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994

  刘峰这么勤快,又善于学习,还在军队立过功,要是分到稍微大点的城市,遇到个会过日子的老婆,中年时期混个小领导,落个几套房子,一辈子衣食无忧应该不是问题。
  可惜他老是遇人不淑,在部队的时候遇到林丁丁这样的绿茶,其实对于林丁丁这种人来说,抱一下摸一把又算得了什么呢?摄影干事、医生干事都抱过不也没啥么?为什么到了刘峰这儿就不行了?
  其实林丁丁的要求真不高,对她稍微有点用处她就愿意给对方一点儿甜头尝尝,摄影干事能帮她拍照片,医生能帮她看病;而刘峰这她虽然也能得到好处,可这种好处却是不需要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她自然不会珍惜。
  这就好比女神对待舔狗一样,要真算起来,舔狗给女神送的礼物加起来真不一定比高帅富送的少,但女神才不会在乎呢,因为她知道不管自己对舔狗是什么态度,舔狗都会给她这些;而高帅富那边,你总得让人家得到点什么,人家才会给你。
  转业之后,刘峰倒是摆脱林丁丁了,然而又遇到嫌弃他收入太低的老婆,就好像是海萍对待苏淳那样,想要更好的生活却不想着依靠自己的本事,只会逼着自家男人去奋斗,还不愿意承担奋斗的风险;逼得只能下海去拼一把,他这样的性格从事商业活动,尤其是在那个野蛮发展的年代,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啊,这时候他老婆还直接跑了,什么东西啊。
  哎,回顾刘峰的一声,沈隆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了;那么,到底该怎么拯救他的悲惨命运呢?是继续留在文工团?还是去战斗部队立功提干闯出一条新路来?亦或是离开部队下海经商,这几条道路沈隆都有能力帮他实现,只是究竟该走那一条沈隆还没有想好。
  接下来几天,沈隆和往常一样,一边在网络上、在图书馆里查找各种资料,来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另外还找来一些这方面的专家来听他们进行分析。
  甚至还找来了电影剧组中的成员,从他们口中得到了更加真实的信息;以及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听他们讲述真实的故事和电影中、小说中的故事又有什么不同。
  不管是电影也好,还是小说也罢,都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往往会刻意放大某些点,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和真实情况往往并不一致。
  难道那些文工团的女生都和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复杂么?难道就没有人真心实意地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个集体么?沈隆并不这么认为,从那些亲历者口中,也印证了沈隆的想法。
  他们也在用他们的方式战斗着,在战争年代,他们会奔赴战场,为刚从前线下来的战士们进行表演,安抚他们的心灵,鼓舞他们的士气。
  在和平年代,他们会奔赴边疆哨所,雪山沙漠、海岛戈壁,各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为在这些地方驻守的战士们表演节目,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听完这些,沈隆对该选择哪个路线已经有了打算,继续留在文工团,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也可以改变刘峰的命运。
  等送走了最后一波客人,沈隆的准备工作也做完了,他把艾莉亚送到学校,然后回到自家的四合院里面,选择了进入任务世界。
  穿过光门,沈隆就从二十一世纪回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对着镜子好奇地看着自己的打扮,说实话现代社会的任务我完成过不少,可还从来没当过兵呢!
第1459章
林丁丁
  “刘峰,我能拜托你一件事儿吗?”一个漂亮的姑娘出现在沈隆面前,手里拿着块摩凡陀手表,“我手表坏了,在本地修不了;大概只能去京城的亨得利修,你能不能帮我跑一趟?”
  这姑娘是林丁丁,也就是刘峰的梦中情人,不过沈隆却是知道,这姑娘可没有刘峰想象的那么单纯;她出身不高不低,比起郝淑雯这样的大院子女来说要弱得多,却要比何小萍这样普通人家的姑娘好。
  她在京城有个二姨,这个二姨也同样像大多数中年女长辈一样世俗,时刻竖着“雷达”,为她所有“条件不错”的晚辈捕捉高攀的可能性,二姨认为她所有晚辈里条件最不错的就是她大姐的这个女儿,独唱演员林丁丁。
  二姨神通广大的“雷达”居然搜索到西南来了,七拐八弯地介绍丁丁去一位领导家去做客,这位领导可是有三个儿子呢,总有一个会看上上丁丁或被丁丁吸引;这也是大多数文工团女兵的梦想;就在刘峰第一次给林丁丁做甜饼的时候,丁丁收到了二姨的那封介绍信,正那时候她正穿哪件羊毛衫上领导家的门而伤脑筋。
  的确有不少姑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毕竟能来这里的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好看姑娘,有正式工作,又懂得艺术,这样的姑娘在现在的年轻人心中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她们经常进行各种表演,又在部队里工作,有的是和领导家孩子接触的机会。
  就好比郝淑雯,她就找到了领导家的孩子陈灿,当然,这也和她同样出身不俗有关系,他俩的结合有点类似《血色浪漫》里的袁军和周晓白,门当户对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其它出身比较一般的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只是林丁丁却一直没有成功,或许是她在文工团的作风传到了外面,又或许是那些人不喜欢目的性太强的姑娘,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刘峰那么单纯,看不清楚林丁丁是什么样子的。
  就好比林丁丁现在拿出来的这块摩凡陀吧,其实是部队里的内科医生送她的,这是一块古董表,K金表框,戴一天要校对七八次时间;林丁丁还有一块上海表,是摄影干事送她的,他俩都是林丁丁的追求者。
  林丁丁手腕上戴那块表取决于谁来看她,团里大多数人都对林丁丁这套小把戏心知肚明,也只有刘峰这样的老实人不知道了。
  他以为自己是标兵,是模范,就有资格追求林丁丁,然而在林丁丁心中,他并没有多少价值,完全不是她渴望的对象。
  对于这一点,沈隆倒是想的很明白,这不就和自己当初上班时候遇到的一些小姑娘一样么?那些小姑娘都渴望能够留在京城,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她们只能寄希望于嫁个好对象。
  “好的,没问题,我到时候顺道就过去了。”沈隆根据脑海里的记忆,模仿着刘峰的语气说道,刘峰刚刚收到上面的通知,要他去京城参加全军学雷锋标兵大会接受表彰,于是团里许多家在京城的姑娘小伙儿就让他帮忙给家里捎信,比如萧穗子就让刘峰帮忙给她刚从劳动改造的水库被借调到京城电影厂的父亲捎了一封。
  还有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姑娘拜托刘峰帮忙从京城捎些东西,比如郝淑雯等等,其实无非是些零食和小物件,一管高级牙膏,一双尼龙袜,两条丝光毛巾,都算好东西。
  如果捎来的是一瓶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娇兰晚霜的柠檬护肤蜜,或者地位相当于眼下“香奈儿”的细羊毛衫,那就会在女兵中间引起艳羡热议;所有人都盼着父母给“捎东西”,所有女兵暗中攀比谁家捎的东西最好、最多;捎来的东西高档、丰足,捎得频率高,自然就体现了那家家境的优越程度,父母在社会上的得意程度。
  就好像后世那些每到节假日都在朋友圈晒礼物、晒红包的女生一样,爱好攀比似乎是女生与生俱来的特性。
  “谢谢啊!”林丁丁的感谢有点敷衍,嗯,这也是那些很受异性欢迎的女性的共同特点,她们都把异性的帮忙看作是理所当然,更何况现在面前的人是刘峰,他给人帮忙不是应该的么?
  这也是刘峰获得这次去京城开会机会的原因,时下的风气有些不太好,按道理说既然在文工团工作,那么自然应该是谁歌唱得好、舞跳得好、乐器演奏得好,谁就应该接受表彰,然而事情并非如此。
  业务优秀并不给政治进步加分,往往还减分,本分的事做不好没关系,跳群舞溜个边,唱大合唱充个数,都毫不影响你进步,只要做忙够了本分之外的事,扫院子喂猪冲厕所,或者“偷偷”把别人的衣服洗干净,“偷偷”给别人的困难老家寄钱,做足这类本分外的事,你就别担心了,你自会出现在组织的视野里,在那视野里越来越近,最后成为特写,定格。
  当然,别人做好事都是有目的的,而刘峰则是真心实意的,从未想过进步这些,上面也看出了他的态度,所以才让他去参加这次会议,并接受表彰。
  林丁丁把手表交给沈隆就走了,沈隆忙完刘峰该忙的事情,回到宿舍开始整理清单,将该给谁谁捎信,给谁谁买什么东西记录清楚,他肯定不会继续按照刘峰原来的轨迹生活,不过改变也不能来得太突兀,眼下还是保持原样的好。
  第二天,沈隆和其他部队的战友们一起踏上了前往京城的火车,准备去参加会议并接受表彰,在他的计划里,这次除了帮她们送信、捎东西之外,或许还有一些事情可以做。
  哦,对了,这次去京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把舞蹈队的新兵何小萍给捎回来,这是舞蹈队交给刘峰的工作。
第1460章
何小萍
  从西南到京城的火车开了好几天,沈隆也学着刘峰的样子不断在火车上给其它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在团里不一样的是,这些人并没有把沈隆的帮助当做是理所当然,沈隆也收获了不少好感,同一列火车的多是其它部队的战友,相较于文工团,这些人确实单纯许多。
  到了京城,他们住在统一的招待所里,可能是考虑到他们来京城一趟不容易,所以除了开会的时候,他们也能自由活动;沈隆趁着这个机会去给团里其它人帮忙送信,帮忙买各种东西,至于游览京城什么的,他倒是没什么兴趣,在《血色浪漫》世界里,这会儿他正和秦岭一起在京城读大学呢,什么地方没去过。
  沈隆没去亨得利帮林丁丁修那块摩凡陀,因为亨得利早就关门了,得过些年才会重新恢复营业,那块手表他自己就修好了,他都是能手搓高达的人,修块手表不在话下。
  因为没有去亨得利,所以沈隆就有时间去郊外的京城电影厂找萧穗子的父亲了;等修好了手表,他带着萧穗子的信去了京城电影厂,这地方他同样熟悉,当年给凯哥和老谋子写剧本的时候在里面住过一段时间,还给学校留下了两句经典题词。
  在门口说了声,萧穗子的父亲很快就从里面出来了,握着沈隆的手连连感谢,“实在是太麻烦您了,还专门跑一趟,其实像这种事情,您打个电话过来,我去城里见您就行了。”
  “都是一个团的战友,这点事情也是应该的。”沈隆露出憨厚的笑容,一下就获得了萧穗子父亲的信任。
  “这学校附近也没啥好吃的,我带你去城里吃烤鸭吧?大老远专门过来,总得让我请吃个饭吧?”萧穗子的父亲搓着手,他才刚刚平反,补发了工资,倒是不怎么缺钱。
  “不用不用,不就是捎封信么,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沈隆倒是挺想和他聊聊的,不过并没有马上答应。
  “你抽烟不?我给你那条烟吧?……真不抽?那我给你拿两瓶酒?”萧穗子的父亲热情地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都被沈隆否决了,只好带着他在电影厂的食堂吃饭,然后问起了萧穗子在团里的情况,“她没拖你们的后腿吧?”
  “萧穗子同志表现挺好的,您不用担心。”沈隆宽慰道,萧穗子是那种有自知之明又务实的姑娘,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圆滑,还有一定的文艺天分,像这种的姑娘在什么时候都能过得不错。
  她能够认清楚形势,知道自己出身并不好,岌岌可危,在文工团就努力做到哪里需要去哪里,跳舞是一把好手,领舞的角色和天分,按理说可以更傲娇些。但她并没有,出黑板报,写宣传稿,被派往前线都只有一分钟的犹豫,这些说明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要是她像何小萍那样自卑,或者像郝淑雯那般骄傲,亦或是像林丁丁一样娇气,她在团里的处境肯定和现在不一样;比起何小萍,她多了几分圆滑,比起郝淑雯她要小心谨慎地多,比起林丁丁,她更明白自己的方向。
  所以萧穗子才成了《芳华》中唯一跨越了阶层的人,最后能和郝淑雯平起平坐不落下风,反观林丁丁,则是心计百出却什么也没捞到。
  在小说里,林丁丁先是如愿成了将军的儿媳,然而她根本hold不住这种家庭,她的演唱功底根本不足以在京城立足,大多时候都闲在家里吃零食,饱受那几个当干部、当医生的嫂子的奚落。
  家里给她报了个函授大学,她又耐不住这种辛苦,完全看不进去书,家里问起她对未来的规划,她依旧一脸茫然;她的丈夫不仅不帮她,甚至开始嫌弃她给自己丢人了,于是在出国读博之前甩了她,理由是林丁丁连英语都不会,不配去国外陪读。
  最后林丁丁嫁了个国外的华侨,说是去国外当连锁餐厅的老板娘,其实也不过是个类似沙县小吃的小店面而已,林丁丁从舞台来到后厨,整日和厨房打交道,维系她虚荣的就只剩下她在外国这一项了。
  刚开始的时候倒是忽悠住了郝淑雯等人,以为她在国外过着什么神仙日子,但是等日后郝淑雯她们也开始出国旅游之后,才明白林丁丁这些年到底受了多少苦。
  又问了一些萧穗子在部队的细节,沈隆捡了些好的给他说,萧穗子的父亲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又说了一番小姑娘不懂事,麻烦沈隆帮忙照看的话。
  沈隆面带微笑答应了,心中却是不以为意,要真说起了,萧穗子在团里的日子可是比刘峰好过的多。
  然后聊起了萧穗子父亲最近的工作,他如今正跟着一位谢姓大导演进行集体创作,就是那种一群人帮着写剧本,但最终却没有署名权的工作。
  听到这儿沈隆暗暗笑了,萧穗子可以看做是《芳华》原作者严歌苓的化身,而国内这一时期姓谢的大导演就那么两位,其中一位在魔都,而在京城的这位,过两年拿出了一部作品,编剧是严歌苓前夫的父亲,这里面有什么说法沈隆就不清楚了。
  打着同为文艺工作者的旗号,沈隆和萧穗子的父亲聊了不少时间,然后她父亲借着那位谢导演的名头去友谊商店买了一大堆东西请沈隆帮忙带回去;他觉得自己前几年改造连累了女儿,所以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希望这些东西能让萧穗子在部队的日子好过些。
  办完这件事儿,大会也开结束了,沈隆的胸口上多了一枚三等功的勋章,这枚勋章不仅是荣耀,更是政治资历,只是刘峰没有好好利用而已。
  其它人都开始抓紧最后的时间到处参观购物,沈隆则按照团里的吩咐来到一个地方,然后他见到了何小萍,穿着不合身的衣服,看起来很是拘束,唯独那双眼睛黑得深邃……
第1461章
性格决定命运
  有时候,沈隆觉得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无论是刘峰也好,何小萍也罢,他们的性格都决定了他们没法像萧穗子那般在什么时候都游刃有余。
  何小萍原本的家庭还算不错,父亲是个文人,做过画报社编辑,写点儿散文编点儿剧本,没怎么大成名;她的母亲呢,长相是好看的,剧团里打扬琴弹古筝,像所有可爱女人有着一点儿恰到好处的俗,也像她们一样略缺一点儿脑筋,因而过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都绝对随大溜,嗯,有点像林丁丁。
  如果这样的家庭一直保持下去,何小萍应该可以在这个温情同时带有一点儿小资的环境中温馨成长,自然不会变得像如今一般自卑。
  然而不幸的是,何小萍的父亲在那场运动中出事儿了,小说原著里他在最需要妻子安慰的时候遇到了妻子的讽刺,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自杀了;电影中改成了下放劳改,不管哪种情况,何小萍的母亲带着她改嫁却是一致的。
  何小萍的母亲带着她去了魔都,通过她的精明手段嫁给了一位老干部,从这点来看,何小萍的母亲倒是比林丁丁精明得多;只是这位老干部和何小萍那个儒雅的亲生父亲有些不同,倒更像是一位李云龙式的粗豪干部。
  倒不是说他对何小萍不好,只是何小萍的母亲为了维持这段婚姻所表现出来的谨小慎微伤害了何小萍,何小萍的母亲习惯把全家饭桌上的“好菜”——最厚的一块大排骨或者最宽的几段带鱼小心翼翼地拣出,放在继父的饭盒里,做他第二天的午饭,她自己再是口水倒灌也只吃母亲拣到她碗里的菜。
  这种做法让何小萍完全无法融入这个家庭,让她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寄人篱下,而且继父那种不怒自威的气质和亲生父亲的儒雅大不相同,就算是平常的说话也让她感到害怕,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何小萍渐渐变得自卑和怯懦,所以才有了日后的悲剧。
  在家里,被兄弟姐妹欺负,学校里,被同学欺负;导致她不敢也不愿意开口向郝淑雯、萧穗子她们借衣服,从而一开始就被这个小集体排斥了;如果她能够大大方方地开口,林丁丁和郝淑雯是什么反应沈隆不太清楚,不过萧穗子大概会借给她吧?只是在继父家的时候,何小萍从来不敢提出这种请求,这种习惯也被她带到了部队。
  沈隆看着何小萍,这种畏畏缩缩的姿态确实容易让人反感,尤其是遇到那种继父,沈隆觉得她的继父未尝没有尝试过让她融入这个家庭,但是军人出身的他肯定十分反感这种怯懦畏缩的样子,一次两次没有成功说不得就懒得理会了。
  沈隆尽可能露出温和的笑容,打招呼道,“是何小萍同志吧?我是来接你到部队的刘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