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1178

  跟着转向另一边,葛尤、牛振华、濮存新几人凑在一块分烟抽,又一起推车子出门。
  “……”
  他张了张嘴,再度尴尬转头,见曹影孤零零坐在台阶上,一脸不爽。
  他一拍脑袋,差点忘了,人家老爹嘱咐自己照顾来着。
  “小影!”
  “嗯,导演!”
  曹影扬起脸蛋,秒笑。
  “你妈妈还没来接你呢?”
  “她这人时间观念差,一向不守时。我爸还行,就是太忙了,老上夜班,然后早上起不来。”
  “别着急,可能在路上了。”
  尤晓刚在旁边坐下,顿了顿,问:“你这段过来,都是小许接送么?”
  “嗯,非哥哥每天三点多到菜市口,一按铃我就知道是他,然后晚上再送我回去。我妈巴不得他天天干呢,自己就省心了。”
  “……”
  尤晓刚砸吧了下嘴,看看眼前散去的剧组,又看看已经干燥的地面。
  按理说,小姑娘13岁,父母时间不配合,剧组应该解决这个事儿。但从开拍那天到现在,没人想过这个,因为许非已经在做了。
  “……”
  曹影见他不说话,也不走,心中郁闷,您还想聊嘛?
  不聊我就不装了。
  约莫十点半的时候,妈妈终于过来了,张口就骂:
  “你这孩子,咋弄这么晚,我深更半夜容易么,连个男人都没有,出点事咋办?”
  “哎,导演好,我家孩子淘气,给您添麻烦了。”
  “没事没事,不早了,快回去吧。”
  曹影被妈妈粗暴拉拽,却也习惯了,还不忘回头摆摆手。
  转眼间,大院一干二净,最后一个人道:“导演,您走么,我要锁门了。”
  “哦,锁吧。”
  尤晓刚这才推车出门,在漆黑的胡同里,也不骑,就那么慢吞吞走着。
  ……
  当尤晓刚终于感受到被巨人支配的恐怖时,许非已经完成了第二次的借调工作。
  刘迪借两天,他一天就搞定了,其实只要有“亚运捐款第一人”的说法,这场晚会注定不会失败。
  此刻早晨,他正坐在中心的办公室里跟李沐哈拉。
  “你写的那个香港之行,我看了,深入浅出,对比两地电视剧拍摄差异,很不错。不过有些地方不妥,像什么电影工业啊,有点泛泛,而且现在风向敏感,我就删改了一下。”
  李沐抽着烟,笑道:“我准备放在第一期内刊里,下周就可以出了。印十五册,中心留五册,台长、副台长、市广电局、文化口每人送一册,那个交流活动也就差不多了。”
  “呵呵,这么捞资本的事儿,当然差不多。”
  “你小子,我也想捞资本,你把我也算进去?”
  “您不一样,您还干着实事儿呢。”
  许非一边恭维,一边吐槽。
  他写了很多香港行的见闻,尽量客观,就说技术层面差不多,但设备跟不上,经验跟不上,类型片不丰富,很多题材内地都没有,尚待开发。
  还有武侠剧非常落后,缺少武指,希望能搞搞交流,培养自己的武侠土壤。
  唯一主观性的,便是略提了下“工业化”这个概念,结果被删了。当然李沐也是为他考虑。
  “搞归搞,以我们的政治体量还差点……”
  李沐思量着,继续道:“香港的情况特殊,人家能跟中央直接对话,京台虽是首都台,地位却不高,估摸人家看不上。
  这样,等台里同意了,我们联系一下央视,趁搞晚会的时候商谈商谈。”
  话说在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播了一台叫“《西游记》齐天乐迎春晚会”的节目,广为人知。
  其实《红楼梦》也有一台,叫“京港联欢《红楼梦》文艺晚会。”
  今年7月1日,建造近十年的彩电中心正式落成。为了庆祝盛事,为了迎国庆,央视便想请亚视过来,联合搞一台红楼晚会和相关的知识竞赛。
  现在报纸上已经登了知识竞赛的题目,经初选、笔试、口试、和电视初赛,最终在大陆和香港各竞出3名选手参加决赛。
  决赛安排在晚会之后播出。
  这台晚会非常传奇,因为影像资料丢失、缺少著述回顾,很多人都不知道。后来影像资料又找到了,才在网上有了视频。
  其中有个小品,说贾宝玉一梦二百多年后,到了现代,见那些姐姐妹妹都陌生了。
  凤姐成了导演,迎春成了护士,元春干起了个体户卖包子,黛玉成了诗人,还加入了作协。
  宝钗成了玩具设计师,抱着个米老鼠哭唧唧,“我和孩子,等了你两百多年了……”
  小品的作者,是赵连甲和幺树森,曲艺界的大前辈。
  所以说这脑洞啊,内地也很发达。
  “还有个事儿,我看你写的香港那些武术指导,都是学功夫出身?”李沐问。
  “对,香港有一个独特工种,叫龙虎武师,别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要么学过功夫,要么学过武生,因为香港武侠片兴盛,有这帮人一碗饭吃。
  做替身、玩特技、跑龙套,哦,就是小角色,非常非常辛苦。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后来成了武术指导,还有些成了大明星,比如程龙。
  武指跟武术不一样,因为影视剧的观感很重要,打起来要好看。会武术的不一定会设计动作,但肯定比别人更适合一些。
  “……”
  李沐捻灭烟头,起身踱了几步,忽道:“我准备招一个人,专门研究这一行,看能不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武术指导。”
  哟!
  许非顿时佩服,一把手就是一把手,有魄力。
  “招人的话,就得去体校和武术队找了,指不定能找出第二个李连杰呢。”
  “李连杰我不敢想,我就想咱们以后拍武侠剧了,自己人能拿得出手,那就行了。”
  李沐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做了怎么样的决定。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第一百七十九章
师兄弟
  其实内地有自己的武术指导。
  像《少林寺》的武指就有四个:马贤达、潘清福、王常凯和于海,都是正儿八经的武术家。
  他们的兴趣在武术,除了于海之外,其余跟影视圈交集不大。反倒是里面的大反派于承惠,跟影视剧结下了深厚缘分。
  这些人的风格非常写实,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脱胎于武术套路。扎实,稳,但缺乏灵性和观赏性。
  后来又有,孙建魁——《太极张三丰》里的大太监;熊欣欣——鬼脚七;赵箭——《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里的赵天霸等人。
  都是内地出身,又都去了香港深造,跟着刘家班、袁家班等学艺。
  真正土生土长的,要数很多年后突然冒出来的徐浩峰,他完全是自己的东西,一点港味没有,且在功夫片日落西山的环境下,硬生生开辟出一条新路。
  李沐说要招一个人,专门研究这行,虽未实施,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许非离开办公室后,趁着还有半天时间,索性先去划拉划拉。
  他骑车到了地安门附近,找到一家占地不小的学校,外面挂着牌子“京城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
  这是个神奇的地方,相当于中专的资质,居然能培养出那么多牛人,连国际丹和吴彦祖都专程跑回来进修。
  许非掏出万能的工作证,很快受到了一位领导的热情接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