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78

  她拧身出去,末了又进来,捧着本薄薄的小册子,“这才是正经的好书。”
  “《撒哈拉的故事》,笔名倒挺奇怪的。”
  她往里头挪了挪,陈小旭也上床歪着,轻轻翻开第一页。
  故事很薄,很有趣,一个湾湾女人跟西班牙籍的丈夫去了撒哈拉。为了改善伙食,她做了一道粉丝煮鸡汤。丈夫不认识粉丝,妻子说,这是雨,春天下的第一场雨……
  近两年,正是琼瑶热和三毛热的时候,尤其琼瑶奶奶,凡有书摊书店,必定占据C位。平日规规矩矩的女学生,上课偷看的更不在少数。
  三毛的拥趸就相对平和,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般,自己小心珍藏,一旦找到同好,亦会为之欣喜。
  “这个女人真有趣,我都想去沙漠了。”
  张俪看了一小半,目中光彩流转,已然沉浸其中。
  “是不是比琼瑶的好?”
  “当然要好。”
  她把《一帘幽梦》塞在被子里,“其实也没多喜欢,打发时间的,而且我感觉里面的人物关系很怪。”
  “嗯,我也觉得!”
  陈小旭连声赞同,“楚濂既跟绿萍是一对儿,就不该喜欢紫菱,后来跟绿萍结婚,就更不该跟紫菱旧情复燃。
  紫菱明知他们在一起,就不该插足,后来嫁了费云帆,更不该跟楚濂藕断丝连。”
  她神色认真,正儿八经道:“我要是绿萍,谁管他们去,自己肯定活得好好的,楚濂索性就让了她!”
  “那你让么?”
  张俪忽地扭过头。
  “什么?”小旭一怔。
  “我……”
  那鬼使神差的几个字一出口,张俪便后悔了。
  她今天本就乱的很,整个人更像是塌了下去,背后的枕头前所未有的坚硬,撑着自己又一点点立起。
  陈小旭始终怔怔的,过了会忽然笑道:“若是你呢?”
  “……”
  张俪看着她,微垂眸,复又看着,“我若是绿萍,定不肯让妹妹伤心的。”
  “这话有意思,好像你让了就是怕人伤心,我让了就是狠心狠意?”
  陈小旭嗤笑一声,跟着歪了歪,靠在她肩膀上,“再者说,施舍来的,谁要呢?”
  “……”
  外面夜色渐浓,昏黄的灯吊在棚顶一晃一晃。
  二人沉默良久,似有一缕透明的丝线从各自心底颤颤抽出,打成了结,拧成了扣,理也理不清。
  过了半响,张俪方掐了下她的脸蛋,问:“对了,你找我什么事?”
  “差点儿忘了。”
  陈小旭坐起身,“一会区里来检查,任主任让我们装肚子疼,我躲清静来了。”
  “前两天不是检查了么?”
  “那是蔬菜公司的,哪有自己查自己?这回是区高官和区长,问题肯定能解决。”
  “好麻烦的事,就一个伙食而已。”
  张俪摇摇头,又道:“我白天问了王导,9号确定没有戏,你说都叫谁好?”
  “欧阳算一个,还有侯哥,他孤家寡人的,还有吴小东两口子,嗯……”
  陈小旭掰了十根手指头,“就十个吧,再多许老师该心疼钱了。”
  “噗哧!”
  张俪乐的不行不行,“好,就十个,哦不对,是十二个,谁让他主动张罗的。”
第九十八章
一无所有(1)
  5月9日,下午四点。
  许非跟着电视台的车,到了海淀白石桥的首都体育馆。他好歹是提议人,混个记者证进去溜溜是没问题的。
  场馆尚在封闭,里面一万八千个座位,围着中间的一块场地。连台子都没搭,就在地板上铺着红地毯,放了几盆花,背后立着牌子,画着水彩画什么的。
  地毯右侧,摆着一架钢琴,短头发的郭峰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长头发的样子。
  “前奏响的时候,大家从两侧上来,最好手拉着手,按照之前的位置站成三排。”
  东方歌舞团的团长王昆亲临现场指挥,大声招呼众人彩排。
  108名歌手,男的穿黄色夹克衫,女的穿粉色夹克衫,放眼一看,还以为环卫部门文艺汇演来着。
  “好,站好了,我再看一遍。”
  王昆退后几步,扫了遍高矮胖瘦,忽道:“付笛生,你到后面去,太高了。程琳你上前来,常宽别动,你是领唱的!毛阿敏,你跟蔡国庆换个位置,哎对……”
  他那边指挥,这边电视台已经开始拍了。
  折腾半天,彩排完毕,王昆才介绍道:“这是我们京城电视台来的同志,全程拍摄我们台前幕后,大家多配合,好了,先休息一会。”
  台里对这次演唱会很重视,出动了三位摄像师,一位记者,文艺部主任刘迪也在。
  都没经验,咋个叫台前幕后,咋个叫拍摄花絮啊?反正逮住人就问吧。
  许非则脱离群众,先跑到观众席上,居高临下拍了几张全景,然后又在东南西北各角度拍。
  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
  许老师兴奋了,拉住一帮新丁菜鸟就开始拍。不是合照,就拍单人照,尤其李玲玉,怎么着也被那只玉兔精迷死过。
  不多时,一卷光了,坐在旁边装胶卷。末了抬头瞅瞅,忽见一个子不高的哥们戳在钢琴旁边,正跟郭峰聊天。
  “崔建!”
  “……”
  那人疑惑的回头,看是个生脸,“您认识我?”
  “吃饭的时候见过,小号吹的好。”他张口就来。
  崔建在84年组了个乐队,叫七合板,专门在西餐厅演奏外国音乐,京城独一份。而他一听,顿时肃然起敬,能去得起西餐厅,这是款爷啊!
  “都是客人抬举,呃,您是电视台的?”
  “我叫许非,客串记者。”
  客串记者?
  老崔没整明白,反正握了握手,算认识了。
  正此时,一个摄像师刚好溜过来,似乎要拍这边。许非往旁一闪,让过镜头,忽问:“这次演唱会准备了什么歌?”
  “呃……”
  老崔瞬间直面镜头,变成了采访,心中古怪,“这个,这个暂时保密吧,一会就知道了。”
  “这歌是自己写的么?”
  “对。”
  “能说说创作感受么?”
  “也没什么,写这首歌没花很长时间,就是,就是……”
  他穿着黄色夹克衫,还没换那套经典的行头,吐字慢,好像每个字都得考虑一下,“挺多压在心里的东西,特自然就流出来了,而且一开始没觉得这是中国歌。”
  “为什么呢?”
  “因为它的旋律也好,风格也好,不是很被人接受,挺西洋的东西。但我把曲子完成,填上词之后,才发现这就是一首中国歌。”
  摄影师完全不清楚自己拍到了什么样的镜头,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停了两分钟又跑到别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