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994

  现场的听众们不知不觉沉浸在这首曲子之中,他们跟随沈隆的音乐见到了兰花,感受到了兰花的清新和高洁,在这个时候,他们似乎摆脱了纽约的浮华与喧嚣,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身心也变得宁静起来。
  一直到音乐结束,他们依旧沉浸在曲子中久久难以自拔,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鼓掌,看到这一幕,郭燕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他们不喜欢这首曲子呢。
  接下来郭燕先稍微休息会儿,沈隆拿出了唢呐,吹起了那首这几天在纽约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百鸟朝凤》,观众们顿时从宁静转为兴奋;只可惜今天的演出是在室内,他们没机会看到鸟儿被音乐吸引,从而落下的神奇一幕了。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纷纷在脑海中对照着自己听过的那些鸟叫,猜测着他到底用唢呐模仿了多少种鸟儿。
  等《百鸟朝凤》演奏结束之后,大多数观众都像之前一样热烈地鼓掌,而在观众席后方某个角落,一个中年人一边鼓掌一边小声说道,“自从出来之后啊,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么正宗的中国曲子了,听得我都有些想家了;对了,这俩人的资料你查的怎么样?他们现在是中国国籍还是入了美国国籍?”
  “你说了之后我就马上和国内联系了,他们俩以前在国内的交响乐团上班,有个女儿,现在让王起明的哥哥王起天照顾着……以前在单位一直都是老老实实上班,倒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至于国籍么,他们俩现在已经拿到绿卡了,不过还没有入籍,上次来咱们这儿办手续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听王起明聊过,他好像没有入籍的打算。”
  要想在美国工作,没有绿卡不太方便,所以沈隆趁着经济上稍微宽裕了点,就把这个手续给办了,他对这里面的门道清楚地很,没费多大功夫就搞定了。
  “嗯,等回去之后找机会和他俩接触接触,看看能不能请他俩在中秋节啊,或者春节来大使馆进行文艺演出。”中年人点了点头,旁边的人赶紧记下。
  随后轮到了郭燕独自登台,她给现场的听众带来了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同样赢得了掌声。
  经过之前的铺垫,沈隆终于拿出了《丝绸之路》、《夜斗》和一些他新作的曲子,这些曲子相较于《夜莺》、《和兰花在一起》,中国传统音乐的痕迹更重,放在一开始或许有些突兀,但是经过了《夜莺》、《和兰花在一起》的适应,听众们已经能够欣赏这种乐曲了。
  和刚才的《夜莺》、《和兰花在一起》又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回乐曲中的东方色彩更加浓郁,不过依旧是好曲子……乐评人们也判断出了这些。
  虽然和纽约正统的音乐风格不太一致,但是这也符合了他的身份,毕竟每位优秀作曲家的风格之中,都带有浓郁的本民族特征……之前的武满彻,还有旁边那位喜多郎先生的作品不就是这样么?有人看了一眼喜多郎。
  今天没有白来一趟,这些曲子已经足够让我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了,想想即将到手的稿费,还有一种全新风格音乐发现者的身份所带来的光环,这些乐评人嘴角不自觉得露出了微笑,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哦,对了,刚才进来的时候,芭娜娜女士好像说过,让我们演出结束之后不要急着离开,一会儿似乎还有一个酒会,嗯,在酒会上一定要和他多说几句,他的实力已经足以在纽约音乐界立足了,提前和他打好关系肯定没坏处。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音乐会也到了尾声,在《英雄的黎明》演奏结束之后,现场几乎所有观众都起身报以热烈的掌声。
  大卫·拜恩这几个不规矩的家伙甚至还吹起了口哨,引得众人一阵阵儿侧目,你们这是干啥呢?这是古典音乐会,又不是摇滚乐的现场,他们那里知道,这几个家伙正是不折不扣的摇滚乐手,就算到了这种地方,也不改往日的习惯。
  “不错的演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交流活动,小王这次也算是让美国人感受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啊,这样的同志值得表彰!”那位中年人也起身鼓掌。
  “我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情,还有之前的事情也该传到国内,让国内的媒体知道。”他旁边的人机敏地说道,这消息要是传回国内,再稍加润色一番,对他们这些人也是有好处的。
  “嗯,很好的想法么,回头你收集收集这段时间美国媒体的报道,还有关于今天这场音乐会的文章,把报纸、杂志还有录像带寄回国内去。”中年人点点头道。
  “好的,我回去就开始准备。”嗯,不仅要寄报纸、杂志、录像带,还得捎上我们这边的意见,要不然国内的媒体不好把握宣传方向。
  鼓了一会儿掌,中年人打算重新坐下,然后等候退场,但是旁边的观众却依旧站着,依旧在热烈地鼓掌。
  沈隆带着郭燕、马友友还有乐团其它成员们再三鞠躬谢幕,观众们的掌声依旧没有停息,沈隆和郭燕的脸上都浮现出笑容,马友友悄悄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观众们的热烈反响足以证明,他们的这次演出大获成功!
  这次只是在普通的音乐厅里获得成功,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去卡内基音乐厅享受同样的成功了!
第1231章
下一场
  “恭喜您,王先生、王太太,你们为我们,为纽约的乐迷们献上了一次精彩的演出。”散场之后,沈隆还不能休息,他还要招待那些乐评人呢,他可不会单纯地认为只要音乐好,就能获得他们的好评,一些私底下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于是他和郭燕俩人穿着汉服游走在酒会上,不时和这些乐评人们打着招呼,“能邀请到您这样的知名乐评人来是我的荣幸……啊,海因策太太,我看过您的文章,您对柏林爱乐乐团上次演出的评价让我由衷的佩服……”
  “对对对,阿诺托维奇先生,您说的太对了,我当初创作这段旋律的时候就是这么考虑的!您的目光太敏锐了!”论起表面上的功夫,沈隆实在是领先他们太多了,短短几句话就赢得了他的好感。
  而且沈隆可不仅仅只准备了一张嘴皮子,他还为这些乐评人准备了礼物,有一张自己音乐的小样,你们要写乐评,肯定的听歌吧?没唱片怎么行?
  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礼物,我这些曲子都是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作出来的,你们要更好的鉴赏这些曲子,肯定得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是不?既然这样的话,这块丝绸请带回去吧,您看,这上面绣着兰花,见到它您就更能明白我曲子中的含义了;啊,您是说有点多,没关系没关系,我觉得海因策夫人您的气质就如同兰花一般高洁,用这块丝绸为您做套衣服再好也不过了。
  阿诺托维奇先生,我知道俄罗斯人都非常喜欢酒,要不您尝尝这个二锅头?要想更好地品味我刚才那首《好汉歌》,最好是在喝到微醺的时候聆听,这样您才能感受到曲子中的豪迈,以及如同哥萨克人那般的自由不羁。
  希尔布兰先生,这支笛子是中国有名的乐器制作家亲手制作的,您可以带回去试着吹一吹……不不不,我从来不知道您喜欢收藏乐器,您知道的,我来自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度,我非常想将我们的乐器传播给更多的音乐人……
  乔弗里主编,我想和您咨询下,如果我打算在您的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文章,我该怎么做?……什么?没有版面费?啊,那你们那里接受刊登广告么?我一个朋友开了一家中国传统乐器店,我很想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到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啊,那真是太好了,明天我就去您的办公室好好谈谈这件事。
  沈隆说话又好听,送的礼物又合心意,他们在酒会上呆的超级开心,简直都不想离开这里了,纷纷表示,王起明先生不仅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还是一位友善体贴的好朋友,非常值得我们交往。
  等酒会散场已经快十二点了,大家伙儿出来的时候,早就有车子在外面等候了,沈隆一一将他们送上车。
  “友友,芭娜娜,这次真是麻烦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那儿能找到这么多人啊。”沈隆最后送走的是马友友和他的经纪人芭娜娜,能请来这么多乐评人离不开他们的帮忙。
  “没关系,我很乐意为有前途的音乐家帮忙,希望我们以后还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如果是刚开始芭娜娜只是抹不开马友友的情面,那么在看完整场音乐会,以及音乐会散场之后沈隆的表现,她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认真考虑,也把他签在自己名下了。
  等把所有人都送走,沈隆才和郭燕上车准备回格林威治村,一上车郭燕就累得靠在了沈隆肩膀上,“哎,以前在国内演出的时候可没这么累过。”
  “以前咱们只管演奏就是,根本不用操心观众的反应,现在可不一样了,这可是关系到咱们的前途啊,不费心思那行?”给国家干活儿和给自己干活儿,那能一样么?
  “不知道明天的报纸上会写些什么?”感慨完毕,郭燕又开始担忧起来,新闻媒体和圈内人士的反馈将决定他们的前途。
  “应该没问题,能做的我都做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老天爷吧!”我已经贡献了一场高水准的演出,还笼络了这么多乐评人,要是出来一堆差评那倒怪了!
  果然,随后几天,纽约的主流古典音乐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在文章中,这些乐评人极尽溢美之词,将他俩还有这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好生夸赞了一番,沈隆和郭燕终于在纽约的主流音乐圈获得了初步的认可。
  他俩现在已经可以说是正式迈入了美国古典音乐殿堂之中,只是他们现在才刚刚登堂入室而已,要想获得伯恩斯坦、祖宾梅塔以及日后马友友那样的地位,还有很多路要走。
  这些知名乐评人的文章也传播到了普通乐迷之中,他们纷纷开始打听沈隆和郭燕的消息,对那些参加了音乐会的幸运儿羡慕不已。
  这一反馈也传到了克里斯那里,他们成功的举办了这次音乐会为自己公司带来了不菲的收益,现在一看还有这么多的乐迷充满期待,那里还按捺得住?于是马上找到了沈隆,又要请他去举办第二场音乐会了。
  “下次可是不太好再请友友出面了,他还有自己的演出计划,如果这样,还能继续举办音乐会么?”现在马友友在音乐界的地位比自己要高不少,自己不好总拉着人家给自己捧场,这不太合适。
  “没关系,乐迷们其实都是冲着您的音乐来的。”有了那些乐评人的文章,光挂出王起明和郭燕这两个名字,就已经能够招揽到足够多的观众了。
  “好吧,我和芭娜娜女士商量下!”沈隆答应了下来,之前他和芭娜娜聊过经纪人的事情,芭娜娜已经同意当自己的经纪人了,谈判的事情就交给她吧。
  很快,克里斯就做好了第二场音乐会的准备事宜,而就在这个时候,第一场音乐会的录像带也漂洋过海回到了京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第1232章
国内反应
  “宁宁,一会儿放学我们去公园玩吧?”京城的某所小学里,课间休息的时候,一群小孩儿围着宁宁,自从她父母去了美国之后,就经常给她寄钱,让她可以去友谊商店买到很多好吃的、玩具和漂亮衣服,时间一长,她就成了班上的焦点人物。
  “不行,放学了我还要去补课学英语,我妈说了,我要是英语学不好就不带我去美国。”宁宁用骄傲的语气说道,那怕在后世,除了少数几家贵族小学,能去美国读中学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更何况是现在。
  “哇,宁宁你也要去美国啊?我还想着和你读一个中学呢?”果然,话音刚落,就响起了一片羡慕的声音,对这些孩子来说,去美国简直太让人羡慕了。
  “哎,你们放学了还能去玩,我还要去学英语,想想就头疼啊。”宁宁装作苦恼地皱起了眉头,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这些孩子却是当真了,一个个都开始安慰宁宁,“没事儿,电视上不是说了吗?美国的学生可比咱们轻松多了,你现在多辛苦点,等去美国读中学的时候,就可以撒欢的玩了。”
  “想得美,我妈说了,那些撒欢儿的学校都是差学校,老师不怎么管学生,他们才能好好玩,好学校还是管得严,每天不仅要上文化课,还得学几门特长,我最近还跟着邓叔叔练琴呢,我感觉我比高三学生还要累!”要想进好的私立学校,光靠文化课还不行,所以郭燕就开始提前做准备了,请了以前交响乐团的同时邓卫来教宁宁小提琴。
  同时也在信里把美国的情况给宁宁说了,让她趁早歇了去了美国就能享福的心思,对此沈隆很是支持,要不然等宁宁来了美国发现情况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肯定会有逆反心理。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宁宁原本去英语老师家补课,顺便在她家吃晚饭,可到了学校门口,却看到大伯王起天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了。
  “大伯,你怎么来了?”宁宁赶紧迎了上去,嘴角忍不住露出笑容,难道妈妈又给我寄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果然和她想的一样,从部队回来,在新单位上班没多久的王起天扬了扬手里的大包裹,“你妈给你寄东西回来了,除了一些英语磁带,还有你爸和你妈在美国举办音乐会的录像,一会儿吃完饭,咱们就一起看这个吧……哦,对了,老师那边我给你说过了,你今天就不用去补课了,明天补上进度就行。”
  “好!”宁宁喜上眉梢,她也好久没有见到妈妈了,虽然不能见面,可在电视上看到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也是好的;嗯,他们家已经用郭燕寄回来的钱买了录像机,郭燕还邮寄回来一些介绍美国情况的录像带,好让宁宁提前对美国有所了解。
  不过嘴上答应了,脚下却和扎了根似的,迟迟不愿意离开,王起天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侄女儿这是想和同学显摆啊,那有啥,反正今天晚上要去家里的人已经够多了,也不在乎多几个孩子,“宁宁,要是你有同学也想过去也行啊,就是不要玩得太晚,明天还要上课呢!”
  “嗯,知道了,燕子、小雪他们家就在隔壁大院儿,走两步就回去了!”宁宁立马来了精神,回去和自己的小伙伴嘟囔了几句,才高高兴兴地跟着王起天回家。
  吃过饭,左右邻居,宁宁的小伙伴都纷纷挤到家里,一边不断发出各种赞叹一边看着王起天把录像带塞进录像机里,“嚯,看看人家这大电视!进口的吧?看着可是比咱们的海燕啊、熊猫啊清晰多了!”
  “觉得好你也买一台呗?然后每天下班就在家看电视,多美啊!”
  “买不起,买不起,进口电视还要用外汇券才能购买,我倒那儿捣鼓外汇券去?”
  “嘘,别说了,别说了,节目开始了!”在一阵儿吵闹之中,电视屏幕上出现了王起明和郭燕的身影,他俩的衣服又让大家伙儿吃了一惊。“嚯,这是啥衣裳?咋看着和电视剧里的古人一样?”
  “起明和郭燕这回算是出息了,都开始给美国人演节目了!这音乐厅,气派!”
  “嘘,你们都别说了,我要听我妈和我爸说话!”宁宁坐在最好的位置上,挺着胸膛,一脸的骄傲,这是我爸和我妈,当然厉害了!
  哎呀,我爸和我妈怎么说起了英语?他们这么快就学会英语了?不行,我也得加把劲去,要不然下学期可去不了美国,我还想去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呢。
  “咦,起明和郭燕的风格怎么改了?以前他们不是专门演奏古典音乐的吗?这会儿怎么加了民族音乐?还有,这几首是什么曲子,你们谁听过?”王起明和郭燕在乐团的同事邓卫和小珍也来了,其它人听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他俩可是清楚地很。
  奇了怪了,为啥到了美国人的地盘上,不演奏美国人喜欢的音乐,却要演奏这么土里土气的民族音乐?他俩可搞不懂,在美国精通西方古典经典的音乐家实在是太多了,你要光演奏西方经典乐曲,啥时候才能出头?反倒是中国的民族音乐能给他们带来新鲜感。
  起明和郭燕的音乐素养,在团里不算最好吧?既然他们能在美国混出名堂,那我要是出去了是不是也能和他们一样?邓卫开始胡思乱想了。
  两个多小时的录像播放结束,众人带着羡慕和赞叹走了,宁宁回到自己房间里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去了美国之后的事情。
  过了段时间,王家迎来了一个小小的变动,上级突然来了命令,王起天调到了新的单位里,他往上升了半级。
  他有些莫名其妙,我这刚从部队转业没多久,还没干出啥成绩呢,为啥就升官了?他那里知道,这是纽约方面的消息传回了国内的原因,他沾了自家弟弟的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