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1986

  为了让新科进士享受,上千人的队列一路走得慢到极致,而每往前几十米,就响起震天的喝彩。
  “文曲星!文曲星!”
  到了中间,不知是谁喊出声,先是杂乱,然后逐渐统一,声势浩大至极。
  古代的传播速度再缓慢,半年时间,又是连中三元,足以让黄尚文曲星的名头,从永州,到两广,再一路传到京城。
  永州贡院前的一战,更是不知夸大到何等地步。
  此时万众一心,终于爆发出来。
  就连黄尚都没想到,他在民间,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声名。
  “好机会!”
  他福至心灵,立刻开始第二次尝试凝聚文曲星。
  集英殿上,当公布状元时,黄尚就感到八方文气齐齐汇聚,尝试凝聚文曲星。
  但事实证明,难度远比他想得要大。
  单纯的引动文气,与运用道家法门,改变文气,造神文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后者稍稍引发的一丝压力,就足以压垮他。
  千年的积蓄,无数人的信念崇拜,绝不是一个生灵能够承担。
  但现在,京城的百姓不也是崇拜着他吗?
  往日里,人们祭拜孔圣,因此国子监和各地贡院的孔圣雕像,汇聚着海量文气。
  而此时此刻,人们将他当成了文曲星转世,在人间的化身,这份信念足以帮他承担压力。
  果不其然,当这一次再度凝聚文曲星,有无数无形的丝线,将沸腾的文气分散出去。
  这是与屠夫的信仰较量中得到的经验,黄尚没有任其浪费,开始有意地引导反哺。
  得了这个世界这么多好处,是加以回报的时候了。
  黄尚如今的感应已经灵敏至极,在这个狂热的时刻,所有人的情绪都被调动,更能让他感到许多家境贫寒,心思纯净的士子,还有许多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命运的百姓。
  不仅是京城,天下各地,都有太多太多。
  将原本弥漫于天地,无法被运用的文气,注入这些人体内,哪怕是极为稀薄的一部分,哪怕他们无法以文气来战斗,但也令他们才思敏捷,学有所成。
  即便重文轻武的国策一时间难以扭转,也不该只是让文人骑到保家卫国的武将头上,而是要普及文化,开启民智,让知识传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这就是黄尚现阶段对世界的回报。
  他不求什么,只是举手之劳,问心无愧。
  但做完这一切,他却发现,文气变得驯服了许多。
  虽然依旧沸腾,却是真的向中央浓缩,形成一个扭曲不定的气团。
  “很好!但是还不够!”
  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可距离凝聚文曲星,依旧有一大段路。
  黄尚没有操之过急,稳固着气团。
  尖叫声此起彼伏,长长的队伍沿着御街南下,再转向西行,往城外的金明池而去。
  就在这时,黄尚眉头隐隐一动。
  他从人群中,感到一股股恶念。
  新科进士游街,哪怕平常再酸的人,要么不来,如果来了,也被狂热的气氛感染,只剩下羡慕向往,发愤图强。
  可那些恶念显然不是。
  是煞气杀意。
  “西夏!”
  和明教找准贡院放榜的日子袭击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一天高层最为聚集,街头又被堵得严严实实,即便是京城的禁军远非地方驻军可比,也难以抵挡袭击。
  而不仅是西夏外敌,三道强大的气息,也来到了琼林苑外。
  黄尚嘴角微微一扬。
  “你们真是选对了日子啊!”
  “我所求的外界助力,来了!”
第六十九章
大佬见巨佬
  “宋人有个词,叫做乐极生悲,今天我们一品堂的勇士,就会让你们尝到乐极生悲的滋味!”
  酒楼窗边,西夏一品堂主赫连铁树,看着下面大宋百姓的狂热和激动,嘴角溢出一抹残忍的弧度。
  如今的赫连铁树,还不是主线剧情里那个西夏王爷,征东大将军。
  他仅仅是一名西夏旁支皇族,地位不尴不尬,没有实权。
  不过得了提醒后,他的野心被激发出来,上下奔走,网罗高手,一手促成了一品堂的成立。
  现在一品堂初建,上百名武林好手,分批潜入开封,正要初试锋芒,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今日我要让开封血流成河!”
  就在赫连铁树发下大愿之际,下方拥挤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开始动手。
  嘭!
  从赫连铁树的角度,正好看到,自己重金请来的一品高手,被一位仆从模样的家伙,一掌轰在后心,吭也不吭,当场去世。
  而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类似的袭击也连连上演。
  领头者——
  邓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风波恶!
  别看原剧情里,这四位只是跟班,其实放在江湖中,都是威震一方的高手。
  现在的他们,功力自然不比二十年后那么精深,可来到京城的小半年中,也发展势力,整合帮派势力。
  此时占据地利,先下手为强,那些西夏一品堂的所谓勇士们,顿时遭到痛击。
  “不好!消息泄露!”
  赫连铁树瞳孔收缩,拼命压抑,面色也不禁变了。
  刺杀,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出其不意。
  但现在,大宋这边显然有所防备。
  “大白上国的勇士不怕牺牲!杀!”
  赫连铁树目光一厉,却不召回手下,而是直接下令,发起进攻。
  他骨子里,是很看不起宋人的。
  自从西夏崛起,在与宋人的战争中,就是屡战屡胜,几乎没有遇到过大的失败。
  若不是由于西夏乃小国寡民,人力财力极为有限,虽然正面战场取得胜利,但连年不断的战火,摧毁了本就贫瘠的国家,使得族人死亡过半、饿殍满地,李元昊根本不会和谈。
  而即便知道西夏国内的困局,软弱的大宋为了尽快平息战事,也做出巨大的让步。
  仁宗不仅承认了西夏的地位,令两国互市,每年还要给西夏银七万两千两,帛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
  这不是岁币,不是纳贡,美其名曰赏赐,因为西夏向宋称臣了,但性质有什么区别呢?
  最悲哀的是,就连那一点虚假的尊严,西夏也没有给宋。
  名义上的称臣,也只是外交文书上的仪式罢了,在国内他们照样称帝,国号大夏,和宋无异。
  而现在,西夏要的更多。
  他们知道,大宋如果不内乱,西夏是不可能以蛇吞象,占据这富饶广袤的中原。
  所以太子必须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