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1178

  许非拍着巴掌,一个都没看过,《铁人》倒知道,有赵铭铭参演。
  金鹰和飞天很有意思。飞天的一等奖,倾向于主旋律、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然后将火爆荧屏、非主旋律的列入二三等奖。
  金鹰相反,会将观众投票少,但非常正面的作品,列入特别奖。
  所以能做到二奖兼收的,绝对是经典。
  奖项很少,进程飞快,只听领导在台上道:“最佳女配角,李媛媛《上海的早晨》。最佳男配角,奇梦石《上海的早晨》”
  “哗哗哗!”
  掌声如潮,观众席的某一个区域尤为热烈,正是剧组所在。
  奇梦石是老前辈了,海派代表人物之一。李媛媛听名字可能不熟悉,看脸肯定知道,2002年因病去世,才41岁。
  韩影十分失落,几人连忙安慰:
  “没事没事,您还年轻着呢,下回肯定有。”
  “说不定明年就有了。”
  “对对,您千万别难过,要坚强。”
  “瞧你们说的,我活半辈子了,至于哭天抹泪的么?”
  韩影笑笑,戴红花这个角色还是过于浮夸,不过她对明年真有信心。
  全场忽然鸦雀无声,数百道目光注视台上,领导还故意抻一抻,“我听说香港有个金像奖很出色,气氛好的不得了。
  我们也不错,我在这里都能感受到你们的紧张。下面公布最佳女主角……”
  他顿了顿,念出一个名字:“周洁,《海外遗恨》。”
  “哗哗哗!”
  周洁难以置信,真没想到是自己。
  刘贝撅着嘴,身子往下一矮,满脸不开心。当然有心理准备,不算打击严重。
  紧跟着,更是全场焦点,“最佳男主角……嗯?”
  领导似乎惊奇了一下,笑道:“这也算头一份了,葛尤,《胡同人家2》。”
  嗡嗡嗡!
  在全场注视中,葛尤呼吸都快停止了。他比所有人更惊讶,先是一愣,随即迸发出莫大的兴奋之意。
  许非狠狠拍着巴掌,葛大爷的观众缘真不是盖的!
  他就像中国的秀兰邓波儿,失意的时候看看他,嘿嘿一乐,拍拍你肩膀,继续生活。
  一瞬间,全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首次连庄!
  后世金鹰奖也有连庄,像李宝田和陈建斌,但那会太水,三四五黄蛋都有了。
  “优秀儿童剧:《十六岁的花季》。
  优秀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上海的早晨》、《胡同2》”
  《上海的早晨》拿了三个奖,打平胡同1。
  获奖者上台,一字排开,几乎所有的镜头都对准葛尤,那锃光瓦亮的大脑门,愈发的锃光瓦亮。
  “下面请各位谈谈获奖感受……葛尤老师,您先开始吧。”
  “呃,呃……”
  葛大爷软着腿,抖着牙,“特,特别意外。因为去年已经拿了,没想到观众这么支持我。
  我呢,不是科班出身,这几年一路走来,就跟做梦一样。感谢观众的厚爱,感谢各位领导和朋友的支持。
  尤其要感谢一个人,平时不太好意思,在台上反倒敢说了,就是我旁边这位许老师。
  别看他比我年轻,他是手把手给我带进门的,无论从业务水平,还是对这份事业的尊重上,我都学会不少。”
  “比如呢?”主持人问。
  “比如……他就教会我一个道理,演员要讲本分。
  你得对得起观众,观众喜欢你,对你有期待,你不能把这点儿期待给砸了。就是你得演戏,演好戏,好好演戏。”
  “哗哗哗!”
  “那许非老师,您说两句?”
  “我倒没什么好说的……”
  许非上前一步,亮了下奖杯,笑道:“总之感谢大家,请期待我们的作品!”
  ……
  今年别出心裁,在会后搞了个招待晚宴,自助餐式。
  葛尤和周洁饿的咕咕叫,一直被记者拽着拍照采访。葛大爷满面红光,倍儿自信,有些道理嘛,说归说,做归做。
  人生难免一飘。
  当年他拿下戛纳影帝,火的呛人,剧本排着队往里塞,然后挑中一个《寇老西儿》。
  有些观众很喜欢,有些把他骂的找不着北,连葛存壮都痛批:
  “寇老西是当朝宰相,他就是回家当平头百姓,也有自己的身份风度。你演得水不拉叽,和以前那些小人物一样,你把自己给砸了!”
  老爷子说到点上了。即便是戏说剧,他也不能照搬以前的演法,根本没研究过这个角色。
  从此以后,葛尤才算沉下心。
  “咔嚓!咔嚓!”
  “好,谢谢您,不打扰您了。”
  那边,葛尤还在采访,周洁先跑出来。
  随便吃点喝点,她环顾一圈,没发现目标,凑到刘贝跟前,“你好,请问小许呢?”
  “嗯?”
  刘贝正胡吃海塞,一抬头,“您有事么?”
  “没事,就想请教点问题。”
  “哦,他早走了,说去无锡三国城。”
  “三国城啊……”
  周洁发出了一个长音,八卦之火熊熊燃烧,“还真巧呢。”
第三百六十四章
野男人
  夜,火车站。
  这个时间没有什么班次了,站内稍显安静,睡着一些赶夜车的乘客。
  外面广场昏暗,江南11月的寒凉。张俪搓了搓胳膊,看看四周,等待的仅剩三五人,还有角落里孤零的小摊贩。
  她又站了一会,车还没来,遂走向那边。
  “大娘,瓜子怎么卖?”
  “一毛钱一碗。”
  摆摊的是个裹头巾的老太太,口齿含糊,斜襟小褂。
  “那给我……”
  张俪瞧瞧摊子上的花生瓜子,约莫二斤左右,“您都给我装上吧。”
  “都要啊?”
  “嗯,您这口袋也给我吧。”
  “好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