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994

  “据我了解的情况,那位程医生已经公开了自己的药方,并没有试图垄断药方专利谋取暴利的计划。”罗恩被提醒了,他赶紧找出沈隆当时写的药方,“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去唐人街试一试?我可以和那位医生联系,给他支付相应的专利费用。”
  “那还等什么?我们快点去吧!咱们去旧金山还是洛杉矶?又或者去纽约?”这是美国几座拥有唐人街的城市。
  “我们可以把药方复印几份,然后去不同的城市寻找,我并不确定在美国能找齐所有药材。”罗恩马上将药方复印了几份,病友们分头拿着药方前往各大拥有唐人街的城市购买药材。
  罗恩来到纽约曼哈顿南端下城的唐人街,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最大的一个中药房,他闻了闻熟悉的中药味,走进药房,将药方递给药师。
  药师拿着药方认真研究一番,抬头问道,“您是从那里得到的这份药方?”
  “怎么?有问题么?”罗恩紧张起来。
  “不,非常棒的药方,看得出来开出这张药方的医生相当厉害,但是却有个致命的缺陷。”药师指着药方上的一行字说道,“其它药材还好说些,但是这种昆仑金线雪莲早就已经绝种很多年了,我想全世界也没人能弄到这种药。”
  他在美国待得时间太久了,对国内的变化并不了解。
  “怎么会?我在中国明明就吃过这种药。”罗恩困惑了,最早的时候,他天天来沈隆的医馆取药,让药师帮忙熬药,后来才开始吃中成药散剂。
  从药房出来,他给沈隆打了个电话,沈隆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这种药草的确曾经绝种,不过现在已经在自己手上恢复了。
  罗恩重新涌起希望,但是又该怎么把这种药草运到美国呢?
第0450章
不要重蹈覆辙
  “我可以以科学研究原料的理由引进到美国,我妻子在大学研究植物学,或许这样就能搞定。”病友们重新聚到一起,他们也遭遇了和罗恩同样的情况,在听闻罗恩的消息后,马上就有人想到了办法,“如果只是一种原料,应该可以搞定。”
  “好吧,那就试试看,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学着煎药了!”罗恩拿出了一个煎药罐,还有秤药的戥子,碾药的药碾子等全套工具,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他都开始准备自己学了。
  “额,罗恩,我觉得使用精确天平是不是更好一些?”有人提醒他,“这和其他病人购买化合物然后自己配置药物其实是一样的,而且配置草药比配置化学药物容易得多,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学会的。”
  正版药买不起可以卖印度仿制药,而要是印度仿制药断货或者连这个也买不起,病人们也不会等死,许多病人冒险买来各种化学药物的原料自己进行配置,买原料不用承担药品专利费,要比成品药便宜得多。
  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药物有效含量的精确度,配制出副作用比正品药大得多的药品来给自己续命,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好吧。”罗恩尴尬地看着他买的戥子、药碾子,这种设备应该不具有什么神秘向作用吧?用现代仪器配置出来的中药应该也有效吧?要不我再打电话问问程医生?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既然有更精确的天平,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种古老的工具?病友里不乏有熟悉化学实验操作的,很快就帮他们选好了合适的设备,使用天平来给药材称重,给煎药罐配上温度计以更精确地控制温度。
  没过多久,昆仑金线雪莲就从中国邮寄过来了,病友们再次聚集在一起,拿出各种设备,以及从唐人街买来到的药材,开始按照药方进行配置,为此他们之中甚至还有人专门开始学中文,拜托唐人街的药师将中药材翻译成英文学名,然后一种一种药材仔细对照。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为了活命,他们硬生生背下了这些药材的学名,认清了每一种药材,学会了煎药的全套过程。
  在一处破旧的房间里,一群面带病容、神秘兮兮的人围在火炉周围,不断将各种奇奇怪怪的树根、花草丢进罐子里,这要是不知道的人见了,恐怕还以为他们在搞什么巫术仪式呢。
  三碗水煮成一碗水,第一碗药煎好了,大家伙齐刷刷盯着碗里的药汁,“额,闻起来似乎和我们之前喝得那种差不多,药液的颜色好像更深些。”
  “得了吧,我在唐人街呆了整整一个星期,天天都去中药房,中药熬煮出来的气味都差不多。”有人马上反驳。
  “罗恩,你在中国喝得就是这种东西?你确定真的有效?”大家伙儿看着罗恩,谁也不敢第一个尝试。
  “应该就是这样。”罗恩回忆着,他拿起了药碗,“好吧,既然你们都不愿意尝试,那么我就先来试试吧!”
  大家伙儿看着罗恩喝下去,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也没见罗恩有什么异样,于是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结果就和之前购买的散剂一样,完全控制住了他们的病情,同样有好转的趋势,这下大家伙儿再无怀疑,纷纷开始在自己家煎药了。
  罗恩这边暂且避免了断药的危险,沈隆这边则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从《人民的名义》里带过来的研究成果在实验室里复制成功,他和他手下的团队确定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机制,为接下来制取化学药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是发论文了,这次可就不局限于国内期刊,你可以试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者《柳叶刀》了。”乔主任感慨地说道,他从事学术工作这么久,都没混上一篇这个级别的论文,这里面固然有中医学限制的原因,可他还是觉得遗憾。
  “这样会不会造成泄密?被别的医药公司捡便宜抢先注册专利?”吕受益今天也来看热闹了,他不解地问道。
  “不会,药物开发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是这样的话,谁还敢发论文啊。”沈隆笑道,“更何况不是照着论文就能复制成功的,原材料还在我们的掌控中,这种药草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就像青蒿素一样,如果移植到外国,里面蕴含的有效成分会大大降低,没办法进行正常的生产,而且我已经着手开始专利注册了。”
  听到这些吕受益马上就放心了,他想了想又问道,“那中成药和化学药物,这两种药的药效有没有区别?”身为病人最关心的还是药效。
  “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化学药物更方便服用,药片直接吞就行了,不用用开水冲泡,携带也方便些。”沈隆给他解释,“我开发这种药物主要是为了迎合FDA审查需求,打入海外市场,如果光是国内的病人,完全用不着这么麻烦。”
  “对,凭什么光让那些外国制药企业来咱们中国赚钱?咱们这回也要走出去赚他们的钱!”乔主任听到这话不由得激动起来。
  通过FDA审查非常困难,这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熟悉FDA运行规则,在美国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沈隆在《教父》世界里早就熟悉了美国权势阶层的运行规则,到时候大把大把钱撒下去,通过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至于主要的阻碍者诺瓦公司,也不用担心,他们现在正被沈隆之前爆出来的黑料折腾地焦头烂额,最近多个国家都对他们展开了调查,如果这还不够,沈隆这边还有第二批、第三批黑料,绝对够他们喝一壶的。
  罗恩那些人也可以利用起来,美国的病人那么多,让他们站出来抗议也可以推动审核加快。
  “小程啊,咱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可不要重蹈青蒿素的覆辙。”乔主任提醒道。
第0451章
青蒿素的尴尬
  青蒿素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骄傲,屠呦呦也凭此获得了拉斯克奖、诺贝尔奖,证明了中国人在医药领域也能做出一番成就,然而在应用上,青蒿素的局面却非常尴尬。
  中国发展时间太短,刚开始的时候对国际商业规则不太了解,再加上国际制药巨头构筑的超高门槛,导致国产青蒿素类药物想要进入国际市场非常困难,而在1994年,诺瓦公司乘机以低价从青蒿素的原始专利持有人中国医药科学院购买了青蒿素类复方药物的国际销售权,经过五年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家推出固定剂量青蒿素类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制药公司。
  而在不久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复方青蒿素作为首推抗疟药物。不幸的是,没有一家中国制药公司符合GMP(世界卫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于是,诺华成为当时唯一合格的供应商,并且取得了复方青蒿素衍生专利。
  此后,法国赛诺菲也获得了部分相关专利,推出自己的青蒿素药物,这就导致了国际青蒿素市场被诺瓦、赛诺菲还有印度仿制药垄断,国外医药巨头占据了国际青蒿素药品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额,而中国的青蒿素药物仅仅只占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份额。
  这和中国青蒿素发明国以及绝对原料主生产国的地位是不匹配的,中国沦为青蒿素原料生产商,只能在国际制药巨头的压榨下赚取微薄的利润。
  而且由于诺瓦、赛诺菲垄断了青蒿素市场,不仅拥有了相关药物的定价权,还不断压榨青蒿素原料的收购价,导致青蒿素原料价格不断下滑,这就是说,青蒿素产业的绝大部分利润都被诺瓦和赛诺菲攫取,分给国内的就只剩下一点儿残渣剩饭了。
  “制药行业的进入标准可以说都是那些跨国医药巨头订的,咱们想进入肯定困难;其实现在不管哪一行都是相似的局面,数码产业也是如此,手机、计算机、播放终端等等,规则标准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我们的企业想进入非常困难。”沈隆说道,“但是,有些事情,你不做就永远没有机会,只有去做了才有希望。”
  家电、手机行业不就是这样么?之后中国企业也渐渐赶上甚至超过了欧美日韩的企业,在标准确定会议上拥有了一定发言权,日后更是推出了领先国外企业的先进手机,医药行业的路的确要比这些行业艰难,但是我们占据着全球最大的市场,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专利,并不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是啊,希望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乔主任叹道,“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先发论文吧,让全球业内人士都知道我们做出了他们没能做到的成绩,然后通过罗恩他们在美国境内挑起舆论,在通过公关公司扩大影响,促使FDA接受我们的审核请求,开展临床试验。”沈隆说道。
  “美国的情况我也不大清楚,不过听上去你考虑地很仔细、很专业,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乔主任颇感欣慰,“按道理说,你这项成果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不过究竟能不能获得还不好说,西方科学界一直对中医中药存在偏见。”
  要是能在短时间内得奖就好了,利用诺贝尔奖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可以加快通过FDA审查的速度,但是沈隆一想屠呦呦在七十年代发明了青蒿素,却一直等到2015年才获奖,自己就算能得奖估计也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沈隆花了几天时间写好论文投递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篇论文顿时震动了杂志社,他们飞快分发给相关领域的权威进行审核,然后以最快的时间发表。
  论文初一发表,就在全球医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本沈隆推出的新药能够治疗白血病只有中国的医药从业者知道,而现如今,几乎全球都知道了。
  不少该领域的权威人士都纷纷赶往上海,来到沈隆的医馆和药厂了解最新进展,当他们看到一位位病人好转的病历之后,都惊呆了,这份成果意味着人类又征服了一种绝症,他们不是没想过这种病会被征服,却没想到做出这番成果的会是一名中国医生,而且采取的还是传统中医的方式。
  “不可思议,这些病人的病情真得得到了控制,而且还在不断好转。”某位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资深教授看着刚刚检测出来的数据感慨道,“程,你做出了一项伟大的成就。”
  “这并不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沈隆并没有独占这份功劳,“而且马蔺教授、乔主任、翁先生等诸多同行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
  “程,如此神效的药物应该让全世界的病人都能用上才对,你现在已经开始准备申请FDA审核了么?”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兴奋地说道,制药巨头贿赂学术界是惯有的事儿,但并不意味每一名医学权威都受他们的控制,“如果你有这个打算,我愿意给你提供帮助。”
  “现在主要原材料的生产规模有限,连国内的需求尚且没办法完全解决,我觉得或许可以再等等。”沈隆并没有表现得太过热切,“而且,据我所知,中国的药物想要通过FDA审查似乎非常困难。”
  “程,科学不应该有国界,美国的病人同样需要这种药。”哈佛教授劝解道,“至于FDA审查,在这方面我有丰富的经验。”
  来寻找沈隆的不仅有学者,同样也有医药公司的代表,这回来得可就不只是诺瓦公司一家了,这些公司或是威胁、或是利诱,都想从沈隆手里拿到这种药的专利。
  “全球范围内的专利使用权是不可能的,除了中国之外的海外专利使用权也不可能,你们还是换些更现实一些的条件吧!”就像之前说的那样,沈隆一点儿也不想重蹈青蒿素的覆辙。
第0452章
我们拍部电影吧
  “如果您坚持这样,那恐怕这种药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制药巨头的代表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如果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就将它毁掉吧!
  “我并不急于考虑国际市场,光是满足国内市场就已经够我忙几年的了。”沈隆表示无所谓,我又不是博爱的圣母,自己国家的病人还没办法全部吃上这种药呢,就开始为外国病人操心了,哪有这个道理。
  制药巨头的代表们悻悻地离去了,沈隆在安排好工作后也离开了上海,前往美国,虽然暂时不着急进军国际市场,但是一些前置工作还是要做的。
  他来到华盛顿,先找到之前联络过的公关公司,在美国想要做事情,总是离不开这些人的身影,他们和制药巨头的利益并不一致,只要舍得花钱,他们就愿意帮你摆平一些障碍;当然,他们坑骗客户的次数也有很多,所以沈隆专门挑选了一家合伙人患有白血病的公关公司,相信在掌握了自己性命的医生面前,他不敢搞什么大动作。
  “程,非常欢迎来到华盛顿,上次在上海的见面让我印象深刻,我没想到您对美国的运行规则如此了解,相信我们的合作会非常愉快!”公关公司的合伙人马克给了他一个大大地拥抱,“您的药让我看到了痊愈的希望,我觉得FDA将这种药物拦在美国之外是不人道的。”
  “所以我才找到了你们,现在来让我们谈谈你的计划吧!”这不是废话么,在《教父》世界里我可是打算操纵总统人选的,对美国的运行规则能不熟悉么。
  “好的,我们已经收集了许多医学权威对您的研究成果的正面评价,美国公民是很相信这些权威的,我打算先让他们出来向民众讲解您这种药的功效,让更多民众了解和认识您这种药;然后再组织相关患者举行抗议活动,给FDA施加压力……”马克自信满满地讲解起来,他之前主导过几种新药通过FDA审查的公关活动,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了。
  “我上次在上海,看到很多美国的白血病权威在您那里学习,我觉得您可以说服他们发表一些论文,在一些媒体上发表言论,对你的药品提供背书;当然如果您不太方便,我们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人选。”马克开始讲述细节。
  “没问题,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医学院的一些教授已经在开始撰写论文了,他们也很想看到这种药物进入欧美市场。”这一条对沈隆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不过,你也要做好准备,诺瓦公司肯定会安排展开舆论攻击。”
  “这是必然的事情。”马克也想到了这一点,格列宁每年能给诺瓦公司带来数十亿的销售额,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沈隆的新药进入国际市场,“关于这些我们同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确能找到一些学术界人士展开攻击,但那些顶级学者还是很注重自己的声望,他们不大可能冒着学术声望破碎的风险来说谎的,我们的人选在资历、声望、影响力等各方面都完全能够碾压这些二流学者。”
  学者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学识和学术声望,有了良好的学术声望就能获得受人尊敬的地位,更多地研究资金,而一旦学术声望破裂,这一切都将离他而去,沃森身为生物界的绝对巨头,一不小心说错话都被冷泉港赶出门,何况其它学者?
  “还有,你是知道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的,所以在组织患者抗议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要让有心人将其上升到政治高度。”沈隆提醒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