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6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1178

  “好,我们开始。”
  许非先把一个大哥大戳在桌上,道:“先说片名,有不理解‘呼叫转移’的么?”
  “不就按一次转移一次么?”
  “对啊,有啥不理解的?”
  “那好,确定《爱情呼叫转移》。
  这个班底我合作过,非常棒。演员有新有旧,哎都写人物小传了吧?几位先介绍一下角色。”
  “呃,我叫老葛,三十多岁,小有成就。”
  葛尤先道:“我觉得之所以没取全名,因为他代表的是一类人。将到中年,有点闲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夫妻生活早过了热情似火的年代……
  反正就是这么一类人,毛病挺多,自己看不见。比如把烟灰弹到妻子最喜欢的一盆兰花里,屡教不改,其实根本没当回事。
  老葛不同的地方,就是冲动离了婚,然后用一种喜剧的手法让他反思,反省……”
  理解人物,比演还重要。
  说一个角色苍白,要么写的不好,要么演员没吃透,要么替身抠图……你顶个脑袋在别人身子上,能特么不苍白么?
  “我叫前妻,哎别笑,就是没名字。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做事一板一眼,不懂生活情趣。如果老葛没提出离婚,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就这样过下去了。”伍玉娟道。
  “我叫罗艳艳,公司的高级职员,非常精致、懂得享受的女人。她的观念就是消费,想找一个能满足自己消费欲望的男人。”大桃红道。
  “就是傍大款呗?”
  “不,傍大款有钱就行。她除了有钱,还得有爱情……就这样一个很特殊的女人。”
  大桃红第一次参加围读,小心又兴奋。
  她89级中戏学生,在五集暗黑版《封神榜》里演女娲。演技一向在线,也拍过雷剧,比如《风云》的楚楚。
  “我叫潘琳,机关的小干部。离异女性,庸俗现实,想找个人重组家庭……”
  徐凡是熟人,就很轻松。
  她被王志闻甩掉之后,冯裤子趁火打劫,已经搞上了。冯裤子跟汪朔开“好梦公司”,拍了俩电视剧,她都有出演。
  《一地鸡毛》什么的。
  “我叫赵小雨,警察,自幼父母离异,对她影响很大。性格非常独立,极有原则性,其中一条就是不找离婚的男人。”赵铭铭道。
  “有进步,自己会设定人物了。”许非道。
  “谢谢夸奖。剧本里没写赵小雨的身世,但既然她讨厌离婚的男人,肯定有条线索,我就假设了她的童年遭遇。”
  赵铭铭非常认真,跟这帮人对戏压力忒大。
  跟着是曹影,没什么说的,热情如火,活泼爱玩,喜欢一切潮流的东西,隐隐又有些恋父情结,喜欢大叔。
  “我叫苏菲,高学历,擅长分析人。跟《过把瘾》有点像,极度没安全感,但杜梅是爆发式的,苏菲是阴沉式。
  她喜欢用各种心理学技能折磨男人。”
  江杉抱着刘师师,举起小手手,笑道:“这是我女儿,来客串一下,演我的小患者。今天认认场,以后多关照。”
  “……”
  小姑娘绷着一张脸,紧张的不得了:“叔,叔叔阿姨好。”
  “哎,一下把我们叫老了。”
  “就是,叫哥哥姐姐。”
  “来,夏刚哥哥。”
  “去去,别拿我开玩笑。”
  刘师师演江杉女儿,听起来是不是跟“光绪比丘吉尔大三岁”一样恐怖?嗯,江杉今年27,比她大了20岁。
  ……
  韩三坪也是第一次见剧本围读。
  国内有传统,比如拍一部戏,导演都会提前让演员就位,培训一段时间。《红楼梦》、《三国》就不用说了。
  而剧本围读呢,时间短见效快,他感觉不错。
  散场后,他和许非留下,问:“预算有多少?”
  “三百万吧。”
  “这么多?”
  韩三坪惊讶,道:“票房现在怎么算?”
  “以前都是模糊统计,想分账也不知道怎么分,《大撒把》属于破冰者,不会成为惯例。而中影引进分账大片,这个比例一定会被借鉴。”
  许非顿了顿,低声道:“老吴说会压在15%左右,那是赚外国片商的钱,我们照搬就亏了,肯定还要具体谈。”
  有魄力啊!
  韩三坪总有一种感觉,这货对形势看的特清楚,但并不因形势而保守,反倒迎头上扬。
  《爱情呼叫转移》还是买北影厂厂标,20万。
  他特别想投资,但厂里没多少钱,投少了又无意义,只能看下次能不能合作。
  “对了,我8月跟姜闻去威尼斯,您有没有兴趣?”
  “这片子厂里没投入,我跟着出国不适合。再说下半年工作会很忙。”
  许非了然,笑道:“那就祝您一切顺利,有机会一定合作。”
  “好好。”
第五百三十四章
西北
  盛夏。
  中影办公室里的气氛,比这该死的天气还要焦灼滚热。两方人马已僵持数天,都清楚差不多该结束了。
  “好吧好吧,吴,我们妥协了。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只是尚未展现出来,我们愿意显示诚意,期待将来的长久合作。”
  一个老外夸张的挥舞着双手,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电影。
  翻译说了一遍,吴孟臣的眉头慢慢舒展,笑道:“感谢诸位对中国市场的期望,我想我们达成共识了。”
  “哦,当然。”
  “当然。”
  吴孟臣起身,一一握手。
  跟着签字,对方是美国电影协会的代表,其实就是几大巨头公司的人员,一致同意中国引进片政策:
  1,每年十部,可少不可多。
  2,分账比例13-17%,遵从国内的相关制度。
  老外有心理准备,中国市场根本不够看,但又不能忽视,就当敲门砖了。吴孟臣搞定了这件事,也落下一块大石头,道:
  “片源方面,或我们主动挑选,或你们拿原拷贝报审。我会给电影办理暂时进口手续,请审查委员会审查。
  有异议的可以复审……”
  “OK!OK!”
  老外们表示了解,其中一位道:“吴,我有一份拷贝,你有没有兴趣?”
  “哦?什么片子?”
  “《The
Fugitive》”
  其他老外一听,表情怪异,这特娘是去年的电影好嘛?不过又一想,以前中国引进的更糟,连十几二十年前的片子都要,遂耸耸肩。
  吴孟臣自有准备,甚至手里有一份美国的票房排行。
  他对《狮子王》、《阿甘正传》、《生死时速》都感兴趣,还有即将上映的《真实的谎言》。
  不过这部也行,想想道:“当然可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