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1178

  而许老师呢,他不懂商场管理,但牢牢掌控着财务这一块。
  他不懂啥叫供货链,但明白做人留一线,大家赚钱才是真的赚。
  他更不懂怎么搞商业地产,但清楚有多大本钱,做多大事情,该稳稳该浪浪。
  总之,全京城被大都汇狂轰滥炸。
  每天有节目,每天都吸引眼球,那一辆辆大客车更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商圈和相关部门也在议论,一个是面积:
  西单华威大厦,7万方;燕莎商场,4万方;正在扩建的西单商场,将达到6万方……没人会想到,将来居然有几十万方的玩意。
  而大都汇包括三个附属,超市、服装大卖场和小商品世界,达到了9万方,堪称京城第一。
  另一个是销售额。
  1993年,全国第一的是魔都第一百货,卖了19亿,利润9千万。
  第二是津门立达商场,15亿,利润3千万。
  第三是西单商场,13亿,利润6千万。
  第十是魔都豫园旅游商城,9亿多,利润7千万。
  许非就奇怪了,排第一的利润率才4点几;第二的更夸张,2点几;第三的也4点几,第十的却7点几……
  要知道,93年的第一销售额,可比92年的涨了5亿多,今年还得涨。
  正是商场辉煌的年代,利润为毛这么低?
  一合计,哦,国企。
  眨眼大都汇开业七天,财务做了个粗算。公布的时候,张俪特意跑来,她搞隆达一直是贷款砸钱,不见回响。
  这会终于盈利了,再有心理准备,听到那数字时也差点尖叫。隆达那边电话沟通,更是欢呼雀跃:
  销售额8千万!
第五百四十九章
不骄不躁明明白白
  大都汇开张。
  老百姓高兴,有好玩的地方;领导们高兴,看得见的实绩;银行也高兴,你再贷点吧,贷点吧……
  程总成了座上宾,今儿找明儿请,此刻他便在一个级别很高的私宴上。
  “七天八千万,一天一千多万的销售额,你们随手就破了全国记录啊!”
  一位领导举起杯,笑容满面,“来来,我敬你一杯。”
  “不敢不敢。”
  程总心里吐槽,我连个名字都没有戏份还这么多,上哪儿说理去?
  “开业时期特殊,生意到底怎么样,还得看全年的。”
  “哎,不要谦虚。你们就是开的晚了,若在年初开业,拿下第一没问题。”
  “是啊,大都汇一炮而红,过不了多久,你们就该为接待参观团头疼喽。”
  哈拉了几句,领导笑道:“小程啊,大都汇前景这样好,你们不如趁热打铁,在京城多盖几家。”
  “对对,现在大商场是趋势,只要你来,我们区全力支持。”
  “地段随你挑!”
  “呃……”
  程总尴尬,道:“我们在年初已经制定战略,准备在羊城建第二家。”
  “怎么跑羊城去了呢?”
  “去年百强,京城11家,苏省10家,魔都8家,粤省只有7家。我们综合各地的消费能力和竞争环境,觉得羊城比较合适。”
  这年头,每年会公布百强商场的销售排行。上榜的,当地政府还发给一块牌牌,代表你是百强企业。
  领导们不敢苟同,纷纷道:“京城11家不多吧?”
  “一千多万人口哩,不多不多。加上今年开的也不多。”
  “就是,你们保守了!”
  “看看亚细亚,那才叫商业气魄!”
  亚细亚刚北上京城,融资成了大集团,且发布规划:
  在2000年前,实现销售额500亿。
  在全国建设2万平的大型商场25家,5000平的100家,2000到5000的500家。
  建亚细亚摩天大楼,120层。
  搞海运、航运公司,建立香港站,进军美国。
  可玩蛋去吧!
  亚细亚提出这些东西的时候,啥叫连锁商业都没搞明白。这便是90年的特色,激进,往死了激进,甚至政府比商人更猛。
  比如史大柱子,92年把公司搬到了珠海。
  赚了不少钱,那盖一栋18层的办公楼吧。政府就说了,你得为珠海争光,弄成国内第一高楼吧!再给你批3万平地,半卖半送,有什么需要都支持你!
  于是18层变成了72层。
  今年开工,先从脑黄金抽了1亿血,然后又抽了1亿,然后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国民消费能力变弱,扑了。
  90年代大浪淘沙,死了多少冒险家,又有几个东山再起的……
  隆达的战略就是稳着浪,程总废话说了一堆,就是不回应,想了想道:“我们虽然是企业,但一向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初步想搞个安保公司,一来保障安全,二来可以接收就业困难的退伍军人。您看怎么样?”
  “……”
  领导一听舒服了些,“你先写个详情上来。”
  “好好。”
  ……
  夜,客厅。
  许老师把玩着一件新淘的玉扳指,翻看一堆资料。
  那边小旭很兴奋,一个劲道:“八千万呀,八千万呀,过几年你就是首富了。”
  “哪有那么夸张?利润低着呢,我们打折太狠,才13个点。”张俪道。
  “呸!你不是收那么多租金么?”
  “那都是先期的。”
  张俪显然更开心,真是人面桃花,整个人红润润的:“平时每天能保证六百万的流水就成了。”
  “每天六百万,就按十三个点算,哇!”
  小旭瞪大眼睛,“一年两亿多?!!!”
  “你不用交税啊?人工、维护、进货成本都不算啊?”
  “我乐意,我就当两亿赚怎么了?”
  许非懒得理她,铺开一张京城地图和大都汇平面图,道:“咱们别高兴太早,形势比较严峻。今年有14家新建、扩建的大商场,面积都在1万以上。
  也就是说到明年,京城将有50家大商场,且全集中在商业中心。”
  “你的意思会饱和?”
  “主要是雷同,各家都差不多,商品也差不多。小商店又遍地开花,老百姓兜里有钱,问题是能不能把钱掏出来。”
  “首先,我们这里属于新发展地带,靠着超市班车和新增的公交线,交通不成问题。等周围设施齐全了,慢慢会成长为大生活区。
  其次我们自身优势,就一条,跟着群众的消费习惯走。
  那些商场还处在买买买的旧时代,但现在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娱乐休闲、房子、旅游、子女教育、健身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