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994

  那么,接下来就是正式修改文章了,开头肯定是要修改的,原著的一开始是在战争爆发几年后,现如今战争才刚刚开始不久。
  于是沈隆把时间往前挪了挪,把泉城军区歌舞团的创作员李干事改成了自己所在文工团的创作员,就用萧穗子来做原型好了。
  萧穗子想要去采访刚刚荣立一等功的赵蒙生,赵蒙生却说自己心中有愧不愿意接受采访,经过萧穗子的耐心挖掘,然后引发了之后的事情。
  听赵蒙生讲完梁三喜的事迹过后,萧穗子准备回去把这些写成文字发表的时候,正好遇见梁三喜的母亲过来归还欠款,和他们一起来到前线的还有赵蒙生的妻子,当过军医的她也来支援前线了。
  在结尾处,赵蒙生等人为梁三喜等烈士送上鲜花,他们在人群中看到了雷军长,这时候才知道原来炮手北京就是雷军长的儿子。
  这样稍事修改,整个故事就符合现在的逻辑了,具体的细节可以根据自己在前线上搜集到额素材进行调整。
  花了几天时间,沈隆把整个故事都写完了,但是等写完之后自己认真研读的时候,沈隆却还是有些不满意,他觉得这部作品还缺少一个能点燃观众的爆点。
第1503章
不倒的红旗
  所谓的爆点,就是像《英雄儿女》中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或者是《董存瑞》中主角举起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又或者是只剩下一只胳膊的孙德胜独自一人向鬼子冲锋,这样可以点燃观众激情的场景。
  这些场景可以是虚构的,因为文艺作品和现实还是有些不同的,文艺作品是现实的升华,让美变得更美,让丑变得更加丑恶,如果一切都按照真实的来,那就不是文艺作品,而是报告文学或者纪录片了。
  要想在《高山下的花环》中加入爆点,最合适的毫无疑问就是梁三喜牺牲时候的场景了,在原作中,梁三喜牺牲时候是这样描述的。
  “北京”作战勇敢,却因为数发十年动荡时制造的臭弹而失去战机,被敌人杀害;九连终于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就在大家欢庆胜利时,残敌打来冷枪,梁三喜为救赵蒙生而中弹,临终时,他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口袋,有气无力地对赵蒙生说:“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在他上衣口袋里战友们找到一张染血的欠账单,上面记录了的每一笔借款,共计六百二十元。
  这个剧情不能说不好,只是容易让人想起老革命影片中用过多次的桥段,烈士在牺牲时候总惦记着让战友帮自己交上最后一笔党费,同样的桥段用多了,就容易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而且这段会让观众觉得有些压抑,情绪难以爆发。
  那么改成什么好呢?沈隆在脑海中飞快地搜索着关于这场战争的影视作品、文学小说,乃至是新闻报道,最终他脑海中的画面定格在一面红旗上;这面红旗可以说是整场战争给人们留下最深刻、也最为经典的记忆之一了吧?
  这场战争留下了许多展现我军英勇气质的经典画面,其中最经典、传播范围最广的有三组画面,第一张是骨头最硬的侦察兵周秋波被行刑前的照片,一位我军侦察兵深入敌后侦查,被敌军炮弹震晕俘虏,敌军叫来外国记者,想拍下他临死前胆怯的样子。
  拍照时,他们威逼周秋波跪下,借此来污蔑我军形象,鼓舞己方士气,然而这位骨头最硬的侦察兵深知这一点,他誓死不跪,挣扎着站起来,双眸透着愤怒的光芒。
  第二张是一副油画,一名蒙着双眼的军人屹立在天地之间的油画,这名军人是“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史光柱是某团四班班长、代理排长;在攻打敌军阵地过程中,史光柱先后四次八处负伤,左眼球被打掉了,右眼球被打进两块弹片,一直坚持指挥战斗,带领全排攻占了57、50号高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
  战后史光柱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其英雄事迹还被收入保边疆献青春英模连环画库《勇士强者史光柱》一书中,后来有画家根据他的事迹创作了这幅油画。
  更难得的是史光柱并没有因为失去双眼而而自暴自弃,而是依靠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盲文,之后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读完了深圳大学本科学业,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
  并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诗歌散文540多篇,17次获国家级文学奖,许多作品被俄、法、英等国翻译并广为传播,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那首他自己作词,并在1985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小草》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首歌可谓是家喻户晓。
  但最有名还是那张“不倒的红旗”,这是在1984年4月28日两山战役时候拍下的,我军战士在攻上主峰后,用力将红旗插在主峰上,而此时他其实已经牺牲,身体和红旗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矗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和美军苏军攻占柏林时候的插旗照片不同,这张照片并未展示出“胜利”的喜悦,而是充满悲壮的气氛,告诉了人们一个普通解放军战士对忠诚的理解。
  这张照片的原型是某部二营五连副连长张大权,牺牲后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被人们誉为“老山第一烈士”,他的雕像也矗立在烈士陵园英雄台前,依旧守护着这片土地。
  也有人说《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就是以他为原型的,因为在清理张大权的遗物时,五连官兵发现了副连长的一张700元欠账单,他们没有想到,平常副连长把工资拿来给士兵买罐头改善伙食,竟然还会有欠账单。
  他们瞒着张大权的母亲,捐钱来还账,张大权母亲得知后,死活不依,从2000元抚恤金中拿出钱来自己把账还了。
  这个画面足以成为整部电影的爆点,足以和王成、董存瑞牺牲时候的场景媲美,于是沈隆待冷静下来之后,修改了梁三喜牺牲时候的场景。
  在九连即将攻上主峰时,旗手牺牲了,然后赵蒙生接过红旗继续冲锋,临到山顶时,梁三喜发现残存的敌人瞄准了赵蒙生,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梁三喜冲过去从赵蒙生手中夺过红旗,敌人的子弹击中了梁三喜,梁三喜使出最后的力气,牢牢将红旗钉在峰顶,然后渐渐倒下,和红旗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三角形……
  战后,他们发现了梁三喜口袋里的欠条,然后就可以接上剩下的剧情了,只是修改了一下梁三喜牺牲时候的细节,整部作品就显得更震撼人心了。
  沈隆运笔如飞,一口气将这个剧情修改完毕,写完之后整个人都觉得酣畅淋漓,再拿起文章从头看到尾,然后默默点头,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接下来就看电影厂的意见了。
  他认真将稿子誊抄一遍,交到了政委手里。
第1504章
开拍
  “这个故事好啊!”政委看过之后感慨道,毫无疑问他被《高山下的花环》给打动了,眼圈都有些泛红,“来给我说说这些素材你都是从那儿收集到的?”
  沈隆说起了自己在前线的所见所闻,说起了自己回来后和郝淑雯、陈灿以及军区那几位首长的交流经过,“可以说,除了不倒的红旗这一部分,其它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这样没什么,文学作品嘛,完全照搬现实也不像话,你这么一修改,整个主题都得到了升华,能给人以更强烈的冲击。”政委也不是外行,对这样的处理并无意见。
  “我再好好看看,然后跟团长他们商量下,没问题的话明天就给我那几个电影厂的朋友送过去,你这个稿子啊,比他们之前收到的那些都要好!”政委收起稿子说道,他也看过一点儿电影厂收到的剧本。
  那些剧本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人物平面化、简单化的问题,远不如沈隆这部作品这般有血有肉。
  好的文学作品当然不用担心会被埋没,政委把稿子送过去后不久,就马上接到了魔都打过来的电话,“老于,这回算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谢导对这部作品可是赞不绝口啊,他打算放下手头的工作,先把这部电影拍出来再说。”
  “厂里也非常支持谢导这个决定,不管是机器还是人员都用最好的,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把这部电影拍出来,拿给全国的观众看!对了,那位原作者刘峰同志方便来魔都不?要是麻烦的话,谢导过去也行,刚好可以顺便去前线看一看,体验下战场的氛围,顺便挑选合适的拍摄地点,和当地驻军沟通下配合工作。”
  “谢导要是能过来那就再好也不过了,毕竟刘峰现在还有任务在身上。”政委笑呵呵回应道,现在文工团里全都是沈隆说了算,眼下文工团又肩负着去前线慰问演出的重任,他突然离开去魔都是有些不大合适。
  过了几天,谢导就匆匆赶过来了,一下火车就直奔文工团,找到了沈隆,谢导可是国内有名的大导演,他一来整个文工团都被惊动了,大家再一打听,原来是刘峰写了部小说被谢导看中,打算拍电影了。
  “我就知道肯定是刘团长搞出来的名堂,诶,你们说咱们有没有机会在电影里扮演角色什么的啊?”郝淑雯开始憧憬了,那个姑娘不想成为陈冲这样的明星啊。
  “穗子,穗子,这些天你一直帮着团长整理素材,你肯定知道他写了什么吧?快说,我们有没有机会?”郝淑雯拉着萧穗子问道,旁边的林丁丁也竖起了耳朵,她自然也想上电影。
  “还真有可能,团长在小说里写了咱们文工团去前线慰问演出的事情,还有括弧去前线的场景,要是导演需要的话,我们直接上肯定比其它人扮演更合适啊。”萧穗子想了想说道。
  这也是沈隆做出来的修改之一,既然自己是文工团的,那小说里一点儿也不出现文工团也不合适,而且他们的确为这场战争做出了贡献,至于括弧的问题,自然是想鼓舞起更多伤残军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让老百姓体谅他们的不易。
  郝淑雯她们激动的时候,沈隆正在办公室里和谢导聊得开心呢,“谢导,我可是看着您的电影长大的,《红色娘子军》啊、《女篮五号》啊我们都喜欢看。”
  听说谢导是暂时停止了其它计划转而开始筹备这部电影的,就是不知道他停下的是哪一部,按时间算的话,《啊,摇篮》应该已经拍完了,接下来大概就是《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了吧?朱时茂那个浓眉大眼的一看就是主角!
  “谢谢小刘同志给我们提供的好故事啊,这故事我一看就想拍,所以专门过来和你商量商量电影该怎么拍的问题。”谢导今年已经五十六七了,拍摄电影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叫沈隆一声小刘完全没问题。
  “您愿意来导演这部电影,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需要我们配合的我们一定尽全力做到。”沈隆对谢导的能力很放心。
  谢导是这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他能够相当自如地讲述一个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追求大众化的叙事;在电影风格上吸取好莱坞等国外电影的长处,所拍摄出来的电影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还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从现在开始这几年正是他的创作高峰期,创作出了《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一大批艺术佳作,当然也包括《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原本就是他拍的,只不过沈隆把这部作品提前几年拿出来了而已。
  要是谢晋能一直拍摄电影,那中国电影未必会经历九十年代的寒冬,然而遗憾的是他在86年被朱大可一篇文章骂倒,导致中国电影走上了弯路,接下来那一代导演忽视了普通群众的喜好,一味拍摄曲高和寡的文艺作品,差点让中国电影彻底死掉。
  “首先我们要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然后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以及当地驻军的配合……”谢导也不客气,直接摆明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剧本其实我已经在修改了,您先看看改好的部分。”这活儿我也熟啊,我给凯哥和老谋子写过剧本,还给赫本写过,一点儿问题都木有。
  “至于其他问题也能解决,我在前线的时候去过很多地方,能帮您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您拍摄这样的电影,咱们部队肯定欢迎,肯定能尽量配合您。”这一点沈隆也和上级领导沟通过了,他们一百个赞成。
  不管是需要人,还是武器,在不影响战事的情况下他们都愿意配合,甚至可以抽调正在休整中的参战老兵帮忙,这样才能演出那股子精气神来。
  谢导在沈隆这儿待了一阵儿,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然后就是正式开拍了。
第1505章
本色演出
  “小刘,真是不好意思,你才刚回来就又要你来工作。”开拍之前,谢导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沈隆说道,在这段时间里,沈隆除了改好剧本、帮他选择合适的外景地以及联系部队的合作之外,还要带着第三批文工团员去前线慰问演出,开拍的时候他刚回到蓉城。
  “没事儿,都是为了工作么。”沈隆不在意地说道,“我也想早点把这部电影拍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前线军人的功勋。”
  “哇,那就是唐国强啊?看上去比电影里还要帅。”郝淑雯、何小萍、萧穗子她们也来了,正看着唐国强两眼冒星星呢,这时候的唐国强可是帅的一笔。
  林丁丁也来了,去前线什么的她避之唯恐不及,遇到这种事儿她却比谁都积极,只是从郝淑雯等人的表情来看,似乎对她冷落了许多,有些事情虽然没有实际的证据,但大家伙儿心头都有一杆秤,对林丁丁的所作所为,她们都有点瞧不上眼。
  “好好看着,到时候你们也要参加拍摄呢。”沈隆和谢导打完招呼,就过来叮嘱他们了;谢导对沈隆的剧本并没有进行大肆修改,他做得那些调整依旧保留,比如那面不倒的红旗,再比如文工团员去前线慰问演出的场景,后面这个到时候肯定由郝淑雯他们出演。
  “嗯嗯嗯,我们都好好看着呢!”郝淑雯等人连连点头,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唐国强等人的拍摄。
  这部电影的外景地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在蓉城,主要拍摄唐国强所扮演的赵蒙生下放到连队之前的场景;另一个就是前线了,其中蓉城部分的篇幅较少,他们抓紧时间拍完之后就可以去前线了。
  当然,肯定不会让他们去接近战场的地方,在稍微靠后一些和前线地形相似的我军训练基地就可以完成这些拍摄,驻扎在哪里的部队将配合他们完成拍摄工作,扮演我军战士或者敌人的军队,武器什么的自然就用自己的。
  敌军的服装和武器也不用担心,咱们的缴获可是不少,完全能够满足电影拍摄的需求。
  “团长,我这次能不能帮上忙啊?”林丁丁挪到沈隆身边小声问道,她也想成为陈冲那样的电影明星,还幻想被谢导看上从而一炮走红呢。
  “电影里的文工团是在前线慰问演出过的,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尽量要找有这方面经验的同志来扮演,再说了,林丁丁同志你不是身体不好么?拍电影可是很辛苦的,你还是先把身体养好再说吧!”沈隆不动声色地婉拒了林丁丁。
  旁边传来一阵儿轻笑,林丁丁回头正好看见几个参加过前线慰问演出的女文工团员正在那儿咬耳朵呢,她们似乎是在嘲笑林丁丁。
  “该吃苦的时候就生病,见到好处病就马上好了,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她们对林丁丁之前的行为可是不屑地很。
  “哎,也就是这几年风气变了,要是放到前几年,非得把她拉出来批斗不可。”沈隆逐渐掌握文工团之后,团里风气为之一变,大家伙儿自然看不上林丁丁这种人。
  谢导很快完成了在蓉城的拍摄,扮演梁三喜的吕晓禾、扮演赵蒙生的唐国强、扮演靳开来的何伟还有斯琴高娃这些都是有经验的演员了,再加上沈隆的配合工作也到位,所以电影拍摄的进展很快。
  接下来就该去靠近前线的外景地了,谢导带上了剧组成员,沈隆也带上了郝淑雯、何小萍、萧穗子、卓玛和陈灿他们,他们将在完成电影拍摄之后继续前往前线,进行下一轮的慰问演出工作,至于林丁丁,自然是没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