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校对)第8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9/994

  沈隆远远地看着,骆玉珠洗完脸之后就回到桥洞底下忙活起来,生火把野菜丢进锅里,估摸着野菜汤快煮好了,沈隆摇着拨浪鼓走了过去,听到拨浪鼓的声音,骆玉珠抬头看了过来,她也是敲糖帮家庭出身,对这个声音熟悉地很。
  俩人视线刚好对上,沈隆笑着招呼了一句,“小兄弟,早上起得早,能不能给口吃的啊,我拿东西跟你换,糖、针头线脑,你看上啥都行!”
  或许是沈隆的笑容让她感到亲切,或许是敲糖帮的身份让她感到亲近,骆玉珠犹豫了一会儿就应了下来,“行啊,你不嫌弃就下来吧!”
  “好勒!谢谢了啊!”沈隆乐呵呵地走到桥下,把担子卸了下来,从里面摸出俩窝头递了过去,“给,别嫌弃,这出门在外的,确实没啥好吃的,光吃这东西咽不下去,有口汤喝就好多了;对了,我叫陈江河,你叫什么来着?”
  鸡毛换糖的艰辛一言难尽,每天早晚只吃两顿,没有菜,就用盐或者酱油下饭,有时候错过地方了,就只能吃又冷又硬的窝头,这可不是慈禧吃的栗子面窝头,而是高粱面做得黑窝头,咽下去的时候直拉嗓子。
  骆玉珠犹豫了下接了过来,她离家之后饿一顿饱一顿,就算是窝头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她一边把窝头放在火上热一边说道,“我叫骆江河,野菜汤可值不了几个钱,我拿你一个窝头就对了,剩下一个热好了你吃吧。”
  “呀,太巧了,咱俩名字一样!”沈隆假装露出惊喜地笑容,骆玉珠一个小姑娘孤身流落江湖,自然要保护好自己,所以留短发换男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她长得实在是太清秀了,江湖经验稍微多点的一眼就能认出来。
  “是挺巧的,你是敲糖帮的?其实我家也是来着,我娘以前熬糖熬得可好了!”难得遇到个和自己年龄相仿、出身一样的人,骆玉珠很是高兴。
  “嗯,我去年才第一次出门,这不过完元宵又出来了!最近就打算在附近到处转转,到各村去碰碰运气!”敲糖帮也不是沿着一条线直线行动,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短暂停留,然后到附近的村镇做生意,等把周围都跑遍了再去下一个地方,古月桥这边有不少村子,值得停留一段时间。
  骆玉珠听得眼睛发亮,心里一阵儿高兴,她才刚跑出来,只能靠挖野菜过活,正愁没有谋生的门路呢,沈隆就送上门来了,于是赶紧走到那塌了半截子的护桥墩墙角,拿过一只罐递到沈隆眼前,“这里面就是我熬的糖!你看怎么样?要不我俩搭伙干吧,我熬糖你去换糖。”
  沈隆敲下一小块放在嘴里尝了尝,“成色不错,你的手艺放到我们陈家村都算是不错的,要是有你帮忙,那可是能帮我省下不少功夫。”
  喝完野菜汤,沈隆和骆玉珠就在桥洞的小破屋中,干起了敲糖的行当,一口铁锅支在护桥墩墙角,柴火映红了俩人的脸。
  煎熬的糖水变成了金黄色,在锅中冒着浓稠而滚圆的泡泡,骆玉珠用铁勺不停地搅动,不时用手指沾起一点,放到舌头上轻轻一舔,那老到的动作与神情,让沈隆惊叹,他问道,“你这手艺跟谁学的?”
  骆玉珠专注着熬糖,头也没抬,“我娘教我的,她熬的糖可好了,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
  沈隆点点头,“看来你学了不少啊,不过敲糖可没那么简单,不是糖好就行了的!”
  骆玉珠吃惊地打量着陈江河,有点不太相信,“大人们敲糖的生意经可多了去了,听口气你都会?”
  沈隆一笑,开始讲起了敲糖的生意经,“我从懂事起就跟着大人鸡毛换糖了;你懂什么叫开四门?懂什么叫出六进四?如果这些都不懂,这辈子做生意你肯定做不大。”
  骆玉珠信了沈隆的话,迟疑了一会,羞涩地说,“我叫你一声哥,你就教教我吧。”
  沈隆闭眼讲述,“这是咱义乌挑货郎的规矩,当赚到一百时,六十要花给别人,比方为自己出过力帮过忙的朋友,还有那些左邻右舍,剩下的四十才是自己的,这叫出六进四。”
  “至于开四门,就是货郎到一个新地方要广交朋友,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情况都要摸清,四面八方的关系都要搞好,能帮上人家时就要出手相帮,谁家缺什么、谁家多什么心中都得记挂,这样才能赚到钱!”
  骆玉珠聚精会神地听着,佩服地点了点头,“没想到你还挺在行的。”
  “还有,不欺瞒主顾,出门在外要诚实,欺瞒是自断财路,砸自己的饭碗。算计别人一千,自己划到八百,宁可自己少赚一些,也要多替别人想想。赚一角(钱)饿死人,赚一分(钱)撑死人,就是不能以榨取上下游的利润为代价,宁可做蚀,不可做绝。还有开门做与关门做,逢七不出,早上不付钱,回头生意,道道多着呢。”
  “我看你也没个着落,具体啥原因你要是不想说我也不问,不过天下敲糖帮是一家,你要是愿意跟着我学生意,我也愿意教你!反正我也要在这儿待一段时间!”哎,不是为了你,我那会专门跑到这儿来啊。
  “行,哥,以后我帮你熬糖做饭,你教我这里面的门道,我肯定用心学!”于是沈隆就在古月桥的桥洞里住了下来,每天和骆玉珠一起啃窝头、吃野菜汤。
  晚上,他们一起在桥洞下面熬糖,早晨,沈隆挑着担子走村串乡,骆玉珠则跟在他后面,这也是沈隆要求的,想学本事就得亲自试一试,光听人说能学到什么?
  有时候他也会把拨浪鼓交给骆玉珠,让她试着喊一喊,刚开始骆玉珠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很快就学会了。
  花了几天时间把附近的村子都转了一遍,沈隆也该走了,临走前他问道,“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第2364章
捡宝
  “这地方我已经跑遍了,而且现在抓鸡毛换糖小摊贩的运动又开始了,一路上我已经看见不少戴红袖箍的人凑在一起商量,这地方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如今干这个可是犯法的事情,沈隆他们得和打游击一样避开这些人,决不能在一个地方戴太长时间。
  “我……”骆玉珠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自从离开家以后,她觉得这段时间是最快乐的时光,不用担心吃不饱,也不会无聊,还能学到这么多有用的东西,她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谁知道才几天功夫就结束了。
  沈隆也不催促,就在那儿默默地看着她,过了许久,骆玉珠似乎下定了决心,转身就去破屋子里面收拾东西,“我跟你走!”
  不走又能怎么样呢?沿路的红袖箍她也看见了,继续待在这里可能会被抓,而且敲糖帮的门道她还没有学完呢,就算自己一个人闯荡又能做些什么?除了跟着沈隆一起走,她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当然,最主要的是沈隆这段时间给她留下的印象不错,她愿意跟他走。
  于是,两个人就各自挑着担子上路了,沈隆的担子里装着针头线脑之类的玩意儿,骆玉珠的担子里则装着熬汤的炉子、锅,俩人一路走一路熬糖换糖。
  时间一久,骆玉珠的身份还是露出了破绽,她也给沈隆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叫骆玉珠,之前的名字是骗你的;我是逃出来的,我家就在义乌最西边,离你们陈家村近百里路。在我十岁那年,我妈得了场大病,郎中说大山里的野生还魂草能救命,可是一根仙草抵一钱黄金,我家吃不起,妈妈还是走了。这个旧玉坠就是我妈妈走之前给我的,说能保佑我一辈子……”骆玉珠摘下脖子上的旧玉坠,动情地看着。
  “我爹后来又讨了一个,生下了一个弟弟,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后娘就把我卖到江西嫁人,路上我才知道那个人是人贩子。”
  “后来我趁那人贩子睡着的时候,我偷了他的衣服,而且穿上他的衣服去见了买主,骗他要卖的人就在屋里睡觉,我跟买主讨价还价要了笔钱,把他悄悄地卖了。哼,他能卖我,就不许我卖他吗?”
  “你把人贩子给卖了?”陈江河竖起了大拇指,这姑娘可是够牛逼的,一般人那能从人贩子手里逃出来?更何况反杀了!
  骆玉珠咬住嘴唇,“这些钱我藏在担子里,之前我是怕你……没说,你教了我这么多我分你一半……”
  “我一分也不要,金水叔从小教我‘仁中取义,义内求财’,至于教你这些东西,都是敲糖帮家的孩子,教这些那用给钱?金水叔也没问我要钱不是?”沈隆倒是没说她不该拿这些钱,在他看来那些人贩子纯属活该,拿他们的钱那是应该的。
  “你是我哥不行吗?我给你钱是应该的?你该不会不要我了吧?”骆玉珠有些紧张,拉着沈隆的袖子哀求道,今天生意好,骆玉珠还给沈隆买了两碗酒,她把酒端来给沈隆喝,还唱起了《刘三姐》里的祝酒歌,这是她妈教的,她妈年轻时候是乡里文艺宣传队的。
  “唱得真好啊!”沈隆接过碗,“你既然叫我哥,我怎么会不要你呢?赶紧吃点东西睡吧,明天咱们还要干个大的呢,今天我都瞄好了,就等着明天下手了。”
  骆玉珠这才放心下来,吃完饭收拾好之后就窝在稻草堆里睡了,睡着的时候嘴角还露出一丝笑容,自从她妈妈走后,这还是她第一次有家的感觉。
  早上醒来,骆玉珠第一反应就是去看沈隆,直到看见他依旧在那儿躺着,骆玉珠才松了一口气,呆呆地看了沈隆一会儿,然后赶紧起身去生火做饭。
  吃完饭,骆玉珠跟着沈隆一起到了附近的村子里,昨天他们已经看过了,这个村子管得不怎么严,于是就在村头摆开糖画炉子,不一会儿就吸引了一堆小孩子,不过现在已经出了正月,肯给孩子换糖画的人家是越来越少了。
  沈隆也不灰心,和往常一样给孩子发了一些糖,让他们帮自己宣传宣传,于是村里各户人家都有人过来,现在正是农闲时节,就算不换东西,过来看看热闹也好,农村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稍微一点儿新鲜就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沈隆借此做了几笔针头线脑的小生意,然后看到目标人物过来了,顺手就从担子里拿出一块大红的的确良来,这可是好东西,跟棉布相比,的确良布挺括不皱、结实耐用,而且色彩丰富,现在谁要是有件的确良的衣服,那就跟现在穿着香奈儿上街一样拉风。
  这东西还是沈隆花了不小的力气,才从前面的镇子上换到的,一拿出来顿时引起了一片惊叹声,他借机招呼,“瞧一瞧,看一看了啊!大红的的确良,娶媳妇做新衣绝对风光!”
  “水根,你不是就要结婚了吗?要是给玉芬做上一件的确良的衣服,她肯定喜欢!”人群中,一个穿着绿军装的年轻人对他的同伴说道。
  他的同伴约莫二十出头,目光已经被的确良深深地吸引住了,同伴的话更是让他下定决心,立刻分开人群来到沈隆面前,“小换糖佬,你这的确良怎么卖?要布票不?”
  现在每人一年才三尺布票,他为了结婚找遍了亲戚朋友也没有凑够,连一般的布都买不到,更何况的确良了,如今看到沈隆手上有货那肯放过?
  “不要布票,也不要钱,你家有什么不要的玩意儿倒是可以拿来换!”沈隆笑眯眯说道,就等着他上钩了。
  “走,到我家去,你看上什么尽管拿!”水根二话不说,就拉着沈隆去了他家,拿出一大堆东西让沈隆随便挑选,沈隆将目光落在了那对瓷盘上,我可是从昨天就盯上这玩意儿了,这回可算是捡到宝了!没白辛苦一趟啊!
第2365章
鬼市
  这对瓷盘叫青花描金玲珑瓷盘,从色泽、花纹样式和落款上来看是清代官窑的上品,这件东西要是搁在四十年后是能上拍卖会的,起拍价差不多在五十万左右,而现在就摆在普通农户的桌子上,被当成普通盘子再用。
  至于来历么,或许是当年斗地主分下的,细节沈隆不想问也不能问,农民并不想大家想象的那么单纯,你问的多了人家自然会产生怀疑,到时候花更多的钱还是小事,最担心的还是人家不卖给你,拿去给别人。
  所以沈隆只瞄了一眼就算了,转手拿起那个铜酒壶,“嗯,这酒壶分量不错,像是纯铜的,倒也能值几个钱!”
  “您眼光好。”水根他爹竖起了大拇指,挺直了腰杆说道,“这还是当年我当民兵的时候,捡了炮弹壳让铜匠专门大的,平时都舍不得自己用,只有来了客人才拿出来热一壶酒!好多人想跟我换我都没换,现在孩子娶媳妇了,舍不得也得拿出来啊!”
  “恭喜恭喜,水根哥一看就是好小伙儿,娶媳妇肯定不能马虎。”沈隆先恭维了两句,然后说道,“这酒壶确实的好东西,不过想换这么大一块儿的确良还不够啊,我这可是不要布票的的确良!你得再饶我点东西,我也不能亏本不是?”
  “那是,那是,你看上啥了尽管拿,家里还有几块腊肉,要不你拿走?”水根爹说话的时候挺心疼,肉要是送人了,结婚摆酒席可怎么办啊?肉票如今也紧啊!
  “不行不行,你们还要办酒席呢!总不能让亲朋好友说闲话吧!”沈隆连连摆手,“要不这样好了,这些鸡毛我都拿走了,这俩盘子也算上,我在给你们敲点糖,等结婚的时候,你们也好招待客人不是?”
  这下可谓是皆大欢喜,水根家拿到了的确良,沈隆得到了价值五十万港币的瓷盘,还落了一大堆感谢,“那怎么好意思呢?要不午饭就在家吃了算了,我给你包饺子去?”
  “不了不了,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昨天和人说好了,待会就要去隔壁村,等下次过来,我肯定来您家要水喝,您可不能不给吧?那时候说不定您都抱孙子了,我再给您孙子带点小玩意儿!”沈隆客套一番,带着东西走人。
  全程骆玉珠都没有说话,只是在旁边认真观察,直到出了村子,瞅见四下无人,她这才问道,“你盘子莫不是有什么门道?要不然这笔生意可没赚啥啊?”
  “这叫青花描金玲珑瓷碗,是往年间当官儿的才能用的物件儿,可比铜酒壶值钱多了!”沈隆美滋滋地说道,得亏在《正阳门下》世界的时候,从韩春明那儿学到了不少本事,要不然还真没办法干这种赚大钱的事儿,鸡毛换糖才能赚几个钱?要是靠这个积累第一桶金,那可得把人给累死。
  “哦,这是古董吧?你还懂这个?”骆玉珠恍然大悟,同时愈加好奇起来,敲糖帮可从来不做这种生意。
  敲糖帮本钱小,而古董又是极其考眼力价的行当,稍不留神就会赔的底掉,所以他们干不了这个,沈隆就不担心这些了,他的鉴赏能力只在马未都之上,而且又是用收破烂的价格来收,只要十件东西里有一件真的,他就赚大了。
  “对,就是古董,年前的时候我在一个村子里,收了几本旧书,里面讲的就是这些门道,我这也是试试手。”沈隆都给自己找好理由了,他在陈家村的时候,看的就是从《正阳门下》带回来的古董鉴定专业书籍。
  “这东西是好,可现在能卖出去么?”骆玉珠没好说怕他认错东西,只能换了个说法。
  “在村里肯定没人买,不过到大地方就不一样了,你跟着我走就对了!”现在也有文物商店,《血色浪漫》里,袁军他们不就去文物商店卖瓷瓶去了么?不过这地方沈隆可不能去,你要是卖一回两回还好,卖得多了人家肯定会怀疑。
  至于到底去什么地方卖,他去年路过杭州的时候早就看好了;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沈隆继续带着骆玉珠四下走村串乡,一边干鸡毛换糖的老本行,一边到处寻摸好东西,江南一带自古繁华,此前一二百年时间里,从太平天国到清末民国,再到抗日、解放,流落民间的古董文玩数量不小,倒是让他收到了不少好东西。
  等到了杭州附近的时候,沈隆找到附近的站头暂且住下,休息一晚到凌晨四点的时候就早早把骆玉珠喊起来,带了几件东西就到了西湖东北边的湖墅南路103号,这里日后有个响亮的名字“二百大”,是杭州文物交易的中心。
  有点像京城的琉璃厂,但那都是九十年代的事情了,但任何市场的兴起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现在,这里则是黑市。
  越是物资紧缺的时候,黑市出现的几率就越大,这是无论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现象,那怕是现在这个年代,人们为了交易各种必须的物资,在各座城市里都有类似的地方,就算满大街的红袖箍也无法完全杜绝这一现象。
  他们不敢在白天交易,只能趁着天还没有完全亮偷偷来到这里,这就是传说中的鬼市了,到了地方找个没人的位置摊开包袱皮,把自己要卖的东西摆出来,也不叫卖,就低着脑袋遮住脸,眼睛警惕地四下瞄着,一有什么动静就赶紧卷起包袱皮逃跑。
  顾客们也遮着脸,看到中意的东西了就蹲下小声和摊主讨价还价,然后到角落交易。
  骆玉珠到了这地方本能地觉得害怕,赶紧拉住了沈隆的袖子,沈隆则学着他们的样子,用衣领遮住了半张脸,找了个地方开始摆摊,然后用眼角的余光大量附近的摊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9/9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