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1178

  “当然是真的,那边有数据统计,卖出一件商品,必送出三份爱心盒饭。有些朋友可能不了解义务服务队,我们有人员讲解,您明白了再决定买不买。”
  王柏琳顿了顿,见没人开口,遂道:“好了,我们今天正式营业!”
  “……”
  话音落地,一时竟无人上前。等了片刻,才有位打扮时髦的女士过来,问:“我能看看珍藏版女款么?”
  “当然。”
  有妹妹递过盒子,跟男款大体相同,只在腰部收了收,能勾勒出腰身曲线,短裤稍长,皮鞋加了圈花边。
  “我再强调一点,开幕式服装我们得保密,但这个鞋,跟运动员穿的几乎不差。”
  女士本在打量,听到这话直接心动,“那给我拿一套吧。”
  “好的,您稍等。”
  她痛快付款,真没觉贵。
  伊莲一直就这个价,甚至更高。她反觉很便宜,因为是一套,上衣、短裤、皮鞋,现在买双稍好点的皮鞋也得几十。
  王柏琳抱过抽奖箱,“您有一次机会,看看能中什么?”
  “我最爱抽奖了,亚运奖券我都买了好多。”
  女士往手心呵了口气,摸出一张纸卡片,上写:代金券30元。
  “呀,中了!我能用它抵30块钱么?”
  “是的。”
  “那给我来件典藏版,要男款的。”
  于是又付了十块钱,拿走一件T恤。王柏琳冲那边喊:“记两件!”
  门口右侧立着张黑板,画了个大爱心,有妹妹写了两笔正字。
  “嚯,这就六份盒饭了?”
  “来真的,这店不错啊!”
  “这就中奖了,十块钱买一衣服?”
  人的心理很奇怪,就像网购,经常会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只为凑够包邮。其实你花的钱,远远超过其价值。
  有人起头,剩下的遂蠢蠢欲动。
  “伊莲出品,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啊!”
  “甭跟别的比,我们是赞助商,他们是么?”
  “给我一件40的!40的!”
  “别挤别挤,谁特么推我?!”
  “抽奖呢?抽奖呢?”
  路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有事没事都插一脚,别的商家也纷纷跑出来,上半年惨淡,西单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还有不少人跑到旁边询问,爱心饭盒到底怎么回事。
  负责的妹妹全程背诵,声情并茂,“这个呀,在国外叫志愿者。就是为亚运会各项工作义务服务的,我们现在有40万人左右……对呀,这是政府公布的数字,40万人,大多是学生。
  现在国家困难,他们辛苦工作,但没什么食宿保障。我们就想尽一份力,起码让这些学生能吃顿热乎饭。”
  “那有肉么?别我们买了东西,你们弄点咸菜疙瘩糊弄。”一大爷质疑。
  “绝对有肉!我们派发的时候,会请顾客监督查看,您要觉得菜不好,我们重做。”
  “那,那……”
  大爷咬咬牙,“给我来套什么,什么,就160的!我给我儿子买一身,也算做贡献了。”
  “好的,您稍等。”
  妹妹非常意外,对方相当朴素,没想到能掏出160。
  她抱来抽奖箱,大爷划拉划拉,往出一亮。
  “哟,您中头奖啦!”
  现场先是一静,随即疯狂往这边涌。
  “谁中了?谁中了?”
  “卧槽,老头好运气啊!”
  “大爷,您把衬衫卖我得了!”
  老头又懵又喜,虽然不懂,但觉得自己很厉害。妹妹拿过一个包装盒,道:“您中的是沈坚强签名T恤,请收好。”
  她展开呈现,正是游泳名将沈坚强的签名。
  虽不是许海峰,但知名度也高,众人羡慕嫉妒恨。
  十张特等奖,定期投放,肯定不能短时间抽完。这么快出现特等,更刺激了广大顾客,可能之前憋得太辛苦,有种发泄式心理。
  当然买典藏版的多。
  六年前许老师都敢卖到20,现在涨到40,算上通货膨胀,可能还不如当初贵。
  ……
  夜幕降临,店铺打烊。
  五个服务员接待了不知多少顾客,甩掉高跟鞋,瘫在椅子上筋疲力尽。
  张桂琴生意天赋确实差点,今天主要负责后勤,买回来好多菜,“哎哟,快来吃饭,累坏了吧?”
  “累是累,不过心甘情愿。”
  “是啊,卖得多挣得多。”
  “谁让非哥定了提成呢。”
  “为了提成……”
  五人纷纷吐槽,又齐声道,“万恶的资本家!”
  张桂琴啐了一口,拿过小本子开始对账。
  许非豪言壮语,说要搞二十万件,资金又不足,店铺抵押,老妈担心的不得了。
  妹子们吃着饭,她战战兢兢的核对营业额,一个数一个数查,然后手就开始抖。
  “姨,你咋了?”
  “你,你们今天真卖这么多?”
  “不知道啊,哪有功夫记,卖了多少?”
  王柏琳凑近一瞧,喉咙里的饭一噎,死死盯在那个前所未有的数额上面,跟着狠狠挥了下拳头。
  “发财了!我们要发……不,是您要发……啊,我们也要挣钱了!”
  ……
  84年,许非在西单天桥卖奥运文化衫,赚到了一万块。
  90年,他在西单店里卖亚运文化衫,满眼都是自己19岁时的影子。
  细雨,微凉。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许老师,默默来到大广场。一群人在不远处聚集,撑着伞,仿佛在开会。
  在旁边等了半天,会议结束,一位同志走了过来。
  “小许,不好意思,见笑了。”
  “没有没有,由衷钦佩……您知道我的来意,我向您征求意见。”
  “唉,说来惭愧,我们没能力照顾这些孩子。”
  这位同志看着陆续散去的年轻人,叹道:“不管怎么说,对他们是件好事,我这里没意见。”
  “那就好,太感谢您了。”
  同志姓张,负责各代表团的接待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