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292

  冉闵闻言一愣,已经很久没有人在军议上如此直言不讳的指出自己的错误了,这让他有些接受不了。
  而李悠心中也是暗暗叫苦,从方才的交谈来看,冉闵应该是个极为固执之人,即使要劝他也要有技巧婉转的去劝说;而白起在大秦军中无人能及,想来在军议之中早就养成了直来直去的习惯,方才说出方才那般话来。
  “哈哈,公孙先生似乎并不了解我大魏的士卒。”冉闵愣过之后哈哈大笑道,“我大魏的士卒曾经多次击败敌人的骑兵,从不惧怕和骑兵作战。”
  然而莫非两条腿还能跑得过四条腿去?日后大宋不就是这样么?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之后让大宋获取马匹的难度大大增加,所以即使大宋在对外战争中留下了百分之七十的超高胜率,还是给人以积贫积弱的印象。
  原因和现在大魏面临的局势一样,宋军多为步兵,在和辽国、西夏的作战中即使能击败对手也没办法追击对手取得决定性胜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手来了又走;而宋军若是败了,是定然逃不过西夏铁鹞子和辽国骑兵的追杀的。胜大多是小胜,败了就是大败,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吾并非认为大魏的军队打不赢燕军,只是吾觉得决战的地点还有个那好的选择。”白起平静地答道。
  “哦?公孙先生指的是哪里?”冉闵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从这里到中山沿路的基础地点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廉台!”白起的手指落在了廉台的位置上,这和史书中冉闵最终落败的地点完全一致。
第279章
慕容恪
  就在冉闵等人商量着如何对付慕容恪的时候,建立了燕国的慕容皝之第四子、当今燕王慕容儁的弟弟、大燕辅国将军慕容恪也在中山的大营之中和大燕相国封弈、参军高开等亲信商讨应战魏军的方略。
  “将军,大王已经整军准备南下。”最后进入帐中的高开将自己刚刚收到的信递了过去,当燕王慕容儁知道慕容恪即将与冉闵大军对战时,立刻纠集起幽燕一带的燕军主力南下前往接应慕容恪,虽然慕容恪麾下已经有十万大军,他本人也是燕国最出色的将领,可是一想到要面对的对手是冉闵,慕容儁就始终放不下心来。
  “命人准备好大军到来时所需的帐篷粮草。”慕容恪匆匆看完后将信递给了封弈,对于慕容儁的这一行为他略微有些不满;慕容恪身为大燕最出色的将领,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如今率领十倍于敌的大军,燕王还要轻率援军前来接应,这岂不是担心他没有能力战胜冉闵?
  慕容恪今年虽然才三十二岁,但已经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了;慕容恪是慕容皝的庶子,因为母亲不受宠爱故而一直被慕容皝所忽视,一直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慕容皝惊讶的发现这个一直不被自己重视的庶子言谈得体、每次开口都能命中要害;自那以后慕容皝多次考察,发现慕容恪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于是一改前观,对他愈加重视起来,将燕国的大军交由他统管。
  慕容恪也没有让他失望,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就曾经率领两千大军在棘城突袭赵国石虎的数十万大军,石虎猝不及防之下大惊遁逃,赵军为之崩溃,慕容恪乘胜追击大败赵军,一战斩获赵军首级三万余。同年又率领七千精骑与三藏口再败赵国征东将军麻秋的三万大军,歼敌两万,俘获赵国大将司马阳裕。
  日后跟随慕容皝南征北战,先后击败高句丽、鲜卑宇文部、扶余等势力,打得高句丽不敢再犯燕境,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首领宇文逸豆归败逃,死于漠北,宇文氏从此散亡;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实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难得的是此人识大体、毫无私心,在南北朝这种纷乱的世道却能安守本分,并没有仗着自己手握大军而生出不必要的野心,在慕容皝死后亦能安心的辅佐慕容儁,深受世人称赞。
  就像方才,他虽然略微有些不太喜欢慕容儁的举动,但却能立刻做好迎接对方到来的准备,安排好这件事慕容恪重新将目光落到地图上,“说说看,魏军接下来会到哪里?”
  “据细作回报,魏军营中的粮草已经不多了,若是固守原地不动,则无处觅粮,故而魏军近来必须北上求食才行。”参军高开睿智过人,深得慕容恪信任,因此第一个开口说道,他的手指在魏军北方的几座城池上点了点,“以吾看来,魏军所能选择的无非是安喜、廉台、常山这几处了。”
  这几个地方距离中山都不远,燕军又多为骑兵,只要发现魏军的踪迹,须臾之间就可抵达,因此应对起来并不是很难。
  “若是吾想彻底歼灭此僚,在何处决战更好?”高开的想法和自己如出一辙,慕容恪心中暗赞,继续问道。
  慕容恪想来善于聆听属下的建议,因此他的属下也喜欢发表意见为他提供参考,话音刚落相国封弈就出言答道,“廉台西南两侧环水,河曲有一大片树林,不利骑兵驰骋,反倒对魏军的步卒有利,因此不宜在此决战,反观安喜地势平坦最适合我大燕的精骑发挥优势,不若将魏军诱至安喜决战,必可一战而胜之。”
  “相国熟悉地理,恪实为佩服。”慕容恪赞道,“以吾看来安喜的确优于廉台,不过若是魏军到了廉台,吾等也不用去怕他,只要派遣轻骑截断魏军进入树林的道路即可。”
  “以冉闵暴躁的性子,到时候只要派些大嗓门的士卒在阵前百般辱骂,那冉闵定然受不得激将,即使能进入树林也会置之不顾回头来与我大军厮杀。”说到这里高开忍不住生出一丝轻慢来,兵法有云将不因怒兴兵,这冉闵实非大将之材。
  “的确如此。”身为一代名将的慕容恪又岂会不去研究敌军将领的性格,高开的推断十有八九可能成为现实,不过这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然而冉永曾武艺盖世无双,即使统帅的多为步卒天下也难有几支大军能挡住他的冲杀,对此诸位又有何办法?”
  冉闵曾经多次在不利的情况下硬生生的靠着自己盖世无双的武艺率军冲杀,逆转战局,燕军虽然堪称精锐,但是却不一定能挡得住他。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陷入沉寂之中,冉闵的武艺他们或是亲眼见过、或是听人说起过,遍数燕军上下,恐怕没有那位将领敢说自己能将冉闵稍微挡上一阵儿。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吾有两个办法可挡住冉闵。”帐中最为文弱的参军高开昂首说道,似乎对于如何解决冉闵早已成竹在胸,“吾军中多为骑兵,来去如风,可先派遣数支小队骑兵与魏军接战,消磨其士气。”
  高开飞快地在地图上摆开自己的安排,数名燕军将领各率领数千骑兵拦截魏军,不求战胜只求消耗魏军的士气和体力,若是胜了最好,即使败了他们也能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快速脱离战场,不至于遭受太大的损失,然后到后方重新整军编队,准备与魏军再战。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慕容恪点头赞同,士气和体力终究有限,采用这样的战法即使魏军能十战十胜也不会损害燕军的根基,反倒是冉闵的魏军只要一场失败就会落与万劫不复之地,“高先生,那么第二个办法又是什么呢?”
第280章
连环马
  “冉闵每战皆披坚执锐、奋勇当先,手下少有一合之将,每每能冲开敌军阵型,导致与其对阵的大军崩溃。”高开不急不躁地说道,语气之中满是自信,“眼下我们虽然找不到能拦住冉闵的大将,却可以维系大军不止于崩溃。”
  除了慕容恪、封弈之外,帐中诸将听到他说了半天还没说到究竟要用什么办法,面上纷纷露出不虞之色,可是慕容恪既然没有开口,他们也不敢催促,只能耐心的等待。
  “将军可记得三国时赤壁的往事?”高开的关子倒是越卖越来劲了,将无人说话直接问起了慕容恪。
  “哦?高参军说的可是?”慕容恪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捕捉到了高开的用意,忽得站起来在帐中踱步琢磨起来,剩下的封弈等人则是一脸雾水。
  “正是如此。”高开兴奋地击掌说道,“用铁链将结成方阵而前,堵住冉闵的去路,如此以来即使有士兵胆怯欲逃,也因为被铁链锁住而无法后退,只能和冉闵拼死一战,依旧可以保持阵型的完整。”
  “冉闵的军力远不及我大燕,若想取胜唯有杀到中军取下吾等的头颅,而若是中军阵前有了这样一支被铁链锁在一起的精锐,必能挡住冉闵前进的道路。”不等高开说完,慕容恪就接着说道,“待魏军士气消磨过半,伏兵再从两侧杀出攻击其侧翼,必可一战而胜之!”
  “魏军多为步卒,溃败后必定逃不过我大燕军的追杀。”到了此时封弈也明白了这俩人的用意,兴奋地说道,“此战必可一举围杀冉闵,大魏立国不久,全仗着冉闵的武勇才能延续,若是杀死了冉闵,魏国再无可战之兵,剩下的城池定会闻风而降,我大燕夺取邺城、平定魏国的日子不远了!”
  大魏在冉闵的率领下连年征战,兵力损失的厉害,如今冉闵手下这一万步卒几乎就是大魏最后的精华了,如果他们在此被歼灭,那么大魏就失去了阻挡燕军的最后力量;至于留守邺城的大魏太子冉智,并未被大燕诸将放在眼中。
  “此计虽妙,但也并非毫无缺陷。”冷静下来的慕容恪很快发现了连环马方阵的弱点,“我大燕精骑长在来去如风,可要是被铁链锁在一起就只有困守原地了,正面迎敌倒也罢了,可万一要是有敌军从后方、侧翼突袭,这些骑兵就只能静待杀戮了。”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被铁链锁在一起的骑兵方阵恐怕连转身迎敌都做不到,连环马加强了正面的防御力,却损失了骑兵最重要的机动性。
  “将军说得是,可如今大魏又从那里找来这样一支奇兵呢?”高开也并非没有想到这些,他早有应对,“两侧皆有伏兵,若魏军攻击侧翼,伏兵就会立刻杀出拦住他们,魏军人少亮他们也无力从打破侧翼伏兵再杀入中军;至于后方……”
  高开指着地图说道,“从安喜到中山,沿路都是我大燕的地盘,魏军若是有伏兵,怎么会还没有被我们发现?将军方才所言的确命中此阵的要害,只是魏军却没有攻击要害的军力,吾等无需多虑。”
  “如此甚好,就按照高先生的方略去办,这几日高先生带人打造铁链、演练阵型。吾率领大军先去安喜等候魏军,先将其士气消磨干净。”慕容恪被高开的理由说服了,很快作出决定,“决胜之时本将率领两万大军镇守中军,中军最前方布置五千骑兵如同之前一般列阵以引诱冉闵进攻,这五千骑兵之后再以五千铁索连环马拦住魏军去路;封相国和高参军各领两万精骑守护中军左右,看到中军旗号后立刻从两翼杀出攻击魏军侧翼。”
  慕容恪飞快的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中军前锋五千骑兵诱敌,稍后是五千连环马方阵,在后方还有慕容恪的两万大军镇守,在加上两翼封弈和高开的四万骑兵,直接迎敌的燕军兵力就达到了七万余人;另外后军也需要人守护,还有其他一些散碎的兵马,慕容恪为了这一战将自己的十万大军全都压了上去,而他们要对付的敌人不过才一万步卒而已。
  “末将尊令。”众将齐声抱拳应道,大帐之中响起了一片铠甲叶片的撞击声,燕军应战魏军的策略就此制定完毕,就等着冉闵北上进攻了。
  谋略已定,可要完成准备工作却还需要一些时间,链接五千匹马的铁链需要临时打造,连环马方阵需要进行演练,大军出征时的干粮需要准备……燕军大营立刻变得忙碌起来,一座座打铁炉子点燃了炭火,从中山左近各地搜集来的铁匠被送入大营之中,开始了日以继夜的打造,铁锤敲击的叮叮声昼夜而鸣。
  慕容恪这时候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带领亲卫轻骑赶往安喜、廉台等地,仔细查看当地的地形,以免临战之时出现什么意外,个中小心让众将佩服不已。等他们一路探查结束,重新回到中山大营之时,高开所编练的第一批连环马已经初具雏形。
  只见校场之中数百骑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数十匹马排成一排,人马皆批铁甲,箭矢不能入,每匹马都被铁链、铁环和左右的马匹连在一起;近十排连环马组成了一个整齐的方阵,静静地立在校场上。
  这样将数十匹马连在一起的方法等于彻底放弃了骑兵的机动性,每一匹马的动作都要受到左右马匹的影响,无法行动自如的前进后退,但却也给敌军的进攻造成了巨大的麻烦,这些骑兵无法后退只能死战,魏军要想突破连环马方阵,除非斩断铁索,又或将挡路的每一匹马都杀死,使铁索坠地,否则休想前进一步。
  而一排又一排的队伍极容易让敌军生出疲惫之感,试想一下好不容易杀破了一道防线,马上又迎来另一道,一连十多道乃至数十道的防线突破下去,那怕是铁人都扛不住吧?
  “有了此阵,冉闵休矣。”看到眼前这一幕,久经沙场的燕军众将同时想道。
第281章
固执
  “吾前几日到过廉台,此地位于泒水北岸,西南两侧为泒水所围,河曲丛林茂密不利骑兵突袭,若是在此列阵迎敌,将燕军诱入丛林之中,则此战或有几分胜算。”白起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勾画出廉台的地形。
  “廉台?”冉闵仔细打量着白起所指的位置,沉默片刻后抬起头来问道,“廉台的地形果然如同公孙先生所说的一般?”
  “是,微臣以前到过廉台,正如公孙先生所言。”仆射刘群回忆了一番说道,“安喜虽同样靠近大河,然只有春秋时管仲为了对付狄人所筑的城堡,的确对燕军的骑兵更为有利一些。”听他的语气似乎也是在赞同白起的观点。
  “可无论安喜还是廉台,城池都太小了,怕是无力为吾的一万大军提供粮草。”冉闵迟疑道,如今魏军营中粮草已经不多了,如果赶到廉台慕容恪避战不出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若是长久相持下去,等魏军粮绝之后此战必败,“若不能早日和燕军决战,吾的士卒们恐怕就只能饿死了;而中山乃是燕军大营,城中必有粮草。”
  帐中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董闰、张温等将似乎在讨论白起和冉闵的方略那个对他们更为有利;李悠却皱起了眉头,从这短短的接触来看,冉闵似乎是个极为冲动而固执的人,若是他下了决心直接攻打中山,那么此战的前景就不妙了。
  “如今军中缺粮?”白起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深吸一口气道,“即使如此吾以为还是在廉台决战要好一些;吾来之前也曾看过燕军的大营,从炊烟升起的数量来看,似乎并不足以喂饱十万大军,可见燕军营中的粮草也不宽裕。”
  嗯?我当时和白起一块偷窥慕容恪大营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李悠心中顿生佩服,这就是百战宿将的经验啊,仅仅依靠炊烟的数量就判断出燕军的粮草储备情况,这是何等敏锐的观察力啊;那些死在白起手下的六国大军着实不冤枉。
  当然这种观察方法并不一定完全可信,昔日孙膑在马陵之战前用减少炉灶数量来误导庞涓,让他误以为齐国大军胆小怯战,一路退来士兵纷纷溃散,前方所剩余的兵力不多,于是放松了警惕丢下步兵轻骑追击,结果落入了孙膑的包围圈之中,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无独有偶,东汉名将虞诩也曾经用炉灶数量的变化取得了成功,当时羌人进犯武都,虞诩临危受命带着数百人前往武都接任太守一职,羌人闻讯召集了数千大军准备伏击虞诩;虞诩知道后加快行军速度甩开羌人,并每日增加营中炉灶的数量,这让羌人以为虞诩麾下的士兵越来越多,最后吓得不敢进攻直接退走了,虞诩得以平安进入武都上任。
  这些都是利用敌将的观察力误导对手进行战略欺骗,可眼下的情况却不一样,慕容恪身在大本营,完全用不着使用这样的伎俩,况且他也不知道会有人来查探;因此白起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极其可靠地。
  十六国时北方征战不休,农夫要么被杀戮,要么被抓入军中,土地抛荒极其严重,燕国要供养慕容恪的十万大军实为不易,因此慕容恪也一样缺粮尚在情理之中。
  “吾等军中缺粮,想要和燕军早日决战;而燕军也是一样缺粮,定然不会和吾等长期相持。”不等冉闵等人想明白炊烟数量和粮草储备的关系,白起就接着说道,“故而吾等只要北上,燕军就一定会伺机与吾等决战。”
  “燕军数量远超吾等,慕容恪又是燕军名将,定然不会不敢出战。”李悠也连忙帮腔道,魏军若是在安喜决战,失败的机会却要比廉台大得多。
  “吾领军作战一向进退由我,岂有安坐廉台等候慕容恪来攻之理?”谁知道俩人的话不仅没说服冉闵,反而把他绕的有些厌倦了,他不耐烦地说道,“吾意已决,明日一早拔营北上前往安喜,伺机攻打中山。”
  “陛下。”李悠不仅有些着急了,要是真让魏军赶到安喜,将来想退回廉台可就不容易了,他立刻张口想要劝说。
  “此战就依次方略。”冉闵丝毫没有听他辩解的打算,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卷起地图说道,“军议已毕,今日二位来我军中尚未招待,吾这就命人设宴款待二位,咱们不醉不休!”
  “是!”刘群、董闰、张温等人齐声应道,显然是对冉闵的这种作风极为熟悉了,立刻将方才的军议抛到一边,上前和李悠、白起说起话来。
  帐外的亲兵听到传唤立刻进来布置好几案,不多时几坛美酒被送入帐中,冉闵哈哈大笑着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宴饮之中李悠几次想寻觅机会说服冉闵改变进军安喜的方略,按照白起所说在廉台设防引诱慕容恪前来,可是每次都是还没说完就被冉闵打断了。
  第二日一早,魏军大营变得纷乱起来,士兵们忙碌的收拾着帐篷、粮草等物,开始为拔营北上做着准备,到了这时候李悠终于明白自己是不可能说服这位固执的猛将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了。
  前景不妙啊,李悠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这一万多名大魏的士兵,此战过后又有多少人会幸运的活下来呢?回头再看白起,他却是一脸的平静。
  “武安君,咱们眼看就要败了,您就一点也不着急么?”李悠忍不住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