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1178

  而与此同时,千万个家庭,千万个感同身受的观众,都在为之动容……
  这一段,直接引爆了京城的老百姓!若是有实时收视率显示,必会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人类情感是共通的。
  后世一说起这些,都嚷嚷集体主义滚蛋,我们要人性关怀。
  没错,应该讲人性关怀,人家老母亲卧病在床,媳妇要生孩子,凭什么不能回去啊?但是,别忘了确实有一些特殊岗位,边防、科研人员、环卫工、消防员、缉毒警察等等。
  他们不仅在为岗位做贡献,更多的为这个社会,包括你在内的一分子做奉献。
  “服了!服了!”
  冯裤子搓着大腿,兴奋又感动,像只马猴一样躁动。
  赵宝钢翘起大拇指,“许老师,您绝对这个!”
  郑小龙揉了揉眼睛,想的更深,“你说这些东西,是真还是假?”
  “不能用真假定论,你说是假的么?母亲想念孩子,肯定不是。那你说是真的么?也不完全对,毕竟在镜头前,当着这么多人。
  我觉得这就是电视节目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它用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来表达人的感情,无谓真假。”许非道。
  “……”
  郑小龙、刘迪等人纷纷侧目,跟着纷纷点头,精辟之语。
  ……
  央视大楼内,只要在看电视的,皆是静寂无声。
  会议室早就没动静了,震惊,还有点发慌。自己虽然舞台大,人多,明星厉害,节目也不错,但真能比得过么?
  邓在君盯着屏幕,脸上各种表情拧在一起,显得十分古怪。她万万没想到,晚会居然可以这么做!!!
  “导演,有电话找。”
  外面忽然冲进来一位,“台长的。”
  邓在君一怔,去隔壁屋子接听,“喂,王台长。”
  “看了,正看着呢。”
  “好,非常好。我们可借鉴不了,明天就播出了,临时找人也没时间啊。”
  “嗯,好了,再见。”
  她挂了电话,还没走到会议室,那人又追上来,“电话!”
  “还有电话?”
  “有,有!”
  那人更加谨慎,指了指天花板。
  邓在君深呼吸了几口气,再次接起,“喂?”
  “小邓啊,京台春晚搞的不错嘛,你看了没有?”
  “看了,我们台长刚给我打完电话。”
  “呵呵,看来他比我心急嘛,不过也没什么,我就是说一下。这种形式非常好,既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又能拔高主题。
  你们下次再搞节目,完全可以借鉴一下……”
  “嗯嗯,好,您老保重身体。”
  邓在君回到办公室,见屏幕里已经换了歌舞,几名同事全然没了心思,严肃中带着几分忐忑。
  她坐下缓了缓,忽问:“京台导演是谁?”
  “听说是刘迪一手策划的。”
  “刘迪?”
  邓在君摇摇头,“不对,那人我认识,他没这本事。”
  “去打听打听,谁搞的这台晚会!”
第一百二十六章
幕后黑手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不知不觉,晚会进行到了中段。一位穿着蒙古长袍的女歌手站在台上,独特的女中音瞬间征服了百万观众。
  “咦,这不是德德玛么?79年天桥演出,我还去看了。”
  “她好像第一次上电视吧?早该请她来了,央视也不道干嘛的!”
  “去把你爸叫来,他最爱听这歌了!”
  这首歌70年代就有了,德德玛将其唱红,她这种风格的歌手很受中老年人喜爱。
  一时间,原本没啥兴趣的父辈们也坐在了电视机前。
  “大家都知道,德德玛是蒙古族的非常优秀的女歌手,而我身边这位,同样是蒙古族的一位优秀歌手,来先自我介绍一下。”
  主持人又跑到圆桌旁,腾大爷外表粗犷,上电视还挺腼腆,简单跟大家问了个好。
  “为什么要采访这位呢?因为他会蒙古族的一种非常独特的唱歌技巧,叫呼麦。呼麦的特点,就是一个人可以同时发出两个声部。我也没听过,现场就请您给我们展示一下。”
  主持人很会调动气氛,“大家安静,安静,仔细听一听,是不是两个声部?”
  “……”
  全场目光注视,腾大爷拿着麦克风,嘴巴张开,也没见怎么动,忽地就有一股奇怪的,形容不上来的声音发出。
  难以想象的低,好似什么弦在拉扯、振动,又好似源于大自然的一种古老声响,共鸣强烈,神秘苍凉。
  “哇哦!”
  所有观众齐声惊诧,他们听不出两个声部,但能听出这个声音的独特和珍奇。
  “哗哗哗!”
  掌声雷动。腾大爷也有点紧张,慢吞吞道:
  “呼麦是阿尔泰山原住民创造的一种歌唱艺术,在国内的蒙古族地区已经濒临失传,只有少数老人才会。我也是偶然吧,跟一位老牧民学的。那么借着这个机会,我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这门艺术,把它传承下来……”
  “……”
  京台大楼的会议室,气氛愈发凝重。
  每当以为他们没有新招数了,结果又冒出一个亮点,还是以前从未见识过的亮点。
  “剑走偏锋!绝对的剑走偏锋!”
  一名编导忽地大声道:“不用担心,他们支撑不了一整台晚会。我们才是堂堂正正,我们才是王师!”
  “不,虽然形式上创新取巧,但节目质量也很过硬,像德德玛,我们都知道这个歌手,可为什么……”
  邓在君的声音戛然而止,她看到屏幕里灯光暗下,并打出了一行字:
  “舞蹈《雀之灵》,表演者杨立萍,中央民族歌舞团。”
  灯光骤然全灭,跟着几束白光射下,轻灵的音乐响起,仿佛有一只孔雀沐浴在月光之中。
  它孤芳自赏,临水照花,翩翩起舞……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那只手酥软无骨的颤动着,慢慢波动至全身,时如春水,时如流云。
  美,有很多种。
  那身影看去,先觉柔美,渐渐的,柔美中又透出一种挺拔。
  她的美异常骄傲,异常神气,恰如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
  “……”
  众人再次被刷新了认知,刚才说剑走偏锋的那位也不言语,瞪大眼睛死盯着电视机。
  而与此同时,在城区,在京郊,无数观看晚会的家庭里,审美前所未有的无限趋同。
  《雀之灵》之前只在比赛中跳过,第一次较为普遍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