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国度(校对)第7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1/2153

  “哥,你放心,紫嫣过得很好,宗门中的长辈都对我很照顾,而且,师尊说我体内蕴含剑骨,是天生的剑修。我一定会尽快变强,打破封印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去找你的。”
  赵紫嫣心中暗自呢喃道。
  目光看向虚空,似乎能看到遥远的所在。
  ……
  这些姑且不说,却说,在天地传颂之后。大易王朝彻底确立。
  “诸位,一起前往朝天殿,这大易王朝是属于我的,同样,也是属于大家,属于天下百姓的。运朝不同普通王朝,开国之后,当建制封神,不仅我可以得到天地业位加持,诸位同样可以得到天地业位加持,享受大易王朝气运。不管是修炼速度还是冲击瓶颈,都可无往不利。一日千里。这也是属于诸位一直以来的功绩所得。”
  易天行深吸一口气,看向面前的诸位臣子,将士,缓缓开口说道。
  话音中所蕴含的意思,让每一个人心中心脏都开始剧烈跳动。
  本能的生出一丝期待。
  天地业位,这可是天地业位。
  开辟运朝,就是代天牧守一方,得到的是天地统御一方的权柄。这种权柄,让运朝之主,可以自由的分封天地业位,也就是……封神。
  封神是不能随便封的。这天地业位,是要消耗王朝的气运。一旦气运支撑不住,天地业位分封的越多,对王朝无形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会让运朝衰败。
  “多谢陛下!!”
  黄承彦等纷纷拜谢道。
  拿起封神榜,圣旨,以及玄黄玉玺,朝着宫殿宝树而去。
  自宝树上垂下云梯。踏上去,自然进入最顶层的王宫之中。
  里面一座座宫殿呈现在眼前,十分壮观,哪怕是易天行,也是第一次看到。
  走进王宫,前往朝天殿。
  朝天殿为朝臣上朝议事之地。在天地演变下,自然显得庄严伟岸,金碧辉煌。到处能看到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图腾,宛如活物。
  进入朝天殿中。
  易天行直接在上方龙椅之上坐下。在身边,赫然有一张凤椅。蔡琰也大方的坐了上去。
  下面,分成文武,分别站立。
  左边为文臣,右边为武臣。可以说是泾渭分明。清晰了然。
  “在封神之前,当先确立大易王朝政吏体制。这一点,需要大家一起商议。”
  环视大殿,易天行缓缓说道。
  
第734章
九品六部制
  以前所设立的天籍殿,天德殿,功德殿什么的,其实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座城池的管理,一个势力的管理,认真算起来,其实,其体系跟那些仙门宗门中的管理方式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不是说要全盘的否定这些机构在以前取得的成就。
  而是因地制宜。依照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改变。
  这已经不是治理一座城池的事情。而是整个大易王朝的事情。
  当初一开始建立的是军机阁,天工阁,天籍殿,六扇门,美食殿,万宝殿,天德殿,天医殿,功德殿。再在一起,就是一门,两阁,六殿。后来又增加了猎人殿。通天阁。可以说是一门三阁七殿。
  这里面,实则已经包含了民生的各种机构。
  在当时,是极为的适用。
  但要掌管一个王朝,就必须从上到下的进行更精细的细分。
  “不错,陛下所言极是,一个王朝,必须要有从上到下,成建制的体系,才能完美的掌控一切,不过,我认为,如今的一门三阁七殿无需裁撤,不如将之作为一种统筹的机构。再这套体系之外,再以此衍生出新的部门机构。”
  黄承彦上前开口说道,眼眸中精光闪烁。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黄老所说有理,既有的秩序无需完全打破,完全可以作为类似于总部一般的存在,比如,天籍殿,任何军籍,民籍,最终汇总,都将进入天籍殿。由天籍殿为最高机构。无需撤换,反而可以让天籍殿对下面有监察的职责。”
  贾诩笑着说道。
  神色间也有些赞同。
  这一门三阁七殿有些根本不需要撤换,以后一样可以建立下去。
  “恩,宫殿宝树如今蜕变晋升,已经分出三层,最顶端的为王宫。第二层,我打算交给一门三阁七殿,作为总部之地。不仅可以拱卫王宫,更可昭显出地位超然。”
  易天行也颔首点点头,这一门三阁七殿,他本身也没打算直接撤换。不可否认,他们是具有大功绩的,在之前,为玄黄城的发展出过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最高机构。成为另外另加于王朝体制之上的一个阶层。
  “一门三阁七殿不会撤销。而且,将会成为大易王朝中各大部门最高机构,在今后,唯有德高望重之人才可进入其中。非有大功绩,不得进入。进入其中,可立传流传。”
  易天行再次说道。
  在他言语中,以后,这一门三阁七殿中很多都将成为一种类似于凌烟阁,入住功臣的超然之地。
  甚至可以为他们立传,流传千古。
  这一句话落在大殿中诸多人耳中,眼睛顿时一亮。
  都道神仙好,唯有名利忘不了。
  没有谁是真正的太上忘情,碰到自己追求的东西,照样会趋之若鹜。神仙也逃脱不了名利。要不然,怎么可能有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的说法。
  他们是修士,但也是人,自然不可能摆脱名利的束缚。
  “陛下英明。”
  黄承彦等听到,也都会意,心中自然不可能拒绝。
  毕竟,这对于谁都有好处。
  “既然如此,那现在就开始确定今后大易王朝所需要建立的体制。必须要有足够的官员才能执掌各地。当然,在如今的永恒大陆上,以建村令建立村寨城镇,乃至是城池。这些城镇本身就是有主的。在建立体制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村寨城镇原先主人的身份地位。他们既然投靠本王,那就是有功之臣。卸磨杀驴之事,我易天行不屑为之。”
  易天行再次强调道。
  “若是用于王朝中的制度,在历史上的例子并不少。比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汉朝几乎没有多大差别,也是沿用秦朝的官制,虽然有所变动,但整体而言,依旧是三公九卿官制,延续数百年,这套制度,可以说,是一套极为完善的制度。”
  黄承彦沉吟一阵后开口说道。
  “还有,就是隋,唐,宋,明,清朝的三省六部制。这种官制,将各种职能再次细分,比之三公九卿制度更加严谨,可以说,那是世代发展的变化。能够被各大王朝沿用下去。这种职能的细分,已经是极为完善的一种官制。臣以为,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可以暂时搁置。但六部制度却值得汲取其中精华。运用于我大易王朝。”
  蔡邕身前一步,开口说道。
  他是不朽学宫的宫主,藏经阁中收集的各种典籍,可不仅仅只是古代的圣贤之言,还有来自各朝各代的史书。对于各种朝代的官制都有很清楚的了解。
  三公九卿制有其好处,独到之处。但三省六部制能一直被各个朝代延续下去,也能看的出,其取代三公九卿制是一种趋势。有其必然性。
  一则,前者朝代确立时,对于各地的统治,无法做到极致,还有分封制度在其中。综合原因,是当时的社会体制不同,以权贵世家,各大势力与君王共同治理天下。
  越到后面,以科举的制度,打破世家对朝堂,对知识的垄断。让寒门弟子同样有晋升的阶梯,打破垄断的情况,就是世家走上陌路。三省六部制得到最大的发挥。人才尽入王朝之中。
  当时的帝王,都有一种天下人才尽入吾掌中的自信。
  “恩,以前觉得六部制不合适,是因为当时的格局并不大。用不上那样的制度,现在开辟王朝,六部制可以吸收借鉴。不过,也不能全部吸收,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适合我们大易王朝的东西。”
  因地制宜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同样的病症,用同样的药方有可能效果并不是那么好,需要添加一味药,减少一味药。这就是体质的不同,有差异,自然会带来不同的变化。
  六部制中的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六部几乎囊括人族文明中的一切事物。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制度。
  吏部掌管天下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管户籍财政,可以说,可以说,这是钱袋子。
  礼部掌管的是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兵部掌管的是选用战将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刑部掌管的是法律邢狱,各种案件的审核等等。
  工部则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
  这六部,可以说直接囊括世间大部分的事项运转。
  对于提出以六部制为王朝中官吏体系,大殿中的人并没有什么异样。也不可能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1/21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