修筑工事的麻烦。
  秦士信执掌着嘉朝最为强大的步兵,他一马当先挥舞熟铜锏像狂风一样卷过了河东草原,将这片土地上最为强大的室韦部落连根拔起,待战事结束,他骑着马站在高高的山丘上俯视战场,再看看那些精神饱满的士兵;回想起自己昔日在张果手下饥一顿饱一顿,想那些文官卑躬屈膝的日子,再想想如今充裕的后勤供应和崇高的地位,他的心中难免有些遗憾,要是张大使现在还活着就好了。
  要说这次攻打河东道诸部的将领里,最不开心的估计就是罗世绩了,本来他长期驻守河东道,对这里的情况最为熟悉,在入京之前他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平定河东主帅的不二人选,没想到最后李悠却弄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将此战的功劳分成五份,让所有能够分身的嘉朝大将都参与进来,这毫无疑问分薄了他的功劳,有些郁闷也是难免的。
  可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这一安排很有道理,首先,河东道诸部虽然实力微弱,但人数还是不少的,单凭他麾下的军队绝对没有办法将其全歼,想要彻底平定河东道就必须要和别人进行合作,那么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虽然功勋卓著,可其余几名将领也不会输给他多少,要让他们屈居自己之下,怕是就连秦士信也有些不愿意吧?
  这样一来,还不如向现在这样由不同的将领各自负责一块,反正河东道的情况和漠北草原大为不同,他们也是一盘散沙,没办法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嘉朝的进攻;最后,反正最大的那份功劳陛下还是给了自己,乌桓人的三个部落人口众多,勇猛善战,正好可以拿来检验自己这些年来在河东道的练兵成果。
  其后,罗世绩带领麾下的兵马以泰山压顶之势向乌桓人的部落毙逼了过去,他并没有像秦士信、史怀义一样执着于斩首的功劳,罗世绩想的要深远一些,如今嘉朝境内修筑道路、开发矿山、开拓荒地等工作可都是需要劳动力的,而这些俘虏就是最好的人选。
  平定河东道的战事进展的极其顺利,自从李悠下令出征之后,告捷文书就像雪片一样朝着京城飞来,钱骅、史怀义、罗世绩、秦士信和许光大获全胜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送到他的案上,战事的进展比他预期的还要顺利,半年之后,最后一个不肯投降的部落也被罗世绩所歼灭,自此以后整个河东道就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掌控之下。
  一队队的俘虏被押送回到了中原,那些青壮男子被送到各处工地之上,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汗水来为自己换取自由,妇女则被嫁给了那些在河东道等地开荒的中原移民,这些地方男多女少的情况总算可以大大减轻了。
  等他们五人回京的时候,李悠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典礼,亲自出城迎接他们回京,将斩获的首级筑为京观以警告周边各国,并且在大殿上宣布了对他们的封赏,他们五人和远在蜀中的周伯符都晋升了爵位,并且获得了封建立国的权力,只是这些人的封国并不在假钞之内,而是需要他们去海外自己开拓,另外今后除了太子之外,其余的皇室男子也需要在成年后去海外立国。
  这一消息迅速震动了整个嘉朝,而在这时候李悠却又接到了新的任务。
第964章
大结局
  之前平定蜀中与河东道的战事,自己没办法亲自参加,在大明的时候,除了最开始几年自己偶尔还有御驾亲征的机会之外,剩下的战事都被卢象升、满桂、曹文诏、曹变蛟、李自成他们给解决了,李悠依旧有许久没有亲自上阵了,如今看着虎符再次发出白光,他不由得大为欣喜,只是不知道这次会进入那个世界?又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宿主本次进入的世界是1894年的辽东半岛,宿主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日本的登陆部队,获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其次,从满清手中夺取中国的政权,帮助中国重新崛起;最后,宿主需要率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毫无争议的胜利,并且成为战后世界规则的制定者,世界体系的掌控者,本次任务的期限为五十年。”
  这次的任务……还真是艰难而又漫长啊,李悠忍不住愣了下,以前他所经历过的任务可没有这么漫长,三国世界的任务连一个月都不到,帮助张巡坚守睢阳和在戚继光麾下参加台州之战也仅仅是三五个月的工夫而已,其余的怛罗斯之战、出使西域、带领归义军击败东进的异教徒和党项人等任务虽然长一些,但也只需要几年的功夫,就是上次帮助大明起死回生也才花了十五年,而这次的任务却要五十年的功夫,实在是让人感到吃惊。
  不过想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自从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不得不采取闭关锁国的愚民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而到现在西方各国的实力已经大大胜过了中国,想要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列强手中夺走世界霸权,可不是简单的任务,能用五十年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绝不容易。
  一道白光闪过,李悠出现在了一片山林之中,看看身上的打扮,虎符似乎给自己做了伪装,身上的衣服和头上的帽子全都附和这一时代百姓的打扮,李悠忍不住心中一惊,连忙伸手摸向头顶,然后长出一口气,幸好虎符没给他弄个辫子出来,而是留了一头短发,这才免得李悠自己动手割掉这条丑陋的辫子。
  这是什么地方?这次的任务并非是魂穿,而是肉身穿越,所以没办法先借助其他人的帮助了解情况,一切都得李悠自己摸索,他打量了一阵四周,然后顺着山间的小道向高处行去,等到了山顶向周围环视一圈,看到了一条大道,从道路上行进的军队服装来看,这里似乎依旧属于满清的统治之下,暂时没有被日军攻占。
  李悠立刻朝着大路行去,然后偷偷将一个掉队的满清士兵打晕拖到山林之中严加拷问,从他的嘴里李悠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原来这里就是旅顺啊?怪不得有些地方看着这么眼熟,而现在的日期已经是公元1894年10月24日了,那么说的话岂不是距离乃木希典和山地元治主持的旅顺大屠杀没多长时间了?”
  乃木希典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他目前担任侵华日军第二军第一旅团长,听命于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的指挥,在入侵中国之前,写诗公然表白其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
  算算时间,今天乃木希典已经带领侵华先头部队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并承担攻打辽东重镇金州的任务,之后又占领大连湾炮台,轻易夺取清军大批武器装备;随后仅仅花了两个小时时间就攻占了李悠面前的旅顺城;由于在进军中途,有十五个日军斥侯兵,被清军逮住后绑在行刑柱上剥了头皮慢慢折磨至死,日军反攻清营成功后发现了这事,全军大哭,所以,旅顺破城时,山地元治和乃木希典下令在旅顺惨绝人寰地疯狂屠杀无辜平民竟达2万人,日军在旅顺搜刮抢掠、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将此地化为人间地狱。
  既然我来了,就不允许旅顺再出现这样的悲剧,心下如此想着,李悠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召唤李云龙独立团,一道白光闪过,五千多名衣着朴素,但精气神十分高昂的士兵出现在了李悠的面前,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昂头挺胸看向李悠,从士兵构成来看,这支军队拥有步兵、骑兵和炮兵多种兵种,倒是符合多种作战模式的需求。
  李悠还没有说话,就见一名外貌粗豪的汉子和一名略带书卷气的军官走了过来,那名粗豪汉子走到跟前歪着脑袋打量了李悠半天才说道,“你把俺和俺们独立团的兄弟叫到这儿了来打算干啥?要是让俺们给你打江山、保你做皇帝,俺李云龙可不干!”
  “这位先生,如今前方的战事正吃紧,你还是把我们放回去,让我们继续去打鬼子吧。”那名书卷气的男子想来就是独立团的政委赵刚了,他说话倒是比李云龙要婉转许多,不过表达的意思却是相同,看上去他们并不想无条件的帮助李悠作战。
  “如果想打鬼子的话,不用回去,只要在这儿等着,用不了多久鬼子就会过来了。”李悠指着旅顺的方向说道,“你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东北旅顺城外,时间是公园1894年10月24日,我想赵政委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吧?”李云龙没什么文化,但赵刚却是读过不少书的人,想必他不会不知道甲午战争的经过。
  “1894年10月24日的旅顺?”赵刚闻言皱起了眉头,他当年在燕京大学就读时就曾经担任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者,对日本人可谓是知之甚详,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时间地点所代表的意义。
  “老赵,这日子到底咋回事儿?看把你给愁的,也给咱说道说道,咱帮你想办法。”李云龙虽然外貌粗豪,可内心却是极为细腻,很快就看出了这位老搭档的为难,不仅关切的问道,说完还瞪了李悠两眼,似乎对他多有不瞒。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894年的10月24日就是日军大将大山岩指挥他手下的侵华日军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本海军军舰的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的日子,由于李鸿章将防御的重心放到了旅顺港,所以日军在登陆之后的十二天里竟然没有收到清军的阻挡,只有一些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1月6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在大连湾修整十日后,日军继续发动进攻,18日,日军前锋进军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抗击,次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1894年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陷于日军手中……”
  “他娘的这都打得是什么仗?听上去连花生米的军队都不如!要让劳资遇到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这群逃跑的货,非砍了他们的脑袋不行……”李云龙听到一半就忍不住怒气,开始破口大骂,将那些作战无能、临阵脱逃的清军将领骂得一无是处。
  “随后倭寇在山地元治和乃木希典的指挥下发动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两万多名旅顺百姓惨遭杀戮……”赵刚的声音开始微微颤抖,眼圈也渐渐有些泛红,眼看着如此残酷的屠杀就要在自己的面前发生,他实在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我将二位请来的目的,李团长想要打鬼子,这里有的是,整整两万五千名鬼子等着您和独立团的战士们去打,不过这大山岩和乃木希典都是日军中的名将,咱们就算要打也得小心些啊。”李悠适时的插话道,赵刚说出这番话倒是省了他向李云龙介绍背景的功夫。
  “名将怎么了?乃木希典怎么了?劳资打得就是名将,打得就是他娘的乃木希典!”李云龙本来就对侵华日军恨之入骨,现在听闻他们竟然要在自己的面前开启一场屠杀,那还按捺的住?随即一把拉过赵刚,“我说赵刚,这一仗俺老李决定要打了,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从战斗力上来分析,大山岩所率领的两万五千名士兵虽然比独立团的人数多一些,但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怕是比不上独立团,在轻武器上独立团也是占优,日军唯一领先咱们的或许就是大炮了。”双方毕竟有着几十年的差距,所以就算是装备不怎么好的独立团也要胜过侵华日军,如今日本士兵主要使用的是村田二十二式步枪。
  这种步枪为日本陆军少佐村田経芳所研发设计,由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小石川步枪制作所生产,乃是日本第一把自己设计并制造的制式单发后装线膛步枪村田十三式的改进型,内置8发弹夹,口径8mm,口径较小并可以携带更多弹药。
  而李云龙独立团所使用的步枪种类较杂,其中最多的就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三八式步枪,而这种步枪恰好是日军在淘汰村田二十二式步枪后的替代品,无论是射击精度、射击速度还是可靠性等多方面都要强过村田二十二式步枪,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难得的在对抗侵华日军的战争中取得了武器上面的优势。
  当然,这仅仅是步枪方面,在机枪上独立团的优势更大,日军因为没钱的缘故,所以舍不得购买加特林机枪,当然这或许也有日军将领嫌弃加特林机枪消耗子弹的速度太快的原因,而李云龙独立团则拥有近一百挺机枪,而且机枪手的战术动作都掌握的很好,绝非清军中那些不靠谱的机枪手可比,只要战术运用得当,绝对可以给日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但是,在大炮上,独立团却是不占优势,虽然日军有迫击炮12门,山炮6门,掷弹筒若干,此外还有一门意大利105毫米榴弹炮17发炮弹,除了意大利炮之外都是轻型炮;而按照日军的编制,一个师团2万人拥有39门山野炮,其中多为重炮;让李悠感到无比可惜的是现在清军手中却拥有上千门野战炮和炮台重炮,但是在清军的手中,这些远胜日军大炮的武器却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嗯,独立团的武器是要比乃木希典的好一些,只是乃木希典身后有日本海军舰队源源不断的送来武器弹药补给和援军,咱们却只有这五千人,只有这点武器。”赵刚并没有因为这点优势而被蒙住眼睛。
  “这个不要紧,我把黄崖洞兵工厂和军工专家李强先生也带来了,只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就能恢复生产。”李悠帮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当然李强不仅仅是军工专家,在这之后他还有更大的用处。
  “人也不用着急,发动群众这些事情不是你老赵最拿手的么?刚才这位兄弟都说了一路上有不少百姓主动阻拦日本鬼子,到时候你老赵拿出看家的本事来,把独立团扩编成独立旅、独立师甚至独立军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的确,独立团的群众路线工作还是进展的很好的,相信赵刚和他手下的政工队伍也绝对能够团结好东北的群众,将东北变成独立团的根据地,并借此发展壮大。
  “发动群众的事情日后再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挡住乃木希典,保住旅顺的百姓。”赵刚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一任务,随即独立团的指战员们开始聚到一起根据李悠和赵刚提供的信息制定作战方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