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178

  成本1千4百万美元,票房1亿7千万,拿下三座奥斯卡,包括一座最佳导演奖。
  而与这些人的热情相比,老板们非常淡定。
  风险太大,不跟不跟。
  ……
  鉴于传言厉害,许非和吴孟臣索性公布了。
  这日上午,京城深秋。
  张总的五星级酒店内,准备召开一场发布会。这是第一次,国企、民间两大电影掌门人共同出席。
  休息室,白胖的老吴歪在沙发上,正看一份通稿。
  看着看着,忽然指向一行:“这个打错了吧?”
  “没有。”
  “我们说好的,你怎么能改呢?”
  “让你少担点责任,我自家企业无所谓,你要是调走了,我得跟老韩干仗,费劲。”
  “你这……你确定你资金充足?赔了不会伤筋动骨?”
  “呃……”
  许非挥退员工,低声道:“我也就跟你说实话,在小礼堂一票大领导问我,我都哭穷来着。
  这等制作成本,在好莱坞叫A级片。每一个大厂,财政只要不是太坏,都有单抗一部A级片失败的承受能力。
  我们觉得惊悚,几亿几亿人民币啊,扔在特效大片里再正常不过。
  我不是说天下能比肩好莱坞,但在这个心态和高度上,别弄得太小家子气。何况我有别的产业缓冲,全赔进去也没问题。”
  行吧。
  老吴这回明白了。
  对方有这个承受能力,但明面上得哭穷,为避免麻烦。而对自己来说,他确实是为自己考虑的。
  不多时,发布会开始。
  吴孟臣先道:“最近有很多传闻,今天在此声明,中影与天下影视的五年电影计划,第五部片为《地球大炮》。
  但由于制作周期太长,明年无缘与观众见面,初步延期到05年,希望大家理解……”
  话音刚落,底下就抢着问:
  “本片成本究竟是多少?”
  “真的是七千万么?”
  “差不多吧……”
  老吴看了眼许非,许非接过话头:“确切的讲,是8千万-1亿美元。其中仙人掌占60%,中影和阳光共出15%,余下由我负责。”
  嗡嗡嗡!
  大大超乎预料,原以为7千万就够跃进了,现场公布肯定会少。
  没想到,居然还特么多了!
  “虽然与好莱坞合作,但我可以保证,大部分的班底都是华语方。特效部分,我们会请好莱坞最优秀的团队,甚至摄影方面,因为我们缺乏经验……”
  “导演和演员还没有选,很快会提上日程。”
  “导演当然是我们自己人,否则就没意义了。”
  “政府方面……”
  许非想了想跟大佬们的对话,简略道:“《地球大炮》不会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我也极力避免它成为一项政治任务。
  它就是在电影产业提升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但相关部门仍然很支持,拍摄中我想会顺利很多。”
  最后,一个记者问:
  “许总,您搞这么大的项目,就不怕打水漂么?或者说,您为什么要做一部科幻片呢?”
  “打不打水漂,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总是怕失败,哪来的成功呢?
  至于为什么做科幻片……”
  许非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在最初策划时,我跟吴董聊天,谈到一句叫‘先驱者必突破自我’。
  我们之前拍了四部片,都很成功。
  形式上很新,内核不见得新,但包装的好,观众非常喜欢。
  我们完全可以顺着路子走下去,再搞一部类似的商业大片交差,为自己立一块中国电影的丰碑。
  五年计划刚启动的时候,有一句话说‘努力打造电影工业’。
  前几部有么?有,比如《十月围城》的文武戏模式、小人物与历史背景结合。比如《英雄》的极致大场面、宣传策略。
  但它们的力量是不够的,你懂么?
  只有真正的特效大片,尤其是科幻片,最能体现什么叫电影工业。
  我们可以找理由,现在不行啊,慢慢来啊。
  OK,等到十年二十年后,也许我们能拍了,敢拍了。
  想法没问题。但我现在就能拍,我为什么要等呢?前面你们说了,怕赔钱?我等市场起来再拍?”
  许非摇摇头,笑道:“这样做没意思。”
  “更何况,《地球大炮》讲的是未来。
  大家拍够了过去,拍够了现在,观众也看够了古往今来。
  我们太需要一部讲未来的电影了。”
第九百二十八章
一梦二十载1
  发布会后,暂且将那些传闻打退。
  但随即又掀起更大的风浪,此等规模的巨制,谁不想参与?
  许老师跟吴孟臣搞了个筹备小组,一件件事情开码。
  ……
  单说小旭那边,《红楼梦》诸位已经到了。
  共95人,不少从国外回来的,招待玩了几天,跟着录节目,预备1-2天。张俪参与了接待,录的时候就出差了。
  她是真出差。
  这帮人第一次重聚,在酒店里,摄像机全程跟拍。末了一块重游大观园,也在跟拍,作为花絮播放。
  11月,清晨。
  秋凉冬寒,差别就在一个感受。眼下正处在中间儿,晌午还暖和些,早晚不留意就会冻着。
  72岁的王扶林早已满头白发,为了这次聚会,特意染黑。
  他站在镜子前,一丝不苟的梳头,整理西装,套上一件棉外套,问:“怎么样?”
  “好,看着年轻。”
  “真年轻?”
  “像四五十岁的大小伙子。”老伴道。
  王导很满意,在西装口袋别了支钢笔,裤兜揣条手绢,标准的老派知识分子。
  打点妥当,门忽然敲响。
  任大惠来了。
  “哎,我刚想给你打电话。”
  “一块走一块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