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92

  “啊!是张使君啊!末将赵广国拜见使君!”一听到张骞两个字,再仔细打量一番他的面容,那名裨将连忙翻身下马,快走两步来到李悠身前拱手行礼,一脸激动地说道,“末将去年送使君出关,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使君了!没想到这才一年多,使君就回来了!这是天佑我大汉啊!”
  “中行说已经被本使麾下士卒斩杀!本使还带来了西域楼兰国、大月氏国的使者!”李悠也认出了眼前这位就是去年自己出关时向自己通报前方有匈奴拦截的裨将,说到这里他抬高了语气,“西域道路已经被本使打探清楚!我大汉反击匈奴的日子不远了!”
  “天佑吾皇!天佑大汉!”这些饱受匈奴威胁的边关士卒们发出一阵阵的欢呼,他们仿佛已经看到汉朝大军远出河西、扫灭匈奴的那一天!
  “使君一路辛苦!且随我入关去,让末将设宴为使君和众将士解乏!”赵广国喜不自胜地说道。
  “多谢将军了!只是本使急着回长安去向陛下禀报,故而只能辜负将军的好意了!不过本使还有一事要麻烦将军!”李悠婉拒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一路行来马匹消耗过甚,还望将军能帮咱们更换些马匹,好让我们早日回到长安!”
  赵广国二话不说拍着胸脯答应下来,进入关内草草用过饭食,众人换上赵广国送来的战马向长安奔去。
  数日后,长安城外,一队骑兵狂奔而来,守护城门的将军立刻带领手下人马迎了上去,三五句话之后他面色大变,恭恭敬敬的带着李悠等人进入长安城,来到未央宫北阙的门外,值守于此的司马连忙迎了上来,“来者何人!”
  “使者张骞不辱使命,自西域归来!还请司马奏明陛下,吾要马上见到陛下!”张骞郑重的亮出了手中的汉节,如今汉节上的鲜红旌毛已经褪色,节杖上邪满是斑驳,不过这些丝毫没有让人觉得寒酸,反而给它增添了无数威仪。
  “在下这就进攻奏报!”值守司马不敢怠慢,一路小跑的向未央宫跑去。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一阵急促的步子从宫门内传来,一名太监隔得老远就尖着嗓子喊道,“可是张使君回来了?陛下召见!张使君快快进宫!”
  “你们在此等着!”安排好手下,李悠跟着他们进入未央宫内,跟在太监身旁的那名将军引起了李悠的注意,他拱手问道,“敢问将军高姓大名?”
第88章
长安震动
  “本将乃是掌管未央宫禁卫李广!见过使君!”这名样貌威武、目光慑人的将军答道!他看着李悠手中的汉节欲言又止。
  原来是飞将军啊!难怪乎如此惹眼;想必他刚才是想问自己匈奴的情况吧?听到自己回归的消息他恐怕已经猜出大汉又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了!像他这般热心征战的将军又怎么甘心错过这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呢!
  “陛下,臣张骞回来了!”进入宣室殿内,李悠终于见到这位在华夏历史上留下光辉记载的皇帝,如今的汉武帝刘彻才刚刚十八岁,眼下朝政的大权依旧掌握在窦太后手中,不过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刘彻已经初具帝王之相。
  “张爱卿回来了!”刘彻方才还端坐宝座之上,但是自从李悠手持汉节进入宣室殿,他终于坐不住了,忽得站起来仔细地打量着这名唯一一个完成了出使任务的使节,只见他原本光洁的面庞已经被大漠的风沙和雪山的飞雪刻画出一道道沟壑,旧时的锦袍已经变得破烂不堪,上面满是暗黑的血渍,唯独他的目光依然坚定不屈,犹如当年从长安出发时一般。
  “是!臣自去年从长安出发,历时一年有余,穿越河西突破中行说的围困,渡过河水,翻越大雪山,躲过休屠王和昆邪王的围追堵截,进入西域境内!从楼兰国向西,经过焉耆国、龟兹国、姑墨国、疏勒国到达大月氏境内,此时大月氏正与匈奴的藩属乌孙国大战!臣与大月氏缔结了夹击匈奴的盟约,并助其击败乌孙之后方才踏上归途!再经过莎车国、于阗国、精绝国、且末国回到匈奴境内!”
  “臣带着楼兰国的二王子伏密驼和大月氏的使者胡维什卡杀破匈奴人的重围,最后更是在河水西岸斩杀中行说!方才返回我大汉境内!”说罢李悠双手捧起汉节,朗声说道,“臣张骞不辱使命终于完成陛下重托!今日特向陛下来缴旨!”
  一想起沿路的艰难险阻,那巍峨的雪山,那酷热的沙漠,那凶残的盗匪,狡猾的匈奴,还有那些为了护卫他而葬身异域的大汉男儿!李悠的眼睛湿润了,声音中也透出一股哽咽。
  “好!好!好!回来了就好!”刘彻也激动地难以自己,他早已料到出使西域必定会充满艰难险阻,却没想到会有这般困难,而张骞又能如此出色得完成任务!他双手接过汉节仔细端详,那褪色的旌毛和斑驳的节杖仿佛将他带入到残酷的厮杀之中。
  “陛下!臣还绘制了从长安到大月氏的详细地图,上面还记有沿途各部的风土人情、物资产出、其民秉性等等!”李悠将手伸入怀中,拿出一堆羊皮纸再次献给刘彻,“自此以后,河西至西域一代对我大汉再无秘密可言!”
  “好!好!好!”刘彻现在激动地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李悠今天给他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他丢下君王的矜持,一把抓过地图飞快地翻看起来,刚看了两眼又忍不住问道,“张爱卿,你还给朕带回来了什么?”
  “臣还为陛下带回了中行说的头颅!此人多次搅乱我大汉的和亲大局,挑动匈奴单于入侵边关!如今这奸人已经授首!首级就在宫门外堂邑父的手中!”李悠再次答道。
  “做得好!中行说此人自从文帝时投了匈奴之后,对我大汉为祸甚深!如今张爱卿斩了他的头颅,这又是一项大功啊!”大汉深受中行说之苦颇久,如今听闻这位大汉的心腹大患已经被杀,刘彻心中极其畅快,“快,命堂邑父带着中行说的首级入宫觐见!”
  “陛下!臣还带回来了楼兰国的二王子伏密驼和大月氏的使者胡维什卡!以及与大月氏的盟约!”李悠又将这俩人的背景给刘彻说了一遍。
  当听到他在楼兰王宫之内劫持他国王子,刘彻忍不住大笑起来,直赞他胆气过人,“也召集那伏密驼和胡维什卡入宫!不,召集所有使团成员入宫!朕要为他们设宴接风!见见这些我大汉的好男儿!还有那些西域来的客人!”
  “陛下,臣还带回来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此马迅捷无双,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若是繁育成群,我大汉就能拥有一支全天下最快的骑兵!”
  “臣还带回来了西域的苜蓿种子!苜蓿在草原上被称之为牧草之王,各种畜禽均喜食之!骏马吃了膘肥体壮!若能大面积种植,我大汉的马匹将会愈加健壮!”
  “臣还带回来了西域的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种子,这些能让我大汉百姓吃到更多的食物!让我大汉的天下少一些饥寒!”
  “臣还带回来了数十名骁勇善战、熟悉匈奴的大汉士卒!经过此行他们每个人最少也能胜任百人将的军职!由他们担任我大汉的向导,大汉的军队必能在河西到西域纵横自如!”
  “臣还带回来了……”一时间宣室殿里只剩下了李悠的声音,他将自己此行的收获一一说给刘彻,刘彻和殿中众人都静静地听着他的话,生怕漏掉一个字!
  许久之后,李悠的声音才就此停下,刘彻待自己激动地心情稍微平复才说道,“张爱卿和使团众人都辛苦了!今日朕先为你们接风洗尘,日后定会厚加赏赐!”
  两百余名使团成员进入未央宫之中,伏密驼、胡维什卡等西域人被这座无比宏大的宫殿震慑得几乎失声,一直到了刘彻面前都还是一副恍惚的模样!
  宴饮结束,其他人都被安排下去休息了!唯独李悠和堂邑父被留了下来,刘彻轻抚汉节,朗声说道,“召三公九卿及在长安的两千石以上官员入宫!朕要和他们商讨西域之事!”
  一时间,无数宦官从未央宫中鱼贯而出,奔向一个个勋贵大臣的府邸!长安为之震动!
第89章
科技树
  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大司农韩安国、堂邑侯陈午……甚至是因为触怒窦太后而以列侯身份闲居在家的前丞相窦婴、前田蚡太尉等重臣纷纷从府中出来,前往未央宫中议事;如此大的阵仗惹得长安百姓不断议论,朝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中行说的首级、与大月氏的盟约、河西到西域一带的地图……李悠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让饱受匈奴之苦的大汉重臣们喜出望外,他们似乎看到了大汉击败匈奴、摆脱屈辱的机会!经过通宵达旦的争论,因为需要援助乌孙国带走了大批军队而导致境内空虚的河西一带成了大汉重臣们选择的主攻方向。
  刘彻责令相关重臣们开始为这次战阵选拔将领、训练士卒、准备粮草马匹!李悠也被刘彻安排为此次作战的核心成员,“张爱卿凿通西域,于我大汉有大功!特封你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并允其恢复甘夫的本名!陈庆之为军司马、潘凤为骑督,随行使团成员各有封赏,那些为国牺牲的好儿郎朕也会责令有司厚加抚恤!楼兰及大月氏使者由大行令(掌管异族事物的部门,九卿之一,汉武帝后期更名为大鸿胪)负责安置!”
  “谢陛下厚赏!”李悠、堂邑父以及使团中人齐声谢过刘彻的封赏!
  “有司会为诸爱卿安排府邸,诸爱卿暂且歇息几日,而后再和丞相、太尉一起为讨伐匈奴做准备!此战若能获胜,朕不吝惜封侯之赏!”通宵达旦的朝仪,让刘彻也有些累了,说罢他就算让群臣离去。
  “陛下,臣有事启奏!”李悠见状连忙出声,现在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和刘彻说呢,在得到允许后李悠说道,“陛下,臣还有诸多事务需要朝廷各部的帮助,臣想请太仆(九卿之一,掌管马政)、大农令(九卿之一、大司农的前身,掌握国家经济,还管理着大汉的官田)、少府(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将作大匠(掌宫殿、宗庙、陵寝的土木营建)……派出属吏协助臣完成!”
  想到李悠带回来的种子、汗血宝马等,刘彻似乎明白了他的打算,点头赞道,“张爱卿为国效力不辞辛劳,实乃我大汉之良臣也!”遂发布旨意命令上述部门派出合适的属吏配合李悠的工作,所需物资、场地也尽可以向他索要。
  李悠也不客气,当下就问刘彻要了一处位于上林苑之内的庄园,带着陈庆之和潘凤住了进去,至于堂邑父和其他使团成员,庄园里要做的事情和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李悠给他们放了假,让他们回家休息。
  至于陈庆之和潘凤的安排,他也有了打算,根据时间预计大约明年春天大汉就会完成战争准备,对匈奴的河西一带发动战事,而那时候他和陈庆之、潘凤也必然会参与其中!等到了那个时候再寻机让他们回归不迟。
  按照张骞的记忆,李悠在长安之中拜访了一些亲友,并带着陈庆之和潘凤领略了一番如今长安的风采,于数日后返回上林苑的庄园!
  到了庄园之外,只见一名年轻的将领正率领着上百宫中禁卫在门口等候;见到李悠过来,他连忙上前拱手行礼道,“下官侍中(如今的侍中仅仅是皇帝的侍从,还不是后世堪比宰相的高官)卫青拜见太中大夫!”
  李悠一阵儿恍惚!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他身后的陈庆之也和他一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不过这也不怪他们,谁让眼前这人的大名实在是过于显赫了呢!那可是卫青啊!日后七征匈奴七次获胜、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的卫青!
  过了好一会儿李悠才回过神来,连忙回礼道,“卫侍中快快免礼,请入内叙话!”
  进到庄园内和卫青聊了一会儿才知道,刘彻派遣了数名他看好的将领,如卫青、公孙敖、李广、程不识等人轮流带领手下兵马守护这座庄园不为外人打扰,并让他们跟随李悠熟悉匈奴事务,好为明年的战事做准备。
  “卫侍中深受陛下信任,明年一战定可立下不世之功!”李悠客客气气地说道,卫青在明年或许会参与到这场战争中,但是他的出身和资历都决定了他不太可能成为大军的统帅,那么统领这场大战的将会是谁呢?
  大抵是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这些人中的某几位吧?李悠回想起了数年后的马邑之战,那时候就是这五人领军,现在距离马邑之战也就几年的时间,或许刘彻会让他们提前登上和匈奴作战的舞台吧?
  “多谢太中大夫吉言!”客套几句,卫青故作好奇地问道,“不知太中大夫从要来这么多的人手安置在庄园之中,究竟是要做些什么呢?”
  卫青方才在庄园之中转了一圈,那几匹神峻异常的汗血宝马让他眼馋不已,但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他就有些看不懂了!铁匠炉子、木匠棚子、皮匠台子还有其他一大堆的工匠在庄园里忙碌的准备着自己的工作场地,这位太中大夫究竟要干什么?
  我是要爬科技树啊!现在虽然造不出火枪大炮,但是也有许多办法可以提高大汉军队的战斗力,李悠可不想白白浪费这个时间!如果早些拿出成果,开始大规模的制造,等明年开春的时候,大汉获胜的希望就会多增加几分!
  “咱们汉人在骑术上比起那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来说,还是略处下风!因此我打算制造一些小物件,让大汉的骑兵能够超过匈奴人!”李悠如实答道,“另外,还有一些利于战事之物,都需要这些工匠来帮忙制造!除了这些,从西域带回的各种种子也要大农令的属吏帮忙种植培育!汗血宝马也需要太仆的人手来帮忙繁衍成群!”
  “哦?太中大夫要做的是什么东西?”卫青顿时来了兴趣!
第90章
狂喜的李广
  “卫侍中且容我卖个关子,一个月之内自会有分晓!”李悠想拿出来的是高桥马鞍、马镫还有马蹄铁这三样能够极大提升骑兵战斗力的大杀器!
  马蹄铁由罗马人在公元前1世纪发明,而在中国的出现时期为隋唐到元代之间,而从元代开始,此器物开始普及应用。但在中原周边的蒙古人所在的北方草原以及回鹘人、羌人所在的西北戈壁等地带,蹄铁则早已被广泛使用,或许他们是从西方学来的手艺。
  如今汉人使用的马鞍形式极其简单,与其说是马鞍,不如说是鞍垫。这个鞍垫可以折叠,不用的时候折叠起来,用时把它展开放在马背的两侧。这种马鞍有三条带子将其固定,一条叫肚带,是从腹部来固定鞍子,再用带扣把它勒紧。另外两条,一条是胸带,也就是攀胸,是从前边胸前穿过然后把鞍子的两侧固定,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止鞍子前后滑动;一条叫鞧带,是通过马的臀部,然后绕过马的臀部来把马的鞍子固定。这样,鞍子在马背上上下前后都比较固定,人坐在马背上更稳、更易于操作。
  但仍不能阻止马在剧烈运动时人在马背上前后滑动,骑手只有夹紧双腿才能保持平衡,时间长了自然十分疲劳,如果作战时要使用兵器,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到了汉朝的时候就是前后都有鞍桥,前鞍桥防止人向前滑动,后鞍桥防止人向后滑动,如此一来骑乘方便了许多,但仍然有许多不便。
  隋唐以后,鞍桥的形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在前鞍桥高而直立,后鞍桥向下倾斜。这种经过调整后的鞍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不但增加了骑手的舒适度也方便了乘者上下;到了元代,马鞍技术发展成熟,并随着蒙古西征传到了欧洲。
  而马镫出现于东汉时期,最早仅为单镫,主要用于帮助骑乘者上马,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年,单镫逐渐向双镫过渡,并与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熟。
  陈庆之身为南北朝著名骑兵将领,对马镫和高桥马鞍这两样东西并不陌生,由他来指导那些来自太仆和少监的工匠来制作完全没有问题;而马蹄铁就需要李悠根据自己后世在军网上看过的资料来指导那些工匠慢慢摸索调试了。
  一个月后,上林苑的某处马场之内,李悠和陈庆之正带着工匠们为这一批骏马指指点点;这时,徐延年从远处跑过来说道,“使君,未央宫卫尉李广已经到了庄园之外。”
  “哦,正好!我正要寻找一名擅长骑兵作战的将军来试试新马具究竟如何!”按说陈庆之也符合条件,奈何他不以武艺见长,现在李广来了倒是正好!“快请李将军来这边一趟!”
  稍倾,一阵马蹄声响,飞将军李广就到了马场之中,隔着老远就大声地喊着,“张大夫叫李某过来有何要事?”
  “呵呵!李将军来得正好!且来看看这套马具如何?”李广和卫青、公孙敖等人轮流值守庄园,并向他请教西域事务,这么多天他们已经混熟了,因此言语之间也没了那么多的客套,李悠直接将他带到马前。
  “这套马具倒是稀奇!”李广围着马转了两圈,还伸手扳了扳鞍桥,骑术精湛的他已经看出了几分门道,点头赞道,“有了这东西,坐在马上可稳当多了!”
  “李将军再看看!这套马具上的门道还多着呢!处处皆有妙用,若是我大汉骑兵都配上了这等马具,其战力将远超匈奴!”李悠也没直接说出高桥马鞍、马镫和马蹄铁的作用,而是让李广去猜测。
  “这东西是用来上马的?”李广指着马镫问道,转瞬又不屑地摇头笑道,“某家可用不上这东西!”说罢单手撑在马背,轻轻一跃就稳稳当当地坐在了马鞍上。
  “对将军来说固然如是,可大汉军中武艺如同将军一般高超的又有几人?”见李广点头表示赞同,李悠又接着说道,“将军不妨将双脚伸入马镫,试试看射箭是否稳当?”
  在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时代,骑射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技术,骑士需要双腿牢牢夹住马匹方才能够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而李广正是大汉军中在这项技术上数一数二的佼佼者,即使是骑在裸马上也能命中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