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1178

  正聊着,又有人敲门,一听就是居委会大妈的破锣嗓子:“平儿在家么?平儿在家么?”
  “……”
  几人看向沈霖,沈霖贼难堪,匆匆过去开门,“刘大妈,有事儿啊?”
  “这不号召给亚运捐款么,我们居委会想搞个联欢会,呼吁一下,你们院里都是大明星……哎哎,黛玉,宝钗,你们都在啊!”
  刘大妈直接闯进来,握住陈小旭就不撒手,“哎哟,这姑娘长的真俊!你说说,红楼梦都住进咱们百花胡同了,街坊邻居也光荣啊!那个刚才都听见了吧,居委会搞个联欢会……”
  “您等会,您等会……”
  许非连忙打断,道:“刘大妈,我们原则上很愿意为人民服务,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国家任务要完成,真没时间,您找找别人吧,不送了啊!”
  他连轰带哄的把对方撵出去,姑娘们都抹了把汗。
  春节试播的时候,几人都在老家,等来京城了,热乎劲早过去。现在正式播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刷的一下就起来了。
  ……
  晚上,堂屋。
  电视机里还放着《红楼梦》的片尾曲,许非坐在马扎上,翻看近些天的报纸。
  前六集试播过,没引起多大反响。昨天第七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评论界又开始热闹,但以褒扬居多。
  因为除去开头收尾,中间的大段剧情,水准相当不错。
  试才题对额,主要体现大观园的布局,还有贾宝玉的才气。宝玉诗文写的不错,只是碰上两个开挂的姐姐妹妹。
  今儿是第八集,《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妃省亲和可卿出殡,是规模最大的两场戏,用心用到了极致。以这年代的电视剧水准,怕是封建贵族奢华场景中的巅峰之作。
  而且演员选的好,成梅一看就珠圆玉润,富贵大气。
  不像少红大师,书里明明写男丁在西街门等,女眷在大门口等,结果少红让男丁女眷都挤在大门口。
  然后凤銮过来,帘子一掀,呀,出来个大马猴!
  第八集结束之后,便是许非跟戴临风建议的,增加一个谈话小节目。提前录制好的,请些主创、学者讲讲里面的风俗典故,拍摄趣闻。
  此外,老头果真联系教育部门,在各中小学开展写观后感活动,选佳作登在报纸上。
  我滴个妈妈!
  许非一阵心虚,为那帮可怜的孩子默哀。
  ……
  “全国人民都是东道主!”
  “人人关心亚运,人人为亚运出力!”
  “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
  7日一早,许非去上班的路上,发现隔了短短几天,京城街头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宣传标语。
  广播在播,大喇叭也在喊,各居委会专门设立了捐款箱,扯着横幅,来捐款的还能得到一张小凭证。
  第一个捐款的,是苏省建湖县湖中小学的颜海霞。
  她就是在两个月前,在报纸上看到了京城副市长的演讲,不知亚运会为何物,只晓得国家要举办一项活动,然后穷。
  她便将省下的1块6毛钱全捐了出去,遂被铭刻在历史之中。
  却说许非骑到电视台,人刚露面,就被李沐叫了过去。
  在主任办公室里,李沐笑呵呵道:“去香港感受怎么样?”
  “感触良多,三言两语讲不完,我打算写出来。”
  “又打算写内参了?”
  “也不算内参,是一本,呃……”
  他比划了一下,道:“主任,能不能搞个内部刊物。就是大家投稿,然后每期印个十几本,我们自己看。”
  “详细说说。”
  “其实就是一种包装,这年头不兴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得会自我宣传。
  比如《胡同人家》,尤导没事写点工作日记,大钢子拍拍现场照片,往里面一放,再来点游记散文什么的。
  一是能作为资料存档,二是能展现风采。人家领导来视察,我们把这东西端上去,妥妥的就是新时代电视人的精神风貌啊!”
  你丫怎么就不能消停一会?
  李沐皱眉想了想,还真可以,“成本小,见效快,嗯,这事我心里有数。”
  “嘿嘿,一看您就是英明神武,千秋万代,在您的领导下,我们披荆斩棘……”
  “行了行了,少拍马屁!”
  李沐打断,又道:“那个拉广告的事儿,台里批了。但怎么拉,我们没经验,我已经号召大家都试试,有路子找路子,有人找人。你提出来的,更得加把劲,经费多了都高兴。”
  “我明白,明白。”
  俩人聊了聊,知道《胡同人家》布景差不多了,剧本已经写了二十集,暂时停一停,把这二十集先打磨完善。
  “主任,服装方面我有点想法。别的照往常来,白奋斗和陶蓓能不能交给我?”
  “怎么个意思?”
  “我想给他们专门弄几套,白奋斗是主角,陶蓓是模特,穿着打扮肯定不能跟旁人一样。”
  “也成,你先试试。”
  “诶,那没事我出去了。”
  许非抬屁股刚要走,尤晓刚忽然跑进来,“主任!哎小许正好你也在……你找的那个王姬,忽然说不演了,要出国。”
  “啊?”
  他顿时也一惊。
第一百五十九章
化缘
  当天下午。
  许非从一家茶馆出来,满脸郁闷,他刚跟王姬见完面,没谈成。
  当初奔着濮存新才去的人艺,结果发现全是人才,又捎带手的挑中了梁贯华和王姬。她手里有一部话剧,本来说演完之后正好接《胡同人家》,但现在有个出国的机会,不想错过。
  你不想错过,我戏怎么办?
  他对此人不熟,印象中貌似出过国,可没想到正赶在自己头上。
  “……”
  许非顺着街边走了一段,愈发糟心,遂蹲在马路牙子上发呆。
  史跃进和于兰姑是一对外地夫妻,最初设定就是女的好看,比丈夫大一些,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嫁给史胖子,心中不满,但还尽到一个做妻子的责任。
  男的貌不惊人,烧一手好菜,有点精明的小算计,清楚妻子的心思,十分疼人。
  梁贯华和王姬非常适合,结果突然撂挑子,不出意外的话,下月就要拍了。
  换谁呢?
  许非不断合计,丹丹姐?演技没得说,年轻时候也算好看,但气质不对味儿。
  吕立萍?不好看。
  江杉?小了点。
  他不是百科全书,记不住辣么多女演员。
  最后没办法,起身走到公共电话亭,掏出一大把硬币。凡是京城的,跟文艺界沾边的朋友,全都打了一遍,帮忙找人。
  ……
  京城,肥皂厂。
  办公室里,厂领导翻着厚厚的一摞策划书,耳边听着赵宝钢白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