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994

  “权宜之计而已,先攒点钱吧,这段时间我俩也在天天学英语,等语言关过了,再琢磨其它出路。”沈隆的目标可是去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这时候菜也上来了,阿春随即起身,“不耽误二位用餐了,二位吃得开心。”然后踩着轻快的步子熟络地和客人们打着招呼,“Long
time
no
see,Mr.John!How
you
doing……Oh,you
look
dieeerent
today
Janng,come
this
way。”
  郭燕一直盯着阿春的身影,许久才回头小声说道,“这女人还挺厉害的,我怎么瞅着有点像阿庆嫂的意思?”
  “铜壶煮三江,笑迎八方客,开餐馆就是得有这种性格,客人们吃得舒坦,日后才会继续过来。”沈隆脑海中则是浮现出了另一位阿庆嫂的身影。
  “额,的确舒服,比咱们在京城去国营食堂吃饭舒服多了,那里面的服务员耷拉个脸,就好像咱们欠了她钱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确实比国内好多了。
  不过等付钱的时候,郭燕又收回了刚才的话,这也太贵了吧,一顿饭就吃去了自己在国内时候俩月的工资,阿春在她嘴里也从阿庆嫂变成了黑心老板娘。
  “她这洗碗工一个月都得八百美金,再加上房租、缴税、买菜啥的,这个价格倒也不算夸张。”沈隆解释了一句,向送出来的阿春挥挥手,带着郭燕回去了。
  第二天继续休息,休息好了之后重新去林肯艺术中心上工,演出结束之后或是和罗伯特、鲍里斯他们去酒吧喝一杯,或是回到地下室学英语,不知不觉又是半个月时间过去。
  这天沈隆和郭燕没有去林肯艺术中心表演,而是在地下室里盘点自己这段时间的收益,郭燕将这些天他们收到的大小钞票整理在一起,一张一张数了起来。
  “起明,你猜咱们挣了多少?”在他们那间湿冷的地下室里,金钱带起了一阵得意的笑声,郭燕摇着装钱的袋子,“两千三百二十五美金零三十美分!哈哈,咱们发财了!”
  她激动地抱住了沈隆,紧紧搂住他不放,“算上还给姨妈的,还有这个月的房租,咱们在外面吃饭的钱,这个月咱们起码赚了三千多美金;你说,美国人的钱为什么就那么好赚啊!”
  激动过后,郭燕开始盘算起这钱该怎么处理了,“这二百,交房租,还有一百,寄给宁宁,要不多寄一百?给宁宁二百?”
  “给她太多钱不一定是好事儿,不过咱们出国我哥和你那些亲戚都帮了不少忙,那就在多给三百,让宁宁带着我哥去友谊商店买点东西给他们送过去。”
  “房租就算了,咱们不住这了,搬家吧!”
第1200章
格林威治村
  “这一下就是四百美金出去了,咱们只剩下一千九百多美金了;吃饭要钱,付房租要钱,这点钱可用不了多久,要不再等等?”一谈起钱,郭燕又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你瞅瞅这是人住的地方吗?一天到晚连个阳光都见不到,又冷又潮湿的,这要是住的久了,非得得关节炎不可!再说了,混在这儿的都是些什么人?要是那天出点事儿,可就不是钱的事儿了!咱还是早点搬出去吧!”沈隆劝道,“不就是钱么,花了咱再挣。”
  “可是……可是……”郭燕陷入纠结之中,她当然想要更好的生活,要不然也不会放弃交响乐团的工作,不远万里跑到美国来了。
  “没啥可是的,今个儿咱不去林肯艺术中心了,你收拾收拾换身衣服,咱先去湘院楼吃点油条,喝点豆浆,然后就去找房子!”沈隆一锤定音。
  半个小时后,他俩出现在湘院楼里,阿春热情地迎了上来,“王先生,王太太,你们可是好久没过来了,今天想吃点什么?”
  “给来点豆浆油条吧,有包子也行,这些天老是啃鸡翅吃汉堡,可是想吃这些的不行。”沈隆带着郭燕到窗边坐下,不一会儿就给送来了一笼包子,两碗豆浆,几根油条,阿春还特意让人给他们送了点咸菜。
  “呦,听口音是江浙那边的?”等服务员把早餐送过来,听了他的口音后沈隆问道,他们来得稍微有点晚,现在店里吃早餐的客人都快散了,于是沈隆干脆邀请他坐下聊会儿,这些天接触的都是老外,他也挺想和中国人说几句的。
  在征得了阿春的同意后,服务员小李坐了下来,他一报身份来历,倒是把郭燕吓了一跳,人家小李还是学海洋生物的硕士,苦读五年拿到了文凭,却只能在这里端盘子刷碗。
  “嗨,我这算啥,老板娘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呢!受不了洋人的气,才改行做了生意,我算是瞅明白了,这美国再好,他也是美国人的,可不是咱们中国人的,咱要想在美国混好,可是不容易。”小李的脸上满是沧桑和感慨。
  “那干嘛不回国去?就凭你这美国硕士的学历,到那个学校也得把你供起来啊?”等过个一二十年,你就是这一领域的学阀头目了,要啥没有?
  “出去那天,我就发誓,打死也不回去了!你要说在美国混出头了,衣锦还乡回去看看还成,可你瞅我现在的样子,好意思回去么?”小李摊开双手,“我家人还不知道我在美国刷盘子呢,他们都以为我在这边享福,我要是回去了怎么和他们说?”
  这也是实情,如今这个年代,谁也无法想象日后的中国会发展地这么快,当初那些远不如他们的同学,留在了中国,许多都乘上了这股子东风,走到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位置;只是眼下,中国和美国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小李那怕窝在湘院楼刷盘子,也不愿意回到中国去,因为就算是刷盘子,也比在国内当大学教授赚得多。
  “王哥你们算是开了个好头,依我看啊,得先抓紧时间把绿卡拿下来,然后想办法入籍,要是将来能成美国人,那可是光宗耀祖了!”小李反而转过来开始劝他们了。
  “嗯,绿卡要拿,要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不过美国国籍就算了吧,日后我还想回去呢。”沈隆早有打算,对熟知后世发展的他来说,美国的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大。
  “起明?”郭燕愣住了,我们费劲千辛万苦才出来,干嘛要回去啊?小李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竟然有到了美国还想回去的?
  “我就这么一说而已,绿卡和美国国籍那有那么好拿啊。”沈隆并没有解释,这事儿说起来太麻烦,还是等将来用事实说话吧。
  “小李,我觉得啊,你现在就算是刷盘子,也别把以前学的东西放下了,将来总归会有用处的。”这会功夫,沈隆和郭燕也吃完了,他起身离开的时候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只是看小李的样子,似乎并没有听进去。
  “Taxi!”从湘院楼出来,沈隆拦了一辆出租车,报上自己想去的地址,“去格林威治村麦克道格街!”
  “起明,那是啥地方啊?咱不是出来找房子么?我瞅着湘院楼这条街不就有房子出租?咱们租在这儿不好么?周围都是中国人,平时不愁没人说话,吃饭也方便。”郭燕有些不解,明明有这么好的地方,为啥不在这儿找房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咱既然想在音乐圈混出名堂来,就得去音乐家扎堆的地方;在这儿平时的日子是舒坦了,可对未来发展毫无帮助,甚至还影响咱们学英语,天天都有人和你用中文聊天,那有锻炼的机会啊?”
  “这格林威治村是纽约艺术家的集中区域,亨利·詹姆斯、艾伦·坡、尤金、奥尼尔都在这里写下他们的名著;鲍勃·迪伦、约翰·列侬这些摇滚歌手也在这里住过;演过《教父》的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帕西诺当年也曾经在这里面的小剧场表演……”沈隆给郭燕普及着格林威治村的来历。
  事实上,格林威治村也不缺少中国人的身影,来自京城的艾未未、陈凯歌,来自宝岛的李安,来自魔都的陈丹青、陈逸飞,当然还有来自湘南的谭盾。
  谭盾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之久,他也和沈隆一样靠卖艺为生,也选择了和沈隆一样的道路,用一些东方色彩的音乐来吸引路人。
  谭盾还在这里遇到了爱情,他与太太在异国街头相遇,然后一秒钟相爱,两小时后求婚,十小时后就住到了一起。
  一路给郭燕说着格林威治村的各种传奇,直到出租车司机的声音将他们打断,“先生,格林威治村到了。”
  从车上下来,一个由红砖楼房组成的社区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就是纽约艺术家聚集中心——格林威治村。
第1201章
李安
  “在欧洲,艺术家们都集中在巴黎左岸,在美国,则是这里!”沈隆带着郭燕走进了格林威治村,的楼房都是低矮的红砖楼房,红砖本身就很有文艺的气息,并且这里的房子大多数也是有庭院,就更加的有田园乡村的休闲气息,适当的慵懒氛围,会让人神经放松,心情变好,不会像在城市中那样的紧张,非常适合艺术家们生活。
  沿着并不宽阔的街道慢慢走,路边有很多装饰品店,咖啡馆,乐器店还有各种演出场所,来来往往的人或是提着吉他,或是背着画板,还有人坐在路边的椅子上看着这些行人,或许其中某个行人就会出现在他下一部作品之中。
  沈隆看到了cafe-wha俱乐部的招牌,在CBGB出现之前这里大概是最著名的演出酒吧了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就曾经在这里演出,砸坏了不止一把吉他,要是有时间倒是可以进去看看,只是吉米·亨德里克斯已经去世十多年了。
  郭燕下意识搂紧了沈隆的胳膊,因为那些摇滚歌手的装扮让她觉得有些不太适应,盯着鸡冠头的朋克乐手,一头长发、脸上抹着油彩的重金属乐队成员,甚至还有穿着暴露性感的女乐队成员,这些都是她此前从来没有见识过的。
  “起明,我怎么觉得这儿比咱现在住的地方还玄乎啊。”这些人的打扮让她想起了流浪汉和小混混,实际上,这些人的品行和那些人也差不了多少。
  “没事儿,都是一些搞摇滚乐的,咱不住他们附近。”格林威治村也分为几个区域,摇滚乐手们、爵士乐手们、古典音乐家们、独立电影人、画家以及作家大多有着各自的聚集区,这些区域并不一定有严格的界限,但依旧有着模糊的划分。
  穿过那些摇滚乐手的领地,没了嘈杂的摇滚乐,渐渐变得安静起来,周围人的穿着也正常了不少,郭燕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她开始好奇地观察街道两边的咖啡店、书店、乐器店和服装店,不同于第五大道的样式,服装店,每一家店都很吸引人的目光,让人很想进去里面看一看,感受一些里面文艺静谧的氛围,郭燕脸上渐渐浮起微笑,这地方真的适合艺术家,她已经有点喜欢上这里了。
  只是在进入房产中介机构的适合,这种喜欢就戛然而止了,一套简单的两室一厅,不要2998,也不要1998,只要998美元一个月。
  “起明,这也太贵了吧?”这价格看得郭燕连连咂舌,一个月的房租都顶得上在国内一年的收入了,这那儿住得起啊。
  中介听不懂中文,却能看出郭燕脸上的表情,“女士,如果去年的话,还不会这么贵,可自从去年里根当了总统之后,这里的租金就越来越贵了,这套房子还是在东村,如果在西村就更贵了;如果你们真想要,我劝你们早点签合同,等再过两个月还会更贵。”
  八十年代,格林威治村中房价飞涨,是里根时代的反映之一,也使年轻人和先锋文化移往东村;沈隆也是知道这些的,所以他劝郭燕,“咱总不能一直在广场上演出吧?总得想个出路,咱在纽约又不认识几个人,要是能在这儿住下,邻居都是搞古典音乐的,时间一长,总能找到一些机会。”
  “再说了,不就是998美元么,连一千块都不到,咱又不是赚不来这个钱。”有了上个月的三千多美金打底,再加上沈隆的劝说,郭燕才勉强同意。
  迅速签约拿到钥匙,然后回去准备搬家,反正本来也没有家俱,从中国飞过来的时候他们也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还有各自的提琴,没别的,就剩下一个搬家方便了。
  不错,这房子不错,虽然同是两室一厅,可比他们俩在京城的两室一厅大了一倍还多,厨房挺大,也干净,饭厅呢,甭说两口子,六口子、八口子也能坐得下,浴室的磁砖还很白净,看着爽目,卧室、客厅都够气派,客厅宽敞,开个Party都成。
  他们也真开了,搬进来的第一天,就去买了些吃的喝的,叫上罗伯特、鲍里斯他们,来家里乐呵了一回;之前沈隆和郭燕就去过他们家里,当初住在地下室的时候没办法招待客人,现在来了新家,怎么也该回请一回,虽然到了美国,可有些习惯还是改不掉的。
  乐呵完了,第二天沈隆和郭燕也没急着去林肯艺术中心上班儿,家是有了,可家里还没家具呢,昨天罗伯特他们来的时候都是铺着报纸坐在地板上;得趁着现在兜里还有几个钱儿,赶紧把家具和电器的问题解决了。
  好在美国经济发达,二手家具便宜,现在正赶上格林威治村房租涨价,好多人都准备搬出去,那些家具电器什么的也懒得带过去,没花几个钱,他们就凑够了家里要用的东西。
  一大两小一套沙发,一个衣柜,两张写字台,还有一台三十多吋的旧电视,空调,热水器什么的一装,整个屋子顿时就多了几分烟火气。
  把衣柜搬进卧室里,写字台就摆在次卧,这里面倒是没多少家具,只是摆了几把椅子,他俩打算把这里当做琴房,租房子的时候都问过了,这栋楼住的都是音乐家,只要不在深更半夜练习,邻居们都能理解。
  说不定练到半中间,还会有人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告诉你那儿那儿练得不对,又或者说觉得你刚才那首曲子不错,马上就有人过来敲门请教。
  家里有了大厨房,又是刚搬到这里,郭燕就想开火做饭,沈隆却觉得今天搬了一天家具这么辛苦,得出去吃庆祝下。
  于是俩人就找了家看起来挺有格调的咖啡馆,去的时候里面人已经满了,他们只好和别人拼桌,好巧不巧,对面坐的似乎也是中国人。
  “你好,我叫王起明,这是我爱人郭燕,我俩刚搬到这儿来。”沈隆打了个招呼。
  “你好,我叫李安。”
第1202章
钱不好赚啊
  沈隆进来的时候就看他有点眼熟,这么一问果然是自己猜的那个人,李安如今在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进修;美国有两个电影中心,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好莱坞,而另一个则在纽约,这里是以伍迪·艾伦为代表的艺术电影家的地盘,而伍迪·艾伦就生活在格林威治村,所以李安出现在这里一点儿也不奇怪。
  “这是我女朋友林惠嘉,听口音两位是从大陆过来的?”李安也将自己的女朋友介绍给了他们,同时好奇地打量着他俩。
  “对,我俩以前在京城的交响乐团上班,我拉大提琴,她拉小提琴,刚到美国一个月时间。”沈隆瞅了一眼林惠嘉,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可以说李安能有日后的成就,和林惠嘉对他的支持有着离不开的关系。
  两年后,李安以毕业作《分界线》从纽约大学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该片获得了纽约大学沃瑟曼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影片奖;此后,李安在家赋闲6年,期间,他阅读、看片、写剧本,包揽了所有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家庭开支则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独立承担。
  这六年时间里,李安和林惠嘉还生了两个儿子,家庭的重担全落到她身上,许多亲戚朋友看不过去,对她说,“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都为了现实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吗?”
  李安知道之后过意不去,偷偷学电脑找工作,被林惠嘉发现了,大骂,“学电脑的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李安这才得以坚持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