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178

  然后就成了现有的版本,将上述内容缩减为半集,后半集林黛玉直接就进贾府了。
  还有非常可惜的太虚幻境,据周领说,当时是真理部发话,大意是:不许拍做梦这一段,贾宝玉追求自由婚姻,是反封建斗士云云。
  这特么是人话嘛?!!!
  当然谁也没整明白,你不许封建迷信,那《西游记》和《济公》是怎么回事?反正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
  夜越来越深,侯昌荣和吴小东看了半天剧本,主要是揣摩自己想演的角色,熟读台词。当俩人有些倦意,想关灯睡觉时,却发现许非还坐在桌前。
  身板挺得笔直,右手拿着铅笔,在剧本上写写画画。还不是那种简单的人物注解,甚至又扯了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
  俩人对视一眼,都瞧出彼此不解。
  这位室友年纪虽小,却丝毫不敢轻视,平日里多有惊人之举,这会又不晓得在搞什么。
  ……
  四月十日,早九点。
  大家吃完了早饭,不用喊不用催,自动自觉的挤进会议室,一个个摊开小本,格外正经。
  前面的桌子撤了,因为要容出空间,只摆了一张沙发,旁边立着块黑板。沙发前还放了台录音机,一边讲,一边录,管这事的是郭晓珍(史湘云)。
  从前天起,一些专家顾问就开始给众人上课,第一天是编剧周雷,讲《红学概论》。第二天是红学家胡文彬,讲《国内外红学研究概况》。
  今儿是邓云乡先生,讲《红楼梦》里的民俗礼节。
  邓先生是红学界元老,不仅仅是《红楼梦》,对南北两地的风土人情也极有研究。他久居魔都,为了培训班特意赶过来,就住在张俪隔壁——之后也成了全程跟组的民俗指导。
  大家等了一会,就见王扶霖扶着老先生进了屋,在沙发坐定。
  邓云乡七十了,气有点喘,喘匀了才缓缓开口: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无朝代可考,曹雪芹刻意模糊了年代背景,甚至地理区域。比如贾府的所在地,究竟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至今仍有争论。
  曹雪芹想将真事隐,但在很多生活细节上是隐不了的,尤其是里面的民俗礼节。比如衣食住行,祭祀访友,灯谜戏班等等,我们抽丝剥茧,还是能看出不少端倪的。
  今天我们不讲复杂的,就讲问候礼。”
  他喝了口水,继续道:“其实红楼梦反映了很多旗人礼节,如第九回,贾政问跟宝玉的是谁,外面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问安……”
  说到这,邓先生撑着沙发站起来,王扶霖连忙虚扶着,就见老先生亲自示范,“左腿抢前一步,屈右腿半跪,右手半握拳下伸,这就叫打千儿。仆人见主人时用的,典型的旗人礼。”
  “……”
  许非见状,不由心中一动,除了记笔记之外,刷的撕开一页纸,寥寥几笔,就画了一张速写。
  陈小旭歪头看,一个简单生动的古怪小人,右腿半跪施礼,正是老先生示范的动作。
  她眨了眨眼,写了张纸条甩过去。许非一瞧,“这个法子好,清晰明了,下了课好好画画,让大家也学学。”
  “得您夸奖真不容易。”他回道。
  陈小旭扭过头,不再理会。
  “还有三十一回,湘云到来,众姊妹请安问好。请安是如何请呢?按汉人礼法,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半握拳,放在胸口以下,上下动一动,这叫万福。
  按旗人礼法,双手平放膝上,弯膝碰一碰身躯,这叫请碰安。
  那到底是万福,还是请碰安呢?曹雪芹没有明写,你们自己考量。
  这些都是问安礼,并非正式的大礼,大礼就是跪拜磕头。最生动的便是六十二回,平儿给宝玉拜寿,你们看看怎么写的……”
  有的人忙着翻书,邓先生却没有任何草稿,直接道:“平儿便拜下去,宝玉作揖不迭;平儿又跪下去,宝玉也忙还跪下,袭人连忙搀起来;又拜了一拜,宝玉又还了一揖。”
  他冲着王扶霖道,“这段一定要注意,女人先万福,男人先作揖,然后才跪下磕头。一揖,一跪一磕头,跟着又一揖,这算完成了。
  磕头千万别加打千儿,那是旗人的常礼,随便的,真要拍出来让人笑话。”
  王扶霖连连点头,邓云乡又叫人:“周领啊,周领?”
  “这呢!”周领稍稍站起。
  “还有一点,我上次看你写的有个段落,磕头把屁股翘起来,那是不对的。磕头翘屁股,表示完全臣服,非常谦卑下贱的一种行为,红楼梦纵观全书,没人需要这种,一定得改了。”
  “记下了!”周领忙道。
  邓先生的语速很慢,声音也低,满屋子雅雀无声,就怕漏听了一个字。数十双眼睛注视着前方,只有轻细的书写声,和录音机的沙哑转动。
  “……”
  来此十余天,许非最喜欢的就是上课。
  周雷,胡文彬,邓云乡,后面还有朱家溍,周汝昌,蒋和森,吴世昌,启功等等。没有任何酬劳,剧组窘迫的也出不起一辆车。
  这些年过半百的老先生,都是自己坐公交一路赶来,中午留顿饭,再坐着公交回去。
  “优先放了个外任,不妥,那时候不这么说,应该是仅先放了缺。”
  “瓦败冰消,不妥,改成瓦解冰消……”
  一个字一个字的给你推敲,一个逻辑一个逻辑的给你讲授。大家清楚机会不易,有些人学历不高,听不太懂,但也满纸记下,回去借了录音机,再自己慢慢琢磨。
  年轻人二十来岁,正是活泼好动,但唯有上课时,最为严肃认真。
  这便是这个年代做学问的人,也是这个年代听学问的人。
  后来呢,后来哪有这样做学问的人,又哪有这样听学问的人呢……
第二十五章
说探春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小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不见外男,所以总体上一定是含羞带怯……”
  夜晚,小屋子里,李颉正给许非、吴小东、陈小旭和张俪说戏。
  “古代小姐看人,一定是遮遮掩掩的。你们的问题就是眼神太大胆了,比方你演林黛玉,你看人就不行,一定得偏着点,或者低着头……”
  李颉59岁,特别瘦,一张奸脸,但人非常好。由于狼多肉少,学员们早不局限于那几位表演老师,现在连摄像李尧宗,编剧周领都被缠住,请教如何理解角色。
  李颉这里更是常年排队,那也毫无怨言,手把手的教。这时候可真是手把手,不像后来就特么为了摸摸小手。
  “你先学会这个,看人不要直上直下,身体稍微侧过来,然后眼睛慢慢的,从下到上滑过去……”
  陈小旭酝酿了片刻,八十斤的小身板轻轻拧过来,然后垂眸,微抬,再一点点往上绽,未等完全绽开,忽地又似羞了,缓缓垂了下去。
  “哎,好!”
  李颉十分意外,拍手道:“你这个眼神抓的太好了!”
  “可别的我还是不会演。”她愁道。
  “别着急,表演这东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主要得找到角色的感觉。你演林黛玉,你就得努力把自己变成这个人物,一旦变成人物,自然就会演了。
  什么意思呢,比方你现在背着一个人走路,你演一下。”
  陈小旭根本放不开,笨手笨脚的走了几步,李颉道:“这就是不会演,那怎么办?来,你趴到她背上。”
  “我?”
  张俪一愣,小心翼翼的伏在妹妹身上。
  “你现在背着她走两步……你瞧瞧,这就会了吧?我说的就这意思,不会演没关系,一定要吃透角色,往角色身上靠,自然水到渠成。”
  李颉是京城电影学校毕业,也就是北电的前身,经验极其丰富,说的已是体验派和方法派的内容了,只是国内还没有研究。
  经过一通教诲,俩姑娘茅塞顿开,透彻了不少,又齐齐看向许非,意思是:你果然是个银样镴枪头!
  李颉之前已经教了十几个,这会腰酸背痛,坐在椅子上面露疲态。陈小旭连忙过去,道:“还有一个呢,我给您捶捶,您歇会再教。”
  她哪会捶什么背,但态度让人很愉悦,老头挺起精神:“许非,你试哪段?”
  “贾芸和小红初会。”
  “找搭档了么?”
  “嗯。”
  他一指张俪,冇办法,陈小旭不搭黛玉之外的戏。
  “那你们排一遍,我先看看。”
  只见许非往里走了几步,似在屋内,张俪则往远拉,似在屋外,然后操着可爱的川普叫了声:“哥哥呀!”
  他探头往外瞧,二人目光对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