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94

  “我那中学也要去插队,说是去陕北或者云南,到时候我也报名去陕北吧,说不定咱俩还能遇上。”
  “陕北地方太大,就算去了也不一定碰的上。”
  “无所谓,总归在一个省里,多少有个盼头,比你在陕北我在云南天各一方的强。”
  临走的时候,钟跃民给沈隆塞了一百块钱,让他好好休养,沈隆没有推辞,他知道这一百块就算留给钟跃民,他也是拿着和郑桐、袁军他们去老莫潇洒,没几天就造光了,还不如自己留着,将来去了陕北,他们断粮的时候还能救济点。
  沈隆继续留在医院,等伤好得差不多可以运动的时候,他就重新捡起了龟仙人的训练方法,每天在疗养区锻炼,然后回家督促李奎元他们几个好好学习,为此可没少抽打李奎元、李奎阳两个,李奎应还小没学会调皮捣蛋,两个妹妹本身就爱学习,倒也不用他多操心。
  在龟仙人训练法的帮助下,沈隆的伤势恢复地很快,在钟跃民离开京城前往陕北的时候,他差不多就可以出院了。
  火车站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道红色的横幅悬挂在月台上方,欢送这一批知青前去陕北插队,喇叭里传来朗诵语录的声音,知青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硬生生挤出几丝笑容,和送行的亲友挥手作别。
  唯独钟跃民依旧是乐呵呵的样子,他并不把陕北视为恶路险途,反倒将其看为一场新冒险的开始,依旧是那副顽主的派头,大大咧咧的和认识的老兵们打着招呼。
  “嗨,我都说了不用来送,你怎么还从医院跑出来?等到了陕北,咱们有得是见面的时候。”钟跃民在人群里看到了沈隆。
  “呦,伤好得倒是快。”这会儿袁军正伤感着呢,突然被沈隆打断有些不爽。
  “那是,身体好没办法,搁你身上怕是早就放盒子里装着了。”沈隆直接怼了回去,这时候的袁军一点儿也不可爱。
  “嗬,不是说前一阵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么?怎么一转眼就当上兵了?”不等袁军回话,沈隆瞟了一眼他的军装说道,“看样子你爹出来了?真是啥好事儿都归了你们这群人啊。”
  “我们爹妈拎着脑袋干革命的时候你们爹妈在干嘛呢?现在给我说起这个了?”袁军不屑地说道。
  沈隆啪得一把揪住袁军的衣领,“走,我倒要去找袁北光说道说道,问问他当初是为啥起来拎着脑袋闹革命的,就是为了给自家孩子走后门?”
  袁军身子一挣没挣脱,抬手就要打沈隆,钟跃民和郑桐赶紧把他俩拦住了,“都给我消停点,今儿个是来给我送行的,有什么怨气都给我憋着,等我走了你们爱怎么打怎么打。”
  钟跃民劝了沈隆几句,回过头来拍了拍袁军的肩膀,他知道袁军最好冲动,始终放不下心,“回去吧,袁军,以后常给我写信,到部队可不能再惹事了。”
  月台上响起铃声,列车就要出发了,送行的人群忽然爆出惊天动地的哭声,这么一别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聚啊?有很多人再次别后就没有再见面过。
  袁军和郑桐握手作别,钟跃民微笑着凝视哭泣的人群,他点燃一支烟,从挎包里摸出一个双响爆竹。
  列车缓缓前行,哭泣的人群跟着火车奔跑挥手。
  啪!砰!双响爆竹被钟跃民点燃。
  人群被惊呆了,哭声戛然而止。
  钟跃民仰天长笑,“小家子气,又不是上刑场,哭什么?大丈夫横行天下,这才刚有点意思,好玩的事情还没开始呢……”
第0030章
巴掌和甜枣
  钟跃民去陕北没几天,沈隆也养好伤出院了,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儿就是检查李奎元他们的学习成绩,按照年纪和学习进度的不同,给他们分别布置了一些简单的题目,或是默写汉字,或是数学计算,写在他们的木板上,让他们作答。
  李大妮、李二妮和李奎应三个收到题目后就认认真真的开始答题,李奎元和李奎阳俩人则抓耳挠腮,看着木板上的题目完全无法下手;沈隆不说话,就坐在炕桌边冷冷地看着他们。
  一个小时后,沈隆收过木板一个个批改起来,“嗯,大妮答得不错,八十五分,二妮也挺好,八十三分,奎应还行,七十六分,一会儿我带你们吃好吃的去……奎元、奎阳,你俩就有些不像话了,一个十七分,一个二十八分,过来趴好了。”
  二话不说,拿起竹鞭啪啪啪就是几下抽过去,把这俩皮猴子抽得哇哇直叫,“奎元四十三下,奎阳三十二下,三天后继续考,和及格差多少分就挨多少下!”
  “孩子还小,别打坏了。”看得李奎勇的母亲心疼地不行。
  “妈,这事儿你就甭管了,别说是他们,以后我也得好好看书识字,今后招工要是不认识字人家可不要,我总不能看着这几个孩子将来没个出路。”高考的事儿现在还不能说,只有用招工搪塞进去。
  打完孩子给他们抹上药,让家人收拾收拾带他们出门,学得不好的要惩罚,学得好的自然要奖励,沈隆直接将他们带到京城烤鸭店的门口。
  这地儿其实就是全聚德,前些年“破四旧”的时候一群学生砸了全聚德的招牌,换上了“京城烤鸭店”的招牌,一直挂到八零年才恢复正常。
  刚换招牌的时候,进来吃饭的人都要查出身,搞得那阵儿没人敢上门,烤出来的鸭子都便宜了那些在店里的学生,后来因为总理经常用烤鸭招待外国宾客,才多少恢复了些。
  “咱在家自己做就行,干嘛要来这地方花钱。”一见这种地方,李奎勇的妈就有些心虚不敢进去。
  “没事儿,大妮、二妮她们考得好,也该奖励奖励,再说,过阵儿我就要去陕北插队了,就当是给我送行吧!”沈隆硬是拉着他们进去,要了个包间,点了两只烤鸭,还有几道肉菜。
  闻着阵阵香味,几个孩子都流起了口水,李奎元和李奎阳一把抓起筷子,眼巴巴看着门口,就等着一上菜就马上动手了。
  “你俩起来,到墙角站着去,这顿没你俩的份儿,这是奖励大妮他们的。”沈隆毫不客气的将他俩提溜起来,拎到墙角站好,“想要吃,等下次考试及格了再说。”
  光靠体罚没办法让孩子好好学习,你得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才行,让他们知道学习好了能有好处,这样他们才会用心学习。
  不一会儿,烤鸭片好送上来了,沈隆先卷了一卷递给李奎勇的妈,然后按照成绩依次给李大妮、李二妮和李奎应卷好,最后才是自己,“好了,都开始吃吧。”
  李奎勇的妈还有这些孩子啥时候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啊,小混蛋带着李奎勇去老莫潇洒的时候又不会叫上他们,当即一个个吃得狼吞虎咽满嘴流油,几个小的还一个劲叫着好吃,馋得李奎元和李奎阳一个劲咽着口水,眼睛死死盯着烤鸭,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奎勇,让他俩也吃点吧。”李奎勇的妈劝道,她觉得让这俩孩子看着吃也不是个事儿。
  “妈,你看我身上这伤口。”沈隆拉开衣服,露出了肚子上的伤疤,“我这回是命大才捡了一条小命,奎元和奎阳要是再不学好,天天出去打架就不一定有我这么好的运气了。”
  李奎勇的妈不说话了,沈隆接着说道,“我爹吃了不识字的苦,只能卖死力气,早年间和他一起拉车的吴叔,不就是因为认识几个字,能算数,就当上了合作社的会计,不用风吹日晒,整天呆在办公室里就行,前一阵儿我看见他了,头发都没白多少,比爹走的时候看起来年轻多了。”
  “您不想让这几个孩子和我爹一样一辈子受苦吧?别看现在学校都停课了,钟跃民那几个朋友可都被父母逼着在家里读书呢!”袁军和郑桐没人管不算,周镇南可是一直让周晓白在家里读书的,“我琢磨着,他们的爹妈都是当大官的,消息比咱们灵通,跟着他们学没坏处,说不定那天现在学的东西就拍上用场了。”
  “奎元,奎阳,你俩说说看,你俩将来想和咱爹一样卖死力气还是和吴叔一样舒舒服服待在办公室里,走到那儿去别人都高看一眼?”沈隆看着他俩问道。
  孩子还小不懂事儿,你给他们讲大道理他们听不懂,可身边的事情大家都能看到,心里也有杆秤,能分得清楚好坏,能舒舒服服呆着谁愿意出去风吹日晒啊?李奎元和李奎阳都说愿意当会计,不愿意拉板车。
  见这番话起了作用,沈隆也不继续晾着他俩了,让他俩上桌子来一起吃,可现在桌上就只有鸭骨头可以啃了。
  “想吃肉就好好学,下回考试你俩能及格我就带你俩来吃肉。”鞭子抽过了,现在是该上甜枣了。
  吃过饭时候也不早了,回到家里,沈隆带头拿起书看了起来,有他做表率,几个弟妹也乖乖的拿起炭笔木板写了起来,李奎元和李奎阳也比以前认真多了。
  在家里看了两天书,沈隆感觉李奎元和李奎阳短时间内不敢再马虎了,于是给李大妮说了声,让她管好几个孩子,给口袋里装了些钱出门去了。
  现在家里只有他们几个的课本还有一些语录,用来学习远远不够,必须得出去买些教材,顺便给他们买些纸笔练字,在木板上写字和在纸上写字终究不一样。
  另外,他可是知道,有一套非常神奇的教材现在已经出版了,让他们早些拿来学习对将来的高考有天大的好处。
第0031章
数理化自学丛书
  进入《血色浪漫》之前,沈隆研究的重点就是77年高考,毕竟学习是社会底层实现阶层跨越最现实的渠道,小说原著中,唯一实现阶层跨越的只有蒋碧云,而她实现梦想的方法就是学习,然后通过高考进入大学。
  这种情况不只适用于国内,在国外同样如此,英国有一部叫《56UP》(翻译做《人生七年》)的纪录片,这部片子的导演从六十年代开始追踪十四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少年,以后每七年重新采访一次。
  几十年过去了,这十四个孩子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中年……富家的孩子依旧身处上流社会,中产阶层的孩子依旧是中产,社会底层的孩子生活依旧困顿,唯一实现阶层跨越的孩子叫Nick,他的方法和蒋碧云一样。
  21岁那年Nick顺利考入了牛津大学就读物理系。28岁时,因为英国紧缩学校经费,于是移民美国做核电研究,并来到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书,从社会底层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进入中产阶层,Nick是教育改变人生的最好案例。
  而在翻看参加过77年高考那些考生的回忆录时,沈隆经常看到他们提起这样一套书——盛海人民出版社和盛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1963年联合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很多考生都是看了这套书才顺利考入大学的,甚至有些省份的高考出卷老师都直接从这套书里寻找出题的灵感。
  比如沈隆穿越前那几天网络热炒的张首晟,张首晟祖籍江苏高邮,1963年出生于上海,初中还没毕业,就赶上恢复高考,1978年,父亲拿给他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15岁的张首晟读了一个暑假,就考上了复旦大学。
  现在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好几年时间,他们只要用心将这套书啃熟,考上大学的概率非常大,而在这个时代,一旦考上大学就等于是鲤鱼跃龙门,以后的前途完全不用担心。
  找到附近最大的新华书店,进去转了一圈儿,里面大部分地方摆放的都是各种语录,还有柜台专门销售各式各样的主席像章。
  沈隆瞅了瞅,挑了几种款式稀有的买下,给弟妹买了几支钢笔,再买了一大堆普通的像章还有语录,然后才和售货员说起了《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事儿,“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我是即将前往陕北插队的知识青年,这次来想要购买一些书,除了这些还想买几套《数理化自学丛书》。”
  “为人民服务,我这就去给您拿?您要几套?”售货员不敢怠慢,马上应道,这时候说话之前引用主席语录乃是惯例。
  “团结广大群众,团结得越多越好,我想要十套。”一番别扭的对话过后,沈隆拿到了想要的书,得亏是在京城,新华书店才能有这么多存货,要是去其它地方,有钱也没地儿买去,这些除了几个弟妹一人一套之外,沈隆还想带几套去陕北。
  这套书采用淡绿色封皮设计,一套十七本:《代数》四册,《物理》四册,《化学》四册,《平面几何》两册,《立体几何》一册,《平面解析几何》一册,《三角》一册,每册定价0.6元,一套就是十块零两毛。
  除此之外沈隆又选了几本语文教材,77年恢复高考后分为文理科,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由省、市、自治区拟题,县(区)统一组织考试,语文也是必考科目。
  他打算让几个弟妹都报考理科,所以没买文科类的教科书,至于政治类的辅导资料,等临到考试了再买也不迟,到时候背一背就行了。
  这些书、笔、语录还有像章加起来花了沈隆二百多块,从小混蛋和钟跃民那儿弄到的积蓄花了大半,练习册就舍不得买新的了,到时候去废品回收站看看,买些废旧纸张在背面练习就可以了,他现在还没有奢侈的资本。
  这么多书光靠人背可背不回去,沈隆问书店借了一辆三轮车,装着满满一车书送回到南横街家里。
  “来,这些书你们每人一套,我去了陕北之后你们就照着这些书自己学习吧,每个月都要给我来一封信,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沈隆给他的弟妹每人发了一套,“今后估计你们也要去农村插队,不管去了哪儿,这些书都得带上,那怕再忙都要抽时间学习。”
  “回家探亲的时候咱们约在一块儿,到时候我给你们考试,谁要是把书丢了或者没好好学,别怪我到时候不客气,学得好了,照旧带你们下馆子。”好一番叮嘱,几个弟妹都把书收下了,李大妮和李二妮还忙活着找旧纸来给书做封皮,免得磨损。
  李奎元他们拿着刚到手的钢笔小心翼翼的给每本书都写上自己的名字,在鞭子的威慑和大餐的引诱还有沈隆的表率下,他们现在都把学习当成一件正事儿了,就是不知道等沈隆去了陕北,没人继续监督他们之后,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
  哎,能读出来一个算一个吧,沈隆叹了一口气,那怕有一个考上大学也是好的,总比原剧情好上不少,至于那些没考上的,到时候再说吧。
  骑上三轮车回到新华书店,给人家把车还上,沈隆溜达着准备回家了,没走多远路过一间学校,看到几名顽主打扮的家伙正围着一个瘦小的学生。
  大嘴巴子啪啪的朝学生脸上抽过去,沈隆本打算当做没看见,在这个年月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小混蛋和李奎勇当初就没少干。
  可刚从这群人身边走过,就见那名领头的顽主亮出了刀子,这下沈隆就没办法不管了,打几下他不在乎,可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他们在自己面前闹出人命啊。
  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有点出乎沈隆的预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