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1178

  杀青之后,他饱饱的睡了一礼拜,这才把熬夜和费脑费力的消耗补回来。不过作息就紊乱了,跟别人挨不到一块。
  他看着空荡荡的院子,洗脸刷牙,热水泡饭,就着酱菜对付一口。
  吃完又摘了只石榴,掰开里面红润润,亮晶晶,颗粒饱满。
  许老师坐在葫芦架下,面无表情的抠石榴吃,脚边pia着猫和狗,凉爽的秋风一卷,特风烛残年。
  “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生活就像没有本章说的小说一样毫无乐趣。”
  絮絮叨叨的吃了半颗,许非抻了抻腰,推着自行车出门。
  没错,他又有工作了。看别人是工具人,其实往往自己也是。
  1988年的京城秋天,还带着价格闯关时的紧张,每个人脸上都有点神经质,心里慌慌,好像下一秒就会因为什么东西而爆发出来。
  京城尚好,各地时不时还有报道,晋省老太太买了1000袋白面,江城女子扛了十箱洗衣粉巴拉巴拉……
  说起来,他买的那些东西已经分发出去。油盐酱醋、火柴蜡烛、肥皂毛巾等等,绝对实在。
  许非出胡同往北,到北太平桥往西,到蓟门桥再转北骑一会,便到了蓟门饭店。
  这片是后世的中关村,蓟门饭店则是一家二星级的涉外饭店,六层楼,占地不小。大堂里有台电视机,正放着《一剪梅》片尾,污妖王的声音清润透彻: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
  他找到一个房间,咚咚敲门,开门的是郑小龙,里面坐着李沐、李小明和两张生脸,外加一个半生不熟的家伙。
  “来我介绍一下。”
  李沐站起来,道:“这位是郑万龙,著名作家。这位是陈长本,以前是我们台长,那会你还没来呢,也是著名作家。”
  “你好你好。”
  许非都不认识,对其身份好奇。
  郑万龙确实没啥,陈长本值得说一句,84年担任京台台长,没多久调走,现在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作家。
  官职不小,许老师很淡定,拍《红楼梦》时比这更大的都见过,但不能说。
  “这位是……”
  “嘿嘿,我们见过。”
  汪朔站起来,主动握手:“听马爷提起过你,现在搞大发了。胡同我看过,是这个!”
  他居然翘了根大拇指,胡同那一口俏皮话和对社会现象的冷嘲热讽,正合自己胃口。
  “不敢当不敢当。”
  许非都快忘了当初怎么回事,四五年了,反正是见过一次。
  以前开讨论会,都是在中心内部,这次却找了三个作家,前期开小会,可见李沐多重视。而他邀请的成员,李小明是中心头号编剧,郑小龙二把手,仅许非屁民,不知不觉也有地位了。
  这房间颇大,里外套间,还有个小客厅。
  七人就座,李沐道:“台里给了一项任务,让我们出一部大长篇电视剧,具体没说,但肯定40集起。这算我们市内出差了,蓟门饭店就是据点,什么时候有成果什么时候撤。”
  诶?
  许非乐了。
  以前看书看电影,可羡慕那些作家开笔会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地儿,大饭店住着,好吃好喝,游山玩水,闲了坐一块吹逼。
  或者编剧写剧本,片方给找个海边别墅,还有小姑娘陪同。美其名曰,鸡发灵感。
  哎哟,这才叫对文化人的尊重啊!如今自己也赶上了,虽然在市内。
  “先把形式定了,既然是大长篇,首先得考虑成本。我们现在是差额拨款,一次给完钱不管了,剩下的自己筹。”
  李沐开口道,“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拍室内剧,我们现在有经验,成功率比较高。”
  “室内剧可以,但不能像胡同那样,得是正剧。”郑小龙道。
  “那是自然。其实我有个想法,现在《一剪梅》非常受欢迎,它这种风格前所未见。小许分类分的好,管这叫苦情戏,我们能不能来一部类似的?”
  “……”
  李沐说完,汪朔一撇嘴,给郑小龙面子才没逼逼。
  陈长本琢磨琢磨,道:“思路可行,我们先顺着想。拍室内剧,题材就不能大,市井生活,家长里短。再加上苦情,这个词我理解啊,就是讲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受罪的故事。”
  “最好是女性,老爷们没看头,女性更能引起观众共鸣。”郑万龙道。
  “而且这个女性得非常传统,具备很多美德,漂亮、善良、正直、忍辱负重,把这些优点放在她身上的同时,再把很多磨难也放在她身上。”
  “……”
  许非掩着嘴,盖住一个呵欠,你们家忍辱负重是美德?
  甭问了,妥妥就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圣母加受气包,慧芳同志。
  他正想吱声,陈长本看向汪朔,“你那那部小说《刘慧芳》,我觉得可以借鉴,女主人公就是贤淑善良的典范。”
  嗯?
  许非瞪大眼,汪朔参与过这部剧的策划,很多人都知道,但小说是怎么回事?
第二百四十三章
观念不同
  汪朔写过一篇小说,叫《刘慧芳》。
  他听陈长本夸赞女主人公,不禁闪过一丝古怪的表情,笑道:“您觉得成就成,刘慧芳这名字还真挺贤良淑德的。”
  话有点阴阳怪气,陈长本也没在意,丫就这德性。
  几人又讨论了一会,李沐在稿纸上写了几笔,“我先理一理。室内剧,正剧,市井生活……”
  “市井生活有点窄,家庭情感,伦理道德吧。”郑万龙道。
  “好,以家庭情感、伦理道德为主题,最好融入某个时代背景,主人公为女性,具备一切传统品德,遭受各种生活打击……”
  李沐写完摇摇头,“太惨了!”
  他看看周围,发现某人一直没吭声,问:“小许,你觉得怎么样?”
  “我暂时没什么思路,容我想想。”许非道。
  “嗯,那我们暂定这个题材,利用几天时间把人物关系和大框搞出来,然后小明写个梗概,写完我们再研究。”
  商讨了半天,大家下楼吃饭。
  饭后,许非直奔书店,买了本《刘慧芳》。篇幅不长,十万字左右,一会就看完了。
  当翻过最后一页时,他忽然露出跟汪朔一样的古怪神色。
  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性格善良温柔,充满人性光辉,但除了名字和个性,故事跟电视剧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妙就妙在这里!因为汪朔没有展现出一种明确态度,看不出他在夸,还是在骂。
  从这个年代的普遍价值观讲,都认为在赞扬。但许非以后世的经验看,这种逼货不可能赞扬所谓的传统美德。
  哎哟,如果电视剧的灵感真根据小说来的,那可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
  许非放下书,躺在双人间的一张床上,闭目思索。
  其实他更想鼓捣一部武侠剧,但四十集起步的话,成本受不住,拍室内剧倒是正确。而中心有《胡同人家》在前,不能重复风格,只能落到家庭伦理上。
  大名鼎鼎的《渴望》啊!
  剧情忘得差不多了,就记着刘慧芳窝窝囊囊,一朵绝世白莲花。八、九十年代的人吃这套,后世谁稀罕?
  啊呸,更稀罕!
  后世经过千锤百炼,变本加厉,衍化出各种奇葩的苦情戏,专对中老年妇女观众下手,收视率杠杠的。
  得改。
  ……
  七人在蓟门饭店住了几天,理出一个初步的人物关系。
  许非基本没发言,划水划的开心,让郑万龙和陈长本很奇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