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994

  这事儿又落到了沈隆身上,沈隆也没啥意见,只是把她当成一般的战友来背,到了下一个休息点才把她放下。
  郝淑雯带着一排女兵在路口打着快板给其它部队的战士加油鼓劲,一名摄影干事拿着相机过来给她们拍照,顺便悄悄打听了林丁丁的下落,嗯,这个应该就是送上海手表给林丁丁的那个吧?不知道他见了林丁丁的那块摩凡陀会是什么表情。
  还有,小说里提到过,郝淑雯还撩过林丁丁的男朋友,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沈隆觉得郝淑雯估计也不是看上他了,只是有些不喜欢林丁丁罢了。
  忙完休息的时候,沈隆恰好坐在了萧穗子的身边,萧穗子问道,“刘峰,你最近写什么东西了没有?”
  “没有。”沈隆摇摇头。
  “有时间了还是试着写点吧,倒也不一定是新闻稿,我觉得你倒是可以试着写写小说。”萧穗子说道。
  嗯,我也觉得我挺合适的。
第1470章
即将解散的骑兵团
  拉练过后不久,文工团开始奔赴各地为当地驻军进行表演,为那些守护在偏远地区的解放军战士们送上各种文艺节目,在各种现代化娱乐设施尚不完善的年代,文工团每到一处都能引起当地驻军的热烈欢迎。
  其实日后也是一样,不管是人迹罕至的雪山哨所,还是只有一个班驻扎的海岛哨所,这些地方都曾留下过文工团的影子,他们为鼓舞我军士气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实这才是我军成立文艺工作团队的核心目的,一直到他们退出历史舞台。
  “可算是把你们盼来了!”距离阿坝军马场还有二十多里地,驻守在这里的骑兵团军就派出了一位副团长带着军马和战士们在这里等候,看到他们过来就赶紧迎了上去。
  “来,都搭把手,帮忙把行李放到马背上;你们这一路辛苦了,先回军马场好好休息下,战士们可是早就盼着你们过来了。”副团长同志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那些小战士在搬运行李的时候都在偷偷打量郝淑雯、林丁丁她们,对这些普通战士来说,这些文工团的漂亮姑娘就好比仙女一样;郝淑雯她们倒是习惯了这种目光,偶尔发现有战士偷窥,不仅不生气,反倒会报以微笑,那些小战士却害羞地低下头去,原本在高原环境下晒得通红的脸蛋就更红了。
  沈隆帮着搬运完行李,然后和一名骑兵连的连长并排行进,顺便询问骑兵连的情况,文艺作品往往源于生活,沈隆虽然在随身空间里携带了大量后世经典作品,但也不适合随随便便就拿出来,得有个积累素材的过程,然后再选择和素材相符的经典作品进行改编,这样才不显得突兀,才会让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骑兵连的连长讲起了他们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辉历史,解放军骑兵部队起源于三十年代的陕甘骑兵游击大队,首任总指挥是谢子长,其后涌现出诸多我军优秀的指战员,比如早些年文工团所在军区的司令就曾经担任过骑兵部队的骑兵侦察连连长。
  而这支部队几乎参加过我军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战斗,一直从陕甘宁边区走到了阿坝州,一边饲养军马一边战斗,不过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荣历史很快就要结束了,再过几年,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骡马化的大战略就将实施。
  骑兵在军事上的价值将大幅度降低,我军开始精简整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军马从一座座军营消失;全军仅象征性地在内蒙古阴山脚下和锡林郭勒草原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有时也会协助拍摄影视作品。
  这种取消一个军种的大战略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所以在这个时候,骑兵团上下也闻到了一股风声,骑兵连的连长言语之间有些依依不舍,毕竟他把他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里,就和郝淑雯、林丁丁、萧穗子她们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文工团一样。
  “知道要来咱们骑兵团,所以我们特意准备了小型芭蕾舞《军马和姑娘》,这舞蹈是对你们骑兵的歌颂。”沈隆安慰道,这是历史大势,不会因为他们的不舍而停下脚步,随着军事机械化的实现,骑兵这个主导了数千年战争的兵种已经没有多少军事价值了。
  到了军马场门口,团长带着士兵们骑在马上列队欢迎,然后把他们带到军马场里面,给他们安排好了休息的地方。
  沈隆帮着把道具卸下来之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休息,而是请求刚才那位骑兵连连长带他去参观骑兵团的军史陈列室,这是国内外许多军队都会设立的机构,用于展示本军事单位的光辉历史,以增强士兵们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在军史陈列室里,沈隆看到了许多卓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马刀,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水壶,有英雄战士的军功纪念章,有先进人物的事迹介绍,骑兵连连长对这些烂熟于心,挨个给沈隆做着介绍。
  他挺直了背,介绍的时候满是骄傲,只是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叹气,“哎,现在都用上坦克了,我们骑兵的用处的确没以前那么大了。”
  休息好之后,文工团开始了现场排练,这是一座露天舞台,就着山坡的高度搭建,十月就早早进入了严寒,团员们像一个个蒸汽火车头,嘴吐白气,呼呼直喘地陪着她熟悉每个位置,每个队形,每一处衔接。
  晚上演出前,他们听见台下嗒嗒的马蹄声,从大幕缝隙看出去,看到两千名骑兵整齐入座,座位就是他们胯下的战马;他们从来没见过如此的观众席,不只振奋而且恐惧,都不由自主地想,演出中万一惊了马,被铁蹄踏成肉酱的将是谁们。
  “放心,放心,对这些骑兵来说,军马比他们的老婆都还亲,听话着呢,出不了问题。”沈隆大声安慰道。
  这话让团员们暂且放下心来,郝淑雯甚至还和他开了个玩笑,“呦,刘峰,你这是想要老婆了啊,要不和军马场商量商量,让他们送你一匹马?你带回团里当老婆吧。”引起了团员们的一片笑声。
  “对对对,这样就好,大家别那么紧张。”带队的首长鼓励道,然后大幕缓缓拉开,文工团的团员们陆续登场,为骑兵团的战士们送上独唱、舞蹈等各项演出,林丁丁的歌声、郝淑雯的且歌且舞、陈灿的军号都引起了大家伙儿的一致叫好。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卓玛领衔的芭蕾舞《军马和姑娘》,谁让这是骑兵团的地盘呢,他们看待这种节目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觉得这节目就像是专门为自己编排的一样。
  在掌声口哨声战马嘶鸣声中,沈隆开始琢磨,我到底该抄哪部作品比较好呢?到底有什么是关于我军骑兵的经典作品?
第1471章
骑兵连,冲锋!
  在沈隆的资料库里,其实有不少讲述我军骑兵的作品,比如1988年拍摄的电影《小骑兵历险记》,这部电影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十二岁的连福和他心爱的小红马,被父亲送到部队,当上了一名小骑兵,在战斗中所发生的故事。
  其中扮演男主角连福的就是日后曾经先后获得过金鸡奖、金鹰奖、华表奖等诸多大奖的影帝富大龙。
  还有讲述骑兵在现代化进程中,最终退出军事舞台的电视剧《最后的骑兵》,这部作品是由曾在兰州军区某骑兵连任职的军旅作家师永刚的小说《天苍茫》改编而成,不管是小说原著,还是电视剧剧本,沈隆这儿都有。
  当然还有讲述我军英雄指战员的电视剧《彭雪枫》,彭雪枫将军当年组建的骑兵部队被称为“红色哥萨克”,他还发明了大名鼎鼎的马刀雪枫刀。
  只是这几部作品似乎都不太合适,《小骑兵历险记》感情描述比较细腻,不像是刘峰这种人能写出来的;而《最后的骑兵》,原著里描述的很多故事现在还没有开始呢,沈隆总不能在现在就书写骑兵部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作品吧?
  至于《彭雪枫》就更不可能了,且不说刘峰所在的单位和彭雪枫将军毫无瓜葛,他写这样的作品会不会让人疑惑;像这种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作品,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写的,往往都是由高级别单位组织,邀请资深创作者进行创作,这里面一字一句都有门道,绝对不是刘峰这样的普通战士有资格写的。
  那么,到底该写什么呢?再从军马场回去的路上,沈隆就一直在琢磨这些事情,他满脑子都是起伏的草原,俊美的战马,英姿飒爽的骑兵战士,还有军史陈列室里那一页页光辉的历史,带有弹孔的水壶,锈迹斑斑的马刀……
  嗯?马刀?沈隆脑中忽然灵光一闪,一个举着马刀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沈隆的脑海中,他就是沈隆在《亮剑》世界里打过许多交道的独立团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孙德胜在被日军斩断左臂的情况下,仍举起马刀,大喊“骑兵连,进攻!”,单刀匹马向日军冲锋的悲壮场景,震撼了亿万观众。
  虽然在《亮剑》世界里,因为沈隆的干预,孙德胜并没有牺牲,但是电视剧的这一幕依旧深深印在沈隆的脑海之中。
  对,可以把孙德胜的故事单独写出来!孙德胜是无数我军骑兵先烈的化身,在骑兵团的军史陈列室里,沈隆就听骑兵连的连长讲过多个和此类似的故事,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点儿也不显得突兀,完全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一路上细细回忆着骑兵连连长给自己讲述过的英雄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和孙德胜的经历结合起来,沈隆在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了一篇万把来字的短篇小说的大体脉络。
  第一部文艺作品不宜太长,简单的描述下孙德胜的出身经历,然后浓墨重彩描述下他独自向日本鬼子冲锋的悲壮场景就可以了,这样短短一篇文章就具备了极强的感染力。
  回到团里之后,沈隆就在工作之余开始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每天完成本职工作之后,他就来到括弧家,利用教导括弧修电器的间隙进行小说创作,在纸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下了这位新孙德胜的人生经历。
  在《亮剑》电视剧里,孙德胜原为石友三部下,十二岁时孙德胜父母双亡,他在路边讨饭时快要饿死的时候是石友三收留了他;孙德胜不是知恩不报的人,十二岁从军,征战沙场十几年,中原大战两次负伤,也算报答了石友三的救命之恩;石友三投降做了汉奸以后孙德胜就投奔了八路军。
  而在这部新小说中,沈隆则按照骑兵连连长的讲述进行了改编,让他的经历更贴近这支英雄部队某位先烈。
  这部作品写得有些吃力,倒不是说不好写,对在《平凡的世界》中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作家的沈隆来说,要想写好一点儿也不难。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儿,刘峰突然拿出这么一部完成度颇高的作品,恐怕很难让人相信吧?所以他得压制自己的实力,尽量用朴实、稚嫩的文字来讲述这个故事,然后再像上次一样找萧穗子进行修改,这样才不显得突兀。
  花了好几天时间,沈隆来到萧穗子的宿舍门口敲了敲门,然后门打开了,何小萍探出脑袋露出惊喜的笑容,“哎呀,刘峰,你怎么来了?”
  “何小萍?你这段时间进步挺快的,已经像个文工团的战士了!”沈隆勉励了一句,然后问道,“那个,萧穗子同志在不在?我找她有点事儿。”
  “在呢。”萧穗子和沈隆说了两句,然后俩人一起离开了。
  “咦,你们说这是咋回事儿?刘峰该不会喜欢上穗子了吧?”郝淑雯马上八卦起来。
  “刘峰?他怎么……怎么能?”林丁丁露出纠结的神色,刘峰此前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干尽好事,占尽美德,一点儿人间烟火味也没有,现如今突然把他和恋爱这种事儿扯到一起,林丁丁觉得很别扭,就好像什么东西被亵渎了一样。
  这就是刘峰的悲剧所在了,他表现地太好了,以至于在大家伙儿心中都有些不像是个人,他就该本本分分做模范英雄标兵,一旦他身上出现人性的一面,尤其还和爱情这种在眼下看来没办法拿到台面上去说的事情牵扯到一起,这个形象就崩塌了。
  郝淑雯和林丁丁一样有些纠结,而何小萍则缩在角落,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伤感……
  沈隆和萧穗子一起来到一处安静的地方,沈隆把稿子递给萧穗子,“上次你说让我试着写写小说,我去军马场的时候,听骑兵连长讲述他们部队的历史,回来之后就写了点东西,想请你帮忙看一看。”
  萧穗子接过稿子,只见最上面写着《骑兵连,冲锋!》五个字。
第1472章
联合创作
  在沈隆看来,不管那些专家说的多么玄妙,文学作品始终要有一股子感动的力量,能让人产生触动的才是好作品。
  萧穗子接过稿子很快浏览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嘴角还带着腼腆的微笑,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微笑渐渐凝固了,眼睛开始湿润,等看到孙德胜喊出那句“骑兵连,冲锋!”的时候,她的眼泪终于止不住流了出来。
  “咋还哭了?是不是我写的太差了?”沈隆赶紧问道,连忙抽出手绢给她递了过去。
  “没事儿,没事儿。”萧穗子拿出自己的手绢擦了擦,“是你写得太好了,尤其是最后一幕,把我看得都哭了。”萧穗子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种英雄战士壮烈牺牲的桥段在很多革命题材的作品中都出现过,比如《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比如《董存瑞》中的“为了新中国,前进”,这些都是催人泪下的好作品。
  沈隆的小说在吸取了这些经典作品的长处之外,还加了一些自己的东西,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更加有血有肉;再加上萧穗子刚从骑兵团回来,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听说你在军马场的时候去了他们的军史陈列室?这故事是从那儿听到的?”萧穗子问道,这样的故事肯定不是他的亲身经历,在联想之前听说的消息,她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是啊,以前老是听人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到了那儿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沈隆叹道,他想起了自己在《亮剑》世界时候牺牲的那些战友们。
  “对了,这文章到底咋样?我老是觉得自己写得太一般了,怕配不上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沈隆又假装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写得挺好的,虽然还有些过去的毛病,比如错别字、语句不通顺什么的,整体的结构也有些主次不分,比如前面描写孙德胜成长的过程有些太过繁琐,导致最后的重点不够吐出;但我还是能看出,这篇文章里蕴含的浓郁情感,这才是最重要的。”萧穗子认真帮他分析着,“要说我在调整语句还有间架结构上肯定比你稍微成熟一点儿,不过你要是让我写,我是写不出来这种感觉的。”
  这也是沈隆故意留下的问题,好让萧穗子帮忙进行修改,还是那句话,以刘峰的身份,一上来就拿出成熟的作品,那就有些太夸张了。
  “还是要向你多学习啊,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改改?就和之前一样,到时候我俩一起给宁政委递上去。”沈隆顺水推舟地说道。
  “没问题。”能参与到好作品的创作中,萧穗子也很开心,她收好稿子,“我回去就开始修改,争取三天之内改好。”
  “就是……就是到时候投稿的时候,就不用写我的名字了吧?”上次的文章里有她的名字,她也因此得了政委的表扬,这对其它人是好事儿,可放到萧穗子身上却觉得自己有点太出风头了,父亲的问题养成了她谨小慎微的习惯。
  “看你说的,你帮了忙就该加上你的名字,要不然团里可就会说我占了你的功劳。”沈隆劝说道,“再说了,你父亲的冤屈也平凡了,你不要再有什么心理压力了。”
  萧穗子想起了她父亲的事情,她父亲给大导演写剧本却没有署名权,这件事儿一直让她有些不舒服,现在听沈隆这么说也就不再坚持,“那等我改好了再说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