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92

  郕王进宫这几个字犹如当头一棒砸的李圭头晕眼花,他方才登基不久,虽然已经有了皇后,可还没有诞下太子,郕王乃是他的亲弟弟,在宗室中和他血缘最近,如果他有个万一,那么郕王就会是继位的最佳人选。
  太后将郕王接入宫中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如今大军尽失,他所能倚仗的就唯有自己皇帝的身份,现在连这个光环都有失去的危险,李圭一时陷入了沉寂。
  “陛下,如今尚未有其他消息传出,或许是太后还没有下定决心,只要您早日返回京城,则郕王必定会离开皇宫回到王府之中。”李悠出言劝解道。
  “对,只要朕回到京城,那么一切就会重归正道。”李圭的眼中重新焕发出光彩,他喃喃自语道,“朕才是皇帝,朕才是九五之尊,郕王不过是个顽童罢了,如何配得上……李爱卿,我们这就动身,马上返回京城。”
  “陛下,您的身子……”李悠迟疑的问道,这才跑了半天李圭的脸色就如此苍白,此去京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是京城没到他先挂了岂不是白跑一趟啊。
  “朕……还顶得住。”皇位即将失去的危险让李圭再也顾不得这些小事,挣扎着站了起来,摇摇晃晃的就要重新上马。
  哎,果然是不行啊,李悠暗暗摇头,转身对钱骅说道,“钱兄,虽说安远县城进不去了,但是四下肯定还有些村落,劳烦钱兄立刻带上人马搜寻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马车。”
  接着他又转向李圭,“陛下,如今将士们厮杀半天,早已人困马乏,还是暂且休息下等人马稍微恢复再动身吧。”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朕还怎么等得住,李悠你……”李圭此时面目无比狰狞,他刚想叱骂李悠却被魏士良拦住了。
  “陛下,还是听从嘉州伯的安排吧。”魏士良赶紧拉了下他的衣角,避免他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如今能不能保住皇位就全看李悠这些人的了,若是伤了他们的心,那还会有好下场,“若不是嘉州伯、钱将军、丘将军他们,我等恐怕早为唐括部所擒,如今太后受奸人蒙蔽,我等就只能依靠诸位了。”
  说着魏士良就要向李悠等人跪下去,他知道如果李圭没了皇位,那他肯定会招致杨介夫等人的疯狂报复,到时候相求一死怕都难。
  “魏公公何须如此。”钱骅连忙上前制止了他的下拜,“我这就去寻找马车,陛下先稍事休息,臣去去就来。”
  哎,如此费尽心力只为了保住这样一个废物,到底有没有必要啊?李悠心中不断苦笑,此次大败固然有杨介夫等人断绝粮草、勾结唐括部的原因,但若不是他一路随意改变行军计划,又怎么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没办法,如果他死了,就算我和钱兄、丘兄能平安回到京城,杨介夫也一定会以失陷主君为借口置我等于死地,现在我们和这个废物算是绑到一块了,再多忍几天熬过这一劫再说吧;李悠暗暗叹道,京城还是过于危险了,若是能平安回京,我还是回嘉州去吧。
  钱骅四处寻找了一个多时辰,才从一家小地主家里找来了一辆半新不旧的马车,稍微布置一番给李圭充当乘坐的工具。
  而这些侥幸逃生的大军也分成了两部分,李悠、钱骅和丘尚俭带着精锐的骑兵护卫李圭快速返京,而姚平仲和秦谭胜则带着剩下的兵马跟在后面,军中所剩不多的粮食也都归了李悠等人,姚平仲他们以后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从现在起,必须日夜兼程赶往京城。”李悠大声说道,现在必须得争分夺秒。
第195章

  冲出尉州城,又和唐括部厮杀了一场,就算加上郭元景收拢的溃兵,如今也只剩下了两万人;想想当初三十万大军出征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再看看现在,李悠就有一种恨不得将李圭和杨介夫这些人乱刀砍死的欲望。
  杨介夫策划了这一切自不必说,而统帅这三十万人马的李圭现在也没有丝毫想起那些死去的士兵,心中只有对杨介夫等人的仇恨,以及对可能失去宝座的恐惧,一路上脾气愈发的暴躁起来,对伺候他的士卒动辄喝骂,李悠气急之下只能远远地躲开落得个眼不见为净。
  如果大魏的皇帝和朝臣都是这等模样,那这个朝廷剩下的日子或许已经不多了,再想想逐渐壮大的唐括部,以及自己从嘉州入京时沿路所见的那些流民,不由不让李悠生出这样的想法;内忧外患之下,朝中掌权的却是这样一群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废物,大魏的将来可想而知,明年唐括部肯定会卷土重来,到了那时候杨介夫拿什么去抵御外寇。
  大魏在军制上和大宋颇有相似之处,都采用的是守内虚外的策略,集结重兵与京城拱卫京师,剩下的边关或许还有一些有战斗力的不对,至于各州县兵力极其空虚;如今杨介夫为了世家和寒门的利益,将大魏的支柱——京营禁军一扫而空,等于是打断了大魏的脊梁,来年若是有变,大魏再无可用之兵。
  乱世大概就要来了,李悠的心中忽然生出了这样的想法,那么自己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乱局呢?京城是不能再待下去了,纵然这里是大魏最核心、最繁华的城市,可没了数十万禁军的拱卫,京城不过是个甜美的蛋糕,谁人都可以取用。
  况且即使李圭顺利回到京城,他也没办法收拾杨介夫等人,以前有以英国公为首的勋贵支持,他都没办法压服众人,更何况是勋贵丧失殆尽的现在?他能安安稳稳的在宝座上当个图章就是好的了,不用想理由也知道杨介夫等人肯定将大军惨败的责任都丢到李圭和勋贵们的头上,人望皆失的李圭又能做些什么呢?
  从接郕王入宫来看,宫中的太后也对李圭失去了信心,这位皇帝陛下犹如风中闪烁的蜡烛,稍有不慎就会熄灭;即使有护驾的功劳也对李悠毫无作用,还不如返回自己家经营多年的嘉州去,在哪里或许还要安全一些。
  留在京中,一道圣旨或者一名刺客就能夺去自己的生命,而在嘉州,纵使下罪的圣旨到了,自己也可以掀桌子,就凭大魏眼下各州府的军力,绝对挡不住两千玄甲骑兵的冲击;好吧,现在统率值不够还不能召唤他们,不过想必最多再有一个任务就可以攒够了吧?
  至于留在李圭身边当权臣,李悠一点都不想,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他有以曹氏宗亲为根底的大军,杨坚之所以能废立帝王是因为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战功赫赫,官至柱国,他自己又娶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成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手上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兵有兵。
  而李悠现在手上只有振威营的数千兵力,虽然也有丘尚俭、钱骅、郑亮等好友,但实力必起杨介夫等人来远远不如,更被说和曹操、杨坚相比了。
  乱世之中,实力方才是根本,在京中我无法施展拳脚,还是回到嘉州去吧,那里有李家两百余年的经营,附近又有昌华伯钱家等盟友,比之京城可谓大有可为;李悠暗暗打定了注意,只是眼下若不能将李圭送回京城,助他重登宝座,那么一切都是虚妄。
  “士衡兄,可曾打探到消息?”一阵马蹄声将李悠从沉思中惊醒,抬眼一看原来是跟随他们一起返京的王机。
  李悠这次轻装前进除了带了五千名骑兵之外,对随行诸将的筛选也有自己的想法,钱骅和丘尚俭在京中多有故旧,尤其是钱骅,他的父亲钱飒目前正在京中,是勋贵中所剩不多的实力派,有他们在到时候行事方便许多;而王机身为琅琊王氏的子弟,不管是出于要利用他还是防备他的想法,都不能让他和姚平仲他们留在一起。
  好在自从结识至今,王机没有露出丝毫异样,在军中生变后他也竭尽全力的帮着李悠等人出主意,从现在看似乎比较可信,于是一路上李悠也放松了戒备,今天就是派他去前方的城中打探消息。
  “如今尚未听到有新君继位的消息,只是听说四处有人在传唐括部的大军即将杀向京城,城中的富贵人家都纷纷准备逃离。”王机语气平静地说道。
  从这里到京城还有三日的路程,或许一切还来得及,李悠稍微松了一口气,不过转瞬又紧张起来,五千骑兵可不容易遮掩痕迹,若是有人快马将消息传回京城,逼得杨介夫等人提前下手,那可就危险了;他们一路上装作溃兵没有暴露李圭,也不知道能不能骗得过杨介夫这样的老狐狸。
  看来得再次分兵了,匆匆返回军中召集众将士商量一番,最后决定由李悠和钱骅率领五百精锐乔装打扮装作勤王军先行赶往京城,而丘尚俭则带着大军跟在后面。
  两日后,经过日夜兼程,李悠和钱骅率领的五百人马终于赶到了京城之外,远远地甚至可以看到京城的城墙,城墙之上戒备森严,城门口也是检查极严;据前去打听消息的探子回报,各处城门都有杨介夫再禁军中的亲信带领大军看管,想要进城殊为不易。
  “贤弟,如今我们该怎么办?是直接亮出陛下的身份入城还是?”钱骅闻言迟疑的问道。
  “如今只有等。”李悠再次将目光投向京城的方向,现在他们对京中的局势一无所知,必须等到姚广孝送来京中的最新消息,方才能下决定该如何行事。
第196章
入城
  “李悠,朕都已经到了京城,为何还要等?朕现在就要回宫,颁下圣旨将杨介夫这个老匹夫满门抄斩!”听到仍然需要等待的消息,本来就继续了许久怒气的李圭立刻爆发起来,直呼李悠的名字。
  玛德智障,现在进城去谁杀谁还不一定呢!你还真以为自己身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大礼仪和这次兵败的教训还没让你清醒过来么?李悠都不知道如何吐槽才好了,现在明显是杨介夫等人掌握着京中的大权,我们这边就一千来人,拿什么去将他满门抄斩?
  自古以来,宰相和帝王之争终究是要看实力的,若是朱元璋、刘彻这样手掌大权的帝王,想要杀掉宰相自然没有问题;但若是曹操、霍光这样的宰相,废立皇帝也只在他们的一念之间;如今杨介夫虽然没有曹操、霍光这样的实力,但李圭也不是朱元璋、刘彻,杨介夫的实力或许比张居正要差一点,可李圭的实权连万历都比不上;万历还只能在张居正死后联合其他官员对张居正清算,李圭现在又凭什么说出将杨介夫满门抄斩的话来?
  实力不够的时候需要隐忍,而不是像他现在这般口出狂言,如今即使能回到京城重归帝位,杨介夫也不是他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勋贵集团几乎全军覆没、李圭又因为大败失了人望和宫中太后的信任,他现在能保住帝位就不错了,竟然还想着马上报复,真是连死字怎么写得都不知道啊,李悠再次为大魏有这样的皇帝而感到悲哀。
  “陛下,如今京中形式不明,城门口又都是杨介夫的亲信,我等还需慎重些才好。”李悠按捺下怒气解释道,心中再次坚定了远离京城的打算。
  李圭着急的踱来踱去,“如今朕已经离京数月,又被困在尉州许久,而郕王尚在太后身边,朕如何能等得住!”
  “陛下,臣已经安排人手混入城去,等打探到京中消息就立刻商量对策。”李圭给魏士良使了个眼色,魏士良好言安抚几句,总算压下去了李圭的怒气;魏士良如今还算能看清楚局势,知道李悠他们是皇帝唯一的希望,决不能在这个时候惹他们发怒。
  摆脱了这个智障,李悠回到了营中,心中暗暗思索,当初和许光约好的在这里会面,不知道他多久才能出城带来消息啊;算算时间,丘尚俭的大军也快到了,若是被杨介夫等人察觉了他们的行踪,紧急拥立郕王继位,之后的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指挥使,许先生来了。”正焦急的时候,帐外的亲兵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李悠赶紧迎了出去,见到许光一脸平静的样子,他悬起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看来如今的局势还没有发展到最坏的境地。
  “许先生一路辛苦,道衍大师和京中众人如今可好?”李悠拱手道。
  “哈哈,一月不见,小爵爷这镇定的功夫又涨了不少啊。”见李悠看到自己没有急急呼呼的问起京中的大事,许光不仅心情大好。
  “既然此事已经交给了许先生和道衍大师,那我就只能依靠二位,相信以二位的能力肯定能想到解决的办法,我自然不用担心;若是连二位都解决不了,那我也毫无办法,既然如此,着急又有什么用呢?”李悠实话实说,若是连熟悉京中事物、人脉广阔的许光和智谋过人的姚广孝都没办法解决京中的乱局,那他只有马上想办法入城将伯爵府的亲信和周南一家人带走逃回嘉州了;至于李圭,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李悠可没有为他效死的打算。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事情的确尚有可为。”许光的一句话就让李悠镇定下来,看来事情果然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
  挥退众人,叫来钱骅,三人进入帐中商议起来,许光向他们通报了最新的京中局势,“如今掌管五城兵马司的鲁国公忽然暴毙,五城兵马司也大都落入了杨介夫手中,再加上皇城司、御马监、承天府,京中的兵力几乎全部为杨介夫掌握;而据太平郡主多方打探,太后现在似乎也快下定决心了,郕王继位就是这两日的事情。”
  接着他又看了一眼神情紧张的钱飒,“世子勿用担心,老爵爷一切尚好,许某已经联系上了老爵爷,他也在暗中为我们出了不少力。”
  听闻自己的父亲尚且安全,钱骅稍微松了一口气,不过随即又皱起了眉头,“既然如今京中的兵力都被杨介夫掌握,那我等如何入城?就算再等两日,我等也只有五千兵马,还都是骑兵,想要攻城恐怕力有未逮。”
  “此事道衍大师已经有了办法。”许光脸上露出钦佩的神色,“杨介夫马上就要拥立郕王登基了,恐怕等不及大军前来了,我们唯有冒险一搏。”
  “可若仅仅是我们这些人,恐怕还不够啊?”钱骅稍微算了下五城兵马司、皇城司、御马监和承天府手上的实力,远非他们这一千骑兵可以匹敌,更别说如今京营禁军还剩下的兵力都已经被杨介夫掌握了。
  “杨介夫的兵力都集中在城门和皇宫两处,而尤以城门为多,若是我们进了京城直逼皇宫,有一千人足矣拱卫陛下进入皇宫;况且朝臣之中并非都是杨介夫一脉的人马,仍有许多忠于陛下的臣子,若是陛下光明正大的出现在群臣面前,谅杨介夫也不敢当场发作;这些道衍大师早就帮我们分析过了。”许光信心十足地说道。
  的确,杨介夫假借唐括部之手除去李圭,甚至敢暗中杀死李圭,但绝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李圭不利,若果李圭能出现在群臣面前,身后还有士兵护卫,那他的安全就暂时保住了,连带着李悠等人也会从杨介夫口中的丧师败将变为李圭口中的护驾功臣。
  “那我等如何入城?”李悠问道。
  许光将目光转向钱骅,“这就要靠世子了。”
第197章
夺门
  京中共有九门,由五城兵马司负责看守,这大概是京中文武百官都清楚地事情,或许杨介夫等人以为守住了这九门,就能隔绝京城内外,可是他们似乎都忘了,京城其实还有另一个可以进出的门。
  “你们都小心些,一会儿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没有我的号令决不允许动手。出入城门之事一切有我去办。”京城之外五里处,许光神情严肃地对着李悠身后的三百名精锐士卒说道,此时他们早已脱下铠甲,换上了破破烂烂的衣服,长枪大刀之类的长兵器弃之不用,仅仅带着要到或者佩剑,李悠和钱骅也是一样。
  魏士良则搀扶着李圭站在队伍之中,他们也做了乔装打扮,只是魏士良紧紧抱在怀里的包袱里面还装着李圭的龙袍。
  “谨遵许先生号令!”众人压低嗓音齐声应道,这些都是选了又选的忠贞之徒,现在马上要进入京城了,一想到这些他们甚至比和唐括部大战时还要紧张,许光吩咐完毕,李悠和钱骅安抚了许久才让他们稍微放松了些。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在夕阳渐渐落下的时候,一行船队悄然出现在他们身前的运河之中,领头的船只远远地摇动旗号,许光不慌不忙的也拿出一面旗帜对着船队摇晃几下,船队缓缓减速,停在了许光的前面。
  “见过世子,见过许先生。”一名皮肤黝黑的汉子不等船停稳就跳上岸来,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震叔勿用多礼。”钱骅赶紧上前两步将钱震扶了起来,回头向李圭和李悠等人介绍道,“震叔乃是我父亲的得力干将,负责押送漕粮之事已经十余年了,从未出过什么篓子,我父亲对震叔的信任远胜于我。”
  “如今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别说这么多,诸位赶紧上船吧。”见李悠等人要上前客套,钱震连忙制止道,对着船上比划了几下,立刻有数百随船押送的护卫默不作声的下船上岸,不一会儿的功夫,船上除了操舟的水手,再无他人。
  李悠马上带着李圭、钱骅及三百名亲兵匆匆上船,船上的水手也是钱家多年的属下,就好像没看到一样即刻开始划船准备重新前行,而船下的那些护卫自有李悠的亲信负责暂时看管,以免泄密。
  又过了快一个时辰,船队终于赶在日落之前来到了专供船只进入京城的水门,钱震熟练地递上各种文书及行贿的银子,看守水门的差役哈哈大笑的和钱震说笑几句,又上船随意的应付几下就放他们入城了。
  困扰李悠多时的入城问题就这么轻松地解决了,进入水门又走了一段,钱震回头向李悠说道,“京中的文武百官虽然吃的都是从这座城门运进来的漕粮,但却一向少有人记得此门,故而许先生一找到老爵爷,老爵爷就定下了这项策略。”
  “老爵爷让我偷偷出城去,将这一批运送漕粮的人手都换成了我们钱家的亲信,又在京中举办宴饮打消杨介夫等人的担忧;许先生也和其他人马就鲁国公去世一事和杨介夫一系争吵不休,并不断派出人手去和五城兵马司的官员接触,让杨介夫他们无暇他顾,方才有今天这般顺利。”钱震将事情的缘由说了一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