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1178

  “复审谁负责?”
  “咳咳!”
  窦守方咳嗽两声,瞄了眼田领导。
  哦哦!许非妥了。
  中国电影的审查,说坏坏到死,但也非常灵活。因为你是跟人谈,不是跟制度。
  比如拿把锤子杀人的镜头,这算暴力还是不暴力?都可以谈,你要把领导说服了,那就通过。
  再有《太阳照常升起》,有句台词大概是“你的肚子摸起来像天鹅绒……”
  领导不理解,要删掉,姜闻拿了块天鹅绒过去,领导一摸,哦,这么回事。
  继续吃吃喝喝,天色将晚。
  田领导少饮酒,说的也够多,有散的意思。吴孟臣察言观色,正想最后提一杯,谁知人家又开口:
  “小许,你之前写的信,我看了几遍。我们的思路大致相同,但要知道,改革从不会一蹴而就,你未免有些心急。”
  “不是我心急。小了说,我是利益受损,好好的票房被偷瞒。
  大了说,虽然中影退出,但各省公司又重新结成地域垄断。如果放任太久,他们一旦反应过来,联手压价。
  到时候一部片就给你5万买断,你卖不卖?”
  “……”
  对方沉吟不语。
  “不管愿不愿意,地方已经开始接受新政策。最强烈的反弹期已经过去,都想着如何从新规中寻找新漏洞。
  打铁趁热,我觉得应该尽快瓦解他们的地域垄断,这样也能彰显改革决心。”许非道。
  田领导明白他的意思,在自己的计划中,第二步棋要在明年一个合适的时机提出来。但现在也觉得有些道理。
  倘若各省真的联手压价,那改革就成笑话了。
  而同时,许非这个年轻人再次给了自己惊喜。
  《新影视》那篇公告,他自然看到,本以为会告状偷瞒票房什么的,谁知指向另一个核心问题——瓦解地方垄断。
  说明对方很清楚,现阶段甚至很长一段时期内,偷瞒票房都无法解决。
  这叫政治头脑,眼光长远,可以信赖。
  原本要散的局,忽然又开了下去。
  但成至谷实在坚持不住,先行告辞,剩下四人继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
密谈
  “电影法这个事,早在83年就有代表提出来,结果到88年也没动静。
  我就找一些同志问,给我拿来一寸厚的初稿,说早就起草完了,但没人理会。原因很复杂,艾部长说立法条件不成熟。
  还有些同志表示,要参照美国电影法,搞分级。
  我上半年去美国考察,重点就是这个分级制。
  美国没有电影法,只有一个行业自律条例,还有相应的法律委员会。我问了一圈,美国现在年产四五百部故事片,分六级,五个级别都是少儿不宜,需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我又问怎么检查年龄,如何处罚?都不知道,意思是没发生过。
  然后我去影院实地考察,发现儿童不多,但是有,关键是没人管。
  我回来想了很久,赞同立法条件不成熟这个说法。于是我提个意见,立法不成,咱们先搞个条例吧……”
  成至谷走后,四人谈兴更浓,续了一锅又一锅,早就没有肉了。
  吴孟臣弄了几个馒头,就着火锅汤吃。
  田领导要搞《电影管理条例》,没具体透露,说完便揭过,道:“刚好今天有机会,不妨畅所欲言,聊聊还存在哪些问题?”
  “……”
  滚滚的羊肉剩汤锅,热气升腾,小屋子里有些热了。
  莫名沉默,许非先道:“现在卖厂标已经成了潜规则,只是不公开说。堵不如疏,能不能开放,或者半开放民营公司的拍摄资质?”
  “怎么个半开放法?”窦守方问。
  “达到一定出资比例,可以打上跟出品方‘联合摄制’的字样。”
  三人思索了一会,田领导没立即表态,而是道:“前年中央决定评选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是其中之一。
  十几个部委,二十来个省,为了参评也开始买厂标。
  按我的构想,将来拍摄阵营会有四路大军。
  没有故事片拍摄权的制片厂、没制片厂的省和参评部委、民营和法人单位、16家有拍摄权的制片厂。
  但这四路大军何时能形成,还得内部研究,各方沟通。”
  “明白,明白。”
  许非点头。
  开放民营公司拍摄资质,好像一句话的事,但这是正经的法律条文,不知得酝酿多久才能出台。
  窦守方机灵,从包里翻出纸笔,刷刷记录,道:“我也有一点,现在的电影管理体系太乱。
  在中央归广电管,在地方归文化管,影院、录像带、光碟也归文化,出版又归新闻总署。
  我觉得最起码啊,全国所有的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得纳入广电系统管理。”
  “制片单位应该的,另两个不好说。”
  吴孟臣接茬,道:“我觉得发行、放映最好放开,民营公司也能做发行、搞影院,这样有助于市场提升。”
  “你跟小许思路一样,内部研究,各方沟通。”
  窦守方又记了一笔,道:“还有您提出的影、视、录(录像带)、视盘(镭射光碟)一体化,筹建电影台。”
  “电影台有些困难,我们没条件搭建一个台,还是频道吧。”
  田领导纠正,随后问:“小许,有没有兴趣来当个顾问?”
  “电影……频道么?”
  “对,你见多识广,给指导指导。”
  “可以啊。”
  吴孟臣道:“我也有一个,之前聊过的十部大片引进,您是不是挑个时机提一下?”
  “明年吧,今年如果行动过多,某些人就该狗急跳墙了。”
  “我有点想法。”
  许非举手,道:“好莱坞大片引入,必定会挤压国产片空间,造成强烈反响。我想问问,这个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田领导顿了顿,道:“九五计划要开始了,还有香港回归,五十年大庆,如果有人借机搞小动作……”
  “……”
  又沉默,都清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了。
  “其实,我倒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许老师又开口,道:“您去过美国考察,肯定感受到他们的电影工业。我一直想做这个,搞大制作,在实战中锻炼。
  如果我们能证明,自己也能拍摄大片,或许就能坚持下去呢?”
  田领导看了他半天,道:“可以尝试。”
  “好。”
  气氛转回热烈,你一言我一语,颇有“昔年三顾茅庐诸葛隆中对,今日群贤毕至对着火锅吹”的意思。
  末了,窦守方已记了满满一页,道:
  “我念一下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