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1178

  “顾颜的扮演者,葛尤。”
  “林周云的扮演者,徐凡。”
  “杨仲的扮演者,张惠中。”
  “杨絮的扮演者,李婷。”
  《大撒把》角色特少,就这四个人台词较多。
  张惠中是煤矿文工团的话剧演员,也是看名字不知道,看脸就认识的那种。
  李婷呢,蒋雯丽的同学,元芳的前妻,2012年因病逝世。
  夏刚介绍一圈,道:“我先讲讲大概的拍摄计划,周期约两个月,12月下旬开机,2月份结束。因为我要赶春节,我要大街小巷真实的过年气氛。
  现在10月份,我们主要是选景,做些准备工作。”
  “还有剧本!有些地方不顺,需要修改。”许老师打断。
  Pia!
  冯裤子一捂脸,完了。
  “呃,你打算怎么改?”夏刚面对金主,没有丝毫底气。
  “大框架不用,我强调几点……”
  许老师自动接过主导权,道:“首先台词,剧本过于啰嗦。比如吃日本料理那场戏,顾颜一直以为服务员是日本人,结果不是,有一句台词‘这事儿的,闹半天你们不是日本人?’
  啰嗦了!就来一句‘哦……不是日本人啊?’
  该长长,该短短,体会一下里面的节奏感。”
  “第二点,表演别给我搞戏剧化,徐凡!”
  “诶!”
  徐凡一激灵,吓得不行不行。
  “尤其是你,你刚出校门,学生有个通病就是痕迹过重。好好琢磨,别到时候找骂!”
  “许,许老师……”
  姑娘快哭了,“我琢磨归琢磨,你得告诉我怎么演啊?”
  “体验生活嘛!这不还有一个多月么?你和葛优,没事就去街上转悠,自己一个人,就带个坐公交车的钱。
  哪儿热闹往哪儿钻,体验那种萧索离群的感觉。”
  姑娘可怜巴巴的点头,哎哟冯裤子那个心疼。
  许非又转过头,“夏导,您觉得怎么样?”
  “好啊,提的太好了!”
  夏刚松了口气,不愧是行家,笑道:“我正想表现这种都市的寂寞感,你这个体验生活太好了。”
  “呵,那就行。”
  许老师扫视一圈,道:“本片投资120万,加厂标就是140万,比《焦书记》还高。人家票房1.3亿,听说赚了400万。
  都清楚怎么来的,机关单位、学校团体随便看一看就有了。不是说这戏不好,而是一个现实,观众买票的冲动越来越低,超过一百个拷贝就能算热门。
  《大撒把》不敢叫板,但我仍然有信心。因为它是讲述都市的、真实的、生活化的情感故事。
  上头提倡拍类型片,怎么叫类型片啊?怎么叫成功啊?就你这作品,啪往这一拍,都市爱情片《大撒把》,这就叫标杆!
  我希望这个缺漏,由我们给补上。”
第四百章
雪中情
  京台,演播厅。
  最新一期的《荧屏连着我和你》录制完毕,灯光黯淡,人员散去。田鸽借着暗光,伏在桌上写本期的工作笔记。
  三十出头的年纪,不算漂亮,大方独立。
  她在去年创办了国内首档谈话节目《荧屏连着我和你》,自己策划、制作、主持,但还是争议颇多,都说靠了丈夫的光。
  她丈夫叫尤晓刚。
  对这样一个女人而言,不可容忍,拼了命想证明自己。
  “还没走?”
  一个声音打断田鸽的思路,抬头一瞧,“李头儿,怎么到这来了?”
  “有点事,不打扰吧?”李沐笑道。
  “不打扰不打扰。”
  俩人就在昏灯下面,桌子是一个BTV的形状,上面写着“七彩杯新星歌赛”的宣传标识——京台搞的一个垃圾歌唱比赛。
  田鸽挺疑惑,这位上半年调任副总编辑,不温不火,都以为心气没了,结果突然找自己谈话。
  “这节目你主持一年多了,感觉怎么样?我是说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李沐问。
  “呃,形式比较新颖,跟观众距离近。但每期素材不好找,有时不知道录什么,找到了也经常感觉挖掘深度不够。”
  “嗯,我现在有个想法,先跟你聊聊。”
  李沐顿了顿,道:“我接手工作以来,一直在琢磨台里的节目。可分为三种,一种老掉牙,一种随大流,一种新气象。
  你这节目就是新气象,但我觉得远远不够,要改版。”
  “怎么个改法?”田鸽心里一跳。
  “首先形式上,谈话类节目要轻松自在。比如灯光亮一点,中间摆两张沙发,你们面对面聊。别像这么坐一排,跟上课似的。
  其次内容,你什么素材都做,不太好,应该有所侧重。我觉得你在文化艺术上很有素养,可以往这方面倾斜。
  再有……”
  李沐看着对方,缓缓道:“我准备建议台里,打造王牌节目和相应的王牌主持人,你是头一个。”
  刹时间,田鸽感觉证明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她晓得这位领导能力极强,带领艺术中心碾压全国,被人摘桃子才屈居此位。
  “我才刚干了一年,为什么是我?”
  “因为别人都在老掉牙、随大流啊!”
  李沐笑笑,拐入正题:“我会支持你先做一些细节改动,比如场地布置。不要急,到年底这段时间,主要是摸索适应。
  台里马上要播出《雪山飞狐》,不妨请主创过来,先录一集看看效果。”
  “《雪山飞狐》?”
  田鸽知道这是京台和台湾的合拍剧,制作人是许非。
  一想到许非,她就想到数年前的京台春晚,那是让自己全心拜服的一次创举,进而又回忆起当年《便衣警察》,每集之后都有一个访谈小节目……
  她看了看李沐,李沐也看了看她,心照不宣。
  “电视无非两条腿,社会性和娱乐性。以打造品牌的理念制作节目,是最直接的成功途径。”
  “娱乐节目是大势,简单,快乐,不动脑。”
  “谈话类节目要加大力度,因为老百姓都喜欢看热闹,听隐私,尤其明星那点破事。”
  ——许·隆中对·非
  ……
  不知从哪年起,京城老百姓养成了一个习惯。
  入冬之时,看剧。
  今年也不例外,早早就报道了:合拍武侠剧《雪山飞狐》,金庸原著改编,三地明星首次合作巴拉巴拉……
  武侠剧更加筛选观众,看《渴望》的那些老太太未必喜欢,不看《渴望》的小男孩一定喜欢,就看遥控器在谁手里。
  夜,市武术队。
  吴经已经17岁了,长高了一点,但还是偏矮。他经过亚运洗礼,沉稳不少,今年拿下全国武术比赛枪术、对练冠军,重回巅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