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1986

  ……
  ……
  与此同时。
  东京开封府。
  大宋皇宫,崇政殿内。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看着数位朝官,就这么被拖了下去,所有官员都噤若寒蝉。
  就在半个月前,震惊内外的偷盗军备案,由前线传来,天子勃然大怒,命首相黄裳彻查此事。
  如今便是结果。
  单单是朝官,就有十人受到牵连,外面更不知要多少人头落地。
  这些人不全是卖国贼,有些仅仅是收下了好处,被当作保护伞使用。
  但一律按国贼严惩!
  杀!
  “陛下!万万不可啊……”
  不过他的所作所为,显然激怒了保守一派,司马光就上前一步,开始请愿。
  十数名朝官也齐齐站出,坚定地站在司马光身后,颠来倒去不过是祖训不可变之类。
  等他们废话完,百官之首的那一位才开口,言简意赅:“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不可得,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可致也!”
  皇位上的赵顼第一时间应道:“黄卿说得好,要想太平度日,许多事可以容忍一二,唯独对西虏和辽国,半点也不能手软,谁敢拖后腿,杀!”
  赵顼今年不过三十八岁,但相比起来,他的容颜要老了许多,眼角已经有了清晰的皱纹,头发也白了不少。
  这是操劳国事所致。
  二十岁登基以来,他没有一天松懈。
  强国强民是过程,重现汉唐遗风,能如唐太宗一样,文成武就,成为名流千古的明君,才是他的目标。
  而这一天,终于来临。
  自从大宋开始对西夏用兵,他的精神就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阶段,每日睡眠更少,早生华发,但他却十分享受。
  二十年磨一剑,岂能淡定,岂可淡定?
  但看着那位面容依旧年轻,文曲下凡的首相,赵顼的浮躁之心就渐渐平静下来。
  对于黄裳,他全心信任是有原因的。
  昔日相救赵曙,回京保他登基,已是从龙之功,登基后这位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其子嗣平安。
  宋朝历代天子,都是子嗣稀少,仁宗如果不是无后,也轮不到他的父亲英宗,所以赵顼对于子女问题十分关注,甚至疑神疑鬼,认为大宋皇子会夭折,不是老天不眷顾,而是人为。
  昔日唐朝由玄武门之变而起,其后频繁宫变,成为历代之首,不就是一个上行下效么?
  至于宋朝嘛……
  但现在,他只夭折了十一子赵佶,其他儿子都活得好好的!
  这还不能证明么?
  赵顼是百分百信任这位先生的。
  但是为了堵住众臣止口,这位先生却不娶妻,不生子,生活单调到发指,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每每一想到这里,赵顼的眼眶就湿润了。
  得师如此,夫复何求?
  一生的承诺,必将信守!
  有鉴于此,那些跪倒在地上,几乎是要逼宫的司马光等老臣,就显得愈发令人厌恶。
  其实赵顼觉得,这些臣子早就可以清除出去了,但事实证明,一味的罢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让这些臣子博得同情,由下而上地反抗。
  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无能,灰溜溜地请辞,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不过有些人并不是能力不成,纯粹是立场问题。
  完全站在士大夫的利益上,不顾国家天下,变法支持的,他们必然要反对。
  因为变法触及了士大夫的利益,将资源重新分配,强国强民。
  而在这些臣子看来,此乃自取灭亡之道,天子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百姓何干?
  岂能用士大夫的利益,去满足庶民的要求?
  这种大宋百年重文轻武后养成的极端心态,是变法的最大阻碍。
  直到对外战争节节胜利,才堵住了士大夫的嘴,也令许多明理之人转而支持。
  国家强则民强,与其守住现有的地盘,不如向外开拓,获取更大的资源。
  以前大宋战胜得不到好处,战败就丢地赔款,让人看不到希望,现在思维是该改变了。
  所以求和派的阵营不断缩小,直到不久前,自行消亡。
  剩下的保守派,虽然主张打仗,但依旧抱着老观念不放,正是以司马光为守的一群臣子。
  其中司马光也是宰相,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所以很能折腾。
  此时,赵顼看着司马光的目光,一如当年英宗赵曙看向首相韩琦。
  他也不说,就看着你。
  司马光迎着天子的目光,闭上了嘴。
  那个意思已经十分清晰,让他乞骸骨。
  这三个字听起来不吉利,其实是自请退职的意思,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一般来说,天子还会给臣子加封,以示功成身就。
  如果不知趣,可以去请教一下尸骨已寒的韩琦。
  看着前方,那道至始至终都很淡然,让天子冲锋陷阵的背影,司马光身子一颤,缓缓把头垂了下去,再也不发一言。
第六十四章
黄裳驾临前线
  司马光一下子没了气,保守派官员也蔫了下去。
  黄尚立于百官之首,感受着自身的气运升腾。
  调和阴阳,宰执天下!
  这是宰相的权柄。
  对内治理国家,他没有将那些反对者一棒打死,而是操控大局,令他们不战自败,不攻而亡。
  对外征伐敌国,此前的大理、罗殿、自杞、交趾只是小打小闹,西夏才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
  它占据的河套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自古的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河流纵横,水草丰美,足以养出良驹,地理位置更是上佳,能居高临下,南望关中和中原,对北方游牧民族来说,占据河套,就等于抢到了个南下关中、逐鹿中原的理想根据地,对中原王朝来说,控制了河套,就意味着有了阴山屏障,可以有效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大宋想要真正崛起,灭了西夏,夺回河套,是关键的一步。
  灭了西夏,再北上重夺燕云十六州,灭契丹!
  如今第一步,已经接近成功。
  感悟着冥冥中的气运加持,黄尚双手合起一揖:“陛下,此战西贼必破釜沉舟,臣愿往前线,确保万无一失!”
  赵顼起身,来到黄尚面前,握住他的双手:“先生且去,后方一切有我!”
  这种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来,纵观历朝历代,没有这样的信任与支持。
  那还能说什么呢?
  只待前线大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