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994


第1253章
大获成功
  “诶,对,这是个好办法!”音乐学校的校长一拍大腿,咱现在没钱给不了实利,给名声也行啊,“还可以给他弄个荣誉教授,以起明现在在国际音乐界的地位,给咱们学校当教授那还是我们高攀了!他捐赠的排练楼也可以叫起明楼!”
  “对对对,咱们乐团的音乐厅也叫王起明音乐厅好了!不过,一次出现两个王起明音乐厅似乎不太合适,我们的就叫起明音乐厅好了!”交响乐团的团长可是后悔的不行,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就是不知道这样处理在政策上有没有问题?”民族乐团的领导也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很好,就是还有那么一丁点儿担忧。
  “没什么大问题,既然现在已经有逸夫楼了,那为什么不能有起明音乐厅?对于这样热心国内文化事业发展的海外游子,我们理当支持。”有关部门的领导拍板道,这又不是没有先例,在政策上一点儿也没问题。
  “那就这么定了,我就拿这个方案去和领导汇报吧!尽快给你们答复!”有关部门的领导赶紧去向自己的领导汇报去了。
  这件可是大好事,京城这些年日新月异,一年一个变化,但由于缺乏经费,他们一直没能力翻修音乐厅,现在有人送钱来了,而且还是外汇,这肯定得支持啊,要是错过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遇到这种好事儿,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很快,没花几天就批准了这个方案,然后沈隆就变得忙碌起来,连续出席各种仪式。
  先是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捐赠仪式,然后又是音乐学院的捐赠仪式以及荣誉教授头衔授予仪式,这几家单位和有关部门联络了一大堆记者,他们热情地报道了海外游子王起明先生心系祖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新闻。
  在新闻报道中,他们将沈隆这些年在美国的光辉历史悉数罗列出来,几天的功夫,王起明这三个字就响彻大江南北,一跃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存在。
  “这王起明也太厉害了吧?在美国人的地盘上还能混得风生水起,看来咱中国还是有能人的!”这些年大家看到国外的发达是既羡慕又感到自卑,突然冒出来一个能在美国混得这么好的中国人,大家都被激发起了自豪感,王起明也成了许多人的偶像。
  不少人也因此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兴趣,就像《少林寺》热播引发了习武热潮一样,许多青少年都开始缠着自己的父母要学二胡、学古筝。
  这回父母们可没有像反对孩子练武一样反对他们练习乐器,一来学习乐器终究是件好事,二来么,从实际利益出发,既然王起明能靠着中国传统音乐在国外赚到大钱,那么我孩子学好了是不是也能这样?
  于是乎,在不经意间,这些新闻报道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一大批新鲜血液,这些孩子之中有不少日后成为出色的音乐家,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就在大江南北掀起王起明热潮的时候,沈隆已经带着方锦龙等音乐家还有几个单位的领导踏上了前往纽约的航班。
  到了纽约,稍事休息,大家就忙起了正事儿,沈隆带着方锦龙他们在卡内基音乐厅进行现场排练,而那些领导则在他的介绍下跟着林肯艺术中心的管理人员到处参观学习。
  这次沈隆亲自担任音乐会的指挥,乐团指挥这项工作可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不要看着日后舟舟都被人冠以天才指挥家的名头,搞得好像随便来个人就能指挥一样;实际上舟舟根本不懂指挥,他出名只是由于宣传的需要而已。
  一个好的指挥真正出色的地方不在于他的台前演出,演出前的排练才是关键。乐团的处理、声部的排演、音色强弱的变化,许许多多的问题,甚至细小到一个对不上的附点节奏,都是指挥发挥作用的地方。
  别看指挥家拿着指挥棒在台上挥洒自如,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实际上所有的辛勤付出都在台下,要想办好音乐会,就必须得进行辛苦的排练。
  好在沈隆此前已经举办过多场音乐会,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而马友友、方锦龙还有美国的那些演奏家们又都是天才,所以排练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
  等到演出正式开始之前,卡内基音乐厅打出广告“继梅兰芳之后,第二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大师即将在卡内基登台表演……”
  这广告看得沈隆一阵儿汗颜,我那能和梅兰芳大师相比啊!反倒是国内来的几位领导安慰他,“起明,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其实和梅先生一样,都是为两国文化的交流做贡献,要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你比梅先生当年的贡献还大。”
  到底是领导,还真是会说话,照这么一说还真是,梅先生当年在美国演出的时间有限,我这边可是在美国、在日本演出过很多次了,单论观众数量的话,我还真比梅先生多点。
  沈隆和马友友原本就在美国拥有不俗的声望,现在又有卡内基音乐厅的宣传,门票很快就被销售一空。
  等到演出那天,沈隆登上舞台,看着台下的观众,大多数都是美国人,但也有少部分中国人,大多都是年迈的长者带着自己的孩子,想来他们此行既是为了欣赏祖国的音乐聊解思乡之情,也是为了让孩子感受一番中国的文化,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方锦龙等人早就憋足了一股子劲,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这场音乐会可谓是酣畅淋漓,美国的观众们纷纷被沈隆精妙的乐曲和方锦龙等人出神入化的演奏所震撼。
  演出间隙雷鸣般的掌声不断响起,等演出结束之后,沈隆带着乐团成员一连谢幕了三次,观众依旧不肯坐下停止鼓掌,强烈要求他们返场。
  沈隆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第一次亮相可谓是大获成功。
第1254章
功成名就
  “昨晚,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刮起了来自东方的飓风,我们熟悉的王起明先生和马友友先生,以及许多来自中国的天才演奏家们,让我们在东方传统音乐中痴迷……”这是《纽约时报》的报道。
  “天才般的音乐!天才般的演奏!我发誓,这绝对是我近十年来欣赏过的最为美妙的音乐演出,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马上给卡内基音乐厅打电话,强烈要求加演!这样的音乐只听一遍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错过那更是毕生的遗憾!”《洛杉矶时报》如是说。
  而《华盛顿邮报》则是这么说的,“这是一种新奇、完美的艺术,它是如此高雅,足以整晚吸引美国观众,尽管王起明先生已经给我们带来过足够多的惊喜,但昨晚这次,才是最大的一次!”
  一夜之间,沈隆的演出就成了纽约乃至整个美国上流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在酒会上、在高尔夫球场上、在雪茄俱乐部都会兴致勃勃地谈起这场演出,有幸亲自到场的都成了聚会上的焦点,而错过的只能带着遗憾听他们高谈阔论。
  看到舆论如此关注,卡内基音乐厅马上做出反应,强烈要求沈隆加演,沈隆欣然同意,于是在刚刚结束第一场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之后仅仅一星期,他就再次带着方锦龙、马友友等人回到了这里,开始了第二场的演出。
  第二场演出的门票比第一场翻了一倍还多,可尽管如此,门票依旧以比上次更短的时间被哄抢一空,许多没有买到门票的人都试图花高价购买,可是这时候谁又愿意转让呢?
  第二场结束了还不够,马上又放出了第三场演出的消息,同时音乐公司也在找沈隆商量,想要录制现场演出的专辑唱片,以供那些没办法来纽约,来卡内基音乐厅现场的观众聆听。
  同时,诸如洛杉矶、旧金山之类的大城市也迅速发来邀请函,邀请沈隆前往他们那里演出,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沈隆的演出计划就由一场变成了美国巡演。
  方锦龙等人痛并快乐着,痛苦的是连番演出压力太大,还有出国太久有些想家了;而快乐的则是自己的音乐征服了美国人,也给自己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如今政策逐渐放开,再加上沈隆帮他们所做的争取,他们这次来美国能够拿到的钱可比上次去日本多多了。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南方到北方,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美国的大城市,每到一处他们都收到了当地华人和乐迷们的热烈欢迎,每次演出的门票都销售一空,形成了不折不扣的飓风,席卷了美国音乐界。
  当最后一站在旧金山的演出结束之后,方锦龙等人长出一口气,“总算是结束了,现在终于可以回国了吧?”
  说完大家伙儿都笑了,以前谁能想到,还会有嫌弃出国时间太长的人呢?但是对他们来说,离开家这么久还真是有些怀念家里的亲人,还有那熟悉的饭菜了。
  “额,实在是不好意思,可能你们还不能马上回家。”沈隆抱歉地打断了他们对家的思念,拿出了一厚摞邀请函,“看到咱们在美国引起的轰动,其它国家也发邀请函过来了,有加拿大的,有日本的,有英国的,有法国的……当然还有奥地利的,他们邀请咱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演出;我琢磨着啊,咱们恐怕要从美国巡演升级到全球巡演了!”
  “啊?~~”方锦龙等人顿时懵了,能在外国人面前露脸他们当然高兴,但是这么高强度的演出真撑不下去啊,这可比以前在国内累多了,国内现在一年才有几次演出机会?
  “同志们,你们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带来了有关领导对你们的表彰……”当地领事馆的同志过来,先读了一遍来自国内的表彰,然后说道,“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把这样意义重大的文化交流活动搞好!”
  “没说的,不就是演出么,现在国内那帮家伙还不知道怎么羡慕咱们呢,咱们也不能半途而废!王老师,接下来的演出是怎么安排的啊?”听到这番话,大家又鼓起了劲。
  “放心,我哪舍得把你们累坏啊!加拿大和美国挨着,咱们先去温哥华和多伦多演出两场,然后就可以回国休息一段时间了;等大家伙儿缓过气了,我们再去日本,再去欧洲,再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沈隆笑道,他刚才只是想逗下他们而已,实际上他当然知道这些人有多辛苦,早就和其他国家协商好了时间。
  “早说啊,王老师,你可是把我们吓得够呛!”大家伙儿长出一口气,还好,这样安排的话大家伙儿还能撑得住。
  “走,你们这段时间肯定想吃中国菜了吧?我把旧金山最好的中餐厅甘家菜馆给包下了,大家伙儿收拾收拾,给我出去吃饭庆祝去!”这次沈隆收到的欢呼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大,尽管这段时间吃遍了美国的高级餐厅,但对他们来说,还是中国菜最对胃口。
  回国之后,给大家伙儿放了个假,让他们带着礼物回家和家人团聚了一个月,休息好了之后才重新开始踏上世界巡演之旅。
  从日本到澳大利亚,再从英国到法国,从意大利到德国,最后来到了西方古典音乐界的圣地维也纳,在金色大厅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
  这股由沈隆掀起的飓风从纽约开始,先是席卷了整个美国,然后在日本打了个转儿转向欧洲,进入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发源地,让欧洲人也见识到了来自中国的音乐,让他们陷入深深地震撼之中,在欧洲刮起了一阵儿中国风。
  最后一次演出结束之后,沈隆跟着乐团一起回到了国内,当他下了飞机踏上京城土地的时候,他琢磨着,到现在我也算是成功名就了吧?不知道这次的任务算不算是已经顺利完成了?
第1255章
回国
  “王起明同志,欢迎回国!”然而一直到前来接机的领导过来,沈隆也没有从脑海中听到系统的提示音,似乎就算他拿到了奥斯卡奖、格莱美奖,带领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过,也没有达到任务完成的要求。
  “非常感谢领导前来迎接……”现在领导还在自己面前呢,沈隆暂时没时间琢磨这些事情,赶紧上前和领导握手表示感谢。
  机场讲话,记者拍摄,然后去酒店参加宴会,一通流程走下来,一直到沈隆回到上次回京城顺手买下来的四合院,躺在床上的时候,他才有时间来琢磨这事儿。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沈隆回忆了下王起明的愿望,他是想重新拾起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除了音乐和家人还能有什么?现在宁宁已经在美国上大学了,郭燕也好好的,顺带着连王起天的仕途都顺利了不少,他还有什么遗憾?
  难道是湘院楼的老板娘阿春?电视剧里她俩倒是走到了一起,但是你对郭燕也是真感情吧?现在已经快二十一世纪了,你总不能琢磨着俩都要吧?相较而言,似乎维持原配要更好一些,应该不是这个原因吧?
  也许……也许是自己之前的成功都是在国外的缘故吧?王起明并不只想在美国获得成功,他也想在国内获得认可,要不然他日后也不会选择回国了!
  是了,应该就是这样,中国人在美国不管怎么发展,总会遇到玻璃天花板,要是真想做出一番事业来,终究还是得回国啊。
  一想到这些,沈隆顿时就明白了,要是真如同他所预料的那般,那还得在这个世界多待上一段儿时间啊。
  那么啥时候回国呢?要是等到新世纪到来,中国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大起色的时候回国,好像就有些迟了,更别说等到一几年再回国了,那时候回国就是纯粹享受便利来了;同样是从美国归国的科学家,杨振宁和钱学森在国内的地位和评价能一样么?
  要想获得更高的认可,那就得在没起步的时候就一直陪着祖国走过来,《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面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想当将军夫人,就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边境、森林、沙漠,甚至枪林弹雨中过上二十年风餐露宿的日子。
  同样的道理,你要是想成为国内音乐界的扛鼎人物,那么就得陪着国家一起奋斗,要不然就算你实力更强,也没办法得到国家和民众的认可。
  那就早点回来吧,我现在在美国已经别无所求了,反正我现在已经接近美国的玻璃天花板,除非是更换国籍,要不然想再进一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就算是加入了美国国籍,那也顶多是再把玻璃天花板稍微抬高一点儿罢了,过上几年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何必再受那些郁闷呢,反正这些年在音乐上赚得钱和在美国股市上割韭菜赚得钱已经够了,继续留在美国已经没多大意义了,那么等这次回去,就准备准备,考虑下回国的事情吧。
  不过在美国呆了那么久,也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的,而且宁宁将来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等回去后和郭燕好好商量下吧。
  睡一觉醒来,沈隆继续参加各种庆功活动,这回他带着这些民乐大师可是在国际上大大地出了一把风头,回来之后需要忙活的事儿可多着呢。
  领导接见你得去吧?既然日后想回来,怎么不得给领导留个好印象?之前人家就对沈隆的印象不错,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
  学校演讲你也得去吧,怎么说你也拿了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学位,回母校去给年青一代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经验也是应该的;和受领导接见相比,沈隆反倒是更看重这件事,毕竟这些年轻人才代表着音乐的未来。
  于是沈隆在演讲会上分享了不少干货,尤其是关于国外音乐界的运行规则,一来是给那些想要出国的孩子指点迷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出国后的生活,避免许多弯路;二来对那些留在国内的学生同样有用,让他们能够了解英美国家音乐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存在的差距,知道了这些,等他们开始工作之后就能避免同样的问题,帮助国内的音乐行业更快地发展。
  还有去国内的音乐机构做报告,利用自己的经验促进他们进行改革,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现如今各家乐团都收到电视、电影、港台音乐等各方面的冲击,观众不断流失,再这么持续下来,还不知道会倒闭多少家机构,不变革可是不行啊。
  到了最后,沈隆带着乐团成员在京城给中国观众进行了两场演出,让中国的音乐爱好者也能欣赏到世界顶级水平的演出。
  尽管环球巡演已经很累了,可一想到这次是给祖国的观众进行演出,方锦龙等人都很开心,说实话之前虽然在国外受到了热烈欢迎,但那些观众那能懂得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要说还是得看国内的观众。
  带着这样的心情,他们个个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这次表演达到了他们自从开始演出以来的最高水平,让国内的观众也是大饱耳福,美滋滋地欣赏了一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