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1178

  “拉广告。”
  “人员呢?”
  “外头找。”
  “场地呢?”
  “自己租。”
  “那你何必呢?”
  “嘿嘿,您知道……”
  李沐不说话了,自己还真知道,不就是想要一部戏的主导权么?
  他没在一线工作,不甚清楚,但也有所耳闻,《胡同人家》基本是对方一手搞起来的,连尤晓刚都不好使。
  老实说,他乐于看到年轻人成长,可这个成长速度太可怕了。
  第一年挂着美术的名,干着副导演的活;第二年挂着副导演的名,干着导演的活;第三年又要承包……
  而同时他又很相信许非,这个年轻人入职以来,就不断带来惊喜。有中心的,有台里的,连对港交流都是人家提的。
  他喝了半缸子茶水,道:“你的意思是,不用单位的人?”
  “用也行啊,我自己包圆了,让大家怎么想?”
  “呵,你还懂点事理,那你刚才……”
  “这就是矛盾。按理说,承包都交给我,单位一切不管,但不能真这么干。就算您同意,大家也不同意,我准保被举报。”
  许非刚才是拆墙,现在是开窗,“所以我想做制片人,资金单位出一部分,我拉一部分,人员尽量用单位的,缺口再从外面找。”
  “你不想做导演?”李沐奇怪。
  “这戏的导演不重要,也照顾不了全局。”
  “那你想找谁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
  “我考虑考虑。”
  李沐坐在椅子上沉吟,许非也没走。过了一会,他才似忽然想起来,“对了,这是交流周的初步安排,你看看。”
  许非接过一张行程表,上写:京港影视文化艺术交流周。
  活动时间:4月5日-12日。
  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京城电视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
  活动宗旨:邀请香港杰出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开展深入对话、影视座谈等活动,促进两地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合作。
  港方人员:亚洲电视部分高层、演员、技术人员,徐晓明团队数人,袁家班数人。
  没了?
  没了。
  许非一看港方人员,就晓得对方没咋重视,来也是碍于情面,或者推销电视剧的。
  不过有徐晓明就行,袁家班更是惊喜。
  再看日程安排,中规中矩,多是座谈会、记者见面会、观众见面会。而《末代皇帝》和《胡同人家》的座谈,定在了4月9日。
  ……
  李沐确实考虑了几天,就在想许非的步子会不会太大?
  后来琢磨琢磨,他干什么貌似都游刃有余。而如果不交给他,这小子立了如此多的功劳,却要被资历压制,怕是会心凉情薄了。
  几天后,中心宣布由许非担任《胡同人家》的制片人,经费还是60万,各出一半,成品不少于40集。
  制片人跟制片主任不同,后者带了主任俩字,好像很牛逼,实则是管后勤的,制片人才负责全局。
  大家心情复杂,和和气气的局面终于有点瓷器店的样子。
  一方面没人质疑他的能力,拿第一部说,剧本、演员、拍摄他都是核心人物,除了没参与后期。
  但另一方面,许非实在太年轻,某些人没脸皮在一个后生手下听命。
  他这次可是挂实衔。
  许老师不急,在自己办公桌坐着,颇有姜子牙钓鱼的架势。
  第一个来找的很意外,陈彦民。
  俩人岁数差不多,陈彦民略大几岁,开诚布公,“小许,我想做这剧的导演。”
  “陈哥,导演可不好做啊。”许非笑道。
  “没关系,我经验不多,正好磨练磨练,而且咱俩的路子挺合得来。”
  这话倒没错,能写出《黑楼孤魂》的编剧肯定是个好导演,他意识确实超前,后来年纪大了才变平实。
  第二个投诚的,冯裤子。在赵宝钢和许非之间纠结很久,还是选择腿粗的。
  第三个,关景清。从《便衣警察》就给他做道具……
  今年艺术中心大开大干,预定五部作品:
  王保华的《屏蔽》,拉走一些;赵宝钢的单本剧,拉走一些;金焰的单本剧,又拉走一些;还有尤晓刚的《夜郎风情》。
  瞬间暴露缺点,人员短缺严重,只能跟电视台和电影厂借。
  这样成本又提升了,好比《红楼梦》得付双份工资,一份给本人,一份给单位找替岗的。
  总之呢,许非的人缘还不错,《胡同人家》的吸引力也比单本剧强。
  制片主任于普、摄影师毕建华,两个主要人员都在,外加一个不涉及具体事务的责编郑小龙,都算上一共十五人。
  ……
  领导班子确立之后,许非并未急着拉广告。等电视剧播出了,那才是找金主的最好时机。
  夜晚,书房。
  已经过了午夜,老妈等人早就睡了,他还点着灯,琢磨第二部的思路。
  首先《胡同人家》的调子不能变,贴近生活,艺术夸张,针砭时弊,探讨情感。关键不能水,每集得有内容。
  去年42集,把能写的热点都写完了,但今年还有新的,比如《红高粱》和房改。这东西就跟某人的小说一样,随写随蹭。
  而整体剧情上也有发展,白奋斗想当演员,没当成,第二部得有进步,和陶蓓的感情戏也会波澜壮阔。
  他磨了一遍前十五集的剧本,梁左等人愈发纯熟,甚至有点程式化。哪里该埋包袱,哪里必定笑……这样挺好,尚未乏味的时候就能结尾。
  因为明年肯定没有第三部了,嗯。
第二百一十章
廉价劳动力1
  京城,某宾馆。
  房间内,李健群正给一个女人量尺寸。
  女人身材高挑,两条腿又长又直,一头短发,棱角分明的脸,不是精致意义上的美,极具个性,见而忘俗。
  “您转个身。”
  “好。”
  女人转过去,张开双臂,感受着对方的细致,笑道:“我先打听打听,你准备给我设计什么样的衣服?”
  “您喜欢穿裙子么?”
  “穿够了,我要利索点的。”
  “那给您做件衬衫,下面配七分裤,您腿好看,一定要露出来。”
  许非也在打量,插嘴道:“还有您的发型得改改,虽然您大气磅礴,天姿国色,但这个发型显老,我给您设计个清爽点的,准保横趟一票不开眼的小女子。”
  “哈哈!”
  女人大笑,回身道:“老米,你哪儿找的服装师,真有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