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994

  “先前俺和传武说这事儿的时候,他可是想去的不行,都要缠着我学写字了,看这架势要是您不答应,他都能偷跑了去!”
  “他敢!他要是敢跑看我不打断他的腿!”朱开山一听就怒了,怒过之后仔细一琢磨,以传武的性子,还真能干出这种事儿来。
  “家里的地,有俺帮忙照看着,再雇几个长工就能应付的来,传杰在春和盛学生意,传武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做生意,要是一直把他拘在放牛沟,怕是能把他给憋坏了。”沈隆又开始打感情牌了,朱开山再严厉,他也是心疼孩子的。
  朱开山不说话了,吧嗒吧嗒抽完一锅烟,起身回房去了,沈隆知道,他现在已经开始动摇了,刚才那些话都说到了他心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朱传武还真不是种地做生意的料子,总得给他找个出路才行啊。
  第二天一早,朱开山出去找人商量买地的事儿去了,传杰去春和盛上工,文他娘带着鲜儿在家做结婚的衣裳,沈隆和传武去地里忙活农活儿,现在朱家的地不多,他们俩又都是精力充沛的小伙子,没多久就干完了。
  “哥,现在回去还早,你教俺打枪吧?”朱传武昨天可是念叨了一晚上这事儿。
  “昨天是咋说的?得先学认字。”沈隆开始教起朱传武写字来,不仅要学会写字,还得学会算数,当军官不识数可不行。
  为了能摸到枪,为了能去奉天上小学堂,朱传武还真下了功夫,不仅下午跟着沈隆学写字,晚上等传杰回来,又缠着他教算数。
  这些都看在了朱开山眼里,眼见除了练武之外干啥事儿都没三分耐心的二儿子如今狠得下这份心思,他知道这娃怕是拦不住了。
  过了些日子,家里的地买好了,新房、新家具啥的也收拾好了,请先生看好的黄道吉日一到,老朱家就大宴宾客,给沈隆和鲜儿举办了婚礼。
  结婚之后,沈隆就从老屋里搬了出来,到新屋和鲜儿一块儿住,一边跟着朱开山开垦家里新买的地,一边教朱传武写字、打枪,不仅如此,他还要教朱传武使用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
  朱传武问起,他就说是路上遇到个西洋回来的学生,和他走了一段路,跟着他学得,并叮嘱他这些东西对领兵打仗很有用,逼着朱传武硬着头皮学了下去。
  眼看着家里新置办的五垧地都犁好了,农活儿暂时闲了下来,朱传武的字也学得有模有样,朱开山终于松口了,既然这么想去,那就去奉天碰碰运气吧。
  “行,俺先准备几天,然后就带着传武去奉天。”传武没独自出过远门,在奉天也没门路,肯定得沈隆去送他。
  收拾好之后,沈隆就带着朱传武到元宝镇上,由夏元璋出面,把他们安插到一支前往奉天的马帮中,让他们跟着马帮一起上路。
  走了两天,某天路过一个屯子的时候,沈隆被屯子外面的一群人吸引了,他也因此想好了自己接下来的安排,得,我还是向小六子他爹学习吧。
第0590章
保险队
  屯口站着几个人,背着枪远远瞅着他们,马帮的垛头上前打了个招呼,说了几句黑话,亮明了自己的身份,这些人就放下警惕,带着他们进屯子过夜去了。
  “哥,这些是啥人?”朱传武刚来关东不久,几乎一直待在放牛沟和元宝镇,对外面的情况不大熟悉,乍一看到这幅场景觉得有些好奇。
  “这是保险队,说穿了就是一群收保护费的马贼,这个屯儿是他们的保险区,屯里的人给他们上供,这些人就负责保护这个屯的平安,遇到土匪啥的他们去解决。”沈隆解释道,这也是关东特有的一种组织。
  小六子他爹当年就是靠保险队起家的,他最早是干兽医起家,因为会治马认识了一些江湖人物,再加上当过兵有胆识,后来干脆拉人马搞起了保险队,一垧地收一两银子,他的老丈人赵占元当了他第一个客户,让张作霖有了第一块保险区。
  当时很多保险队都不仗义,收完钱还继续祸害保险区里的百姓,张作霖可不这样,人家拿钱就办事儿,不仅挡住了外面的土匪,也能约束自己的手下人不过分骚扰保险区内的百姓,于是张作霖仁义的名号渐渐传开,周围许多人都来找他当自己村的保险队。
  于是张作霖的地盘由一个变成了七个,又扩大到二十多个村,在这个时候张作霖和另一个大保险队起了冲突,被打败逃到八角台,他媳妇在这儿生了小六子;张作霖也在八角台遇到了贵人,当地头目主动让贤,让张作霖当了团练长。
  后来张作霖又借着机会将民团变成了正规的官兵,并利用日俄战争先投靠老毛子,再投靠小鬼子,逐渐壮大了自己,到现在,张作霖已经是统管五个营的统带了。
  这条路线很适合关东的发展,闯关东的人这么多,清廷根本无力管辖,在加上土匪层出不穷,放牛沟的大户韩老海就曾经请过周围的土匪头子老蝙蝠对付过朱家,后来被朱开山轻松化解,所以就有了保险队发展的空间,如今元宝镇附近可还没有保险队呢,周围百姓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小六子他爹起家的时候才五六匹马,五六支枪,沈隆现在的家底绝不比他差,绝对能拉出一支保险队来护住元宝镇的平安,等闯出名号再逐渐扩大地盘,等满清垮台的时候未尝不能找到机会混个官当当。
  如今小六子他爹主要在南边,北边还没太大的势力和沈隆竞争,如果经营得好,到时候说不定北边就成自己的地盘了。
  一路上琢磨这些事儿,沈隆每天都凑在垛头跟前,和他打问着元宝镇周围的土匪分布,从他口中,沈隆得知,老蝙蝠已经在元宝镇周围立下杆子了,只是如今手下还没多少人,也没做下什么太过伤天害理的事儿,完全可以考虑将他的手下收归己用。
  其余都是些小势力,还没成气候,根本不能给沈隆造成任何威胁,这么一听,沈隆觉得元宝镇周围大有可为啊。
  元宝镇乃是商旅聚集之地,和张作霖起家的八角台一样,有钱也有人,只要能保住八角镇的平安,自己就有能有钱招收更多人马,等过个三五年,到满清垮台的时候,拉上人马直奔老金沟,干掉那里的土匪和清兵,这座金矿就是自己的了……
  一路上琢磨着保险队的事儿,再时不时教导一番朱传武,“到了小学堂,别光顾着练武,也得和那些同学打好关系,临走的时候我给你留些钱,等放假的时候就请他们喝酒。”这些日后多是东北军的中坚。
  尤其是那个叫郭松龄的家伙,你可得和他把关系打好了,“还有,要是遇到革命党,别声张,偷偷和他们接触。”说不定也能混个革命元勋当一当,日后这就是资历啊。
  “嗯,俺知道了,不过哥,你那来的钱啊?”喝酒啥的朱传武可是喜欢,从电视剧里的情况来看,他还是很适应军旅生活的,深受郭松龄和小六子的信任,先后当过他俩的副官,和同学搞好关系不成问题。
  “闯关东路上弄到的。”前些日子沈隆可没少在朱传武面前秀枪法,徒手较量也屡屡把朱传武打趴下,因而朱传武对此毫不怀疑。
  到了奉天,沈隆辞别了马帮,带着朱传武找了个客栈住下,然后拿着夏元璋的信函,找到他在奉天的生意伙伴,送上一份见面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礼送得扎实,再加上有夏元璋的信,对方很快就答应下来,帮他们疏通了关系,花了些钱找到了保荐人,拿到了报名参加考试的推荐信,接下来朱传武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去小学堂读书了。
  沈隆拿着推荐文书,带着朱传武来到大北关,这是奉天陆军小学堂的所在地,到了门口一看,里面还在收拾呢,学堂大体结构已经完成,一些木工、瓦工正在做最后的装饰。
  今天正是考试报名的日子,学堂门口挤了不少人,报名的学生大多和朱传武差不多年龄,唯独有一位年龄稍微大点,看上去约莫有二十二三的样子,衣着朴素简朴,身材高大挺拔,看上去比老毛子还要高大。
  “在下朱传文,带二弟朱传武过来报名,敢问这位兄台也是来报名的?”沈隆心思一动,上前拱手问道。
  “正是,在下郭松龄字茂宸。”那人闻声转过身来同样拱手回应。
  因为像老毛子一样身材高大,所以郭松龄被人叫做郭鬼子,沈隆一见就觉得可能是他,没想到一下就碰准了,不由得很是高兴,马上和郭松龄搭起话来。
  等报名结束,更是硬拉着他去喝酒,郭松龄对沈隆和朱传武的印象也不错,稍一犹豫就跟着去了,三人在附近找了家饭店,兴致勃勃的聊了起来。
  沈隆对东北局势的分析还有对西学的了解让郭松龄佩服不已,听到激动之处,忍不住拍着大腿说道,“传文兄弟,你要是能一起进学校读书就好了。”
第0591章
拉杆子
  “我是老大,又刚成亲,实在是走不开啊。”沈隆回答道,郭松龄也表示理解,如今大多是长子在家中守家,其余孩子在外面闯荡,类似他说的这种情况很多。
  说完自己沈隆又问起了郭松龄的家庭,郭家是明末戍边迁徙到关东的,祖籍山西汾阳,族谱可以上溯到汾阳王郭子仪,郭松龄父亲是私塾先生,从小教他读书,在省城求学时候又接触了一些西学,故而有了今日的学识。
  “俺们是从山东闯关东来东北的,这才刚来奉天,还不知道小学堂里是啥情况,茂宸可否说说看?”沈隆问起了小学堂的情况。
  “学堂是赵将军筹划开办的,今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拟《陆军小学堂章程》,开始在全国各省设立陆军小学堂,赵将军也是响应朝廷号召……”郭松龄说起小学堂的缘由来,接着又说起了学校的教职人员和学习内容。
  “学堂仿效洋人的练兵之法,请了不少留洋回来的教员任职,我听说东京振武学堂毕业的方声涛先生可能会从云南讲武堂来奉天教学……”
  方声涛这个名字引起了沈隆的注意,根据郭松龄的传记,他正是受了方声涛的影响才接触到革命思想的,“既然是东京振武学堂别的,肯定有真本事,传武,日后方先生来了学堂,你可要好好向方先生学习才是。”
  东京振武学堂倒是帮民国培养了不少人才,除了大名鼎鼎的常凯申,还有蔡锷、何应钦、阎锡山、唐继尧、李烈钧、程潜等等。
  方声涛也不是无名之辈,日后曾经当过李烈钧手下的旅长,粤滇军的市长,广州卫戍司令,孙文的参谋长等要职;如今他在云南讲武堂教书,手下可是有个相当了不得的学生,要是传武能在他名下读书,日后岂不是就成了那位元帅的同门师弟?
  等待考试的这几天,沈隆除了督促传武复习,就是和郭松龄聊天,几天下来,郭松龄对沈隆可谓是佩服不已。
  考试结果揭晓,郭松龄高分通过,朱传武成绩比不上郭松龄,不过也达到了录取线,得以顺利进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就读。
  事情已经办好了,沈隆给传武留了笔钱,让他不用担心花销,缺钱了就写信给自己说,自己会让马帮给他稍钱过来,在和传武、郭松龄喝了顿酒,沈隆就准备回去了。
  回去的当天,传武和郭松龄一路把沈隆送到城外,郭松龄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传文呐,这几天听你讲解东北形势,可谓是拨云见日,让我大长见识,如果不是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恨不得跟你回三江口,好多听你说些东西。”
  “等学堂放假了,我就和传武兄弟一起去三江口继续向你请教,你可不要嫌弃啊。”郭松龄都想找上门了。
  “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传武性子有些躁,日后在学堂就指望茂宸你多多照看了!”沈隆将朱传武托付给了郭松龄,日后的副官就这样成了郭松龄的同学。
  “传武兄弟的武艺枪法可是比我好得多,以后我也得向传武兄弟多多请教啊。”郭松龄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沈隆将春和盛的地址留给郭松龄,让他、传武和自己保持书信来往,然后挥别二人,上了马帮的大车,往三江口元宝镇而去。
  一千来里地走了好些日子才到,等回到放牛沟的时候,已经是快到秋天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老朱家种下的那些粮食已经快要收割了;朱开山种庄稼是把好手,家里的粮食长得比别家的都要好。
  看着丰收的粮食,朱开山心里美滋滋的,“你回来的正好,等把地里的粮食收了,今年就能过个肥年。”
  “等明年再把那五垧地也种上,咱们老朱家打得粮食怕是都吃不完了。”文他娘也很高兴,前一年还在老家挨饿,一到关东,就成殷食人家了,这变化让她颇为感慨,“哎,也不知道亲家到底咋样了,咱托人送过去的粮食和钱他们收到没有。”
  “放心,都是可靠地老兄弟,肯定收到了;等过完年咱还得多打几套犁,多置办几口大牲口才行。”朱开山说道,新买地先前只是松了松土,等到明年就可以直接开始耕种了。
  “这收成好了,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好事儿啊。”沈隆借机起了个话题,秋天是农民收获粮食,商人交易货物的季节,同样也是土匪做生意的旺季。
  关东这片儿,从秋收开始,一直到下一年的农历新年,因为这段时间农民和商人的交换频繁,有大量流动资金,所以土匪就自然而然地盯上了,每到这个季节就下山打劫。
  而到了过年时节,就是土匪这一行的淡季,大家伙儿都躲在家里猫冬呢,关东冬天这么冷,再出去打劫可是会冻死人的;所以土匪头子就给一般要给喽啰们分钱,然后给喽啰们放假,回家探亲,等到下次旺季,土匪头子再召集众人归队。
  一说起这个,文他娘还一头雾水,朱开山却皱起了眉头,他在闯关东落脚也有几年了,对每年秋冬的匪患很是清楚,前些天去元宝镇买东西的路上,就瞅见有土匪的眼线在四下寻摸着什么,搞不好过段时间就要来上一波啊。
  晚上吃完饭,文他娘和鲜儿一起去厨房收拾去了,沈隆给朱传文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俺打算在元宝镇拉个保险队起来。”
  这个时节元宝镇正需要保险队的保护,一旦能拉起人马最少也能收上千块大洋,除去必要的花销,还能剩下不少,这可是笔大生意。
  朱开山的眉毛又拧起来了,“你老说传武不安分,我看你才是家里最不安分的那个!”原本朱传文畏畏缩缩的样子让他有些不喜,而变成如今这幅样子,朱开山却又开始怀念起那个听话的孩子了。
  “我都打听过了,元宝镇周围没啥厉害的杆子,只要招呼上几十号人,就能护住元宝镇的平安。”沈隆信心满满。
第0592章
山寨有客到
  “大柜,咱啥时候下山做买卖啊!眼看着地里的庄稼也收了,镇子上的商户也开始收山货了,再不动手可就迟了!”山寨里,老蝙蝠的手下过来询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