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1178

  “您这是新闻宣传用?”
  “对,不过也不一定用上,但素材得攒够。”
  欧阳长林看看大家伙,十分感慨的亚子,“唉,能跟一众贤才结交,不虚此行啊!”
  “您过谦了,跟贤才交的也不是凡人。”许非笑道。
  欧阳和魏文彬,堪称芒果台崛起的两大功臣。他最早靠琼瑶剧起家,因为跟奶奶关系好。
  去年,琼瑶从香港飞京城,首次回到大陆。呆了二十多天,跟老佛爷出巡一样,礼遇极大。
  欧阳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琼瑶称之外“湖南骡子”,就此结下关系。
  大家没吃到太晚,意思到了就成。
  六家达成一个不太紧密的同盟关系,首先是合作拍剧,如果外景有需求的话,本地台一定给予帮助。自己吃不下项目的话,也优先考虑盟友参与。
  其次是合伙引进外剧,主要由京台负责沟通。至于剧本、人员、设备、资金,不可能一下子亲密无间,慢慢接触。
  京台拉拢小团体的目的达到了,带头大哥妥妥的。
  都是各方青年才俊,有能耐,有想法,但最突出的还是许老师,玉面小孟尝,靓绝六台山!
  声望+100
  ……
  大会很快到了尾声,多家报纸给予重视:
  “全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研讨会议胜利召开。会上首次提出类型剧的概念,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要丰富作品类型,探索更多题材样式,贴近观众,避免曲高和寡……”
  “行业剧有望成为新热潮,《公关小姐》率先亮相。”
  “要质量,不要数量,广电部秉持一贯创作原则。”
  “多家电视台表示,会加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3月26日,为期五天的大会闭幕。
  ……
  在同一天,海子卧轨,刚刚25岁。
第二百八十九章
四月
  “妈!我的亲妈诶!”
  许非一把抱住张桂琴,情难自禁,老泪纵横。
  “起开起开!”
  “我不!”
  “赛脸是不,上边旯去!”
  老妈一脚踹开儿子,拎着大包小包进院。她一月末走的,现在四月初,明显在家歇的很舒服,面色红润,精神十足。
  毕竟才四十出头,又是舞蹈演员,再过二十年妥妥广场一枝花。
  张桂琴见石榴依旧,甬路碧草,狗热情的过来摇尾巴,叹道:“长时间不见,还挺想你这小院。哎,西屋怎么锁了?”
  “都搬出去了。”
  “啥?”
  许非被这一嗓子吊的一激灵,忙道:“没吵架!没矛盾!就是沈霖搬走了,觉着挺别扭,俩人外面租楼去了。”
  “……”
  张桂琴瞅了他半天,“你就当我信了,我也管不了你的事,去给我收拾收拾。”
  “诶!”
  许老师拎着行李进屋,一顿忙活,老妈照例睡主卧,他睡书房。
  东西屋空着,摆设仍在,什么小叶紫檀的罗汉床,黄花梨的柜子,红木的椅子,古砚镇纸,金蟾茶宠,原封未动。
  时近中午,张桂琴做了饭,娘俩在厨房吃,越吃越不对味儿。
  “人少了是冷清,跟鬼宅似的。哎,她俩住哪儿啊,我瞧瞧去。”
  “东城,挺远呢,改天休息一块吃个饭吧。”
  “那也成,小旭还上学呢?”
  “上挺好,自己做了个广告还播了。张俪也上班呢,忙剧组的事。”
  许非嚼着妈妈做的饭菜,是久违的难吃味道,“那店就不用成天去了,王柏琳干的挺好,月底查查账就行。我在大菊胡同不还有俩院子么?正好天暖和,打算重新装装,您帮我看着点。”
  “哦,我就是从服务员变成工头了呗?”
  “瞧您说的,您这么说也对。”
  “你小子,你要不是我儿子……”
  张桂琴挥挥筷子,表示早特么把你粘墙上了。
  ……
  亚组委,会议室。
  演出组全员到齐,总导演正在介绍开幕式进展。
  “长话短说,目前已经确定的:
  文艺表演分两个平面进行,主席台对面参加背景翻版表演的,共1万零8百人。参加场地表演的,据各组汇报估算,共1万人。
  节目主体内容已经批准,下面各组着手排练,我们帮忙协调场地和人员。今年之内,一定要完成全部节目的编排和排演,明年上半年工体实练,彩排,总彩。
  同志们,不要觉得时间很充裕,要紧张起来……”
  许非悄声问程东,“我们在哪儿排练?”
  “一个大学操场,暑假可以借我们。通知函已经发下去了,地方非常配合,随时进京。你说的那个领拳,大家还有不同人选,我的意思是各拍一段录像,比较比较,举手表决。”
  “可以,我尽快安排。”
  亚组委现在的会都很短,每个部门都像不停运转的零件,支撑着这个庞大机器的工作。
  明年就是亚运会,越到关口花钱越凶,几位大领导愁白了头,加大力度号召捐款,想尽各种方法。
  民间热情愈发高涨,文艺界首当其冲。今儿崔健,明儿蔡国庆,报纸天天报,义演都排到了明年。
  许非组这一块,编舞他不懂,他负责视觉效果,包括服装造型,舞台设计之类,相当于美术指导。
  下午时分,散会。
  三三两两往出走,程东招呼众人,“哎哎,今儿天早,大伙搓一顿去?”
  “行啊,你请客我就去。”
  “火锅我可不吃啊,烤肉我去。”
  “我去不了,改天吧。”
  “哎,许老师你去么?”
  “我也有点事,得回去。”
  许非摆摆手,蹬上车子就奔东城。
  四月天,气温迅速回暖,桃红柳绿。
  他那牛仔裤和运动鞋真没白买,一年四季,顶多换双棉鞋。今天穿的是稀烂贱的夹克衫,里面却是件进口毛衫,一千多块钱。
  没办法,朴实无华。
  路过一家菜市场时,顺手买了一筐东西,很快到了住宅区。这片是某个单位的家属院,半新楼,底下有自行车棚。
  中青年居多,忙忙碌碌,真没胡同热络。
  许非爬上五楼,估摸没到下班的点,自己掏钥匙开门。
  “今儿怎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