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1178

  “破五十万我已经很满足了!嗯嗯!”
  甘苹一口气松下来,亢奋到失态。
  “至于《小芳》……”
  苏越转向李纯波,道:“首发订货,三万盒。”
  办公室内瞬间安静,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后世实体专辑卖五万张都能吹上天,这年头就是扑街。
  李纯波脸色黯然,一开口都是哑声,“苏总,我算不算失败了啊?”
  “呃……”
  苏越不好回答,只道:“首发订货少,后续加订的很常见。而且许老师在策划宣传,或许有转机。”
  “是啊,你别担心,相信许老师。”
  “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下次肯定大卖。”
  小伙伴的安慰并没有缓解,李纯波挤出一丝笑,“那个,公司不会跟我解约吧?”
  “想什么呢?你们的合同上没有这项。”
  “行了,先回去吧,别胡思乱想。”
  苏越把几个年轻人赶回去,自己也叹了口气,当初就不太看好《小芳》,果不其然。
  当然他不知道,现实中更惨,《小芳》的首发订货只有可怜的八千盒。
  眨眼间,京城订货会结束,《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冠绝同行,居然达到二十万。
  星河似乎首战不利,许老师淡定如初。
  ……
  央视,《东方时空》节目组。
  一帮人正在开会。
  “5月1号正式开播。时长一小时,广告时间二十分钟。每天早七点播出,原来的《整点新闻》停播,同时会在2套重播。”
  “重要性我不想再讲了,我只说一点,京台去年就成立了新闻评论部,把《早间读报》做的有声有色,稳压我们一头。
  台里的意思,是以《东方时空》为基础,年内也成立新闻评论部。
  同志们,惭愧不惭愧?我们作为领头羊,却没起到创新带头作用……”
  制作人发了一通牢骚,憋屈的很。妈蛋的京台就跟开挂一样,好节目一个接一个,亏得他们没上星。
  “好了,下面各组说说。”
  “《东方之子》准备的怎么样?”
  “《生活空间》呢?”
  “《焦点时刻》?”
  “《金曲榜》,你们素材够了么?我们可是每天一期。”
  “够了够了!”
  编导忙道:“首期我们推出杨小姐的《谁也不知道》,第二期是甘苹《大哥你好吗》,第三期是李纯波《小芳》……已经有了三十首歌。”
  “这俩个都是新人?”
  “对,而且是唱片公司主动跟我们推荐的,还邀请我们去采访,愿意给赞助费。”
  “哦?”
  制作人意外,随即点点头:“有眼光,你可以联系一下。”
第四百七十二章
逆转
  “苏越栽了啊!”
  “从日本回来不知道姓什么了,还小芳,哈哈哈!”
  “三万盒,哈哈哈!”
  “哎哟,当初谁一万块钱收歌来着?就收个这破歌?能火我吃屎!”
  “让他得瑟,以为傍上大款就怎么着了?”
  “王晓京真是赚了!”
  苏越一脸阴沉的走进办公室,把公文包重重一摔,全公司大气都不敢出。
  星河在订购会上的表现,已经成了京城笑谈,私下里冷嘲热讽,幸灾乐祸。没办法,星河成立的时候风头太劲,一系列操作惹得同行眼红。
  他在屋里生闷气,忽见助理敲门进来,道:“苏总,央视节目组过来采访了。”
  “好,我知道了。”
  他平静平静,出去迎接,听说是一档新栏目《东方时空金曲榜》。不用问,肯定又是许老师的手笔。
  苏越有些反感,觉得许非在《小芳》的表现上过于外行,不顾音乐品质,只依仗花里胡哨的宣传手段。
  那能行么?!!!
  当然在大局上,既然请来了,自己也得配合。
  对方是一位主持人,一位摄像师,就在办公区找个沙发,李纯波一坐,巴拉巴拉开始聊。
  台本都是写好的:
  “我没受过专业训练,小时候在文化馆学过二胡,当过领唱。家人看我喜欢,都挺支持的。
  我姐用她的第一个月工资,给我买了把吉他,从此就算结缘了。
  我来京城就是追梦的,虽然有单位,但心里面发空,有种在都市流浪的感觉。生活生活不行,梦想梦想没实现,每天奔着那点小火苗,不知道哪天就熄灭了。
  去年我本想去南方发展,因为我已经漂了六年,想换个环境。在心里跟自己说,如果再不行,我就回家乡,什么梦想啊激情啊,不敢再想了……”
  这一番真情实感,把没见过世面的主持人唬的一愣一愣,哎哟说的太好了!
  现在的电视节目还比较纯粹,不像后来漫天扯犊子。比如情感类节目,底下坐一堆人,看台上各种演:
  “以往对自己百般呵护的男友,如今不仅逐渐冷淡,竟然还恶言相向、拳脚相待!女友会原谅他吗?男友是否另有隐情?请收看本期节目《我的‘虐待狂’男友》”。
  都是假的,假的,假的……
  采访时间不长,节目组很快闪人。
  李纯波近来也被一团乌云笼罩,干瘦的脸愈发愁苦,悄声问:“花姐,这个有用么?”
  “许总钦定的,应该有用吧。”
  “可我这,唉,我对不起许总。”
  李纯波摇摇头,感动又愧疚,枉费老板这么好,自己不争气啊。
  ……
  五月,北方的一户普通人家。
  母亲做好了早饭,招呼丈夫和女儿。女儿念初中,喝了两口粥忽道:“妈,我要看电视!”
  “大早上看啥?”
  “金曲榜,金曲榜!”
  母亲不知道啥叫金曲榜,父亲了解一些,“就那个《东方时空》,刚开播的。”
  说着打开电视,调到央视,里面正是《东方时空》。
  之所以说这档节目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形式和质量,二是播放时间。早七点开播,往往都没上班,一家人吃饭的时候。
  从此,慢慢养成了观众看早新闻的习惯。
  “观众朋友早上好,我是施翌/我是朝辉。”
  “今天还是由我们主持金曲榜节目。”
  “金曲榜是直接为流行歌曲爱好者服务的,每天您都可以看到一首最新的流行歌曲mtv。”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