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1178

  ……
  在香港这座城市里,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电影公司倒闭,亦有数不清的电影公司成立。
  去年的票房冠军是《警察故事4》,5千7百万。亚军《食神》,四千万出头;季军《大内密探灵灵发》,3千6百万。
  另有三部《古惑仔》石破天惊,全部挤入前十。
  这给人一种香港电影仍在辉煌的感觉,生机无限。
  阳光影业是一家新公司,但凭借对几部电影的神奇操作,已然小有名气。老板姓宋,非常低调,当然旁人也不在乎老板是谁,有工开有饭吃就好。
  此刻,在偏僻的办公室里,宋则成正在招待客人。
  客人叫朱家新,哥哥叫朱家鼎,嫂子叫钟楚红。他搞了一家先涛数码公司,专做特效,但本土影人舍不得花钱,不感兴趣。
  他便亲自登门,一家一家介绍。
  “老实讲,要说服老板投大价钱做CG很难的,而且编剧也不懂写,怎样在故事里融入视觉效果。
  我今天怀着诚意,也听闻宋先生眼光独到,想谈一笔生意。”
  “请讲。”
  “马荣成的《风云》想必看过?”
  “当然。你想拍成电影?”
  宋总一口流利的粤语,风俗入骨,很像个香港人了。
  “正是,这部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以前我推荐CG,没人理,现在我们也要投资,与电影公司共同制作,就是要证明CG可以运用在电影里面。”
  “……”
  宋总表面思考,心里晃晃悠悠,《风云》嘛!这题许总教过。
  “漫画人物太多,故事太乱,改编要砍掉很多内容。但如果做成一部电影,又未免太单薄,我的意见是,分为两部。
  阳光愿意尝试一下新东西。”
  “两部……”
  朱家新有些犹豫,两部成本就更高了,而且《大话西游》前车之鉴。但好容易有个老板肯定,又不能轻易放弃。
  “我考虑一下。”
  “当然可以。”
  送走朱家新,宋总在屋里转了几圈,不一会下属来报:“宋先生,客人到了。”
  “好!”
  他重新坐定,见进来三个人,二男一女。
  “宋先生,初次见面。”
  “坐坐!”
  他战术后仰,手里夹着根雪茄,道:“到底怎么回事?”
  来者正是陈可新、梁佳辉、张蔓玉,陈可新道:“去年有个大陆老板请我去拍片,我当时没有答应。
  没想到他能联系上宋先生。”
  “哦?你们也是?”
  “对,他也找了Maggie和佳辉。”
  “我当时片约很多,没太留意。”梁佳辉道。
  张蔓玉也点点头。
  不用把香港演员看的太高,绝大多数都没啥艺术追求,给钱就拍。只有极少数才会爱惜羽毛,慎重选片。
  而且香港娱乐圈水太浑,由不得清高。基本都有过片方赖账不给钱,或者只给一半,或者强迫去拍戏的情况。
  所以观众是旁观者角度,有老港片情结,本土影人可不怀念。
  “97回归,你们也知道那边的特色。我想做这部片,成本不高,就当帮忙。”
  “宋先生哪里话,客气了。”
  陈可新率先表态,人家可是投了《甜蜜蜜》的。那俩人无所谓,有档期就拍喽。
  “港方由阳光负责,你们尽快报上随行人数,好走报备程序。制作团队呢,大陆约三分之二,阳光出三分之一。”
  “……”
  陈可新张了张嘴,他还想自组团队,要摄影师、灯光、道具之类的。结果一看,对方包办,自己属于单独聘请。
  他对香港公司很客气的,点点头算接受。
  全部走了之后,宋则成呼出一口气,踱到窗前,看着这座繁华密集的城市,不禁与许总隔空神交,万里相投。
  “你要变成港片的救世主。”
  “你要拥有话语权。”
  “拉拢一批听话的,归化一批中立的,再招一批不听话的,留着杀鸡儆猴!”
第六百零四章
骗补
  巩丽跟许非不算太熟,却也不陌生。
  大概是发个朋友圈,互相点赞,还有耐心回复几句的关系。
  她在春节前宣布结婚了,对象是新加坡的烟草商人,在香港工作。超级牛逼,说结就结,没给外界半点铺垫和反应。
  “我正度蜜月呢,也就冲着你的剧本才回来……”
  “别!我不当坏人,你又没退隐。”
  “那倒是,不过我确实想休息一段。”
  京城一家酒馆里,巩皇上来干了一杯啤酒,笑道:“说起来咱俩早就认识,一直没合作过,也挺遗憾的。”
  “这不就合作了么?我长话短说,这部戏导演陈可新,制片人和监制是我,你和张蔓玉双主角。”
  “监制?”
  巩丽一愣,内地可没这说法,这是香港和西方的工种,权力极大。
  监制会根据整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参与度。
  比如《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的导演是程晓东,《新龙门客栈》的导演是李惠民。但一提这几部电影,没人说是他们的作品,都是徐克的作品。
  再有《英雄本色》,基本由吴宇森完成,徐老怪就只提些建议。
  巩丽神色微妙,好像明白点东西,问:“其他演员呢?这是部群戏,平衡性可不好把握。”
  “你直说怕被拖后腿就得了……”
  许非笑笑,又报出几个名字:“葛尤、姜闻、梁佳辉。”
  咝!
  巩丽瞪大眼睛,她在内地地位尊崇,跑去香港发展却总低人一头。拿不到好剧本,尽是《唐伯虎点秋香》《天山童姥》这些。
  像《甜蜜蜜》,女主是大陆移民,陈可新本想找王菲,后来找张蔓玉,就没考虑过巩丽。
  为啥?因为她不被港岛观众接受,观众宁愿去看王菲。而且香港女演员普遍矮一截,以男演员为主。
  所以她此刻很激动,拿两地的顶级演员来烘托这对双女主,也就许非干得出来。
  其实早在许老师构想时,先圈定的就是巩丽,年龄、演技、影响力都有。那顺着她往下找,谁能对戏呢?
  只能张蔓玉了。潘红年轻十岁还可以,现在有些大。
  所以巩丽、张蔓玉,是最早定下的演员。
  “怎么样,够不够排面?”
  “啧,别乐啊,你这太外露了!”
  “行了,干一个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