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0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4/1178

  许非挂断电话,感叹了一下,又念起老马。
  老马也挺久没联系,听说马已今服了。
  ……
  当游戏界热热闹闹时,于佳佳的橘子网正式上线。
  许非正赶上这波热度,临时想到,让她加了一个版块,变成“电影、读书、音乐、游戏”四大类。
  也就是说,这四类作品都可以评分。
  且百般叮嘱:要避免橘子网成为文青的聚集地,要雅俗共赏,根正苗红!
  此类网站靠的是积累,不是自己说我权威评分,我就是权威评分。影响力是随着新片,尤其有争议的新片上映而不断提高。
  今年值得评的电影不少。
  国内《寻枪》《我爱你》《天下无双》《天脉传奇》《冲出亚马逊》《河东狮吼》等等。
  引进片《指环王1》《哈利波特1》《星战前传2》《蜘蛛侠》《风语者》,以及美版《初恋五十次》等等。
  这些都在大陆上映的,很能积累一波评分。
  其中有部片《和你在一起》,陈大导的作品。质量还不错,许非很惋惜,想喷都没法喷。
  等《无极》啊!
  希望陈大导能接受对他电影的一切评论。
  ……
  京郊,马场。
  此处距机场较近,孤零零盖了几栋房,养着几十匹马,四处不见人烟。
  要说生活,没人愿意在这生活。但它很适合做点特殊的事情,不受干扰的,静下心来的,比如创作。
  这里是冯裤子和刘振云的据点。
  “《1942》黄了,《老吴太太》也黄了,合着白忙大半年,抓瞎没项目。”
  冯裤子夹着烟卷,满脸郁闷又带着几分期待。
  刘振云了解他那德行,摸出一卷文稿,题目俩字:《手机》。
  “刚写的小说,你甭看,没功夫等你看完。我给你讲讲,这灵感来自于现在越来越先进的通讯功能。
  你看以前,都是写信。我寄出去,你寄回来,有个时间的浪漫在里面,也有很多错误和擦肩而过。
  现在呢,想找你打电话吧,或者发个短信,你发我我发他,几秒钟的事。
  这里也有很多错误和擦肩而过,我写的就是这种故事……”
  “嗯嗯!好!”
  冯裤子猛点头,精神头又起来了:“光听你说,我这项目就有了。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您是我的大恩人。”
  他年初鼓捣这个,鼓捣那个,啥也没成功,有点丢脸。
  本想低调藏身,谁知柳暗花明。
  “也就是我们俩关系到了,刚出炉的给你拿过来……哎,不过你事先猜到了怎么着?早在这准备了?”
  “屁啊!”
  冯裤子抖抖烟灰:“我这么一个沽名钓誉的人,怎么可能浪费时间吃喝玩乐。是有家出版社找我,约我写本,呃,也算自传吧。
  我答应了,跑这动笔来着。”
  “你四十多岁就写自传?不太吉利啊。”
  “那管不着,反正合同都签了。平时写剧本也挺顺的,冷不丁写自个吧,不知从哪儿下笔。”
  冯裤子拿来一张纸,上面潦草的写个几行。
  刘振云一瞧:转业、汪朔、好梦公司、贺岁片、许老师、艺术中心、葛尤、徐凡等等,全是核心词。
  “别的好说,这位你怎么写?”
  他点了点某个名字。
  “我也愁呢!”
  冯裤子搓脸,一嘴烂牙:“依我嬉笑怒骂的风格,肯定拿诸位开涮。但我吃人家的饭,又涮人家名声,不地道。
  分寸也难把握,写高了谄媚,写低了冷落。
  我得体现出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其十数年的丰功伟业做出几分不落痕迹的歌功颂德……”
第八百八十四章
  冯裤子这本书,写于《手机》剧本创作和开拍之间的间隙,叫《我把青春献给你》。
  一版再版,据说热销百万册。因为是娱乐圈的人,有意无意写了很多娱乐圈的事,群众喜闻乐见。
  这会儿,他送走了刘振云,独坐灯下,对着铺开的稿纸继续愁眉苦脸。
  他78年入伍,在战友京剧团的美术组,84年转业,分到西直门粮库宣传科,号称“西粮太守”。
  但是没去,兜兜转转进了电视艺术中心。
  冯裤子准备从转业写起,许老师是迈不过去的槛,无论在艺术中心相识,还是后来归到他麾下。
  关键怎么写?
  他想了一会,撂下一句“抬头望见北斗星”,顿了顿又划掉——这是汪朔章的标题。
  苦熬半天,实在没辙,干脆给当事人打电话。
  “这么个事,出版社约我写本回忆随笔,里面肯定有你啊!但我把握不准,应该写点什么,你直接说,我心里有个数。”
  许非觉得挺有意思。
  别的老板天天上报刊,这家世,那拼搏的,自己从没接受过此类采访。他不喜欢暴露私人生活,工作方面还可以。
  “谈工作吧,聊聊当年《便衣警察》,你和大钢子夜寻百花胡同找我喝酒。哎,百花胡同不要提。”
  “我明白,我记着我带了瓶白酒,宝钢在你那儿炒的菜,三个菜。”
  “哪儿啊,四个菜!宝钢从厨房捡点剩菜叶子,那天还下雪。”
  “哦对对,那是我们第一次深聊,跟着就拍剧,在夏各庄搭个砖厂,林汝为老太太,少年壮志不言愁……”
  过去十几年了,一言一语的把零碎片段拾起,又变得清晰。
  通了半天电话,双方皆感慨。
  许非再看不上对方,时间在这放着呢。
  冯裤子也有了些思路,泡杯浓茶打算深夜鏖战,用力抹了抹稿纸,提笔写下许老师章的标题。
  正是《风云》中的一句神秘诗句!
  可谓石破天惊,恰如其分。
  顿了顿,又写:
  “第一次和许老师见面,是在八六年初的一个上午。
  那会中心刚拍了部不错的电视剧《凯旋在子夜》,我是美工,跟随仅有42万经费的剧组奔赴前线,算在炮火中得到了成长。
  当时还没播出,不知道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我们翻箱倒柜,也仅能拿出一部《四世同堂》充门面。
  我记得新年刚过,赵宝钢打听说要来个新人,大家都很兴奋。
  中心最早叫京城电视制片厂,经费少任务重,同事都是艰苦奋斗的战友,一起奔着为中国电视剧事业添砖加瓦使劲。
  每多来一位战友,就意味着距事业成功又近了一步。
  见面的时候,许老师刚打水回来,拎着四个暖壶。那时的他还没像日后那样举足轻重,笑起来也有四海为家的潇洒。
  我正在抹桌子。
  就模样来说,大高个,瘦,皮肤白里透红,大面积白,小面积红,五官都很好看。十几年过去,模样基本健在,只没有那时细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4/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