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986

  他走遍大江南北,昆仑奴也见过不少,就是黑些壮些。
  可眼前这位的块头,不仅超出人类,如同一座小山,有着莫大的压迫感,生命气息的浓郁更是远超凡人。
  逍遥子追寻的,其实就是超凡脱俗的道路,对于屠夫自然有莫大的兴趣。
  就在三人愣愣地看着屠夫时,屠夫已经向着黄尚,嘭的一声半跪下来。
  黄尚与他,四目相对。
  自从莫名收了这个小弟,两人还是第一次正式见面。
  对于屠夫,黄尚同样有不少好奇。
  既好奇于对方原本受制的西方邪神,又好奇这种信仰之力的控制之法,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对于黄尚,屠夫就只有无奈了。
  他曾经千方百计想要摆脱身上这套盔甲和大剑,没想到成功了一半,又受制于新的力量。
  这个东方人虽然比起原本的西方邪神要弱得太多,但在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却更加直接。
  毕竟西方邪神根本不在乎屠夫这种小人物,黄尚却在不断加强着信仰丝线,到了文曲星凝聚之际,更是达到极致。
  从那之后,屠夫唯有接受现实,如果黄尚不召唤,他就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如果黄尚召唤,他只能来当小弟。
  这种思想其实很要不得。
  西方邪神的压迫,没有让他屈服,东方儒道的渗透,却让他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比如这一刻,当黄尚抬了抬手,让他起来,屠夫的心中就自动有了翻译:“起来吧!我的勇士!”
  他传递起来自于信仰的波动:“为你而战!我的主人!”
  ……
  ……
  与此同时。
  两道身影脚下生风,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很快就接近了大理边境。
  轮回者擅于趋吉避凶,尤其是星级强者,道士和霞慧一见两位大佬驾临大理,溜得贼快。
  为了避开黄尚和逍遥子,他们不敢往东边走,自然只能选择西边。
  大理西北,就是吐蕃诸部。
  注意,是吐蕃诸部,不是吐蕃。
  唐朝时期,吐蕃是一个独立国家,两者相爱相杀的过程,写出来数百万字都不止。
  待得吐蕃改信佛教,彻底丧失了血性和斗志,衰败而亡,到了宋朝,就变成了一群部落联盟,存在感极低。
  哦,除了一个人。
  当道士和霞慧来到边境时,突然发现远处烽烟怒起,有军队压境,更有一群僧人已经入了大理境内,为首者年龄不大,却是宝相庄严,一派得道高僧的风范。
  “咦咦咦,那是鸠摩智?”
  霞慧一怔,下意识说出此人的名言:“能和贫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没有几个,能把贫僧打死的,却有不少!是这个人吗?”
  道士抹了一把汗:“前面半句确实是电视剧里鸠摩智说的,后面半句是什么鬼?鸠摩智毕竟也是天龙四绝之一,还是改一改吧,能把贫僧打吐血的,却有不少!”
  霞慧斜了他一眼:“凭什么你认为我说话毒,却觉得自己会说话呢……”
  道士拉着她退到一边,目送鸠摩智一行消失:“大理内乱,引得四方而动,不过再怎么牛逼的人,都没法跟黄裳和逍遥子的组合比,我们离开是对的!”
  霞慧道:“中原太危险了,我们去西域吧,还有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了,再做最后一个奖励丰厚的大任务,我们就回去……”
  啪!
  道士一把捂住她的嘴,脸都变色了:“你这是毒舌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为什么要立旗啊!”
  霞慧斜了他一眼:“封建迷信害死人,我是幸运异能都不怕,你怕什么呦!西域还能有什么凶险嘛?”
  道士想想:“倒也是,西域相关的剧情势力,也就是一个明教光明顶,只要不去主动招惹,是没什么可怕的……”
  “走吧!去西域!”
第十七章
五毒
  正在大理风起云涌之际,罗殿老鸦窝内,困在这阴森之地的千名禁军,也在谋求自救。
  “儿郎们!我们不能活生生在这里等死,还能动的准备,再过三刻,随洒家一同杀出去!”
  禁军指挥使王舜臣,正聚集麾下,准备突围。
  指挥使听起来,是个很高的官职,其实在武将待遇不如狗的宋朝,唯有上四军,也就是护卫京城的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四军指挥使,才是从八品。
  奋斗到终点,是黄尚的起点。
  那就罢了,地方驻泊的指挥使,官阶连品级都没有,就实在悲惨。
  王舜臣就是个没品级的殿侍,距离从九品都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可他此时横刀立马的气势,却是极为惊人。
  那坚毅中透出悲壮的眼神,更是感染着聚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将为军中胆,一将之威,可定三军。
  这三营禁军能坚持到现在,老鸦窝的地形优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正是王舜臣的领兵之能。
  他四处走动,连连动员,最终聚集了六百余人,摆开阵形,蓄势待发。
  三营禁军原本应该是一千五百人,但其实只有千人,逃至此处后,又有三分之一倒下。
  此时放眼望去,就横七竖八躺满了人,本就不成型的盔甲和武器散落一地。
  许多禁军表面上并没有什么严重伤势,但躺在那松软的泥土上,已经没了气息。
  无比压抑的气氛笼罩着这个地方,再加上乌鸦尖利的尖叫,将绝境两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这种情况下,王舜臣还能将剩下的禁军全部动员,准备突围,已经是极为难得的领兵才能。
  “有人!”
  而就在这时,示警声响起,两道身影突然从侧面的山壁滑了进来。
  之所以说有人,而非敌袭,是因为他们第一时间表明身份。
  段正明和段正淳。
  “大理段氏?无用!无用!”
  王舜臣摇了摇头。
  老鸦窝正常的出入口已经被层层把守,唯有轻功上佳的武林高手,才能从侧面翻进来。
  但那又有怎样呢?
  寥寥几人,根本改不了局面!
  然而段氏兄弟被禁军带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受邕州知州兼广南西路转运副使黄裳之托,谁是这里的主事者?”
  王舜臣上前一步,两个铜铃般的眼睛瞪起:“有何凭证?”
  段正明取出一印递来:“这是黄上使交予我的官印,请过目。”
  宋代官印,分三个级别,宝、印、记。
  帝、后及太子持有的印玺叫做“宝”,各级军事、行政机构的官印才叫“印”,而再下面的属吏和诸军将校的则称为“记”。
  王舜臣就没有资格持有印,只有一枚朱记,但他是认得官印的,知道大理叛军没法伪造,脸色舒缓下来:“黄运使派你们来,有何吩咐?”
  段正明道:“黄上使就在老鸦窝外,他来救你们回大宋,派我二人进来是确定情况。”
  “黄运使率军亲至罗殿?”
  王舜臣又惊又喜,趁势鼓气,放声大吼道:“听见没有,三元魁首的黄运使亲自来救大伙,我们有救了!”
  “噢!噢!噢!”
  众禁军高举武器,士气大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