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1178

  “当然。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达到顶点,摆在跟前的就两条路……”
  许非不能说自己是穿来的,随口忽悠,“要么彻底封闭,回到过去,要么进一步开放,与天争命。我对国家有信心。
  好了不说这个,跑题了。”
  他端起酒杯,“我的意思就是,过去的已经过去,祝愿我们未来越来越好。”
  碰了一杯,俩妹子喝了口红酒,立时皱眉。
  “忍住忍住!这可是82年的拉菲……”
  许非也觉着不好喝,他托陈老板从香港买的,据称真品。
  在后世,82年的拉菲卖了快四十年都没卖完,港片里的大佬经常拿它来漱口。
  许老师惭愧,只喝过江小白。
  时间越来越晚,仿佛有人在放烟火,晃得窗户一亮一亮。菜吃了挺多,酒喝的不少,红酒后返劲儿。
  仨人微微出汗,只觉血流加速,身体发热。
  许非瞅了眼钟,道:“还有三个小时就1992了。”
  “嗯,以前没觉得跨年有什么,被你一次次折腾,也觉得挺有意义的。”
  张俪最怕热,穿件短袖,圆润的胳膊拄着脸蛋,红扑扑散发着一股熟透了的醇香酒味。
  小旭恰恰相反,白净的像一颗葱白,“对,都是你瞎折腾,以前我不过元旦……呀,礼物!”
  她跑到里屋,拿来两个盒子,先取出两只晶莹剔透的玉镯,“给你一个,这是一对儿。”
  “谢谢颦儿。”
  张俪打了个趣,俩人戴在手腕上,并在一处,一翠绿一冰莹,衬着两只白嫩小手,煞是好看。
  许非眼巴巴,“我呢?我呢?”
  “你要不嫌弃,你就戴着。”
  小旭扔过一个盒子,却是一块手表。
  “不嫌弃不嫌弃,呵呵……”
  他百般打量,像地主家的傻儿子,“哎,我的不对,忘准备礼物了。”
  “什么话?我的就不是礼物?”
  “是是,谢谢谢谢!”
  他瞧着眼前二人,一时竟有夫复何求的感觉。
  葡萄酒的精华在体内隐蔽挥发着,血液上冲,晕晕乎乎,他叹道:“从84年算,我们认识7年了,经过这么多事,没什么心底秘密。
  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周围一切都很疏离,好像有点改变,又好像按照某个轨迹在走,只能从工作中找些真实价值……”
  “……”
  小旭眨眨眼,“你喝多了么?”
  “要不要躺一会?”张俪道。
  “没事……我就是说,我莫名其妙的,莫名其妙的……本以为孤零零走一遭,谁知碰到你们俩,真是,真是……”
  说着,他握住二人的手。
  张俪吓了一跳,先看了眼小旭,又羞又急。小旭也先看了眼她,更是频频跺脚,“你松开呀!”
  “快松开!”
  “你!”
  他不仅没松,还将两只小手捧到跟前,低下头,左边吻了一下,右边吻了一下。
第四百零九章
开年事
  第二天一早,大太阳地儿。
  雪铺满了亚运村,一个高瘦的身影下了楼,寒气扑面,立时打了个喷嚏:
  “唉,时间过得真快啊,才四百多章就九年了!”
  许非跟开拖拉机一样开着那辆破车,前往京台。
  本是节假日,结果单位征召,全员大扫除迎接领导。他走归走,并不想跟赵主任起矛盾,将来使绊子就不好了。
  八十年代,出二环就是荒地,九十年代初,出三环才是郊区。亚运村在北四环,就想这地方有多偏……
  车轮子压着雪路,咯吱咯吱的碾到单位,混吃混喝白拿饷的人全到了,热火朝天。
  许老师拎着铁锹,在院子里铲雪,从脚底下铲住一块,跑着往前一推,嗤啦一道白条。
  瞬间回到小学快乐的时光。
  “小许!”
  郑小龙凑过来,低声问:“《大撒把》开机了吧?”
  “拍四五天了。”
  “你注意点,让人知道不好。”
  “明白,你那《北京人在纽约》怎么样?”
  “熬糟。我反复琢磨,这戏在国内拍不了,只能去纽约。”
  郑小龙郁闷,“可去纽约,成本太大了,今年年头,还不知道啥计划呢?”
  “演员选了么?”
  “姜闻啊!除了他,我想不出谁演王启明。”
  赵主任一来,郑小龙立刻成了领袖,一帮人唯他马首是瞻。见谈论新剧,纷纷过来旁听。
  李小明道:“老郑就一门心思往美国钻,我说内景在国内搭,外景再去纽约,人家偏不。”
  “感觉不一样明白么?我让你搭个Supermarket,你会搭么?”
  “啥玩意?”赵宝钢懵逼。
  “超市。”许非道。
  “你看看!有几个知道超市的?美国满大街都是,咱这还打酱油小铺呢,还特么拿大木勺舀的那种……
  反正我算了算,成本怎么也得100多万美金吧?”
  众人刚想说便宜,一听后边单位,齐齐惊呼,“那就五六百万人民币啊!”
  “不止,黑市能一千万。”
  “卧槽,老郑你现在醒还来得及!”
  “……”
  许非挠挠头,哦,才一百多万啊。
  ……
  元旦刚过,粤省高层就得到通知,兴奋的奔走相告,“我们期盼已久的那位老人,终于要来了!”
  而与此同时,京台期(tu)盼(cao)已久的那位大领导,也来了。
  其实这是文艺界惯例,每到春节之前,都会开什么“文艺界新春大会”,视察几个代表性单位,发表讲话,强调今年的创作精神等等。
  京台只是又被选中。
  领导见多了吧,就烦,谁也不激动。
  视察完台里,又来中心,没怎么坐,只讲了几句话:“搞现代作品比较难,不能求全责备,要求过于苛刻,弄得缩手缩脚,这样作品就出不来了。有点问题领导要担待,社会方面也要理解。
  当然文艺工作者也要精心。一部作品如果连作者的汗珠儿都看不见,稀里糊涂拼凑一番,还要叫人去理解、担待就不好了。”
  反正听在许非耳朵里,有点高层统一行动的微妙感,话里话外鼓励他们大胆创作,不要太怕事。
  跟着又对中心的办公地点开玩笑,表示脏乱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