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178

  许非往回转了转。
  “哎,有了有了,别动!”
  “是中央台不?”
  “是中央台!”
  “有雪花没?”
  “不大。”
  “那我进去了啊。”
  许非晃晃悠悠进屋一瞧,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里正播着一段京剧。爹妈坐在炕上,乐颠颠的看,画质没法形容,由于尺寸太小,观感也不太愉悦。
  这会儿电视节目少的可怜,都用纪录片、新闻、戏曲凑数,再辅以少量的电视剧。
  七十年代,只有中央台和省级台,去年才允许创办市台H县台,但传输技术跟不上,现在是从共用天线到电缆的过渡阶段,非常不成熟。
  那许孝文也得意,一个月能搬回一台电视,还有相当多的余钱,这都彰显了一家之主的尊严和地位。
  他和许非在外跑江湖,几乎踏遍省内,演了二十多场,春节头两天才赶回来。
  许非混了二百多块钱,许孝文八九百,单田芳自然最高,人人尝到甜头。邻居张家也是曲艺团的,跟张贺芳一队,同样搬了台电视回来。
  总之团里上下,这个年应该都很愉快。
  “都说春节晚会好看,我今天非得瞅瞅是啥样,电视谁也别关。”张桂琴看了一会,大为满足。
  “没点出息,以后买彩电你还不睡觉了?一会别忘做饭,我出去溜达溜达。”
  许孝文从来不下厨,披件大棉袄就出了门。
  俩人的亲戚基本在乡下,搞运动时纷纷疏远,现在也不怎么来往。而东北这边的习俗,一般中午吃顿最好的,然后晚上接神,再吃顿饺子就OK。
  张桂琴早备下了年货,从院子雪堆里拽出一只整鸡、两尾冻鱼和大块猪肉,硬邦邦的,许非拿斧头咣咣开始剁。
  窗根底下,还有一地的黏豆包和冻梨,瓜子花生、点心蜜饯也早早摆上炕桌。邻居张家也热闹,这边用斧头,那边用锯,不知道还以为院里是干木匠活的……
  许非没经历过这个,玩的特别嗨,连买冰箱的念头都往后推了推。
  张桂琴更忙的脚不沾地,把鸡放进大灶,整只蒸,猪肉也大锅炖,等鱼化了点又咔嚓咔嚓收拾,一脑袋汗,笑却没停过。
  夫妻俩活这么大,约莫是最丰盛的一次春节。
  “我小时候穷的很,一年到头能吃回肉就不错了。那会你姥姥炸油渣儿,放篮子里吊棚顶上,就怕孩子偷吃。还有回你姥爷发了点糖,把咱们都轰出去,俩人在屋里吃。我就在外面喊……哎哟,现在条件真好了,谁能想到呢?”
  许非就当听老妈讲古了,也挺新鲜,只是光看着没搭手,因为他不会做饭。
  诶,男主竟然不会做饭你敢信???
  待饭菜准备的差不多时,许孝文也回来了,三口人痛痛快快吃了一顿。跟着便是空闲时间,老爹喝了点酒,趴炕上眯着,亲戚邻里,距离近的就开始窜门。
  张桂琴刚送走一位,陈母带着陈小旭和陈小阳就过来了。
  大人们在里屋说话,许非陪在外屋。那丫头嘴里嗑着瓜子,边嗑边吐槽:“听说你出去跑江湖了,真是福大命大,还全手全脚的回来。”
  许非抓了点果脯给小肥皂,啊呸,给小阳,笑道:“本来不爱去,现在想想幸亏去了,不然真见识不到。”
  “见识什么?”
  “人民群众对老艺术家的热爱啊,那真是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他回想起这一个月的经历,还是不禁感慨,“咱们以后要是干文艺工作者,做到这份上也就算行了。”
  “别往脸上贴金,我许是文艺工作者,你顶多是个耍把式卖艺的。”
  “那怎么了?耍把式卖艺的以后都挣钱,甚至没把式的,都能躺着挣。”
  “又胡扯,没本事的怎么能挣钱?”
  “因为人傻啊……”
  许非摇摇头,不想提这些,问:“你最近忙啥呢?”
  “我能做什么,除了看书就是看书。”
  陈小旭又忍不住担心,道:“这都过年了,还是没消息,会不会落选了?”
  “我看报纸上写,二稿剧本已经完成,选角顺利,估摸很快就有信儿了。”
  “要是没有呢?”
  “不可能。”
  “万一就是没有呢?”她抿着小嘴就是犟。
  “要不咱俩打个赌,春天结束之前肯定有消息。我要是输了,我就请你吃饭,最好的馆子随便点。”
  “那我输了呢?”
  “你输了……”
  许非顿了顿,脑袋里忽然就蹦出一个梗,不由笑道:“你就拔棵垂杨柳给我看看。”
  “我为什么要拔垂杨柳?”陈小旭十分不解。
  “因为,因为……没事没事……你不懂,你不懂……”
  他瞧对方一脸呆萌,愈发被戳中笑点,乐的跟个二傻子一样。
  “这出去一趟,莫非是病了?”
  姑娘有点害怕,匆匆顺了几块点心,拉着妹妹远远避开。
  ……
  除夕夜里,三口人挤在一个炕上,吃着猪肉芹菜馅饺子,看了一场最原生态的春晚。
  去年开办,今年才第二届,各方面都很粗糙,但绝没有后世的强政治性,其乐融融,随心随性。
  观众席比较少,几个人坐张圆桌,看着看着忽然台上点名,嘉宾起身就上去了。
  甚至姜老师和李老师唱《刘海砍樵》的时候,没有道具,姜老师瞅见一根拖把,把头一卸,扛着棒子就上台。
  本届春晚堪称经典,不少节目都耳熟能详。
  像马大师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陈老师的《吃面条》,李老师的《难忘今宵》也正式成为了固定曲目……
  许孝文和张桂琴兴致淋漓,大半夜都不困。许非啃着冻梨,纵然看过千百遍,却也奇妙的融入到这种氛围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那会还在农村,院里院外全是雪,小孩子穿着新棉袄,兜里揣着几毛钱,捧着零食和小嗤花东跑西颠,不时被划炮吓一蹦达。
  大人们在家里热乎炕头,喝酒吹逼,看春晚,夹杂着各种哭闹劝解欢笑……
  这特么才叫过年呢!
第二十章
这是一个春天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个圈圈。
  而1984年1月,这位老人突然决定到圈圈看看,并且题词:“深城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在他离开后的第二个月,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中国的对外开放由点及面,形成了沿海全境开放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这些举动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使得社会思想也不再动摇。
  所以84年是个极其关键的年份,商品经济的概念正式提出,企业飞速发展,后来很多人将这一年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这一切都与许非无关,哦,起码暂时无关。
  当春节过后,天气渐暖,树上的新芽刚刚生出时,等待了近一年的《红楼梦》剧组终于传来消息。
  一名副导演专门跑到鞍城,给许非和陈小旭签了半年借调合同,让俩人在4月1日去京城报到。
  ……
  “是这儿么?”
  “应该是吧,没看进进出出的么。”
  在京城的桃花还没绽放的春天里,许非和陈小旭又熬了一宿的火车,提着大包小包赶到了位于圆明园的招待所。
  招待所非常破旧,四层楼,有个小院,就在大水法后面。俩人进去的时候,一楼已经挤了不少人,尤氏的扮演者王贵娥正在大声招呼,“报到的同志去里屋登记,统一分配房间,大家不要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