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994

  沈隆此次东征手下一共有瀚海军一万两千人,这些人包括白发兵、长安少年兵、从异族手中解救出来的大唐子民,以及进行挑选的忠于大唐的仆从军。
  其余还有回鹘军三万人,分别有骨咄禄、韦元方还有其他回鹘叶护贵人率领;沙陀军一万余人,其余仆从军两万人,再除去沿途驻守肃州、甘州、凉州等地的兵马,现在来到兰州和吐蕃人决战的勉强才五万人。
  从人数上来说,大唐兵马仅仅是吐蕃人的四分之一,局势似乎不容乐观,可沈隆手下的唐军却一点儿也不见紧张,“大都护,经略,区区二十万兵马又有何惧?”
  “好!那打赢了这一仗我们就回家!”
第1055章
长安在望
  “回家!回家!”无数大唐士兵热泪盈眶,齐声高喊着,阔别已久的家乡就在前方,现在别说前面拦着的只是吐蕃大军,那怕是鬼神,这些大唐士兵也会用手中的横刀将他们斩杀,绝对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们对回家的渴望。
  “长安!长安!”而拔汗那、沙陀突厥、回鹘人还有那些杂胡咋喊得是长安的名号,长安同样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地方,能亲自看一眼伟大的长安城,对他们来说同样是无比让人渴望的场景,为此他们同样愿意浴血奋战!
  “那还等什么?家就在前方!长安就在前方!只要打败了这些吐蕃人,我们就可以回家,就可以看到伟大的长安城了!”沈隆拔出横刀,直指吐蕃人的军阵。
  当初大非川一战,薛仁贵手下仅有五万唐军,而吐蕃人则有四十万大军,就算如此薛仁贵和他手下的唐军也从未畏惧,而现在沈隆带着同样数目的士兵,吐蕃人则只有二十万大军,那还怕什么?直接上就是了!
  “投石机!投石机!准备发射!”云二郎亲自将沈隆的命令传给后阵,大军后方高竖着一座座投石机,但是那些投石机上面安放的却不是石弹,而是一个个用丝绸包起来的包裹,一名名大唐士兵举着火把站在投石机旁边。
  一听到云二郎的命令,他们马上用手中的火把点燃了火药包上面的引信,引信冒出嗤嗤的火花向火药包烧去,前方的投石机手马上将火药包发射出去。
  顿时,无数地黑点朝着吐蕃军最密集的地方飞去,然后落下,在人群中发出一声声巨大的爆炸,吐蕃军中顿时哀嚎一片,残肢断臂四散而飞。
  这波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吐蕃人心惊胆战,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攻击方式,许多人都下意识跪在地上,开始向神佛祈祷,而那些醒过来的将领们则大声呵斥着,让他们快点起来,拿起武器和大唐兵马交战。
  但是人可以约束,马匹却不会听他们的话,吐蕃人的战马被这巨大的爆炸声惊吓住了,它们疯狂地四处奔跑,将背上的骑士抛下,然后无数匹马踩过去,将这些不幸落马的骑士踩成了肉泥,和他们一样倒霉的还有挡在战马狂奔道路上的步兵。
  这些步兵根本没想到自家的战马为什么会突然发疯,甚至还有不少步兵此时正趴在地上向神佛祈祷呢,等他们听到马蹄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脑袋在马蹄践踏之下如同西瓜一样炸开,鲜血溅得到处都是。
  火药包的爆炸其实并没有给吐蕃人带来多少杀伤,直接被炸死的人和二十万大军的数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但是爆炸之后的混乱却给他们造成了数倍于此的杀伤。
  更重要的是吐蕃人的军阵因此出现了巨大的混乱,而此时在他们面前还有虎视眈眈的五万大唐联军呢。
  沈隆早就给他们分发了堵住战马耳朵的绒布,再加上此前这些士兵都在肃州城外见识过巨大的爆炸,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吐蕃人强上不少,所以在爆炸之后,大唐联军的阵型并未出现慌乱,士兵们为之欢呼不已。
  “全军出击!”沈隆再次冲在了最前面,带着一万两千瀚海军直奔吐蕃人的军阵,稍后,拔汗那王子、康广德、骨咄禄等人也反应过来,同样朝着吐蕃人冲杀过去。
  吐蕃人的将领还在竭力恢复大军的秩序,想让他们重新排列军阵和大唐联军作战,可是如今战场上受惊了的战马四处奔跑,士兵们要么逃窜,要么跪地祈祷,这那还能组织的起来啊,在混乱的情况下遭遇敌军突袭,后果可想而知。
  这场厮杀一直从日出时分杀到日落,吐蕃人死伤无数,旁边的黄河也因此泛红,水面上漂浮着无数吐蕃人的尸首。
  赤松德赞调集了河西、陇右附近几乎所有兵力凑出来的二十万大军几乎全灭,他们要么被唐军杀死,要么慌不择路冲进黄河里淹死,要么死在己方战马士兵的践踏之中,还有不少人成了大唐兵马的俘虏。
  而大唐联军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这并不是一场正面厮杀,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只是在衔尾追击敌人罢了,在他们前方是狼狈逃窜的士兵,他们只需要追上去,借着战马冲刺的速度将横刀在敌军脖子后方轻轻一抹就行了。
  “哈哈哈哈!自此一战,吐蕃在河西、陇右一代再无可战之兵,起码十年之内不用担心吐蕃人能威胁到河西、陇右了!”郭昕哈哈大笑。
  数日之后,黄河中的红色才渐渐消失,大唐联军击败吐蕃大军倒是没费多大力气,打扫战场倒是花了不小功夫,幸好有大量的吐蕃俘虏可以干活儿,要不然光靠他们自己还真搞不定。
  这次跟随大唐来的仆从军都发了大财,那些吐蕃人身上的兵器、铠甲还有他们随身携带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战利品,不少人还打算将自己抓到的吐蕃俘虏带回去当奴隶;这些日子他们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发自肺腑的笑容,见到沈隆之后连连道谢不已。
  好生休整一番,大军继续向东进发,等到了渭州,沈隆他们赫然发现,渭州早就成了一座空城,要么是这里的守军也葬送在了兰州城外,要么他们得到消息吓得赶紧逃跑了,想想看,二十万大军都跪了,他们这点人又有什么用处呢?
  就这样,郭昕和沈隆带着这支军队顺顺利利进入大唐境内,早已得知消息的大唐朝廷马上派代国公郭暧来到凤翔府迎接他们。
  许久未曾见面的堂兄弟二人重逢,郭暧和郭昕都泪流满面,和郭暧一起前来的,还有不少都护府士卒的亲属们,这次迎接竟然成了家属团聚的日子。
  郭暧带来了朝廷对他们的褒奖,如今的大唐实在是太需要这样鼓舞人心的胜利了;念完圣旨后,大军继续前进。
  过了数日,长安城终于出现在前方。
第1056章
长安,我们回来了
  唐德宗派了广陵郡王李淳出长安十里,前来迎接郭昕、沈隆一行人,并在城外十里亭再次颁发了表彰他们的圣旨。
  将士们听闻后再次流下了激动地泪水,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卒跪在地上望着长安的方向,口中喃喃说道,“长安,我们回来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刚刚离开长安的时候,他们嘴唇上的仅有一点儿青涩的胡须,而如今,下巴上的胡须已经开始发白,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十年岁月全都献给了大唐,献给了西域,眼下再次看到阔别已久的长安,他们那里还能按捺得住。
  “叔父,元正,二位和这些将士在西域多年着实辛苦,本王替陛下谢过诸位了!”广陵郡王李淳朝着这些将士深深一礼,然后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他也被眼前这幅景象感动了。
  李淳今年刚刚取了代国公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为王妃,而郭昕则是郭暧的堂兄弟,从这个角度出发,李淳称呼郭昕为叔父倒也合理。
  这一举动赢得了郭昕和沈隆的好感,他们谦让了几句,和李淳攀谈起来,郭昕不知道,沈隆可是很清楚,如今唐德宗年岁已高,而皇太子李诵身体非常不好,等日后唐德宗驾崩之后,李淳改名李纯被册封为台子,李埇仅仅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就把皇位禅让给李纯了。
  李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只可惜李纯也只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仅仅四十三岁就驾崩了。
  要是再给他一些时间,说不定大唐日后就不是那副模样了,还能再现贞观、开元之时的盛况,沈隆为此感到惋惜。
  不过现在为时尚早,李纯眼下只是个年仅十六七的少年而已,沈隆有的是办法帮他调理身体,让他比历史中活得更为长久。
  “多谢郡王厚爱,为我大唐效力,乃是理所应当之事!只是这些将士在西域征战多年,现在也是该让他们回家颐养天年了,还望郡王帮忙进言。”双方谈得还不错,沈隆借机提出了请求,他这次带这些白发兵回来,就是希望他们能留下,他们为大唐付出的实在是太多,现在也该好好休息了。
  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唐德宗因此非常喜欢他,并且由于太子李诵身体不好的缘故,唐德宗很早就让李纯参与政事了。
  而且这次唐德宗既然让李纯来迎接他们,那么让李纯将自己的请求汇报给唐德宗,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故而沈隆才这么说。
  “此乃应有之意,本王定会在陛下面前分说。”如此忠诚的将士,不仅应该让他们在长安附近颐养天年,还应该给与他们奖励,让他们老有所养,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一定会成为大唐的忠诚战士吧?李纯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些。
  “叔父亦在西域多年,此番既然回来就留在长安吧!”李纯拉着郭昕的手说道,如今藩镇为祸,而老一代的名将又大多凋零,朝廷正缺一名熟悉军事、亦有威望的名将来坐镇中枢,而郭昕身为郭子仪的侄子,郭家在军中影响深远,此番又立下如此大功,让他来担任这一重任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沈隆在一旁微微点头,能看到这一点就说明李纯的政治天赋不错,怪不得日后能中兴大唐,郭昕如果留在长安,依靠他的家室和资历,想必那些在外的藩镇也会有所顾虑吧?
  接着李纯又去一一接见了拔汗那王子、骨咄禄和康广德等异族将领,对他们也是好生勉励了一番,大大彰显了大唐的气魄。
  “王子殿下真是神一般的人物,果然不愧是大唐的王子啊!”拔汗那王子在李纯面前都有些自惭形秽了,他说完之后骨咄禄、康广德等人也是连连点头,李纯的风姿谈吐同样让他们敬佩不已。
  李纯过去之后,一张熟悉的面孔突然出现在沈隆面前,卢十四大笑着迎了上来,“郭爷,您终于又回来了!”
  “哈哈,卢十四!”沈隆打量了一番,拍着他的肩膀道,“你可是胖了不少啊?现在再让你拿起横刀和吐蕃人打仗,你怕是打不了了吧?”
  “长安的饭食养人啊!不过只要你郭爷一句话,我就跟你去打吐蕃人!”卢十四拍着胸脯说道,“如今我已经把所有家书都送到他们家人的手中,再也没有牵挂,可以跟着你一起去西域了!”
  说着他的眼圈又开始泛红,似乎想起了他把家书送到那些同袍家中的情景,他们之中有的拿到家书后痛哭不已,有的家人已经故去,卢十四只能在坟前将家书烧给他们。
  “你年纪大了,我们都护府可不要你这样的老头子,你要是娶媳妇生了娃,等娃长大了我倒是愿意收!”沈隆开玩笑道,他的付出同样已经够多了,还是让他继续留在长安吧。
  “娶了娶了!娃都生了两个了!来,过来,这就是我经常给你们说起的郭爷,要不是郭爷,我可回不了大唐!”卢十四招手把自己的妻子叫过来,他的妻子还牵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正好奇地打量着沈隆。
  “等忙完了,我就去你家,咱们好好喝一回。”沈隆从怀里摸出两件见面礼给孩子递过去,幸好此前缴获颇多,要不然这次可就尴尬了。
  “这回咱们不醉不归!”卢十四见沈隆并没有因为升官而疏远他,心里非常高兴。
  寒暄结束之后,李纯带领他们正式进入长安城,大家伙儿看到城外那块此去安西仅有九千九百九十里的石碑感慨万千,当初他们就是看着这块石碑离开长安的,没想到再次回来已经是三十年后了。
  只是不管多久,他们终于回家了。
第1057章
大唐荣光再临西域
  唐德宗在皇城的城楼上接见了这些历经多年重返大唐的兵马,整座长安城的百姓都来到这里带着敬仰的目光围观这些白发老兵,“大唐威武”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声震云霄,盘旋在长安城上空久久不曾散去。
  将兵马安排到早已准备好的营地安营扎寨休息,送上酒肉供他们享用,终于品尝到了多年未曾吃过的大唐美食,这些白发兵再次流泪。
  而郭昕、沈隆、拔汗那王子和骨咄禄等人则被带到太极宫享受宴饮,在宴席上,郭昕和沈隆也为唐德宗献上了自己从西域带回来的礼物,土豆、红薯、玉米、西红柿等新奇的农作物,以及大量的种子。
  在听闻这些农作物的产量之后,唐德宗和朝廷重臣都激动不已,安史之乱后长安周围渐渐凋零,要是能在关中平原大规模种植这些种子,那长安必将重现往日的富庶。
  “微臣以为,本次跟随微臣等一起返回长安的老兵在西域屯田多年,熟悉这些粮食的种植方法,不若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耕种,等周围的百姓慢慢熟悉了,再把种植范围扩大也不迟。”沈隆趁着这个机会来帮这些白发兵要好处了。
  “元正此言乃是持重之理。”唐德宗本来就听取了李纯的进言,打算对这些老兵厚加赏赐,现在听沈隆这么一说,就更愿意了。
  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没有意见,他们家中都有大量的土地,深知道高产作物的好处,既然有人能教导如何耕种,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其后,拔汗那王子、康广德、骨咄禄等人也一一献上自己的礼物,拔汗那王子赠送了大唐几匹汗血宝马,康广德送上各色精美的宝石,骨咄禄赠送的则是漠北的雄鹰,其余各部落的头领们也送上来各自的特产。
  唐德宗大为高兴,他终于也享受到了他祖先曾经享受过的万国来朝的待遇,当他询问这些人想要什么礼物的时候,除了拔汗那王子和骨咄禄之外,康广德等人纷纷跪地请求,要加入大唐的户籍,正式成为大唐子民,唐德宗也一一应允。
  随后,沈隆在长安停留了些日子,朝廷之上也迅速拿出了对他们的封赏意见,郭昕留在了长安,拜太尉、中书令,坐上了他叔父郭子仪当年曾经坐过的位置。
  那些老兵也得到了应有的封赏,在长安周围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已经开始准备种植从西域带回来的各色种子了。
  同时,沈隆还和郭昕、李纯一起秘密商议在长安附近建设钢铁厂和工坊,许多老兵都加入其中,担任了重要职位,它们准备将沈隆在西域弄出来的各种玩意儿都在长安附近复制出来,根据郭昕的判断,只要这些东西能成功,那么大唐中枢就将拥有一支前所未有强大的军队,到那个时候,藩镇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拔汗那王子、骨咄禄、康广德等人不仅获得了大唐赏赐的丰厚财物,还被大唐册封为不同的官职,不过相较于他们所立下的功绩,这些赏赐倒也是他们该得的。
  唐德宗接受了郭昕的请求,将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合二为一,沈隆将成为新安西都护府的大都护,朝廷将召集三万大军,让他带回西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