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1178

  这个画面十分诡异,很明显,两个审讯官在审问犯人。但那光影层次,整个构图设计,气氛渲染,却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
  白的好像是黑的,黑的却像是白的。
  “姓名?”
  “周志明。”
  “年龄?”
  “22岁。”
  “家庭出身?”
  “革命干部。”
  “本人成分?”
  “学生。”
  “本人职业?”
  “……”
  “我问你本人职业?”
  “人民警察。”
  周志明的嗓音低沉且嘶哑,猛地抬起头,眼中钢铁般的坚硬和执着,“我没罪!”
  ……
  张国师一下站起来了。
  “这个,这个镜头太好了!”
  他本是打发时间,看看这部来头凶猛的电视剧什么样子,结果还有惊喜。
  随即又非常可惜,咧出一口大牙,“哎哟,这种表现力用在电视剧里太浪费了!”
  “谁设计的,林汝为么?”顾常卫也很神奇。
  “不,她的风格不像,看来剧组里有高人啊!”
  俩人都是北电毕业,老太太也是北电系的,多多少少有点了解。这种尖锐猛烈,充满个性化的镜头,根本不是她的手笔。
  张国师就像一位吃到美味的食客,蠢蠢欲动,特想见幕后的厨子一面。
  ……
  “伍玉娟,我怎么觉着跟以前的电视剧不一样啊?”
  “嗯,这个开头真好,跟拍电影似的。”
  “这是林导演设计的么?”
  “什么林导演,是许非想的。”
  “许老师都能参与拍摄了?”金莉莉惊讶。
  “那倒不是,就几个镜头,他提了点建议。不过他在剧组的地位挺高,管着好大一摊事呢!”伍玉娟与有荣焉。
  “他那么年轻,别人服他么?”巩皇不信。
  “开始不服,后来都服了,因为谁也不敢说自己比他做的好……哎呀不说了,看电视!看电视!”
  ……
  与此同时,在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家里,《便衣警察》继续上演。
  背景是1976年,XX运动,开头一段过后,上来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老太太敢拍,我不敢写。
  事情才过去十年,老百姓记忆犹新,甚至有很多亲身参与的,正好敲在那根麻筋儿上,立时炸开了锅。
  第一集采用倒叙手法,先说周志明被捕,跟着才叙述因果。
  “清明节是什么节啊?鬼节!完全是四旧嘛!送那么大的花圈,是悼念还是示威啊?”
  军代表甘副局长,是那个年代的典型人物,一切从他主持的一场大会开始。
  “我们对广大干警是信任的,现在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密切监视各单位、各厂矿上,要放到烈士陵园!”
  他的右脸,有块皮肤坏死,情绪一激烈就会抽动。
  如果说周志明在开头,瞬间抓住了观众眼球,而甘副局长这番讲话,啪的一下也立起来了。
  周志明作为侦查科的便衣,被派去陵园监视动向,寻找可疑人物。还有个同事,拿着照相机拍发传单的主谋。
  杜卫东,也就是申君宜演的角色,趁着人多偷钱包,被周志明抓到。
  当时矛盾激烈,这货极聪明,趴地上就喊:“公安抓人了!”
  “公安抓人了!”
  跟现在某些拍视频的差不多,就地一滚,“城管打人了!”
  而在此期间,周志明发现施肖萌的姐姐在发传单,并被拍了照片,便故意把胶卷曝光,销毁证据。
  同时他又有少年意气,不愿意拖累那个同事,遂写了张纸条,“各位领导,是我把胶卷曝光了,我觉得悼念这个事情没什么不对……”
  这年头电视剧节奏都快,讲故事,不灌水,扯不出七八十集来。
  第一集50分钟左右,几个主要角色全部出场,周志明的性格特点,初步呈现在观众眼前。
  末尾,甘副局长带人闯入办公室,声严厉色,像一只终于找到猎物的鬣狗。
  只见他披着军大衣,狠命拍着桌子,“我们公安干线内部出了叛徒,这形势还不够严重么?马上逮捕!”
  “我的意见,呃,是不是教育挽救为主,先别逮捕。”周志明的领导劝道。
  “右了!右了!”
  甘副局长提高音量,“现在是什么形势?如果你们继续保守,我把任务交给别人好了!把逮捕证填上!”
  “还没办报批手续啊?”
  “这就是证据!”
  他甩了甩纸条,“此人必须马上逮捕,填上!”
  正此时,门被推开。
  周志明端着盘包子进来,“嚯!今天食堂人真多,好不容易才买着的……”
  话一顿,见屋里气氛不对。
  甘副局长一转头,右脸上一块扭曲的皮肤在抽动,“周志明,回来的正好!来人,把他的帽徽领章给我摘下来!”
  关键时刻,画面突然定格,第一集结束了。
  刘焕高亢的声音响起,“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
  千家万户里,无数观众也像定了格,隔了几秒才反应过来。
  “哎呀,没了?”
  “我还没看够呢,周志明怎么回事啊,到底抓没抓?”
  “京台缺德带冒烟的,偏这个时候完事,跟谁学的?”
  “就是,一天两集多好啊!不行,我这就写信去,必须一天两集!”
  “我也得打电话,不够看不够看!”
  还有一些观众,看完了也糟心,但很快把注意力放到片尾曲上。
  “《少年壮志不言愁》,这是春晚时候唱的歌吧,果然不错啊!”
  “刘焕,我还记着呢,脑袋大脖子短,唱歌原来这么好听!”
  “嗯嗯,这歌真好,有没有卖磁带的啊?”
  更有大晚上的,京台值班人员忙的焦头烂额,因为电话已经打爆了。
  “嗯嗯,谢谢您的关注和意见,我们会努力提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