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994


第1319章
召唤大德鲁伊
  像电视剧里雷东宝那样东敲一榔头,西打一棒子肯定不行,这样旗下的各个分公司无法形成有效互补,沈隆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按照他的规划,小雷家将紧密围绕在农业周围,发展农业相关产业,饲料厂是第一步,接下来就可以考虑种子公司、化肥厂、农药厂等配套企业了,如今开办化肥厂和农药厂的时机还不太合适,种子公司倒是可以开始了。
  所以,第二天醒来之后,沈隆先陪着杨巡去公社的信用社取了钱,再把他送回家里,在杨巡家吃了顿饭,这顿饭可是非吃不吃,杨家欠了他太多的人情,要是连一顿饭都不肯吃,杨母肯定会内疚,而杨巡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这是农村人际交往的规则,沈隆也无意于引起他们的不安,所以在吃完饭后,才拿着杨巡和杨母都签了名字的借条离开,来到宋季山家里。
  “东宝,你说你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过来干啥,你之前就送了那么多东西,现在小辉也上班了,家里啥都不缺,你还带这些来干啥。”一见到他,宋季山和宋母都高兴极了,家里有这样的女婿,他们简直太满意了。
  “也不是啥好东西,就是自家种的稻子,给你们尝尝鲜。”沈隆乐呵呵地笑着,撸起袖子就帮着宋季山处理中药,这些活他在《我不是药神》世界里干得多了,上手起来很是顺畅。
  “要不是你工作太忙,我都想把我这门手艺教给你了,一看你这架势就是当中医的好料子。”宋季山不无遗憾地说道,如今宋运辉进了金州化工,雷东宝又在忙活小雷家的事情,他的中医技术怕是要失传了。
  “要我说,您二位干脆就搬到我们小雷家算了,现在厂子里正缺医生呢,到时候您带个徒弟,啥问题都解决了。”沈隆借机开始招揽他俩了,要是他俩去了小雷家,日后宋运辉回来也方便些。
  “让我再想想,再想想。”宋季山其实也不是不动心,只是考虑到宋运辉才迟迟不肯答应,自己去了女婿家,外人会怎么看待自家儿子?
  “没事儿,回头我带萍萍去趟金州,让萍萍和小辉说,他肯定会答应。”宋运辉最听宋运萍的话,只要宋运萍出面肯定能解决,而且相信宋运辉也想让自己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留在宋家吃过晚饭,沈隆才连夜赶回小雷家,过了两天,他又离开了小雷家,现在去京城开会还得一段时间,刚好利用这点时间把另外一件事儿给办了。
  乘坐火车来到湘南省会星城,下车后先找了家招待所开了个房间把自己收拾下,然后沈隆来到马坡岭一处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单位门口,瞅了一眼杂交水稻中心的牌子,到门卫室递上自己的介绍信还有证件。
  门卫大爷看到介绍信上晋陵县淮西公社小雷家大队几个字的时候,就像把沈隆给打发走,你说你小小一个大队,来我们这儿干啥?我们这儿是研究水稻良种的,可不是种子公司;但等他看到沈隆的全国人大代表证的时候,就赶紧把要出口的话吞了回去。
  “雷书记您好,您是来找袁研究员的?您稍等下,我打电话给他们通知下!”说完门卫大爷就赶紧拿起了电话。
  是的,沈隆这次专门过来就是想和袁大德鲁伊进行合作,小雷家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而要论中国乃至全世界,在水稻研究这方面还有比大德鲁伊更厉害的么?
  不一会儿,身材瘦削、精神奕奕的大德鲁伊就迎了出来,他现在才五十多岁,正是精神抖擞的年纪,一见他迎出来,沈隆赶紧上前抬起双手和大德鲁伊握手,“袁老,您怎么亲自出来了?这我可受不起啊!”
  “没事,没事,我刚好有时间,小雷你这次过来是要和我讨论什么提案么?不过我现在已经不当代表了。”袁老时间宝贵,没那工夫拐弯抹角,开门见山问道,袁老前些年也当过人大代表,不过现在已经不当了,改成了政协委员。
  “这倒不是,我是想请您帮忙在我们小雷家成立一个种子研究所,进行水稻良种方面的研究。”他说话干脆,沈隆这边同样如此,“我们小雷家现在用的是您研究出来的籼型杂交水稻,不过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什么问题,产量比起以前虽然有大幅度提升,可和您这边的产量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土壤、种子、日照、化肥等等,籼型杂交水稻在你们省的产量的确比其它地方低一些,不过我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倒也不用专门去你们那儿成立研究所……”说话间,俩人已经到了袁老的办公室。
  沈隆先帮袁老倒了一杯茶,然后继续说道,“您说的对,不过正因为各地的土壤、日照、水份等因素都有差异,所以把试验点分散一些不是更好么?您之前不也在安江、在云南、在海南都有试验田么?而且您前段时间还去了菲律宾,我们小雷家就算再远,也远不过菲律宾吧?”
  日后您在青岛、在中东。在南美都有研究合作,去我们小雷家应该也不是问题吧?“我们小雷家可以给您划一片试验田出来,研究经费也由我们小雷家承担,这样您看成么?”
  “小雷你的诚意倒是十足啊。”听到这些袁老也只是稍微有些动摇而已,他的水稻研究所是国家重点机构,倒是不怎么缺经费。
  沈隆开出来的条件说服一般研究机构已经足够了,但是在袁老面前还是有点不够看,不过沈隆也没有气馁,来之前他早就想到这一点了。
  “袁老,这次来我还带了点东西,要不您先看看?”说着沈隆从包里拿出点东西放在了袁老面前。
  “咦,这是……”袁老原本有些不以为意,但是等看清楚之后顿时愣住了。
第1320章
袁老说他还年轻
  沈隆拿出来的是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露出了几粒稻种,袁老这些年走遍了国内国外,什么样的稻种没见过,可沈隆拿出来的这些和他以前所见的大有不同,他飞快地在脑海中回忆了一番,确信这种稻种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立刻就激动起来。
  “小雷啊,这些稻种你是从那儿弄来的?”对于袁老来说,这些稻种比金子更加珍贵,因为他所研究的项目最需要各种稀奇的稻种。
  1970年,一个必然中的偶然,袁老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野生稻的天然败育株,而后获得了成功;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一株野生稻的天然败育株,是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相作用造成的不育,想来真是神奇。
  等于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费了多少工夫;最早的杂交水稻,正是很神奇地利用了这种细胞核与细胞质育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1973年,我国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稻材料,这种水稻在低温时正常结实,在高温时变成不育;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在低温下繁殖种子,在高温下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从而将原来的三系,进步为两系。
  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可以说袁老的研究绝对离不开各种性状不同的水稻品种,现如今发现了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水稻品种,袁老能不激动么?
  “我们小雷家荒地里长出来的,我瞅着觉得稀奇,就找了些资料来看,可看来看去都没发现类似的稻种,所以我就找到您这儿来了,想让您帮忙指点指点,看看这种稻种有没有研究价值!”事实上,这些稻种是沈隆从其它世界带过来的,他在《指环王》世界里带回来的出了夏尔的烟草,还有中土大陆其它农作物的种子,比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等。
  这些东西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之前除了烟草,其它东西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拿出来,现如今有了和袁老见面的机会,这些东西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小雷家即将成立的种子研究所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有研究价值,你那儿应该还有同样的稻种吧?要是有的话,这些我就先拿去做实验,进行下检测。”袁老迫不及待地说道。
  “有有有,我在我家自留地里种了一分地这种水稻,长势好着呢,足够您做研究了。”沈隆赶紧说道,同时暗暗握拳,看来自己这步棋走对了,小雷家的良种研究所有希望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先坐着,我把这些拿去检测。”袁老小心翼翼带着稻种出了办公室,急匆匆前往实验室,在手下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给这些珍贵的稻种进行检测。
  在等待结果的期间,袁老又回到了办公室,开始详细询问起沈隆这种水稻的特征来,“小雷,这些水稻稻株有多高?每枚稻穗结实多少粒?颗粒大小和饱满程度是不是和你带来的这些一样?在种植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各种病虫害……”
  “袁老,您慢点,您说的有点多,我一下记不住,咱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好不好?”袁老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哦,是我着急了,你是不知道啊,一种全新的水稻品种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到底意味着什么;听你的,我们慢慢来,你先回答我第一个问题,这种水稻稻株的高度是多少?”袁老拿出笔记本准备详细记录。
  “哦,对了,你别叫我袁老,我还年轻着呢!”袁老突然说道,看样子他对沈隆称呼自己为袁老有些不满,我现在还年轻,还能做很多年的研究,你叫我袁老可把我给叫老了。
  “对对对,您是挺年轻的!”哎呀,差点忘了这事儿了,在沈隆的印象中,袁老一直是都八九十岁了,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人,却是没意识到,现在的袁老才五十多岁,正处于研究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
  道歉之后,沈隆认真地回答着袁老的每一个提问,偶尔有说不上来的时候,他还会拿出拍摄的照片来给袁老看,听沈隆说了这么多,再加上照片的作证,袁老已经有八成把握,这种稻种绝对是以前从未见过的。
  “你看着稻叶的形状细节,再看植株的长势特征……和我见过的所有水稻品种都有区别……真想去你们那儿看看啊!”袁老看着照片上的水稻植株,就像看到某种稀世宝物一样。
  不久之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出来了,各种数据都印证了袁老的猜想,这就是一种此前从未发现过的全新稻种。
  “小雷,什么时候去你那儿方便?我马上带人过去看看!”这下袁老再也坐不住了,当天就要跟着沈隆去小雷家。
  “袁老……哦不对,袁研究员,您看今天时间也太晚了,火车票怕是早就没了,您先等等把东西准备好,我现在就去买票成不成?”沈隆用研究所的电话给他之前在京城开会时候认识的一位铁道部门代表打了个电话,从他那儿弄到了几张软卧车票,然后带着袁老还有他的弟子李必湖等人前往小雷家。
  “你们这儿真是农村?”等到了小雷家,看到那整整齐齐的独栋房屋、整齐的街道,现代化的学校,村民们身上光鲜的打扮,还有车辆进进出出的饲料厂,袁老等人愣住了,这地方除了规模稍微小了点,比起一般的县城都要繁华啊。
  早就听说小雷家大队富裕,但也没想到他们能富裕到这种程度啊,袁老深深看了一眼沈隆,先前我还有些不相信,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要想成立一家种子研究所也不是不可能啊,起码在财力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吧?
第1321章
你们要贷款不?
  袁老一下车就想去稻田里看,沈隆劝了几次都劝不住,只好陪着他一起到了自家的自留地旁边,看着袁老和他手下的团队拿出各种仪器现场对这些水稻进行研究。
  一直忙到晚饭时分,袁老都不肯停下,最后还是沈隆硬拉倒自己家,他们才顾得上吃饭,这刚吃完饭,又拿出各种标本进行检测、讨论……
  等到第二天,一辆吉普车急匆匆杀到小雷家,陈平原也听到消息赶过来了,一见沈隆就是好一通埋怨,“我说东宝啊,你把袁研究员这样的大神请来,怎么也不和县里说一声?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县里怎么能不招待下?”
  袁老此前先后获得过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创造与发明金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许多高层领导都和他极为熟悉,像这样的人物来了晋陵县,功名心比较重的陈平原又怎么能不激动呢。
  “我也说让袁研究员在县里休息下再来小雷家,可人家非要先来小雷家看稻种,我也拦不住啊。”沈隆赶紧喊冤。
  “东宝,你专门跑到湘南把人家请回来,应该不只是让他看看这些稻种吧?”技术上的事情陈平原不太懂,但是他懂政治啊,马上就从沈隆反常的举动中猜到了些什么,这马上就该进京开会了,这时候你还顾得上这些,肯定有目的。
  “咱们小雷家的饲料厂是越来越红火了,这说明农业大有可为啊,所以我打算在小雷家弄个种子研究所,培育良种出来销售,我这回把袁老请回来,就是想得到他的支持,在小雷家成立一个研究所。”沈隆小声说道,他又习惯性地称呼袁老了。
  “这主意好啊!”陈平原听了眼睛一亮,小雷家的饲料厂是越来越大,村民们也全都搬了新家,成了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典型,可这些都是老徐当初搞起来的,大家一看到这些成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徐。
  落到他手上,暂时就只有一个自助贫困大学生的项目,陈平原早就盼着小雷家开设新项目了,甚至他之前也帮着沈隆出了几次主意,却都被沈隆委婉地拒绝了,可是把陈平原急得不行,以为他们现在就满足于这点场面,谁知道沈隆突然拿出了一个大项目,他能不高兴么?
  他可是知道,有不少高级领导都去袁老的水稻研究所参观过,要是能在小雷家、能在晋陵县搞一个研究所出来,那些高级领导将来说不定也会来晋陵县参观啊,到那时候,自己在领导面前露露脸,得两句夸奖,岂不就……
  “东宝,这主意好,这主意好啊!”一想到这些,陈平原就激动地不行,连声夸赞道,“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一定要把研究所搞成!”
  “目前看来希望挺大的,我在我们家地头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水稻品种,经过他们的检测,这种水稻是此前从未发现过的,一般来说,对于这种水稻的研究最好是先在原产地进行,等有一定进度了,才会试着在其他地方种植。”水稻也只是开始而已,将来我们还可以搞小麦的研究、玉米的研究、包心菜的研究,我从中土大陆带回来的种子多得是。
  “我说东宝,你这运气也太好了吧?”你家地头随随便便就能长出来特殊稻种?这话听着怎么就这么不可信呢?不过陈平原绝对不关心这些,那怕就算是沈隆从其它地方偷回来的种子,只要能给自己带来政绩,他都会支持。
  “东宝,需要县里什么支持尽管开口!缺不缺贷款?你只要能把研究所留在咱们晋陵县,要多少贷款我都帮你想办法!”陈平原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参加研究所的奠基仪式了。
  “贷款当然需要,就是这利息……”贷款谁不想要?要是能靠贷款解决研究所建立所需要的资金,那小雷家多余的资金就可以用在饲料厂的扩大上了,如今猪的全系饲料小雷家都能生产,可饲料也不只有针对猪这一种吧?还有给牛的、给羊的、给鱼的呢,空出来这笔资金,就可以考虑开发其他动物的饲料了。
  “我给你最优惠的利息。”陈平原果断地说道,他相信现在投入给小雷家的每一分钱,都能让自己得到丰厚的政治回报。
  “还有政策。”和陈平原这种人打交道倒也挺简单的,你要政绩好办,我这儿有的是办法,只要你把支持给够,我保你得到丰厚的收益。
  “没问题,你想要什么政策,只要合乎规定,我都给你。”陈平原也很果断,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反正相较于这个研究所,什么税收啊、扶持资金啊、编制啊什么的都是小事儿,其它单位要是不满意,你有本事也学小雷家,给我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袁老团队发现沈隆家地头长出来的这种新型水稻,在抗病虫害、抗倒伏等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极具研究价值,再加上沈隆的刻意挽留、晋陵县给与的大力支持,终于获得了袁老的支持,同意帮助他们在小雷家建立起研究所。
  沈隆这边也很大方,反正有县里的贷款,研究所的建设都按照最好的标准来,他甚至还从小雷家的外汇中拿出相当大一笔钱,用于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在某些领域,小雷家的设备甚至比袁老的水稻研究所都要先进。
  有了先进的设备和独特的研究目标,再加上袁老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巨大声望,小雷家良种研究所顿时吸引了不少名校学生的注意,纷纷准备加入这个团队。
  在研究所奠基庆祝的现场,陈平原看着那鲜艳的横幅笑得合不拢嘴了,因为袁老的声望,这次梁溪市的一把手都来了,项目刚筹建自己就出了这么大的风头,那日后要是做出什么成绩,又会来什么样的大领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