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1178

  “先拍照,先拍照!省的一会没功夫!”
  马卫都张罗着,把几人叫到一块拍了张合照,然后自由采访。
  记者们很兴奋,一口气见了这么多腕儿,每个腕儿身边都怼着几台照相机。许非也不是一文不名,被个哥们拽住硬问。
  “您能介绍一下海马是什么性质的团体么?”
  “不算团体,就一文艺沙龙,自由松散,没官方背书。”
  那哥们都愣了,道:“那,那你们凑在一块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影视界贡献力量!你看看,诸位都是中青年作家,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优秀的影视剧本是一部戏的基础,我们现在非常缺乏,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海马会为影视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那您主要负责什么?”
  “顾问啊。”
  许非笑笑,“承蒙诸位老师厚爱,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力。文字和影像毕竟是两种概念,转换的时候需要留意很多细节,我就是负责把握这些细节,让出来后的影像更具魅力。”
  这哥们问了几个问题,又跑到别的人跟前,互相轮番采访。
  海马成立的影响力非常大,当时连《人民日报》都登了一篇小稿:《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在京成立,一批中青年作家进军影视界》
  “这个于今年1月成立的民间创作团体,是由一群近年来活跃在文坛上的中青年作家组成。该中心成员大都在影视剧本创作上有较大成绩,创作状态良好,锐气正盛。
  1989年已经投入拍摄或将要投入拍摄的,有刘恒的《伏羲伏羲》、《黑的雪》,汪朔的《玩的就是心跳》、《人莫予毒》,刘毅然、吴滨的《爵士鼓手》,莫言、刘毅然的《大水》,朱晓平的《河吟》等。”
  所谓《伏羲伏羲》,就是《菊豆》。
  《黑的雪》,就是《本命年》。
  可见刘恒的厉害之处,他后来正式跨入影视圈,写了不少好本子。《秋菊打官司》、《贫嘴张大民》、《少年天子》、《集结号》等等。
  而海马刚成立的时候,主攻电影,电视剧只有一部汪朔参与策划的《渴望》。《渴望》大火之后,才重视起这块肥田。
  闹腾了俩小时,记者撤了,史铁生身体原因也先走了。
  一帮人下馆子,吃喝到下午才散。许非喝了很多酒,摇摇晃晃的骑回百花胡同,咯吱一推门。
  “……”
  瞧着空荡荡的院里,挂着厚棉帘子的西屋,他没太敢动,忽然意识到是什么情况。
  而且好像从相识以来,头一次出现这样的场面。
第二百七十章
第一日
  每到冬天,北方人家通常会挂棉门帘子。
  后世多种多样,皮革的,帆布的,隔音布的,有些还能加窗户。现在可不行,没细致到那一块。
  许非掀帘子进西屋,裹挟一身寒气,又迅速被炉火冲散。
  小旭伏案作业,头都没抬。他随手拿起几张画稿,挺抽象的小人儿。
  大概是一个男人跟同事聚会,不小心溅到油污。同事惊呼巴拉巴拉,男人自信微笑,我有XX牌洗衣粉。
  “这不挺好么?怎么还改?”
  “老师说趣味性和镜头感不足。”
  “他懂个屁,镜头感是一年级学生能做出来的么?”
  “还我!”
  小旭抢过画稿,“那是对我严格要求,能做到一百分,为什么八十分就满足了?”
  嘁!
  许非撇撇嘴,又抽出几张,见一个脸盆,一双手在搓衣服,然后用水一泡,画面切换,脏衬衫变的雪白干净。
  他瞧着不太对,奇道:“你这是策划加导演啊,怎么还带分镜头?”
  “我从书上学的,先试验试验……”
  小旭停下笔,正经道:“说真的,我以前没觉得广告怎么样。可现在看平面和电视,觉得太原始了,还不如你卖文化衫有创意。”
  “多新鲜啊,文化衫是一般人能想的么?”
  许非把椅子搬到她旁边,“还差哪块?”
  “不用你教。”
  “快点,差哪块?”
  她鼓了鼓嘴,指着画稿,“这里。”
  他瞅了一眼,便发现症结所在,道:“洗衣粉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不能走概念化,一定要生活化。你这个想法很好,问题是没搞清楚,你要拍成小故事性的,还是拍成科普性的。”
  “怎么讲?”
  “首先你脑子里得有一个整体构思,比如男人跟同事聚餐,溅了一身火锅沫子,同事大呼小叫,哎呀,白衬衫可不好洗!
  男人微笑不语。
  镜头一转,男人回家,妻子迎上来,说怎么又弄脏了?没关系,我们有XX洗衣粉。
  这叫故事性,你想了个开头,缺乏后续,就显得生硬。因为老爷们一般不会说,我有XX洗衣粉。
  或者是,开头拍几个弄脏衣服的画面,旁白讲解‘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弄脏衣服,油渍污渍太顽固,令人苦恼’。
  这是科普性的开头。
  这两种,都能接你的洗衣服分镜。”
  “最后各归各的路,故事要完整,科普要总结?”
  “诶,有悟性!”
  陈小旭得到了灵感,十分开心,随即又叹道,“你做事情总是很容易,我本以为自己挺聪明的,谁知越学越有些吃力。”
  “你一初中生搞成这样,已经很棒了好么?”
  “你还是初中生呢,你都要出书了。”
  她哼了声,把画稿全部扔掉,又拿出一摞新的。
  “你干嘛?”
  “我再想一个。”
  行吧。许非看看时间,快六点了,遂起身道:“我晚上煮面条。”
  “你要做饭?”
  “你俩都忙,我就做呗。”
  “那,那你切点肉丝,放点雪里红,浇头宽一些。”
  “睡吧,梦里啥都有。”
  ……
  寒冬的夜晚来得早,张俪回家的时候已经全黑了。
  她现在是《唐明皇》总制片靳雨生的助手,同样职位的还有五位,不过单位有意培养,负责事情最多。
  当初俩人调进单位,东方呆几天就闪了,都以为她也会走,小姑娘居然坚持下来,从零开始学,不怕苦不怕累。
  八十年代的40集历史戏啊,筹备工作可想而知。
  张俪浑身疲惫,晚饭却还没做,幸好家里有菜,不用拐趟市场。结果她一进院,发现厨房亮着灯,噼里啪啦跟爆炸一样。
  “怎么了?”
  她赶紧跑进去,许非喊:“快快!盘子盘子!”
  递过盘子,那货拿起大勺,哗,一盘油亮亮,丝丝条条,看不出啥玩意的东西新鲜出炉。
  “这是什么?”
  “雪菜肉丝啊,往面条里一倒,就是雪菜肉丝面啊。哎呀,忘勾芡了。”
  张俪眼睁睁看他重新点火,把菜回锅,像模像样的勾了点芡。跟着盛了三大碗面条,哗,又一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