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986

  想是受了地震影响,这一科的卷子错漏率远比以前要高。
  以往能参加省试的,都是各地的尖子生,一些低级错误是很少犯的。
  但这一回,低级错误明显增多,显然是慌乱之下所为。
  心理素质本就是重要的衡量依据,考官们不会手下容情,一一将之黜落。
  如此一来,改卷速度倒是快了不少。
  已经有人开始批改最后一摞试卷。
  下意识,就认真了许多。
  贴经墨义不合格的首先刷去,剩下的再细看。
  很快,第一位判卷官就眼睛一亮,在上面划了一个圈,递给下一位。
  就这么一轮轮审核,细致入微,整整三日后,试卷才交予范镇评判。
  看着同僚们的神情,范镇就知道,这疑似黄尚的卷子,必然是很有水平。
  他先看赋诗,很快点头,露出赞赏之色。
  范镇早年赋诗论文,蜚声京华,对于诗赋这一块,最是重视。
  在如今的科举中,这才是评价一个考生才华的关键。
  这份卷子的赋诗文采斐然,虽然没有达到名传天下的地步,但对于科举考核来说,已是一等一的水平,不能再要求多高了。
  不过,还不够。
  省试不比解试,也不比排名的殿试,是审核最严格的一关。
  策也要重视。
  范镇在政坛上,一贯有高处着眼,大处着力的作风,年轻时就有奏章上疏论政,言明官僚臃肿和军队庞大。
  “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这话就是他所言。
  范镇所言并非不切实际,他主张养民以增强国力,方能有效抵御外敌。
  有鉴于此,他很不喜欢夸夸其谈的狂生。
  之前有几分试卷,也是文采斐然,但策的水平很是不堪,就被放到一边。
  所以当发现这张试卷谈的是广南西路问题时,范镇眉头微微一皱。
  如果是热血号召,要与交趾开战,他就要主张将之黜落,毫不留情。
  不过很快,他的脸色缓和下来。
  因为卷上所言,是大力发展农业。
  其中列举大量资料,特意描述,在广西的盆地和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如果农业水平有中原的一半,就能成为数得着的大粮仓。
  只要两广的田地能尽可能多的开发出来,出产丰富,大宋对岭外之地的控制力就能上一个台阶,以此为跳板,整个南海地区都在辐射范围之内。
  其上所言,都有根据,显然是实地考察过的。
  范镇就喜欢这种落在实处的文章,养民强民,正该如此。
  记得黄裳的家,正是荆湖南路的永州,就在广西上方,看来毫无疑问了。
  他想要给第一。
  但再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试卷,范镇却又犹豫起来。
  在他看来,黄尚是有状元之才的。
  可如果自己给了省元,做状元的机会反倒变小了。
  毕竟科举也要讲究平均分配的,尤其是学识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
  不过第三次看了试卷,范镇越看越是喜欢,忽然想到,黄尚本来就是解元。
  他一旦成了省元,如果再中状元……
  连中三元!
  那是何等荣耀!
  既然对方有这个才华,又有这个机遇,自己为什么不给机会呢?
  笔落。
  定名。
  ……
  ……
第五十九章
放榜日
  三月初。
  春来簪花。
  东京开封府的街头,又全是花枝招展的男儿,招摇而过。
  但如果仔细观察,有些士子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僵硬地骑在马上,脸上各种神色交杂,难以用言语形容。
  而他们的方向,都是往国子监汇聚。
  越靠近那里,人就越多。
  今天,是放榜日。
  国子监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上元灯会,都没有这么热闹的。
  这些人不算早,历年放榜时,有三更天开始,就跑过来坐守的士子。
  都想第一个看到自己的名字。
  试想,近五千名士子引颈而望,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还不止这些人。
  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来捉女婿的。
  前面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反应得最真实的,就是这榜下捉婿。
  每逢省试放榜,许多富贵人家守在榜下,找新晋进士为女婿。
  当然,这些士子其实还不能叫进士,因为还没有过殿试。
  只不过那就是走一道程序,定一个高下罢了,这省试榜上的四百人,已经注定富贵荣华。
  黄尚约了同科的游师雄,刚刚来到时,就见到了这么一出。
  “中了!我中了!”
  一个胡子花白,满脸皱纹,长得很像二十五岁程序员的老举人,大叫三声,栽倒在地。
  作为京城人,众人见怪不怪,晕倒算个屁,直接疯了的都有。
  而这正是机会,呼啦一下,扑上来一群壮汉,抬起老举人,其中一人摊开双手,往掌心噗噗吐了两大口唾沫,搓了一搓,对准人中就是一掐。
  这一下出手如闪电,慕容复都看呆了,那老举人“咯”的一声,不知是被掐的,还是被熏的,苏醒了过来。
  壮汉们赶忙扶起老举人,让他看到自己的主子,一位富态的商人。
  商人脸上堆起笑容,恭敬地把腰弯下,拱手道:“官人,可是高中了?”
  进士便相当于官,这声官人称呼得老举人通体舒坦,颤颤巍巍地举起手,指指那黄色的榜单,再指指自己:“三百八十七位……我……我……”
  商人大喜,立刻问道:“官人是否婚配?”
  老举人摇了摇头,一口气没上来,说不出话来。
  别奇怪,不考上不娶妻的士子,大有人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