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1178

  “嗯,正拍一部电视剧叫《死水微澜》,哎……”
  张俪忽然兴奋起来,“有个男人,她在信里提到过好几次,我觉得有戏。”
  “谁呀?谁呀?”陈小旭也兴奋起来。
  “叫什么,哦,张国利。三十多岁,不过有妻子,还有个儿子。”
  “啊?那不是第三者插足么?”
  “她说那边已经感情破裂了,准备要离婚呢。”
  “真复杂!”陈小旭皱皱眉。
  邓洁之前有段婚姻,80年结婚,84年离的婚,正是在圆明园培训班的时候。张国利也有段婚姻,妻子是个演员,82年生了个大名鼎鼎的儿子,嗯,就不说了。
  俩人聊了一会,出去买了火车票,这就准备在京城开始新生活了。
  跟在培训班和拍《红楼梦》时的心情不同,忐忑不安,对前途非常迷茫。晚上又睡不着,叽叽喳喳聊了半宿。
  谁也没提许老师,或者说,谁都故意没提许老师。
  ……
  清晨,大菊胡同26号。
  许非带着尤晓刚、郑小龙推开院门,又冲后面招手:“进来吧,工钱按之前说好的,半天中午结,一天晚上结,晌午供顿饭,听明白了么?”
  “你是东家,俺们可你说的干。”
  一个五十多岁,裹着破棉袄的老头陪笑道,后面跟着四五个青壮。
  这大概是最早的一批农民工,没啥技术,就是卖力气。
  “看好啊,有红漆的都给我扒了,砖头别扔,放一块摞好,开干吧。”
  “好嘞!”
  几人挤进去,开始找红漆,抬眼瞧见一个:一间好像鸡棚鸭棚似的东西,外面画了个圈,里面写着大大的拆字。
  可惜没文化,不咋认字,白瞎了许老师这个梗。
  那边咣咣开始拆,这边仨人转了一圈。许非拿着设计图,道:“老陶家最大,戴红花其次,因为俩人都是最早的住户,有选择权。
  赵志远一家中等,白奋斗偏小,外地夫妻偏小……厨房都在外面,压把子井,老陶家屋顶有鸽子笼。西葫芦家最小,板房,里面全是旧书和磁带……”
  郑小龙点点头,“院子合适,不过你这是假公济私啊,让单位给你出钱拾掇?”
  “我这房子都好好的,就窗户得重装,空间清理清理,顶多两千块钱。你找别的地方,光租金就多少?人家还净事呢,我这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要不你派个财务跟着,一分钱都不带差。”
  “行了行了,我就随口说说。晓刚,你看怎么样?”
  “呃……”
  尤晓刚挠挠头皮,“能不能种棵树啊?没有树总觉得差点。”
  “大杂院一般都没树,占地方。”
  “可是太脏气了,有棵树能衬托着,尤其白奋斗低落的时候,能有个地儿抒发。”
  “那好办,我弄点牵牛花爬山虎,在这束一片,碎砖砌一圈,再摆俩木头桩子。”
  “诶,这个好,光听就有意思了。”
  尤晓刚点赞,同时心里纳闷,这人挺好相处的啊,工作能力强,也配合,怎么总有人说丫是个刺头?
  “行,这边就交给你了。室内景那边,我跟部队借了个篮球场,让冯晓刚负责。”
  郑小龙不愧大院子弟,借,都不带说租的,又问:“对了,演员挑的怎么样?”
  “都有目标了,准备逐一联系。我想把他们都叫过来,搞个面试,大家一起看看。”
  “可以,这样效率还高。”
  仨人又出去走了走,觉得胡同也不错,还有一排粗壮的老槐树。这要等到春夏,绿满枝头,风一吹,用摇臂往下拍,咔咔来个大全景。
  树荫掩映间,罩着一座大杂院,古旧又生活气,刚好可以做片头。
  末了,郑小龙和尤晓刚闪人,许非变身监工,把那些不需要的违建建筑全部拆掉。
  转眼到了下午,他结了工钱,骑着车子奔全总文工团。
  到值班室说明来意,见了位相关负责人。
  他等了一小会,听外面脚步声响,特别特别轻,像只大猫在走,跟着钻进来一人。
  门不矮,这人也不高,可他进来的样子,就是像钻。背驼,缩肩膀,哧溜一下就进来了。
  往脸上看,五官倒也不差,浓眉,中小眼,板牙有点龅,组合在一起会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喜感。
  “你好,我是电视艺术中心的……”
  许非起身跟他握手,哎呦呵,这个发际线,都快秃到后脑勺了。
  “你好你好,我是葛尤,听说您找我?”
  葛大爷的背更弯,双手握着,特谦卑的亚子。
  白奋斗这个人设一出来,许非就不做他人想,必是葛尤。
  别看他父亲是知名演员,其实他小时候最烦表演,即使有老师命令,也不带演节目的。
  在1976年,葛尤分到昌平插队,因为身体单薄,干不了重活,遂被派去养猪。后来高考恢复,他合计不能养一辈子猪啊,就开始考艺校,结果屡屡失败。
  最后报名全总文工团的考试,终于考上了——他演了个小品,打动了所有老师,小品叫《喂猪》。
  他母亲是北影厂的编辑,借此关系,也出演了首部电影《盛夏和她的未婚夫》。
  “是这么回事,我们有部电视剧要拍,觉得你挺适合男主角,我就过来看看。”
  嗯!
  一听男主角,那小眼睛就开始放光。
  其实葛尤生活中挺正经的,无奈印象太深,许非忍住乐,把剧本简单介绍了一遍。
  这会演员都爱演正面形象,如果角色非常作,不符合当代三观的话,很难找到人演。葛尤听完,思考了一会,“许,许……”
  “叫我许非就行。”
  “那个,许同志,这白奋斗是混混么?”
  “不,白奋斗是一个很普通的普通人,却偏偏自不量力的想去实现某些东西。他努力,卑微,被人嘲笑,同时又有烟火气,懂得如何生存……你可以把他称作,一个有梦想的小人物。”
  “那,那我挺愿意演的,挺愿意演。”
  葛尤嘴都秃噜了。
  他非科班出身,经验极少,但某种天赋盖不住。除了男主角的因素之外,一听这个人物剖析,就晓得是个绝好的本子。
  “好,那你下礼拜过来试试。”
第一百四十章
试镜
  傍晚,日头偏斜,将暗未暗。
  三月的京城依旧很冷,且有风,这会儿还好,再过一段又要到了老百姓最讨厌的大风季节。那真是遮天蔽日,飞沙走石,夹着无穷无限的杨絮毛毛。
  许非这几天在一直跑跑跑,见演员,说服,调和时间,争取下礼拜统一试镜。
  这年头没有试戏的说法,导演跟演员见见面,看看形象气质,是否贴合人物。很少有人说,诶,你给我当场演一段……
  但从《便衣警察》的伍玉娟开始,艺术中心不知不觉就进入到这一程序。许非希望大家的习惯能从“像”过渡到“演”——不是强调哪一个,像和演同等重要。
  “叮铃铃!”
  他今天也忙了一天,午饭都没吃,车子拐进百花胡同,想着又能蹭什么饭菜。结果一推门,院里乌压压的,厨房也没开火。
  “人在不在?”
  “哎,回来了?”
  沈霖穿戴整齐,从东屋跑出来,“咱们走吧。”
  “上哪儿去?”许非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